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帝国吃相

作者:牧尘客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802章 筹备新商律

书名:帝国吃相 作者:牧尘客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9

……

陈旭和报馆一群人在清河酒店大吃大喝兼洗脑喊口号的时候,李斯在朝堂上认输之事短短数个时辰便传播的整个咸阳家喻户晓。

最为激动的是迁徙咸阳的十余万户商贾富豪,因此商贾聚集的城南简直一片欢腾。

而当消息传播到咸阳东门之外的交易市场的时候,这个市场瞬间喧嚣而起,无数商贾兴奋的丢下手中的物品在市场内欢呼雀跃互相拥抱,更有财大气粗的商贾取来大袋大袋的铜钱向来往搬运货物的民夫帮工抛洒,更是激起整个市场的争抢和轰动。

而更有兴奋到无法抑制的商贾派出帮工仆从直接快马加鞭顺着东方道往东南而去,要把李斯提前认输的事情通传回自己的家族和领地,一起共享这个令人激动的消息。

在陈旭的安排下,酒足饭饱的陈平等人赶回报馆连夜加班,把李斯提前认输的事排版印刷出来,同时陈平还亲自执笔以陈旭在酒桌上说到的内容为基调,洋洋洒洒写下一篇《新法术论》。

第二天一早,连夜赶印出来的最新一期大秦都市报上市,无数的车马驮着大捆大捆的报纸运送到城内城外的报刊书亭,还有数百个报童沿街售卖,更有无数专门从事报纸贩卖的报商拿到报纸之后安排人快马加鞭将新报纸送往各自的销售区域。

而无数人早已在各个报纸售卖点翘首以待。

根据以往的经验,如此重大的事情报馆即便不是在新报发行时间,也必然会发行一期专刊。

果然,他们都等来了自己想要的新报纸。

而且还不是专刊,而是一期内容俱全的增刊,不过整整用了两个版面的内容从头到尾详细介绍了整个打赌的起始、经过和结局,而且在头版正中央,用特大号粗黑字体印刷着一排大字。

“千古赌约,清河侯胜!”

如果实在后世的彩印时代,下方必然还要放上李斯和陈旭两人横眉冷目彼此怒视的照片,同时中间还要加上一个大大的带闪电撕裂的红色VS标志。

虽然印刷厂连夜加班,但赶印出来的上万份报纸几乎瞬间就被一抢而空,更多报亭和报商都迫不及待的直接乘车马直奔文学院附近的印刷厂,拿着兑票和钱袋争抢印刷出来的报纸。

相比前几次征伐匈胡和水灾之时报纸被排队哄抢的情形相比,这一次哄抢的更加厉害。

因为无论是对于匈奴还是水灾,所有咸阳人都没有切身的感受,征伐匈奴,实际上是皇帝的任务,开疆拓土和老百姓没有任何关系,而东南的水灾更是没有切肤之痛,如果不是清河侯大力倡议赈灾,可以说咸阳民众和众多商贾根本就不会去关心,普通老百姓饭都吃不饱,没有人有精力和空闲去关心天灾人祸,即便是有心之人也最多感叹几句而无能为力,特别是商人这种唯利是图的群体,道义和怜悯等观念是不太多的,他们最关心的是能不能挣钱或者说对自己将来挣钱有没有好处,就像齐茂承接运送赈灾衣物,也并不是因为心地善良,而只是奔着陈旭的名声而来,然后他抓住这个机会成功了而已。

任何时代,不要指望商人真正的关心百姓接济穷困,他们的一切出发点都是有目的的,只是看这个目的最终引导产生什么结果而已。

因此商贾固然有钱,但他们并不会对报纸特别感兴趣,要不然咸阳十多万户富豪商贾人手一份的话,光是咸阳每一期报纸至少销售都要在十万份以上。

但今天,这份报纸所有的商贾都想先睹为快。

因为李斯认输清河侯胜利,这几乎就是全体商贾的胜利,是上万参与集资修建东方道的商贾用几乎全部家当换来的胜利。

一时间咸阳纸贵,一份报纸的价格很快被炒到二十钱三十钱仍旧供不应求,整个城南到处都是乱跑的黄牛党,用一份份不知道从哪儿弄来的报纸大把大把的从商人手里捞钱。

而每一个拿到报纸的商人四周必然会瞬间围上来一大群同行,聚在一起翻看讨论报纸上的内容,并且开始推测清河侯胜利之后将会推行那些松解商律的法令,然后又会对以后的经营和买卖造成哪些实质的影响。

