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帝国吃相

作者:牧尘客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811章 先礼后兵

书名:帝国吃相 作者:牧尘客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9

“其实陛下勿用如此谨慎,月氏眼下其实有若惊弓之鸟,对我大秦风吹草动皆都有所警惕和防范,因此以李相和冯相的意思派出使臣也并无不可,携我大秦覆灭匈胡之气势威压交涉,月氏内部必然会有惊慌失措,月氏和匈胡一般其实并非铁板一块紧密团结,而是有诸多部族存在,只是摄于月氏王族部落的压制而凝聚在一起,实际上和当初的大周王室一般,徒有其表而已,派出强大的铁骑做护卫,大兵入境月氏内部必然人心惶乱,说不定就此会分裂成为几个部族……”陈旭想了一下说。

“爱卿是支持两位丞相的策略?”秦始皇点头。

但陈旭微微摇头说:“方才臣说的只是最好的一种结果,但因为我等对月氏内部的情形一无所知,如果月氏王足够强横,必然会压制族内的惶恐情绪,那么结局可能就是蒙将军所说的结果,他会集结大军防范我大秦的突袭,如此以来就会发生正面冲突,然后结果就是陛下方才所说,可能会是一场血战,导致我大秦将士伤亡巨大,兵法有云: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因此在敌我双方皆都不明晰对方实力的时候,贸然征战非是最好的策略,因此臣以为,先礼后兵才是最好的方法。”

“先礼后兵?!”几个人同时看着陈旭,脸上皆都疑惑。

中原诸国秉承周礼,固然都是讲理的人,上到皇帝下到平民,都还是知道讲理,虽然秦始皇灭了六国似乎不怎么讲道理,但其实也是最大的道理,因为拳头就是硬道理,何况开始秦始皇就已经把灭六国的道理讲清楚了,灭六国的原因就是‘诸侯混战,黎民困苦’,因此他想结束这种诸侯混战的局面,因此在李斯和尉缭等谋臣的帮助下制定了‘灭诸侯,成帝业,天下一统’的策略。

但这个想法是美好的,过程却是残酷的。

秦始皇的征服大业就像后世新中国要打倒帝国主义和剥削阶级解放全人类一样,没有哪个诸侯愿意被打倒,也没有什么百姓愿意被解放,他们都觉得自己的国家挺好,因此秦始皇只好撸起袖子挥起铁拳开始和这些诸侯一个一个的单独讲道理,讲完之后虽然互相遍体鳞伤,但秦大大满身流血的笑到了最后,满嘴血沫子的抢回来上万个女人。

但讲道理和有礼貌也是分群体的,中原诸侯以前彬彬有礼,即便是互相看不顺眼,但在周王的饮宴大会上还是会互相哥两好划拳喝酒,但针对东南西北的那些蛮族,中原诸侯都是看不上眼的,也绝对不会坐一起喝酒划拳把妹,一般都是直接撸起袖子上去干他丫的,如果被欺负了,其他的诸侯也会帮忙。

当初赵国被匈奴攻击,赵王想调集大军反击,但又害怕秦国在后面捅自己的菊花,因此便写信给宣太后陈述利弊,宣太后回信说“兄弟阋墙而外御其侮,秦赵皆都出自姬姓,乃是兄弟之邦,匈奴乃是蛮族,你放心去打匈奴,如果缺兵秦国还可以陈兵北郡替你们防守后方”,后来秦国出兵十万防守北郡,赵国集结大军与匈奴一场大战,直接就把匈奴打的溃不成军。

因此自古以来,中原和羌戎胡蛮从未讲过礼仪,也从来就不讲道理。

但陈旭眼下提出先礼后兵,自然包括皇帝在内都感觉有些不可思议甚至无法接受。

“清河侯,月氏乃是戎胡杂居之邦,不服王化不懂礼仪,如何与他们先礼后兵?”就连开始不建议派出大军护送使臣的蒙恬都非常不解的问。

“蒙将军,眼下天下态势,非是以前诸侯混战之时,羌戎胡蛮虽然依旧野蛮,但也逐渐开始结束一盘散沙的氏族和部落状态,开始有了统一的王庭,也仿照我中原有了一些朝堂制度的雏形,灭月氏,实际上也算是灭国之战,但西域之地何其广袤,就像我们征服了匈胡却无法将其所居之地全部纳入大秦版图一样,实乃力有不逮也,手臂伸不了这么长,也管不了这么远,如若我们强行征伐月氏,牺牲多少将士先不说,单单只是击败月氏之后那么大的疆域该如何统治便是最大的问题,杀之不尽他日必然卷土重来,而我们需要的是西域诸地的长治久安,因此必须威服德障,让西域诸部知道我大秦乃是讲道理的,最好的结局就是他们心服口服的归顺大秦,然后我大秦再慢慢施以教化,让其读中原之书,说中原之语,书中原之文,彻底摒弃野蛮之态,数十年百年之后,方能彻底将西域归化成功,而先礼后兵也可以让西域诸部了解我大秦对于他们的态度和政策,只要月氏归服,其他小邦部族自然都会闻风而降,上兵伐谋,此乃兵不血刃之战……”

“但若是月氏斩杀使臣陈兵以待若何?”李斯突然问。

“呵呵,先礼而后兵,那自然是刀兵相见了,此时月氏内部必然有不同的声音和想法,到时候施展上将军灭赵之策,施以反间之计,安排细作勾结月氏内部不想与我大秦冲突之人,只要月氏内部稍微有乱象出现,蒙将军自然可以策动大军趁虚而入,如果辅以月氏内部有人反叛,月氏瞬息变会崩溃瓦解……”

