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帝国吃相

作者:牧尘客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814章 商业综合体

书名:帝国吃相 作者:牧尘客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9

……

陈旭最近又开始忙碌起来。

除开安排侯府的管家管事督促巡查封地和食邑上的农户进行春耕播种之外,另外安排一些人带着去年秋天收获的胡椒种子奔赴南方,寻找温暖湿润的肥沃之地进行培育栽种。

一年之计在于春,几场淅淅沥沥的春雨之后,随着春耕播种的展开,陈旭也慢慢将百货大楼和蹴鞠场的事情重新设计规划出,并且召集了范采盈、杨堃和咸阳商贾界的一些富豪在清河酒店召开一次意向筹资会议。

按照陈旭重新的设计和规划,这次将会依托蹴鞠场修建一个百货大楼,仿照后世的综合商业体的模式,将蹴鞠场四周规划一个商业广场,配套修建一圈三层楼的商场,然后以这些商场为招商集资手段,面向咸阳甚至全国的商贾再次筹集资金。

蹴鞠场作为专业而且单一的体育馆没有太大的商业价值,光靠开办蹴鞠比赛和销售门票的收入是绝对无法支撑这个巨大项目的,这在上次科学院讨论之后陈旭就明白过来,但如果改成一个综合性的商业广场,那么蹴鞠场四周将会形成一个繁华的商业区域。

这并非陈旭异想天开,而是他仔细推算而且征求过范采盈、杨堃还有公交公司一群股东的意见,甚至他还和内史令齐宕讨论过这个问题,而且还得到了齐宕的大力支持。

如今的咸阳城人口超过百万,富豪商贾超过十万户,王侯公卿等高收入群体也有数千户,这还不包括大量来往的商旅和从全国而来的数万百家门徒,因为咸阳这两年的变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准备到咸阳来定居,但咸阳城早有人满为患,渭河两岸如今宫殿林立民宅遍地,东南西北四座城门之外的房屋正雨后春笋般的出现,特别是渭河大桥修好之后,渭河南岸的章台宫和长安宫这连绵数十里的区域也已经开始聚集了大量的人口,整个渭河两岸聚集的人口超过一百五十万。

这是大秦京师所在,也是整个华夏最繁华富庶的地方。

如果大秦能够安安稳稳按照他的设想继续发展下去,十年二十年后,渭河两岸人口就会超过两百万甚至三百万,因为在这种和平安宁的情况下,人口很容易出现一次爆炸式的增长,大秦眼下两千多万人口,二十年之后突破三千万甚至四千万都有可能,女人十三四岁嫁人的比比皆是,十五六岁生娃就是最常见的情形,二十年安宁,不断推广铁质农具和新式耕种方法,不断开辟粮田,粮食必然会不断大幅度增产,只要解决人口增长所需的粮食,人口会自然出现快速增长。

根据历史记载,从大秦崩塌到汉朝的文景之治,这期间总共不到五十年的时间,但经历秦末混战和楚汉大战之后,华夏人口跌破到只剩下一千多万,其中死亡的都是成年男性为主,但在短短不到五十年的时间内,汉朝人口再次增长到秦末的人口水平,因此按照成年人口比例来说,大秦的基础可比汉朝初期要强太多了,除开刑法苛刻和劳役税收沉重之外,秦朝安稳发展二十年,人口大量增长就是必然之事。

因此咸阳人口只会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繁华,足够支撑起来一个大中型的商业综合体。

不过对于眼下咸阳的经济规模和结构来说,修建这个巨大的商业综合体还是太过超前,投资太大。

因此在此之前陈旭和范采盈杨堃商讨之时,两人都表达了极其的担忧,认为如此巨大的投入,可能会给华夏钱庄造成巨大的压力,即便是修建成功,也可能并不会带来想象的繁华。

但陈旭却看得更远一些,巨大的基建投入才会拉动财富的重新分配,特别是对于水泥和钢铁的刺激非常大,朝廷最近两三年肯定没有足够的财力来大量拉动基建,因此民间的投资尤为重要,一旦没有连续的工程开工和投入,大量的水泥厂就会陷入停产停工状态,这个损失对于参与了水泥厂集资的商贾来说有些承受不起。

因此陈旭并没有采纳范采盈和杨堃的建议,而是力求要把这个项目推动起来。

会议当中,受邀而来的一些富豪商贾同样表达了对这个超级巨大的综合商业体的担忧,但在担忧的同时,又对这样一个史无前例的商业模式产生了极其隆重的兴趣。

想象一下,数百家商舍开设在一起,将会带来怎样一种人流涌动的繁华场景。

“这个蹴鞠场和百货商场的修建,必然会带动广场四周的人口聚集,大量的货物和人口的聚集效应会不断放大拉动经济的发展,就像实验工厂和文学院一样,最后蹴鞠场四周将会形成一个巨大的人口聚集区,人口可能会达到数十万,不光会减少对于咸阳城内的压力,同时也会拓展百姓的生活范围,大家可以看看眼下渭河两岸的发展态势……”

