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朕只想要GDP

作者:初云之初 | 分类:悬疑 | 字数:0

第135章 第135章

书名:朕只想要GDP 作者:初云之初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6:39

李峤猜的半点不错。

这毕竟是晚间时候,数十丈的高楼着火,烈焰通天,即便相隔数十里,也能有所察觉,更别说这场火起于各方视线汇聚之处的顺州了。

这边儿火刚烧起来,那边厢便有斥候前去向魏王世子李天荣回禀。

李天荣听罢神色一凛,思忖道:“顺州偏赶在这时候起火了”

时机上未免太巧合了一些。

幕僚在旁道:“李峤所部业已被围困数日,兴许是绝望之下火烧城池,也不奇怪。”

李天荣听罢,却是摇头:“李峤虽然年少,却也沉稳,即便兵败,想来也不至于如此癫狂。”

另一个幕僚道:“有没有可能,他是在以此向某些人释放信号”

李天荣眸光一亮:“怎么说”

那幕僚道:“算算时间,倘若李峤所部被围困之初便遣人向朝廷求救,这会儿人也该来了。若是援军够多,想来便可内外配合,联手歼灭叛军,若是人少,也未尝不可撬开一道口子,为李峤所部争取一条生路”

觑着少主神色,低声问道:“我们是隔岸观火,还是”

李天荣道:“此番李峤出征,虽然打着征讨府上的名义,但是观察其之后进军线路,想来也只是一个幌子罢了。我与天子同为李氏子孙,理应共抗国贼”

他眉头微蹙,几瞬之后,终究定了主意:“传令大军开拔,斥候先行,前进六十里探一探动静。李峤所部悉数战死也好,等来援军脱困也罢,我们始终隔岸观火,未免有失气量,落到天下人眼里,也会叫人齿冷。”

左右应声。

如是趋进六十里之后,甚至于不需要斥候再报,李天荣自己便也能听见顺州城方向传来的杀喊之声了。

顺州城头上的明灯,夜行骑兵们手中的火把,还有叛军营寨之内的灶火并照明篝火,共同映亮了顺州城上方的这片天空。

果真是朝廷的援军到了吗

李天荣再无迟疑,马上下令发兵,助其一臂之力。

一场攻城战刚刚结束,心力交瘁的又岂止是李峤。

他知道己方大概率不会有救兵前来了,叛军又不知道。

顺州城打不下来,敌方的增援随时有可能到来,都是爹生娘养的身子,谁会不觉得疲惫

叛军也是人啊。

这会儿正是晚饭时候虽然这个时代不习惯于这个点儿吃饭,但这不是在打仗吗

中午吃完饭就开始打,一直到太阳落山才停下,晚饭的时间自然而然人也就往后拖延了。

疲惫的士兵们自去歇息,另有人按照分组收敛同袍尸体,营寨中袅袅的冒起了炊烟,就在精神紧绷了一整日的士兵们刚刚有所放松的时候,李世民带着人以横扫千军之势冲了出来。

首先做出反应的是斥候,尖锐的警报声在军营内响起,士兵们拿起兵器迅速归队的同时,目光下意识的望向了顺州城内,不约而同的在心里怀疑:

这个时候,李峤所部还能组织起有效的冲锋吗

然而危险却是来自于他们的背后。

斥候来报,身后有大批骑兵飞驰而来,而依据当下人下意识的推定骑兵之后,必然是大规模的步兵碾压。

再问来此的骑兵共计多少这黑灯瞎火的,谁看的出来啊

只知道乌压压一片全都是人

如是虽然还未相接,叛军便先自惊慌起来。

李世民占了天时人和,李峤占了地利,二人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东门破局。

叛军反应不及,领头的将军还没将坚守在各处城门外的兵力调过去,就听下属慌里慌张的来报:“将军,来将已经突入东门,与李峤所部汇合了”

叛军将领:“”

他勃然大怒:“鼠辈安敢如此诓骗于我来敌才到此处多久,便顺利跟李峤汇合了”

就算他的兵力被分散到顺州城的四处城门,一时反应不及,可守门的人也不是纸糊的,怎么可能这么轻易的就交代了

叛军将领厉声道:“可是东门守将怯战,望风而逃”

下属哭丧着脸道:“秦将军未曾逃走,甚至还主动与来将过招,只是”

叛军将领:“只是什么”

下属战战兢兢道:“只是连一个回合都没走完,便被来将取了性命啊。”

