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国朝鲜的通敌卖国之贼清理完了。
大明东南沿海竟然又闹海盗了!
这天一大早辰时许,万历正负手悠哉悠哉的往御书房走呢,内阁首辅沈鲤竟然捧着一叠奏折疾步走上来躬身道:“报,属国琉球国王上疏,他们的商船在泉州府海域被海盗给劫了,就逃回去一艘快船。”
啊?
琉球国是有几艘远洋商船,而且他们还专门买了大明的勘合从大明进货去南洋和东瀛做生意。
这个万历是早就知道了。
他也没打算禁止琉球国做这生意。
因为琉球国对大明一直都异常的恭顺,那边的海商乃至官员大部分都是出自闽人三十六姓,等于是自己人。
而且琉球资源匮乏,不做海外贸易赚点钱那日子都没法过。
他自然不能为了抢几艘船的小生意而断了人家的生计。
没想到,琉球国的商船竟然会被海盗给劫了,而且还是在大明东南海域!
万历拿过最上面的那份奏疏一看,琉球国的商船还真被劫了,而且是连货带船一起劫了,琉球国仅有的几艘千料福船都被海盗给抢去了,就一艘快船逃回去了。
这是怎么回事?
大明东南海域怎么会出现海盗?
他对海上的情况还不是很了解,东南有多少海商没买堪合在做违禁生意他都不知道。
或许,曾经东南最大的海盗甲必丹对这个比较的了解。
这会儿都起秋风了,也不知道李元盛去南洋了没有。
他细细想了想,随即果断道:“传朕旨意,命俞咨皋率水师千料福船和两千料福船各一百艘,蜈蚣船一千艘,速速赶去泉州海域搜寻围剿海盗,命邓子龙和李元盛速速回京晋见。”
这事十有八九又是浙党干的,问题,浙党上哪里找来的海盗?
没想到,邓子龙和李元盛还没赶到京城,福建那边的急报又传过来了。
福建海域出现大股海盗,沿海去南直隶进货的商船乃至出海打渔的渔船都被抢了。
这帮海盗那就是连船带货带人一把抢!
还好随着莫名其妙失去踪迹的商船和渔船渐渐增多,出海打渔的渔民都异常小心,他们远远发现海上一堆的黑点就拼命往回逃,要不然,那些商船和渔船被海盗抢了都没人知道。
也就是说,这股海盗应该是早就出现了,只是他们连人带船一起抢,以前没有人能逃回来,所以还没被察觉。
后面渔民出海的时候看到海上莫名其妙冒出一大堆的黑点来,他们才知道是被海盗给劫了。
这股海盗到底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万历着实百思不得其解。
如果说是如同原来的甲必丹李旦一般去海外做生意赚钱,那肯定有不少人想去。
问题这股海盗就是真海盗啊,不是做生意的海商。
海盗和海商还是有区别的,海商只是不买堪合违禁做海外生意而已,逮到了最多抄没货物罚钱。
这帮家伙就是专门抢商船乃至渔船的,而且还连人带船一起抢,这种海盗朝廷肯定会派水师去围剿,逮住了那肯定是要杀头的。
现在大明百姓虽然不说全部都丰衣足食了,饿到要去干这种杀头的买卖应该不至于啊。
渔民看到一片密密麻麻的黑点那最少也是几十上百艘海盗船,哪怕这些海盗船都是八百料的,那最少也要好几千人操控啊。
浙党上哪里找来这么多不要命的亡命之徒?
这个问题必须搞清楚。
浙党能煽动这些人去当真海盗,那就能煽动这些人造反啊!
他足足等了七八天,邓子龙和李元盛总算是来了。
还好,这会儿东南还只是刚刚起秋风,李元盛也不急着去南洋,所以还没出发,若是李元盛这个最熟悉海盗的水师将领去南洋了,那要搞清楚这些海盗哪里来的就有点难了。
这天下午酉时许,还是天将擦黑的时候,邓子龙和李元盛才悄声无息的来到皇宫之中。
那摆满地图的军机殿里也早已灯火通明。
君臣一番见礼之后,万历便有些迫不及待的问道:“元盛,你可知道,东南还有谁能拉出几十上百艘船来,招募几千乃至上万人去当海盗?”
这一次恐怕是那家伙出手了。
李元盛满脸凝重道:“末将这一路也在琢磨,东南能搞出这么大声势来的估计也就漳州许心素了。”
许心素?
这家伙历史上好像是郑芝龙的对头啊。
郑芝龙好像是天启朝才冒出来的,这会儿距离历史上的天启朝还有二十多年呢,许心素就冒出来了吗?
