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朕只想要GDP

作者:初云之初 | 分类:悬疑 | 字数:0

第111章 第111章

书名:朕只想要GDP 作者:初云之初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6:39

李世民在心里边把该掰扯的事情剖析清楚,二话不说,翻个身继续睡了。

做戏嘛,那不得做全套

再度睁开眼睛,已经是日暮时分,帐子外边天都黑了。

他从那张简易搭建的床上坐起身来,外边人听见动静,一窝蜂涌了进来,齐声称呼他:“大哥”

一群与李长生在陇右道出生入死过的军汉,虽然没念过几本书,倒是粗中有细,先看过外边没人,又使人守在帐外,这才低声道:“大哥,这是怎么回事”

“当时说的好好的,若有人能够救下小王爷,可赐封侯爵之位,现在你带着兄弟们把人救回来了,怎么只给一个忠武将军,就把你给打发了”

“滕忠,这就是你有所不知了。”

旁边一个儒雅些的军汉叫住他,解释说:“魏王虽然尊贵,如今又是一方霸主,但他毕竟只是亲王,而侯爵这种爵位,只有天子能封”

滕忠听得撇了下嘴,神色鄙夷。

他右边儿一个留着络腮胡子的军汉直接把他的心里话说出来了:“不能封就不能封,别在外边吹牛拉客啊牛皮吹得山响,到头来又兑现不了,人说话不算数,那不是庞英,这叫什么来着”

络腮胡子看向儒雅些得的军汉。

庞英回答他:“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对”络腮胡子拍掌道:“就是这个意思”

其余人也是面有不满,神色怫然、

庞英则低声问:“爵位既然不能兑现,那么那万金”

李世民为之失笑,抬手指了指整整齐齐码在军帐案几上的金锭:“都在那儿了。”

手指过去了,眼睛却没看过去,只不露声色的打量着帐子里众人的神色。

庞英与众多军汉扭头去看,先是不由自主的被那金色晃了一下眼睛,再一估算,脸色又是一沉。

他们虽然没吃过猪肉,但好歹见过猪走,这些金锭虽多,但显然不足万金之数。

庞英头脑最是灵活,粗略一算,便有了计较,低声询问李世民:“仿佛只得千金”

诸人之中,李世民最看重的便是此人。

一来他读过书,并非纯粹的武夫,二来头脑精明,为诸人之最。

他点点头:“正是如此。”有意考校于他,却不说别的。

庞英眉头微皱,很快便得出了与李世民如出一辙的结论:“魏王貌宽实奸,不足与谋,我们应该早寻退路”

其余人也纷纷出声附和。

李世民的目光迅速在所有人脸上扫了一圈儿,不由得暗暗点头,跟随原主的这些人的确都非泛泛之辈,虽然未必各个都如庞英这样精明,但起码也没有不可相与之人。

他便向众人道:“只是此时我等身在魏王军中,想要脱身,谈何容易一个不好,或许便会引火烧身,且暂待些时日,我必有所筹谋。”

众人纷纷应声:“悉听大哥吩咐。”

李世民又踱步到那座金锭叠成的小山前,自己伸手取了两个在手里掂了掂,继而同众人道:“剩下的你们自己分了吧。”

众军汉向来与他相近,兄弟之间并不拘谨,恩义俱都只记在心里,笑着拱手谢过,各自有所取拿。

此事李世民并不曾刻意遮掩,很快便传到了魏王耳中,倒惹得魏王又是一惊,继而大感欣赏:“若是公候子弟,也便罢了,区区草莽出身,却有如此心气,转眼之间千金散尽,实在难得”

当日他宴请李世民时,谋士卫玄成并不在侧,而是往后方去督抚粮草,此时入门,听到魏王作此感慨,不禁奇道:“王爷说的是谁”

“噢,你还不知道”

魏王欣喜于得一英才,听人发问,便难掩自得的打开了话匣子,先将自己招揽李世民的经过讲了,又说他将千金散与兄弟同袍之事,末了道:“玄成以为此子如何可堪当本王如此褒赞”

