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帝国吃相

作者:牧尘客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576章 似是而非

书名:帝国吃相 作者:牧尘客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9

陈平付安等人听的一个个脸色凝重,时不时的跟着轻轻点头。

陈旭思考的方式和大秦眼下所有人几乎都不一样,因为陈旭看的几千年之后的事情,而陈平付安等这群大秦眼下应该算是高级知识分子甚至精英级别的人物,更多考虑的只是眼下的情况,他们几乎没有人会想到一本书百年千年之后会怎么样,会有什么意义。

因此陈旭每次就不断通过自己所做的事情来不断灌输各种似是而非的理论,然后这些理论就会被陈平等人用在报馆的各个方面,在挑选稿件的时候不由自主的就会联系到陈旭的一些话语,去尽量靠近符合陈旭观点的文章,虽然这引起了诸子百家的不满,但却也激起了不少人的共鸣,使得拥有和陈旭相似观念的理念随着报纸的发行很快传播看来。

“我以前说过许多次,报纸虽然引领舆论,但却也是一种商业活动,需要挣钱才能存活下去,如果报纸办的不新颖没有趣,甚至没有争论,那报馆迟早要倒闭,因此我们在争取报纸内容新奇的同时,尽最大努力让他有深刻的教导意义,引领舆论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压制那些上蹿下跳祸国殃民的言论,弘扬那些积极向上的正义能量。但书局不一样,书局的目的并不是挣钱,但同样需要养活那数百名家方士,因此要获得自己造血的机制,把编撰审核过关的书籍大量印刷上市售卖就是唯一的途径,而百家门徒为了推广自己的理念,定然也会不遗余力,文明的发展,从来都不是穷人推动的,而依靠的就是你们这些读书识字的文人士族,当初之孔孟朱杨,后来之儒墨争斗,几百年时间诸多门派起起伏伏,而眼下一家独大者,就是李斯的法术,奢制墨家,儒家消沉,吕不韦集名杂为一体的治国方略也被束之高阁,其他百家门徒更加无出头之日,但所谓三十年河东又三十年河西,国策变换犹若大河改道,等李斯死后,焉不知会有其他门派掌控机枢推行别的治国理念?”

“但无论何种理论,必须至少符合三个条件才会大昌其道,第一,有推动者,第二,得皇帝支持,第三,得诸多认同。有了书局和印刷厂,当大量书籍开始流行在士族之中,当这些不同的理论都开始汇聚一堂碰撞在一起,再加上报纸对于荀子这种集儒法一体的理论引导,一些被大多数士族认同的治国方略便会慢慢浮现出来,最后的必然结局自然是形成一种融合了各家理念的治国方略,儒法名杂甚至还有墨家等都可以看到影子。”

“这种全新的治国理念,我报馆就是推动者,而我报馆也一直都得到皇帝的支持,而且在报纸的不断传播下也会得到大量名士的认同,这三个条件我报馆皆都占齐全了,犹若一场大战已经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之势,如果最后还不能占据机枢大昌其道,那么各位和我还有何脸面坐在这里品头论足评判百家文章?”

陈旭最后一句话说完,脸色已经变得非常严肃和认真,而陈平等人也全都听的脸色肃然,看陈旭的眼神都充满了无限的敬佩和激动。

“今日一席话,平总算是明白了侯爷的一番苦心,侯爷放心,我等就是侯爷手中的一柄刀剑,侯爷所指,我等必然一往无前!”陈平站起来一躬到底。

“我等唯侯爷马首是瞻!”付安计通庞雀等人都一起站起来拱手行礼。

“好,只要有诸位齐心协力,天下万事何愁不成,眼下赶紧把这份招贤令排版校对刊登到新一期报纸上,对了,再召集几个随军记者,陛下已经发布了再次攻击河北匈奴和东胡的命令,这一次恐怕是西北沿线关隘会分兵而出,因此多多选派记者随行……”

“真的,太好了!”陈旭的话还没说完一群人都跳了起来。

上次一份军事特刊直接让大秦都市报的名声提升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以前许多人会来报馆辱骂丢臭鸡蛋和臭鞋子,但自从那一期之后,这种人来的非常少了,都市报在民间的口碑变的非常好,再加上报馆在赈灾中的表现,士农工商各阶层都对报馆赞许有加,连皇帝都在朝堂之上数次赞扬报馆的义举。

大秦虽然倡导律法,但仁义之德仍旧是民众最为看重的品质,特别是商贾齐茂和庞峰二人被皇帝嘉奖为义商,而且赐以帛书,这一下也点燃了咸阳十余万商贾富豪的热情,随着赈灾的继续进行,报纸对赈灾的后续接连报道,齐茂和庞峰二人的名声眼下在咸阳商界也如日中天,如今才过去不到一个月,随着报纸的不断传播,许多边缘郡县也知道咸阳有两个义商沿大河经营粮食药材和布匹等生意,因此许多南来北往的商贾到了咸阳,都要备一份礼物前去齐茂府上拜访,然后洽谈运输合作的事情。