商人关心的是付出了这么多将来到底会得到哪些好处。

而还有许多人关心的则是头版最后一条招募广告。

“清河侯诚邀天下精通商道和律法的有志之士参与新商律的编纂和修订,同时也热情征集新的商律法案稿件,并且最终会从这些稿件当中评选出来十篇具有推行价值和影响力的稿件,特等奖一名,奖励一万钱并且特聘为新法推广大使,并会被授予官职,一等奖两名,奖励三千钱,二等奖三名,奖励两千钱,三等奖四名,奖励一千钱……”

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

又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总之随着报纸的发行,已经开始有人到报馆进行咨询加入新法编纂和修订小组的条件,而还有另外一些自认为有才能的人铺开纸拿起笔开始准备构思对于新商律的建议和策论。

不管能不能得到奖金,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写一篇投稿也不会怀孕。

因此随后的几天,随着报纸发行量越来越大,被南来北往的商旅传播的越来越远,整个东方道几乎都已经开始轰动,而同时也开始有大量的稿件被投递到报馆。

而这几天,陈旭也陆续接待了咸阳城内数十个有头有脸的商界代表,也让杨堃召集了一些精通商道的文士开始准各种当前和商业有关的律法逐条逐条的进行讨论,看看哪些该保留,哪些该废止,哪些可以修改继续使用,而且陈旭自己也大部分时间泡在报馆观看越来越多的投稿,看看能不能从其中找到一些符合这个时代而且具有良好创意的稿件,以便为编纂新的商业律法提供更多的帮助。

总体来说,这个时代的阶层等级区分比较明显,虽然法家门徒的理念是一视同仁,但实际上也是为了便于统治阶级的利益制定法律,目的还是压制商人和平民维护天子和贵族的利益,因此这个时代的法家和后世的儒家在本质上并没有任何区别,甚至更加让人痛恨。

但法家毕竟不同于儒家,毕竟至少在理论上已经有了平等的思想基础,也就是说已经具有了超越儒家的先进理念,只不过时代局限性让法家门徒无法突破思想的束缚而已,陈旭要做的不是废弃法术治国,而是推行新的法术理念,而不至于让华夏再次走向以人治为主的方向,毕竟法制才是人类未来发展的正确方向。

后世之所有以有大量的法学家在清末开始大力推崇商鞅韩非子,主张学习西方文化甚至****,推行民主与法制,就是因为感觉到以孔孟思想为基础的人治已经完全跟不上人类文明的发展了,继续下去只会让中国越来越积弱,积重难返之下必须要经历一次刮骨洗髓似的过程才能获得新生,因此在民国时期内忧外困的局面之下,诞生了大量的法学大师甚至思想活跃的文学大师。

实际上民国时期有点儿像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不光是思想和文学异常繁荣,就连艺术也异常繁荣。

只不过这种繁荣没有持续多久便因为二战再次走向衰落。

后来新中国重新提倡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那也只是昙花一现然后就尽归尘土。

既然如今的大秦有了法术治国的基础,陈旭自然也可以借助这个基础,将大秦往前推一把,跳出时代的局限着眼未来,用新的法术思想推行新的法术治国。

眼下有了陈平等一群起于微末的新生代文士阶层的帮助,有几乎天下所有商人的支持,还有朝堂之上受益于商业诸多方便的大臣支持,再加上皇帝的授权,这次的商律改革几乎不会有任何问题。

即便是其中会有些波折,但最多也可能出现在一些律法条令太过超前引起的不适应,因此这些都是陈旭需要从民间广泛征求意见的原因。

符合时代,符合当前的国情,符合上到皇帝下到商贾平民的认知习惯,整理之后推出一套新的商律,这就是陈旭的目标。

等过上十年八年,等大秦的一切都在他的规划之下走上法制的正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再重新修改。

在这个期间,陆续有一些精通商业和律法、对陈旭修改商律感兴趣的民间人士前来报馆面试,甚至还有大量商贾从其他郡县赶来陈情,陈旭也因此收罗了十多个眼界开阔思想活跃的人士,同时邀请一些商贾代表,还包括杨堃和范采盈两个最得力的手下,连续召开会议传达自己的指导思想,然后慢慢根据大秦的商律和收到的各种稿件开始着手审编校订新的商业律法。

陈旭对于新商律的要求也细也很全面,将以前商律中很模糊的条令全部都单独拿出来逐条讨论,然后汇编整理成一个大体的商律框架,其中包括《工商注册管理法》、《产品质量法》、《税务登记管理法》、《合同法》、《生产管理法》、《特殊商业经营管理法》等,这些新法覆盖所有包括行商、坐贾、工匠、制造、质量、合同、税务等当前所能覆盖的一切和商业有关的行业和行为。

而对于陈旭列出的这些新法令的指导意见,所有参与的人都被陈旭的大手笔和严谨态度震惊的五体投地。

这些法令一旦推出,将对如今大秦的商业模式产生巨大的震动,当然也会让商业行为变得更加规范和合理,而且也更加便于朝廷的管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6044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