“哼,给月氏王十个胆子,他也定然不敢杀我大秦使臣,血债血偿,他若敢动手,朕必将月氏全族斩杀殆尽!”陈旭说完,坐在中央大椅上的秦始皇冷哼一声。

“陛下圣明,月氏王即便强横也断然不敢斩杀我大秦使者,因此先礼,就是安排一个使臣带着典客署通译和百十兵卒前去即可,通传陛下诏书示之以礼,若是月氏王示弱,必会交出冒顿……”

“若是月氏交出冒顿,那我大秦该如何后续?”李斯继续问。

“如果月氏交出冒顿,那自然我大秦就要示以恩抚,派出大使携带金珠美玉,绸缎瓷器、红酒茶叶、玻璃器具等再次出使月氏进行赏赐,同时携带谕令封赏月氏王和诸多月氏贵族,并且要求和其通商往来,这样我大秦商贾就可以开始往西域渗透,借通商之机暗中派遣探子打探月氏和整个西域的情形并到处宣扬我大秦对西域诸邦的态度,示之以礼,宣之以恩,一年下来月氏必然放松戒备,等到攻伐西域的大军和粮草补给筹措完备,就可以谋划时机突然袭击月氏一战而定,这样我大秦将士必然会少流血牺牲……”

“陛下,清河侯此策臣以为是最为稳妥的方法!”蒙恬站起来对皇帝拱手。

“陛下,臣也以为清河侯此策可行,贸然带领大军和月氏交涉,其中变故不少,自古以来兵不厌诈,不断派送使臣和礼物乱其眼,惑其心,月氏王必然疏忽备战!”一直没有说话的蒙毅也站起来行礼说。

“两位丞相意下如何?”皇帝转头看着李斯和冯去疾。

“老臣以为清河侯此计可行,攻略西域,月氏首当其冲,只要平月氏,西域几乎唾手可得!”冯去疾也站起来回答。

“老臣也赞同此策!”李斯沉默许久之后点头。

看着四个肱骨大臣都认同陈旭的观点,秦始皇脸上展露出一抹轻松的笑容点头,“好,那朕就依少师之策,以一年为期,派遣使臣和月氏交涉,一年之后无论月氏如何应对,朕都要将其征服,蒙将军,此事就交由你和三省六部酌情商讨,有任何消息都要第一时间通报朕知晓!”

“臣遵旨!”蒙恬脸色严肃的抱拳领命。

计策议定,始皇帝依旧雷厉风行,第二天早朝之上,皇帝第一时间便发布了派遣使者出使月氏的谕令,但在出使人选之上,满朝文武大臣皆都沉默不语,没有人愿意请缨。

派大臣和蛮族打交道,中原诸国从未有过。

语言不通不说,而且主要是听闻这次出使只能带一百余人的兵卒护卫,一百多人能干啥,习惯了随便打一仗都是数万数十万人的规模,这点儿力量还不够喂野狼,因为西域地广人稀,都是草原荒漠,野狼成群结队的出没,加上一些小部落的袭扰还有环境陌生,说不定便一去不回。

所有的大臣都很纠结和郁闷,好不容易征服六国,如今正是安逸享受的时候,谁都不愿意当这个可能有去无回的破使臣,去了没好处,但不去的话又害怕皇帝点兵点将的点到自己,三品以上的官员还好,作为三省六部各府署衙的主官,肯定是不会被派去当使臣的,唯独那些四五六七品的官员皆都胆战心惊,只能低着头在心里祈祷皇帝已经老糊涂忘记自己的存在了。

而其中最害怕的是礼部和典客署的一群官员,因为这种差事自古以来便是他们的任务。

看着鸦雀无声的朝堂和皆都沉默不语的文武百官,皇帝脸色略有些难看,手指轻轻的叩击着龙椅的扶手,哒哒哒哒的声音仿佛机关枪一般震的许多人心慌意乱。

李斯犹豫了一下准备站起来,但陈旭却抢先站起来拱手说:“陛下,臣推荐一人为使臣!”

大秦到了如今的地步,几乎文武百官都开始安逸享乐,已经慢慢失去了原来的激昂和斗志。

但这种在陈旭看来并无太大危险的任务,实际上是最好加官进爵的机会。

如果李斯开口,皇帝必然应允,自己做了这么好一个桃子,怎么能让李斯轻轻摘去占了便宜,因为一旦成功出使归来必会提拔重用。

看见陈旭抢先开口,李斯脸色瞬间阴沉下去,满朝文武几乎同时齐刷刷抬头看着陈旭。

“少师推荐何人?”秦始皇脸色瞬间平静下来。

“陛下,臣推荐报馆李顺担任此次出使月氏的使臣!”

“李顺,嗯,朕记得是那位突袭河北匈奴王庭的军事记者,有勇有谋而且胆识过人。”皇帝眼神一亮,而满朝文武几乎同时松了一口气。

“不错,李顺上次被陛下封为下卿,无论是官职还是胆识,皆都是此次出访月氏的上上之选!”陈旭回答。

“两位丞相以为如何?”秦始皇看着李斯和冯去疾。

“臣以为可行!”冯去疾站起来拱手行礼。

“臣也认为清河侯推荐之人可以胜任!”李斯面沉如水的站起来。

东方道赌注失利认输,又接着病重了一个多月,李斯虽然在皇帝心中的地位不减,但在朝堂之上的声势却弱了不少,此时在冯去疾已经明显表示支持的前提下即便是他再次提出不同人选,也已经没有了任何机会,因为许多大臣都会选择支持陈旭。

“好,李顺有勇有谋而且胆识过人,朕就封李顺为此次出使月氏的主使,传朕谕令,宣李顺明日朝堂听封,正式出使月氏!”

“臣等尊令!”满朝文武同时躬身行礼。(http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807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