叛军将领手握长枪,杀机顿起:“来人可曾自报姓名”

下属颤声道:“他说,他乃德州李长生”

叛军将领听罢眼底兴味更浓:“可是当日于乱军之中救得李天荣那小儿的李长生”

他冷笑道:“都说此人乃是当世第一猛将,李峤也只有盛年之后,才能与之匹敌,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我却不信他当真有如此勇猛待某去试试他的成色”

说罢,便率领一队精锐向东门疾驰而去。

一刻钟后。

叛军将领:卧槽

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这种话不是将领日常吹比用的吗,为什么这个李长生好像真的行

我屮艸芔茻

救命啊

李世民只带了五千骑兵,之所以能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还是因为夜色之下诸多遮掩的缘故,并不好在此地久留,眼见那敌将意图逃窜,并没有追击出去,动作迅猛的朝他射了一箭,都没看结果如何,便调转马头上前喝道:“我义弟李峤何在”

李峤击退面前围困自己的几个士兵,催马近前,神情振奋,不胜感激:“果真是兄长来了连累兄长为我赴险,实在是”

“欸,”李世民摆摆手,笑道:“我们结义之时不是说了吗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李峤震声接了下去:“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李世民哈哈大笑:“这就对了嘛,今日你遇上艰难险阻,我这个做兄长的,怎么能视而不见”

简单的寒暄了几句,又道:“此地凶险,不宜久留,既然已经打开一道缺口,我们这便同去”

李峤利落的应了声:“好”

李世民又指着顺州城相问:“此地之后如何安置”

李峤自怀中取出一封书信,笑道:“早就准备好了。”

又伸手说:“请借兄长弓箭一用”

李世民取了给他。

却见李峤将那封信系于箭矢之上,引弓而发,直中城头旗杆,继而他神色一松,将那把弓箭归还,一夹马腹,扬声道:“走吧”

对他而言,此间事情已经结束了。

叛军夜晚遭遇突袭,主将战死,一时之间群龙无首,局势混乱,而魏王世子就在此时率军前来,叛军深感敌军来援甚众,更是慌乱不已,争相逃命,往来踩踏,因此身亡之人竟也不在少数。

李天荣率军前来,面对的便是这样不堪一击的敌人,自然没有败退之理,分派手下将领乘胜追杀,自己则循着动静和战场的痕迹残留一路到了顺州东门。

此地留下的叛军尸体最多,可见便是来援与城中将士突围之处,只是他们来的太晚,却只有满地马蹄与零星的重伤叛军倒地,其余的却都不见踪迹。

恰在此时,却听城头之上有人呼喊:“来者可是魏王世子所部”

李天荣听得微怔,却不迟疑,应声道:“正是。”

城头上霎时间响起了一阵欢呼声,再细看他们的铠甲、军旗与叛军迥然不同,认定无误之后,终于开了城门。

“世子来了,顺州城内十数万军民得活矣”

“早就听闻魏王世子宅心仁厚,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李天荣刚一进城,腰就弯了下去。

没办法,任谁头顶上被扣了这么多顶高帽,都没法儿再直起腰来了。

那边高帽子还在一顶一顶的往他头上扣,李天荣一边礼貌寒暄着,一边打开了李峤留给他的信。

很短的一封信,措辞也很直接。

“我将行,无力继续戍守顺州,又忧心叛贼迁怒城中军民屠城,听闻魏王雅量非凡,宽仁待下,魏王世子更乃当时少有之贤才,爱民如子,故而以顺州相托”

“我与君同为本朝效命,虽无深交,亦有同情,匡扶社稷,力挽河山,何言辛苦今日但将顺州百姓托付于世子之手,万望世子勿要负我朝黎庶”

李天荣:“”

李天荣:“”

李天荣: ̄ ̄

啊这

我有一句脏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来时候好好的,回不去了

叛军只是被打散,并未彻底败退,李峤走了,他后脚也走了,叛军要真是拿顺州城内的军民泄愤怎么办

这锅不全扣他头上了

再则,即便不考虑舆论声望,李天荣也做不到见死不救。

可要是不走

他头疼不已这可是个烂摊子啊

李峤在这儿跟叛军打了这么久,顺州城凋敝的不像话,继续以此作为根据点对叛军作战,就要考虑粮草后勤这还只是军事层面上的难处呢

从政治上来看,顺州距离朝廷所在太近了。

他驻扎于此,就相当于在魏王经营势力之外捡了一只皮鞋,虽然鞋质量很不错,但是离魏王的势力范围远啊

而常言讲远香近臭,从前与朝廷离得远也就罢了,现在距离拉近,也就意味着双方很容易产生摩擦,甚至于往阴暗处想一想,等他把几乎被打成烂棉花的顺州调理好了,朝廷再把这儿收回去怎么办

