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帝国吃相

作者:牧尘客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73章 阶级矛盾

书名:帝国吃相 作者:牧尘客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9

“小娘子,徐福得罪了!”徐福说完把几根手指轻轻的按到水轻柔的寸腕上,脸色也很快平静严肃下来。

徐福的动作和后世的中医切脉看起来并没有太大区别,但按压的动作和力度却明显大多了,而徐福的脸色也时而稳重,时而惊异,足足过了五六分钟才松开手,拈着胡须沉默许久之后才说:“浮脉不稳,中脉却有力,沉脉稳重,应是经脉有损伤及内腑,加之亏血和焦虑,所以气血有些混乱,但从脉象看来却并无大碍,我这就去准备一些内服汤药,仔细调养月余就会痊愈!”

“那就好,那就好!”陈旭长舒了一口气,轻轻握着水轻柔的手说:“放心吧,医生说好好休息调养两个月就没问题了,怎么会在与人打斗的?都吐血了,以后不要这样了!”

“陈郎,轻柔不慎让贼人偷走了书册,与之追赶打斗,不过贼人剑术厉害,交手十次,虽然轻柔刺中他六次,但最终却力有不逮,被贼人击伤了之后眼睁睁看他逃逸,是轻柔没用,没有保护好陈郎所赠之物,也恐给陈郎带来祸患,轻柔非常惶恐不安,还望陈郎恕罪!”水轻柔坐起来,说话之时神情非常落寞和不安。

“就这个!”陈旭嘴巴张的大大的。

“嗯,那书册轻柔写下了白蛇传的故事,也就是下楼打水洗漱的间隙,却不防被贼人乘机闯入房内窃走!”水轻柔忐忑无比,一双大眼睛满是期待的看着陈旭,眼角还有泪痕未干,梨花带雨的样子看起来楚楚动人。

这个也值得拼命?

而且还把别人戳了六剑。

陈旭心里嘀咕一句,却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同时也很为水轻柔的举动感到莫名的感动,轻轻的握着水轻柔的手说:“以后别这么拼命了,偷走就偷走了呗,我又给你做了一大堆书册,足够你写好几年了,本来想抽个时间给你送过去的,可是一直没空闲,这次你来了刚好,暂时就在这儿养病,我每天做好吃的给你调养身体!来,好好躺下休息,别胡思乱想,我去给你倒水,等会儿我再去给你煲个鸡汤!”

陈旭拿过一个大大的芦花枕头,扶着水轻柔靠在床头,然后又从旁边的木柜子里面拿出来一床白色的麻布被单盖在她的身上,接着转身出去倒水。

陈旭知道水轻柔会武功,虽然两人只接触过几天,但从她走路骑马都看得出来,行动很轻捷,几乎和虞无涯一样,走路都不怎么带声响的,但他决然没想到水轻柔会这么厉害,一个十六七岁的小姑娘,竟然一口气戳了小偷儿六剑,这个时代被刺六剑,用屁股想那个小偷儿估计也差不多快挂了,而且小偷儿重伤之下还能击伤水轻柔,看来也不是普通的小偷儿,赵擎刚走,水轻柔便受伤前来,看来以后还是要小心点儿。

而水轻柔靠在柔软的枕头上,擦干净眼泪后心情渐渐平息下来,看着房间的一切新奇不已,特别是被单上用黑色的墨水写着清河镇卫生院几个小篆字体,让她情不自禁的捂着嘴巴,眼眉弯弯的露出一丝笑容。

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定然又是陈郎发明的,这枕头靠着软软的,比硬邦邦的竹木枕头要舒服多了。

不一会儿陈旭端着水杯进来,身后还跟着两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长的黑黑瘦瘦但气色还不错,身上也穿着类似于后世医院护士医生穿的白大褂,头上还带着白帽子,不过看起来略有些紧张。

“这位大姐姐就是你们要照顾的病人,仔细好生照顾,一会儿药熬好了就端过来!”