虽然被齐茂忽悠承担了大部分费用的庞峰眼下还在灾区赈灾未归,但报纸已经托商船带去,同时带去的还有齐茂的一份书信,商量和华夏钱庄一样成立一个股份制的运输船队,专门沿大河运送货物,齐茂坐镇咸阳,庞峰坐镇齐鲁,中间沿大河各郡县设置办事处,准备再联合几个志同道合的商人筹建一家垄断大河运输的运业公司。

而陈旭在得知齐茂需要足够的资金打造更多的货船的时候,更是亲自接见了齐茂,并且在清河园邀请和范采盈一起吃饭,为两人引见并且作保,让华夏钱庄给齐茂贷款三十万钱,这样新成立的这家叫茂峰货运的运输公司就能再打造十多艘商船,再加上齐茂和庞峰先前的货船,货船数量达到了近三十艘,一举成为大河沿岸最大的商船队,一次可以运送粮食六千石以上,足够解决一个县城近月的口粮。

因此得到这笔为期三年贷款的齐茂最近正在大量购买木料召集工匠打造货船,咸阳城东门外渭河北岸的造船工坊每天都能听见叮叮当当的敲打锯木头的声音。

如今工坊各种工具全都是钢铁打造,有了改良的手锯和加长的双人大锯,还有各种锋利的刀斧手钻,木头加工的速度比以前加快了十倍不止,以前要把一块大木锯成木板,都是用斧头慢慢砍削而成,但如今都是用双人大锯,锯条长达八尺,不仅薄而且锋利,直径六尺的大树都能很快被锯成木板,一个工匠带领几个学徒十多个帮工,一个月都能造好一条长十丈宽三丈的平底货船。

而作为内史府下辖的咸阳最大造船工坊,里面同时开工建造了四条船,而剩下的船齐茂也已经安排人带着华夏钱庄的贷款凭证去大河沿岸的新郑、大梁等地的造船工坊下单,因为这笔三十万的大额贷款,直接激活了好几个造船工坊,得知齐茂得到清河侯亲自作保的华夏银行大额贷款,更是在商贾掀起一股热潮,羡慕嫉妒恨的同时,许多心思敏捷的商人心中开始蠢蠢欲动。

有货运必然有流通,茂峰货运的这些货无论是从码头运走还是要运来码头,都需要有大量的人工车马从进行转运,如果能够靠上茂峰货运这艘大船,以后每天都有拉不完的货,一些拥有马车的货运商纷纷开始和茂峰货运的人开始接触,希望将来能够合作分一杯羹。

这些陈旭不知道,他也不想知道,作为嗅觉最为灵敏而无利不起早的商贾来说,这些都是情理之中的必然之事。

大江大河自古以来就是华夏经济最为繁荣的区域。

蜀地的粮食和巴郡的盐巴,都是通过大江运送到楚地,然后通过马车人工转运到中原,

当初为了巴郡的盐,秦楚两国打了上百年。

而咸阳地处西北苦寒之地,物产不丰但却人口密集,是当今地球上最大的城市,没有之一,这百万人每天人吃马嚼吃穿住用的消耗就是一个恐怖的数字,几乎全靠东南西北的货商通过车马和货船运到咸阳,如果没有强大的商业基础和运输能力做保障,咸阳很快就会乱套。

因此眼下大秦商人地位很低不假,承担极其沉重的赋税,但法律却从未禁止过商业买卖,一旦禁制后果不堪设想。

商鞅当初推行驭民五术,采用极其恐怖的手段控制民众,废止各种商业经营,天下百姓互相如同敌人一样相互监视,秦地之民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但这种变态的严苛律法遭到了各界的强烈反对和抵抗,支持商鞅的秦孝公一死,商鞅便被以谋反之罪车裂而死。

而自从商鞅死后,秦国虽然依旧推行重农抑商的格局,但恐怖的驭民五术也不再有人提及,然后也逐渐废止,商鞅遗留下来的法术执行比较彻底的是军功制度和户籍制度,等到了秦始皇统一天下,六国之民更加不认同大秦的统治地位,法令的推行更加困难,一出关中便不怎么好使了。

六国商人虽然不团结,但对于赚钱的敏锐眼光从来都未曾降低过,眼下执掌茂峰货运的齐茂和庞峰是皇帝御赐的义商,这个已经随着报纸通传天下,商界无人不闻其名。

而这次支持茂峰货运的还是名声响彻天下的清河侯,这就更让人侧目。

爱尚手机阅读地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966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