魏王原想着因此得到卫玄成附和,不曾想对方听完之后神色冷凝,思忖半晌之后,幽幽道:“我以为对待此人,王爷只能有两个处置的法子。要么就把承诺之事如实兑现,给他封侯,赐万金,彻彻底底的将他变成自己人,也向天下彰显王爷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决心”

魏王提起此事,脸上不免显露出一丝窘迫来:“天子尚在,我怎么好随随便便封一个侯爵出去,而万金也实在太多了些。”

卫玄成叹口气,反问道:“既然无法给予,当初为什么又要轻易许诺”

魏王默然不语。

卫玄成见状,便知他脸上不显,心中必然不悦,遂不再提违约之事,而是正了神色,满面肃杀道:“既然王爷无法践诺,那么,请当机立断,马上杀掉他,以绝后患”

魏王大惊失色:“何以至此”

卫玄成道:“此人能够带着百余精悍士兵前来投奔,足见其有识人之明;乱军之中救得小王爷活命,可见其有万夫不当之勇;王爷先前许诺诸多,事成之后违约,他毫无怨囿之色,可知其心机深沉;出身草莽,却能舍得将千金分与侍从,以此邀买人心,可见他所谋甚大”

他正色道:“如此雄才之辈,哪里会久居人下还请王爷早做筹谋”

魏王摇头道:“如何就到了这种程度我先前在席间见到长生,很是忠厚朴实的一个人,你所说的事情,他决计不会为之”

当下拂袖道:“此事勿要再提了”

卫玄成因而大急:“王爷易地而处,若有人向您承诺取胜之后可得帝位,事后又违约不给,您难道真的会放下此事吗”

他举这个例子,原本是想给魏王一点代入感,让他明白李长生必然会因为他的违约而心生恨意,但是在魏王听来

没完没了了是吧

我知道我不讲信用,说话跟放屁一样,用你一遍遍的提醒我

人家李长生都没说不高兴,我也快把这事儿给忘了,怎么你就非得揭开这个伤疤,掀开结好的痂,指着里边鲜红的皮肉,满脸天真无邪的问:王爷,你这是怎么伤的啊

魏王勃然大怒:“够了”

他将心中所想明明白白的告知卫玄成:“我没看见李长生因为所得太少而心怀不满,只看见你在这儿挑拨离间”

“让我杀了他你以为这是动动嘴皮子就能行的事吗”

“如今之事,尚且只是违约,勉强可以以本王心敬天子为由遮掩过去,可若是杀了他,本王也好,世子也好,岂不都成了丧尽天良、谋害恩人的小人到时候,我父子二人又有何颜面以对天下人”

卫玄成嘴唇动了动,坚持道:“王爷,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魏王一指门外,言简意赅道:“滚出去”

卫玄成愤愤而去。

他不高兴,魏王更不痛快。

世子李天荣到帅帐来拜见父亲,见其满面阴沉,难免问了一句。

魏王冷哼一声:“卫玄成劝我杀李长生”

李天荣只听了个开口,便变色道:“这如何使得他毕竟是儿子的救命恩人,也是力挽狂澜的功臣,这样的有功之人若是死于父王之手,莫说天下人的评说,只怕军中士卒也会心生怨愤啊”

魏王嗤笑了一声:“我如何不明白这样的道理那个卫玄成,亦或者说天下的谋士都一样,唯恐显不出自己的特立独行”

这话说完之后,又顺着卫玄成的话考虑了片刻,倒也觉得略有些道理。

“承诺的爵位无法给他,万金也无法给,的确容易惹人口舌,既然决定拉拢此人”

魏王忽的将目光转向儿子:“我想把盈盈嫁给他,你以为如何”

李天荣听得微怔,半晌无言,又过了好一会儿,才道:“这是终身大事,怎么能如此草率的做了决定到底也要问过余姑娘的意思才好,而那李长生虽然骁勇,却也未必是余姑娘的良配”