“是,里典大人!”两个小姑娘赶紧福身行礼。

“你现在可是病人,不用起来,好好躺着,我去给你弄点儿吃的来!”陈旭微笑着把水递给水轻柔之后,对两个小姑娘又吩咐几句正准备出门,就看见一个穿着青色衣裙的美女从外面走进来,东张西望满脸都是惊奇的表情。

“陈郎,这位是轻柔幼时的玩伴和姐妹公孙北雁,是国相公孙衍后人!”水轻柔赶紧坐起来说。

“公孙衍?国相?”

陈旭愣了许久也没想起来秦国哪儿来的一个宰相叫公孙衍的,不过公孙衍这个名字似乎在哪儿听说过。

看着陈旭一脸懵逼的表情,青衣女子脸色恢复平静,一双眼睛上下打量了陈旭几眼,眼神略有些轻蔑的慢慢走到床边说:“我祖上衍公,乃是前秦国大良造,率领秦军攻击魏国获河西之地,后又主张秦魏和好,却被张仪从中作梗被秦王猜忌,衍公无奈投奔魏国,提出韩楚魏三国合纵之策联手对付赵国,后又被张仪用连横之术破坏,后衍公再次施展合纵之术,使得魏、韩、赵、燕、中山五国互相承认王位,此为五国相王之举,由此五国联合起来一起对抗秦国,但随后遭到齐楚秦三国的破坏,五国相王的合纵之策付诸东流,后张仪逐渐势大遭遇秦王猜忌驱除出秦国,张仪投奔魏国被立为相,施展连横之策大败秦国,衍公乘机再次提出合纵之策,在齐楚两国的压迫下,张仪被魏国罢去相位,衍公当上了魏国的宰相……”

公孙北雁口才很好,或许是因为祖上公孙衍的丰功伟绩的确很值得称道,慢慢的诉说下,将公孙衍的一生辉煌经历说的清清楚楚,而陈旭也才终于在脑海中勾勒出这个牛逼不下于身配六国相印的张仪的人物的大致身份。

“后人都言六国宰相张仪的对手是其同门师弟苏秦,但却不知我祖父才是他一生最大的对手,合纵连横之术被两人发挥的淋漓尽致,而衍公也先后挂秦魏韩楚四国相印,并且联合齐楚韩燕赵魏六国伐强秦,虽未成功,但也令天下诸国胆寒而尊崇备至!”

公孙北雁说完之后转头看着陈旭:“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衍公一生孜孜不倦上下求索,只为求灭秦之事,然虽败犹荣,足以名垂千古也,我公孙北雁虽为女子,亦有祖公之志,你一个山野少年,不知我公孙氏之辉煌往事也不亦为怪,但切记,我公孙家族不是籍籍无名之辈!”

陈旭忍不住脸皮轻轻的抽抽了几下,心说我倒是不会怪,只是你这样明目张胆的大肆宣扬六国伐秦是不是太弱智了一点儿,如今可是大秦的天下,秦始皇秦大大最恨的也就是六国的遗老遗少,如果这些话宣扬出去,恐怕你公孙氏一族从上到下要夷灭三族,甚至死后还会被填埋到骊山陵寝底下用石夯挨着夯五六七八遍,再用诛仙阵,两仪阵,三才阵,四门八卦阵,九区黄河阵永世镇压不得超生投胎。

而且陈旭此时也大概想起了这个公孙衍是谁,历史上的确有这样一个牛逼的人物,只不过没有张仪出名而已。

中国历史上,秦汉和三国时期是最为名人辈出的时代,说谋士扎堆猛将如云一点儿都不夸张,特别是秦汉时期,诸子百家的各种理论兴盛繁荣,战国七雄连连大战,在一大批纵横家和军事家的操纵下,合纵连横之术被发挥的淋漓尽致,七个大国加上周边几个小国今天和好明天又互相拆台,陆陆续续打了上百年,然后七个国家越打越强,周边小国却一个个都打嗝屁了。