万历不由追问道:“这许心素什么来头?”
李元盛微微叹息一声,随即咬牙道:“不敢有瞒万岁爷,这许心素本是末将的拜把兄弟。
那是末将还在帮沈惟敬一伙做海外生意的时候结拜的,他就是负责在福建备货的,此人跟海商豪门好像有点亲戚关系,末将怕他探出我们的底细来,所以已经很久没跟他通来往了。”
原来这家伙跟海商豪门还有点亲戚关系。
现在海商豪门的头头或者靠山就是浙党啊,这家伙十有八九就是浙党的人。
万历缓缓点了点头,又问道:“他手底下原本就有人有船吗?”
李元盛连连点头道:“是的,他其实也算是海商,他不但负责给我们备货,兼且还做东番那边的生意,而且跟葡萄牙人也有生意上的往来,原本他手底下就有几十艘四百料和八百料的快船,人手足有上千。”
这家伙本就有几十艘船和上千号人了?
看样子浙党还是在利用浙闽的造船厂给海盗造船。
这个他是没办法杜绝的,各地的造船厂匠户那肯定得留下来,因为现在开海了,虽然做海外贸易的不是很多,但出海打渔包括沿海运货的却是越来越多了。
京杭大运河只能通到南直隶,想要在浙闽乃至两广间做生意走陆路也极度不便,唯有走海运。
他如果把地方上的造船厂全封了,那东南的商业就很难发展起来。
所以,他还是把地方上的造船厂全留下了,这一下又给浙党钻了空子。
这海盗的舰船怎么来的他心里是清楚,问题,几千亡命之徒是从哪里招来的呢?
万历干脆问道:“那你知道他从哪里招来的几千乃至上万亡命之徒吗,这会儿还有人饿的要铤而走险去做这种杀头的买卖吗?”
这个怎么说呢?
李元盛想了想,随即小心道:“万岁爷,这些年浙闽沿海其实经常出现旱灾,特别是漳州府和泉州府,有的地方靠着海就是不下雨。
所以,我们那边跑出去当海商的很多,当海盗的那也不是没有,没办法,地里种不出粮食来,我们只能靠其他门路来维持生计了。”
现在就出现连年大旱了吗?
为什么是东南沿海不是西北呢?
这个问题属实有点奇怪。
历史上小冰河天灾时期先爆发旱灾的还就是东南沿海。
这个正史上没有什么记载那是因为旱灾造成的影响不是很大,其实,很多沿海的州府县志还是有记载的。
比如,平湖县志就有记载,万历十六年大旱,东湖水尽涸。
又比如,台州府治就有记载,万历十六年、十七年、十八年、二十年、二十一年等年份大旱无雨。
漳州府和泉州府很多地方那更是从嘉靖朝就开始爆发旱灾了,一直延续到崇祯朝。
郑芝龙就是利用漳州府和泉州府爆发旱灾的机会拉了大批人去东番开荒种地。
这些地方爆发旱灾之所以影响不是很大,没有大到正史都要记载的地步,那就是因为海外贸易。
海外贸易需要人也需要货,浙闽沿海的作坊多那是特别的多,就算爆发旱灾,去作坊里干活也能赚点钱养家糊口,实在不行那就出海跟着海商去跑货,或者干脆去做海盗,那赚的更多。
这也是漳州府和泉州府海商和海盗特别多的原因。
小冰河天灾降临,东南的旱灾是没造成太大的影响,西北那就不一样了。
现在的西北水陆交通还不是很便利,靠做生意赚钱根本就养活不了那么多人,到时候一旦西北连年大旱光有钱也救不了,还得有足够的粮食才行。
看样子得赶紧开发东番,多种点粮食出来,准备应对接下来的小冰河天灾。
不过,在此之前先要收拾了东南这股海盗再说。
万历细细想了想,随即问道:“元盛,许心素如果躲海外去了,你能找到吗?”
李元盛闻言,不由暗自叹息一声。
这拜把子的兄弟也要剿灭吗?
没办法,这家伙听浙党的胡作非为,这会儿已然搅得东南海域不得安宁了。
他想了想,随即咬牙点头道:“末将应该能找到他,他要躲也只能躲东番去,东番他经常去的那些村子末将都去过。”
那就交给你了。
万历闻言,果断道:“云卿,水师舰队全部准备好,先让元盛暗中去查探,找到许心素的船队,你立马全力围剿。”
邓子龙闻言,连忙拱手躬身道:“末将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