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作者:星辰玖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二百二十二章 大宁卫

书名: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作者:星辰玖 字数:0 更新时间:04-19 21:14

大宁卫,洪武朝塞外第一重镇,南距永平府边四百五十里,西南至喜峰口边四百八十里,自卫至金陵三千四百五十里。

宁王朱权在日大宁卫城也是塞外最大的城池,城中军民几近十万,常年屯粮六十余万石,洪武朝数次北征皆自大宁卫出兵。

这样的重镇竟然说废就废了!

大宁卫乃北平行都司驻地,废弃大宁卫那就是放弃北平行都司方圆千里之地,京城北面顿失屏藩。

永乐朝废弃大宁卫,不知令多少人扼腕叹息。

有不敢具名者就曾感叹,大宁既弃,天寿山与异域为邻,而宣府、辽东断左右臂,北虏诸部已列我门庭矣,此为大明膏肓之患也。

可以说,北虏之祸就是源自大宁卫的废弃。

故欲彻底消除北虏之祸,必先收复北平行都司故地,重建大宁卫。

现在万历已然收复北平行都司故地,大宁卫也可以重建了。

北平行都司那茫茫的草原和燕山河谷之中已然到处都是明军骑兵策马奔腾的身影,通往大宁卫的道路上那人流和数不清的牲畜更是排成了上百里的长龙。

十月初,他终于带着十余万京营和禁军将士押送着数十万俘虏和数百万牛羊马匹来到了大宁卫所在的老哈河谷。

老哈河谷是一个典型的口袋型,其北面入口处也就十来里宽,南面的河谷却是一个方圆百余里的山间盆地。

大宁卫城正好位于这连接辽东镇、蓟州镇和宣府镇的山间通道交汇之处,守住大宁卫城,则三大边镇皆可以此连通。

而且,有大宁卫城在,蓟州镇北面和辽东镇西面皆可保无虞,宣府镇东面也有了屏藩,其位置之重要可想而知。

可惜,这么重要的地方偏偏废弃了百余年之久。

这天下午,夕阳西下,万历在上万禁军轻骑的拱卫下来到大宁卫城遗址一看,那都不由得叹息连连。

现在的大宁卫城貌似也就当初的宁王府还能看出一点轮廓来了,其他地方那都是乱七八糟的断壁残垣,根本就看不出原来的面貌了。

宁王朱权乃是九大塞王之一,其王府面积那不是一般的大,看外墙的轮廓每一面的宽度那都不下两里。

也就是说,光是宁王府占地面积就有一千多亩两千亩,大宁卫城怕是有方圆上十里。

万历扫视了一番四周,不由得一愣。

宁王府东北面几里远处竟然还有三座塔,那最高的一座怕不有二十丈,还有一座大致也有十丈左右高,另外一座就剩下一截了,不过也有数丈高。

他忍不住好奇道:“那里怎么还有三座塔?”

谁会在塞外建这么高的塔呢?

彭尊古解释道:“万岁爷,大宁卫城其实就是辽中京城改建的,那三座塔是辽代的时候建的。”

这里还是辽代的中京城?

京城那得有多大啊?

这个他还真没听说过。

万历忍不住惊奇道:“辽中京城有多大?”

彭尊古细细解释道:“辽中京城分为皇城、内城和外城,皇城大致两里见方,内城长大致四里,宽大致三里,外城东西长八里半左右,南北宽七里左右。”

这么大!

万历又追问道:“宁王府就是原来的辽中京皇城吗?”

没想到,彭尊古竟然连连摇头道:“不是的,万岁爷,宁王府是建在大宁卫城南面的,宁王府也就和大宁卫城共了一段南城墙,其他都是新建的。”

宁王府还不在大宁卫城里面?

这个宁王是怎么想的?

万历细细想了想大致就明白了。

因为大宁卫城里面要囤积粮食,北征的时候还要屯兵,如果宁王府插大宁卫城中间,那屯粮和屯兵都不方便。

这一下倒是方便了他。

原本他还想着以避暑的借口来征讨北虏一大家子人住哪里呢,直接住卫城里面毕竟不好,这里可是最少要屯驻六万人马,还要囤积很多的粮草,卫城里面修建行宫地方估计都不够,也不方便。

现在好了,宁王府还不在大宁卫城里面,正好用来修建行宫。

这些墙基可都是现成的,砖头和石块裸露在外面那可能几百年就风化了,地基埋在土里,那石块估计几千年都还是石块。

万历又细细琢磨了一番,随即果断道:“旦阳,明天一早你带着两万修建城池的匠户清理卫城的墙基,宁王府先不要管,今年先把大宁卫城修建起来。”

彭尊古连忙拱手躬身道:“微臣明白。”