而最让陈旭想不通的是,无论是张仪、苏秦还是公孙衍,竟然能够同时当很多国家的宰相,这在中国的历史上或者世界历史上来说,都是绝无仅有的。

但也正是这样一种互相认同的文化和环境,也才使得中国最终能够成为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因为无论是从文化还是习惯还是传统来说,中原诸国都是一体的文化传承,就和后来的三国一样,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

不过现在大秦一统天下,六国归一,再说什么连横合纵都只是个笑话。

更何况,好汉不提当年勇。

而且公孙衍自己也是个二逼,如若当年在秦国当大良造的时候不受魏王的贿赂,而是一心扶持秦国,或许秦国早几十年就统一六国了。

由此看来,公孙衍后来之举都是源于对秦国的愤怒,因此一门心思要弄死秦国找回面子,但可惜的是其他六国根本就心不齐,而且太渣,加上对手张仪比他还要牛逼,见招化招,公孙衍技差一筹,因此只能含恨而败。

但不管怎么说,公孙衍的牛逼不是陈旭这种小小的山野少年能够置喙的,因此公孙北雁看不起陈旭也在情理之中,而且她也断定陈旭这种山村小野人根本就不知道她公孙家族的辉煌历史。

虽然如今六国俱灭,但在六国贵族遗老遗少的眼中,普通民夫走卒是无法相提并论的,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的存在,皆是犬彘之辈,无名无姓不值得尊重。

这也不光是一个两个这样想,而是几乎所有的贵族都是这般认为,民是贱民,夫是愚夫,只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要不然就不会有开始江楚月在清河镇第一次见到陈旭等人的时候就会意图用皮鞭开路,然后听见江北亭夸奖陈旭的时候非常的不满和不屑。

在贵族的眼中,衣衫褴褛又黑又瘦的山村野夫其实就和山上的猴子差不多一个档次,可以任由打骂,如果胆敢反抗,那就是忤逆犯上,要是放在西周时期的奴隶社会,一刀杀死绝对不会有任何麻烦,但从周平王东迁之后,王权旁落,诸侯崛起,随后进入混乱的百国厮杀的混乱时期,结果就是礼崩乐坏,奴隶制度也开始崩解进入了封建割据时代,庶民的地位也才开始慢慢提升,加上大量的小诸侯国被灭,大量的东周贵族沦落为平民,百姓之名渐渐就成为了普通平民的代称。

所称百姓者,就是周天子灭商之后分封的诸侯以封地为氏遗留下来的家族,而这些氏族来源于夏商时期甚至更早的十三个姓,这些有姓有氏者才是贵族,剩下的庶民和黎民、奴隶都是无姓无氏的,只有名,但随着八百年大周王朝分崩离析,无数贵族沦为奴隶甚至平民,然后互相通婚,姓氏也逐渐开始普及。

《吕氏春秋》记载,周朝号称有四百王国、八百服国,皆有姓氏,但其实最初分封的只有七十一国诸侯,都是姬姓王族、功臣以及贵族,根据公侯伯子男五级爵位的高低分封不同的区域划地称王,加上爵位低于这五等爵位的甸、采、卫、大夫等级别也皆有大小不同的附属封地,再加上后来周朝不断四面扩张,分封的诸侯国越来越多,姓氏也越来越多,到了春秋末期,上古十三姓已经慢慢演化成为了两百多个姓氏,基本上后世中国的姓已经几乎全部都定型下来。

而中原地区更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以后市的河南、陕西、山西、山东四省沿黄河流域为中心构建了大周王廷的核心区域,光是河南境内就先后有数十个诸侯国存在,其中侯爵级别的封国就有管国、蔡国、陈国,杞国等,至于低于侯爵的封国密密麻麻,几乎后市的河南每个县都有一个王国或者诸侯国存在。

因此历经八百年大周之后,到如今大秦之时,姓氏在中原地区已经非常普遍,普通平民有名有姓也已经很正常,只不过因为没文化不识字,所以起名字都很简单随意,生下来看见什么就取什么,或者干脆长到成年入籍的时候记录的官吏随便写一个发个身份牌就定了,至于贫家女子,一般都没名字。