魏王冷眼旁观,忽的道:“天荣,你要知道,你母妃是绝对不会允许你娶一个没落人家的女儿为正妻的。若是做妾,倒还使得。”

他话音刚落,李天荣便急忙推拒道:“这万万使不得”

眼见父亲别有深意的注视着自己,又赶忙解释:“余姑娘乃是余家的孤女,举目无亲,托庇于我们府上,若是正经的娶了,倒也是一段佳话,可要是让她屈居妾侍,岂不是让世人觉得府上欺凌孤女”

他神色有些复杂:“儿子一直都是拿她当妹妹看待的,对她并无男女之情,若是她见过李长生之后当真有意,您又何妨将她收为义女,再行许配如此一来,府上既能得个美名,也更加能让李长生死心塌地的为您效命。”

魏王听到此处,这才松了神色:“难为你想的这么周到。”

又摆摆手打发他下去:“此事为父自有主张,你且去吧。”

李天荣尤且有些不安,只是觑着父亲的眸色,到底没敢多说,向他行了一礼,退将出去。

魏王又遣人去请余姑娘过来。

说起来,这位余姑娘在魏王府的身份着实有些尴尬。

她是魏王府的亲戚,但这亲戚的关系,却又得攀扯到多年之前了。

因为她是魏王原配王妃的娘家侄女,而如今是魏王妃、世子李天荣的生母,其实是在原配王妃辞世之后被扶正的侧妃。

余盈盈生即丧母,几年后父亲便战死沙场,魏王妃怜惜这个无父无母的侄女,自己又没有孩子,遂将她接到王府亲自教养。

只是好景不长,没过几年,魏王妃便辞世了,从前的侧妃常氏被扶为正妃,而余盈盈在魏王府的处境,也随之变得尴尬起来。

而魏王府又能怎么办呢

把人送走

余家现在可没什么人了。

从前的原配刚刚辞世,就把人家娘家唯一的一丝血脉赶走,未免也太冷情了些。

还是叫她继续留在府上吧,左右也不缺那一口饭。

再说,余盈盈也不是吃白食,余家还有家财,魏王妃临终前,也做主把自己的嫁妆都给了这个侄女。

归根结底,魏王府只是给余盈盈这个孤女提供一个托庇罢了。

惠而不费。

余盈盈就这么在魏王府长大了,府里的人称呼一声表姑娘,继魏王妃常氏骄矜,又恼恨于当年屈居余氏王妃之下的情状,不免要暗地里对她加以磋磨,但好在余盈盈足够坚韧,又有世子李天荣庇护,倒也让她顽强的熬过了这么多年。

余家世代从军,余盈盈也是将门之女,又因为父母俱亡,所以她的姑母、魏王的原配妻室是很赞同让侄女学些武艺的,而这,也是此时虽在军中,余盈盈却也能够随同前往的原因。

呃,虽然魏王治军并不怎么严明。

自从叛乱既起,余盈盈随同魏王府的人离京之后,她的心头便沉淀着诸多不可为外人道之的忧虑。

身在魏王府多年,她太了解魏王的秉性了,一句志大才疏,绝对不算过分。

这样的人怎么可能谋得天下呢

而更大的风险来自于如今的魏王妃常氏。

侧妃扶正之于本朝,是不合礼制的,而常氏之所以能够得以跻身魏王妃之位,则是因为她有个好妹妹。

国色天香、风华绝代的常贵妃,得天子宠爱数年不衰,连带着常氏一族的门楣也随之扶摇而起,能够居高临下的俯视京都权贵。

贵妃的同胞姐姐,当然是可以破一次例的。

所以常侧妃成了魏王正妃。

可是光明的背面是阴影,常氏一族因贵妃而起,也未必不会因贵妃而败落。

如今叛军作乱,天子西逃,京都失陷贼手,黎庶生灵涂炭,总是需要一个人出来顶罪的。

那么这个人,会是谁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2254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