岂不是做了无用功

可是

看着城内一张张写满央求的面孔和那一双双饱含希冀的眼睛,李天荣实在说不出拒绝的话。

幕僚有些为难的看着他,低声道:“世子,慈不掌兵啊”

李天荣暗叹口气,脸上神色倒很平静:“传令大军入城驻扎吧”

邬二郎与邬翠翠在一处等待消息,兄妹二人皆是坐立不安。

如是过了一个时辰,却听外边留守于此地的士兵频频走动起来。

兄妹二人对视一眼,脸上都有些忐忑,邬二郎出门去问,却听对方道:“长史临行前与我等有约,一个时辰之后出发东去会合”

邬二郎一把拉住他的衣袖,追问道:“那李峤李将军呢”

那士兵道:“这个长史便不曾提及了。”

邬翠翠在军帐内听闻这动静,也坐不住了,邬二郎一眼便看出她心思,板着脸道:“你在这儿等着,不要胡乱走动,我与他们同行,前去探个究竟”

邬翠翠心知自己与之同行只会拖慢行程,饶是心急如焚,也点头应了。

那边厢,李世民与李峤疾行许久,脱离险境之后,终于放慢速度,让士卒暂且修整。

也是等待先前留于别处的那群人追上来与之会合。

李世民语重心长道:“事到如今,义弟该早做决断了。是随我同去,还是西归无论你如何抉择,我都毫无异议。”

李峤却笑道:“这个问题,早在兄长还没有到顺州去的时候,我便考虑过去了。”

说完,他勒住缰绳,调转马头,转向跟随自己许久的士卒们,将自己临行前天子的交待一五一十讲了出来。

群情激奋。

相较之下,李峤反而神色自若:“今日之事,是天子有负李峤,而非李峤有负天子,至此君臣之恩断绝,李峤此后再非本朝之臣”

他环视一周,扬声道:“我与诸位并肩作战多日,视尔等如手足,今日自去将军之号,追随我兄长东去,却也不愿牵连诸位前程。若你们无意同行,尽可以自行离去,也算了全了我们同袍一场的情谊”

众将士缄默几瞬,齐齐道:“将军视我等如腹心,愿为将军效死”

李峤道:“我已经不是你们的将军了”

李世民却笑道:“嗳,到了我那儿,还是要做将军的嘛,难道还要我专门为你另设个官职不成”

李峤听罢,也不禁失笑。

邬二郎与李世民麾下的一干扈从骑马赶来,耳朵里听了几句尾巴,心下已经大感不妙,拥马近前,客气的同李世民致意之后,又看向李峤:“妹婿可否与我换个地方说话”

李峤道:“我无事不可对兄长言说。”

邬二郎遂道:“我知道妹婿非池中物,能离开朝廷,另谋他处,也是好事,翠翠此时就在平城,让她与你一道离开吧”

李峤不答反问:“我留下的那三千骑兵呢”

邬二郎为之哑然,片刻之后,终于不无羞愧的开了口,将当日陪都之变说与他听。

李峤沉默几瞬后,终于微微颔首:“原来如此。”

邬二郎小心翼翼道:“翠翠她”

李峤看出了他的胆怯与不安,主动开口道:“我并不恨她,能保全陪都官民无恙,也是黎庶之幸。”

邬二郎神色一松。

哪知道却又听李峤道:“但也只能到此为止了。”

他说:“当日我与她的结合,是双方各取所需,邬家不欠我什么,我也不欠邬家。而邬夫人教导我许多,是我良师,今日之事,恩怨相抵,自此互不相干,便也算是我还了邬夫人的恩情了。”

邬二郎如遭雷击,面白如纸。

李峤取出匕首,割断了佩刀上的那枚络子,递还到邬二郎手上:“这是临行前,邬氏赠与我的,带回去还给她吧。”

“她不是我需要的妻子,我大抵也不是她的良配,此后男婚女嫁,各不相干,也愿她能找到真正的良人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2913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