因此秦朝时期,并不像有些人说的秦朝人大多没姓没氏。

特别是河南这种四战之地的中原核心区域,河南自古就是中原的代称,古称中州,从夏朝开始,王都就先后定于阳城(郑州)、斟鄩(洛阳)、商丘、帝丘(濮阳)等地,到了商朝,王朝先后定都于亳(商丘)、嚣(郑州)、殷(安阳殷墟)、朝歌(鹤壁)等地,到了周朝,东周再次定都于洛阳,春秋战国时期,宋、陈、卫、管、郑、许、应、蔡、魏、韩等主要诸侯国都城也均在河南境内。

不光如此,河南自古就有“天下名人,中州过半”的说法,不光商汤诞生于商丘,先秦七子中的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都是出自河南,而战国时期的范蠡、商鞅、苏秦、吕不韦和当今大秦左相李斯,也具都是河南人,因此河南对于中国的历史来说,是永远都绕不过去的重中之重,是中华文明发展的最核心的区域。

历经夏商周三朝两千多年的文化交融发展,加上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区域的诸侯国不断的打来打去,于战乱之中人口逃避迁徙慢慢融合,有名有姓者在河南之地早已司空见惯,如果有族谱追溯,说不定家家都是王侯贵族的后代,户户皆都有头有脸的祖先。

当然大秦时期没姓没氏的情况也不少,但黄河流域和中原地区作为华夏最为繁华的区域并不在列,远不是南蛮北胡,东夷西狄等偏远地区可以相提并论的。

就比如战国时期曾经最为强大的楚国,当初分封时也不过是子爵封地,国主鬻熊,芈姓,只不过是周武王的老师,有勤劳于王家,因此被分封在荆蛮之地,从荆蛮这个称呼可以看出那个时候湖北荆州一带还被称作蛮荒,大周王廷看不上,用来分封给爵位不算太高功劳不算太大的功臣以做奖赏,只不过这姓芈的比较争气,硬生生在南蛮之地怼出来一个战国霸主,为中国开辟出来一大块领土,并且也为后世留下来大量的文明遗产,比如曾侯乙墓,比如睡虎地秦简,比如清华简等,这些东西都成为了后世了解秦朝以前中国历史文化最直接的载体。

但随着春秋战国不断的战争融合吞并之后,到现在大秦一统天下,当初周王分封的数百个诸侯国也都烟消云散,所有王孙贵族能够缅怀和回味的,也只有老祖宗遗留下来的姓氏。

国破山河在,明月照今人。

除开嬴姓赵氏和大秦王公贵族以外,百国王孙贵族也变成了普通庶民,再无高低贵贱之分,而百姓也渐渐成为了普通人的代称。

即便是如此,早期沦落的贵族和如今六国遗留下来的贵族自然不可同日而语,照样瞧不起,所以就有前面江楚月瞧不起陈旭,眼下又有一个公孙衍的后人瞧不起他,甚至是水轻柔第一次看到陈旭的时候,也是那般。

这和人的性格和品质无关,完全是因为贵族的血统和阶级地位带来的天然的不平等,是属于骨子里面遗传下来的一种贵族的骄傲在作祟。

无论是是江楚月还是公孙北雁,都不是官场之人,甚至还算不上成年人,从心智上来说,也还不完全成熟,没有任何治理国家的心思和念头,就像后世不能指望初中生高中生来治理国家一样,她们的心中没有任何太多的平等概念,从小接触的都是贵族,而追随在身边的仆人和家奴也都身份极低,动辄呼喝打骂,她们的礼貌或许只对于拥有共同身份的人才有,因此在普通百姓看来,便是这种骄横跋扈目中无人的样子,其实这才是她们本来的面目。

一言以蔽之,穷富自古对你,官民自古对立,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阶级,也就是后世所说的阶级矛盾。

而这种阶级矛盾,两千年后物质文化极度发达的科技社会,一样存在,甚至更加严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5006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