陈旭指着挂在墙上的一副内史府的地图。

“眼下咸阳在渭河北岸,连同泾阳、栎阳、高陵等县在内都是人口极其密集的地区,但因为渭河的阻挡,南来北往的商旅非常不方便,眼下虽然有了新修的渭河大桥,但依旧极大的限制了货物的来往运输和通行,因此将来京师的发展中心必然是在渭河南岸,其实眼下最好分散人口的办法就是迁徙都城,把京师迁到渭河南岸的长安宫,这样章台宫、长安宫、曲台宫、甘泉宫、乐游苑、宜春苑等诸多宫殿林苑将会很快形成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新城……”

随着陈旭的诉说,整个房间里一阵无比的安静。

迁都之事就像天方夜谭一般,但陈旭却说的一点儿都不错,眼下大秦一统天下,都城居于渭河北岸处处受到掣肘,特别是货物的运输和往来非常不方便,如今南来的大量商贾都把货物囤积渭河大桥南岸的市场当中,这些货物最后绝大部分还是要通过渭河大桥运送进入咸阳,因此渭河大桥通行压力巨大,而且因为四轮马车的兴起,运送的货物越来越重,眼下还没有超载一说,但一辆四轮马车的载重比以往的两轮马车多了数倍不止,导致内史府有些担心密集的货流将渭河大桥压坏,因此安排兵卒守护大桥限制商队缓慢通行,因此渭河大桥虽然修好,通行量也放大十数倍,但依旧还是一个肠梗阻位置,大桥两岸积压的货物依旧堆积如山。

而随着咸阳人口越来越多,这种状态还在与日俱增。

因为要养活越来越多的人口,盐粮布匹以及各种生活物资的消耗也越来越大,特别是随着陈旭对商业的推动越来越快,大量的钱开始流向平民百姓,百姓的消费力也会越来越大,光是清河园、报馆、科学院和文学院养活的上万人就是一股巨大的消费力,而随着各种商业的不断兴起,咸阳的消费市场规模几乎占到了整个大秦三分之一,全国一半以上的富人生活在咸阳,这就是眼下的态势。

几乎是举全国之力发展咸阳,这个规模足够让所有眼光超前的商贾看到未来的发展前景和希望。

因此修这个商业地产没有问题,将来也必然会达到一个陈旭展望的情形,但唯独是投资太大,上亿规模仅次于东方道的投资,对于商人来说,这笔投资在以前简直无法想象。

杨堃看着陈旭,双眼中光芒闪烁,对于陈旭动辄上亿规模的投资,他感觉到自己以前的格局简直和蚂蚁没什么区别,自从陈旭用一个匪夷所思的计划撬动并且完成了东方道之后,他对于陈旭已经佩服的五体投地。

“侯爷,眼下还是资金问题,如此大的投资,恐怕要想再次像东方道一样集资已经没有可能个,因为东方道几乎抽干了所有参与商贾的资金,而且各自都还有大笔的贷款没有还清,为了以后的发展,他们必然没有更多的精力来支持侯爷的这个项目!”

范采盈一双美目看着自己的老公,虽然她身份低微,但陈旭却从未轻视她分毫,对她和五公主还有蒙婉两位正妻几乎一视同仁,甚至在商业上更为倚重,只要是商业上的事情无论大小都会和她商量,这让她感受到了无与伦比的幸福,也死心塌地的要替陈旭操持钱庄和各种生意,哪怕再苦再累,她都会觉得理所当然。

“所以这就是我今天再次召集大家讨论这件事的原因,根据以后的发展来看,依托蹴鞠场修建这个综合性的商业项目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而且有了商业项目的开发,就比较容易筹措资金,这件事还是由杨堃来主持大局,筹备一个蹴鞠场商业开发公司,以百货商场和蹴鞠场未来二十年的盈利为抵押,从华夏钱庄借款一亿,将这一亿投资拆分成为不定额的股权搭配商场的商铺进行售卖,凡是购买的商贾将来都会是这个项目的股东……”

“侯爷,若是商铺无人购买怎么办?”杨堃有些担心的问。

“不会没有人买,只是可能许多人会观望而已,一旦发现蹴鞠场的商场前景非常好,必然会吸引大量的商贾加入进来,因此开发才是重点,后期的销售需要慢慢来,这是一个广告宣传的问题,最后若是卖不掉,那就成为了华夏钱庄的产业……”

范采盈哭笑不得的看着陈旭。

按照陈旭这个打算,钱庄最后可能会变成一个房地产开发公司,大量的资金都会陷入蹴鞠场和百货商场之中变成一笔呆账。

但陈旭如此坚持要推动这个项目,作为陈旭最得力的助手,范采盈最后也必然还是会支持陈旭的打算,而且要尽一切努力去把这个项目做到最好。

“这样吧,今天的讨论就到这里,杨堃下去之后负责写一个详细的开发文案,完成之后我会安排在大秦都市报上打一个商业广告进行招商,而且博彩公司会拿出一笔钱先行认购一些商铺,清河园也会尽最大的努力筹措一笔资金投入进来,估计资金不会低于六百万钱,同时我还会去找一些其他有兴趣的王侯公卿商讨一下,看看能不能拉到更多的资金,这个项目虽然巨大,但毕竟不是几个月就能完工的,至少需要一年多的时间,只要有一笔启动资金就行了……”(http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5037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