万历又交待道:“胡将军,明天一早你就带着手下和四千辆粮车去新城卫拉材料和粮食,具体拉多少,你看大宁卫城的修建进度,总之,每天要用到的材料不能少,剩下的拉粮食。”

胡守仁连忙拱手躬身道:“末将明白。”

万历又吩咐道:“邦屏、省吾,你们带着手下骑兵好好看住那些俘虏,命他们全部在规定区域内放牧,不得擅自离开,违令者杀无赦。”

秦邦屏和刘綎闻言,连忙拱手躬身道:“末将遵旨。”

万历安排好这一切,这次抬手招过一旁的小舅子王冻,亲切道:“小冻,你姐和朕的小公主都还好吧?”

王冻连连点头道:“好着呢,有万神医一大家子人照顾她们母子都好得很。”

那就好。

王皇后其实九月份就生了,那时候他正在赶来征讨北平行都司的路上呢,根本就没法回去。

万历想了想,又问道:“万神医有没有说她们母女什么时候能启程回宫?”

王冻不假思索道:“万神医说这个月底肯定就没问题了。”

那正好,到时候陪她们母女一起回宫。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又问道:“小冻,你会搭建暖棚吗?”

这个。

王冻细细解释道:“万岁爷,暖棚其实没有固定的样式。

北虏的牧民搭建的暖棚微臣也去看过了,那就是利用现成的树木搭个横梁,然后一侧满树枝和枯叶什么的,他们是靠冬天的积雪来密封保暖的,那种暖棚估计到了冬天里面也能冷得结冰。

我们边军屯卫搭建的暖棚微臣也见过,那就是土木结构的,一般是木柱、木横梁,然后钉上树枝,把四周和顶部都钉的跟阑珊一样,再往上敷拌了枯草的泥土。

那个样式能好一点,不过到了冬天里面估计也挺冷的。”

牛羊马匹可是将士们的主要财富来源来,不能马虎了。

万历闻言,微微点头道:“嗯,那行,明天我们先去附近的山谷看一下。”

王冻的确挺有经验的,他还知道暖棚最好搭建在东西向的山谷里面,这样能防冬天的北风。

而且,暖棚附近最好有河流,这样取水方便,寒冬里把冰雪烧成水可不容易。

第二天一早辰时许,他便带着万历一行来到了一个有小河的山谷里面。

这种山谷在老哈河谷还是很多的,因为老哈河就有很多东西向的小支流。

山谷两侧甚至还有原来朵颜三卫牧民做的暖棚。

那真叫一个简陋啊,也就是在两颗相邻大树的枝丫上绑根圆木当横梁,然后胡乱砍些树枝架在横梁和山坡之间,这会儿上面甚至枯叶什么的都没有,看上去那是要多破有多破。

而且,这些暖棚离河岸还远近不一,有的建在河岸旁的平地上,有的建在山坡上,乱七八糟的。

万历大致看了看,随即问道:“他们的暖棚怎么都建这么小啊,这样一家不都得建几个暖棚吗,建大点不行吗?”

这个可不敢建太大。

王冻细细解释道:“万岁爷,暖棚不能建太大了,因为暖棚都不挖地基的,不能建承重墙,没承重墙就不能受重压。

暖棚越大顶上的积雪就会越多,积雪太多可能把暖棚都给压塌了,所以一般暖棚最多也就能容纳二三十头牛马,羊最多五十只左右。”

这个的确有道理,没有承重墙的棚子的确不经压。

问题,如果暖棚不能建太大,他们岂不是得建上十万个暖棚!

万历看了看山坡上的树,随即问道:“这锯木板好像很废时间吧?”

王冻连连点头道:“是啊,万岁爷,锯木板不但废时间,而且很废力气。”

那就不锯了。

万历琢磨道:“那你命匠户直接把山坡上的树砍点,树干做支柱和横梁,大点的树枝做墙体,小点的树枝做顶棚,钉起来之后外面再钉上一层做帐篷用的厚布,里面则敷上黏土。

还有,每个暖棚里面都装个煤火炉子,黏土表面也抹点石灰粉,建好一点,冬天就让牧民一起住里面,这样人畜都不冷,也方便照顾牛羊马匹。”

这个简单啊。

王冻看了看山坡上的树,琢磨了一番,随即问道:“万岁爷,这样的暖棚建多少个啊?”

万历不假思索道:“今年先建十万个,有没有问题?”

十万个啊?

这数量看上去挺吓人的。

不过,他带来的匠户也不少。

他可是带来了两万木匠,这么简单的暖棚,每人搭建五个,或者两人合力搭建十个,那都没什么问题。

王冻又细细想了想,随即连连点头道:“没有问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555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