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朕只想要GDP

作者:初云之初 | 分类:悬疑 | 字数:0

第48章 第48章

书名:朕只想要GDP 作者:初云之初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6:39

姜丽娘出门卖了一趟豆腐脑,却捡了个师傅回去,之于她而言,着实是天大喜事。

彼时石筠无事,便与她一道往西堡村去。

石筠骑驴,姜丽娘仍旧挑着她的扁担,师徒俩一路上寒暄着:“家里边都还有些什么人啊”

姜丽娘就告诉他:“父母俱全,上有一兄一姐。”

石筠又问:“哥哥姐姐都多大了”

姜丽娘说:“哥哥比我大三岁,今年十八岁,姐姐只比我大几个月,今年十五岁。”

石筠脸上便露出一点诧异的神色来:“噢,并非同父同母啊。”

“是堂姐,不过,同亲姐姐是没什么两样的,”姜丽娘说:“伯父伯母很早就辞世了。”

石筠点点头:“家风和睦。”

姜丽娘颇为自豪:“虽贫苦些,却是忠厚人家”

石筠笑了笑,便不再问了。

一路到了西堡村附近,遇见的熟人便多了,再见石筠跟老仆是生面孔,难免要问同行的姜丽娘两句:“丽娘,这是谁啊”

姜丽娘回答:“是我刚拜的老师。”

来人或者露出一点惊奇的表情来,大概意思是“小娘子咋还拜师呢,拜也该找个裁缝亦或者绣娘教啊”,又或者笑呵呵说两句含糊过去,更也有面露嘲讽之色的,姜丽娘也只当成没看见就是了。

秀才哥中了举人之后就来退婚,对于姜丽娘在村里的名声,或多或少有所影响。

都知道是秀才中了举人之后嫌贫爱富想攀高枝,背地里也难免说这是当代陈世美,只是真的到了举人老爷面前,谁敢说出来呢

得了举人功名,已经可以授官了,而姜家,也只有一对在衙门抄录文书的父子,并一双在柳市卖豆腐脑的姐妹罢了。

如是一来,难免就有人说姜丽娘福薄,当不成举人老爷的娘子,更有甚者,踩着姜丽娘捧举人老爷臭脚:“举人老爷是下凡的文曲星,哪能娶一个卖豆腐脑的娘子啊,叫谁知道,都要说不配的”

还有人撺掇着说把姜丽娘娶过去,做个妾也就算了,只是被举人老爷的娘给否了。

退掉早先订的这门亲,就是为了叫儿子找个高门小姐,再在婚前搞一个从前订过亲的妾,这不是故意扎人家的心

有看上儿子的人家,怕也不会许了。

举人老爷的娘带着婚书与二十两银子到了姜家,说是找大师算了,两个孩子没有这个姻缘,对不住姜家女孩儿,二十两银子全做赔礼了。

费氏缺钱,也馋银子,这会儿却不想要,这哪儿是银子是她闺女被人揭下来的脸皮啊

姜家是村里的大姓,当年那孤儿寡母到村里来,怕受人排挤,这才跟姜丽娘定了亲事,从建屋到田亩徭役,姜家人前前后后帮了多少啊,现在一朝得势,他们就来退亲

要是依从费氏的本心,就应该把这倒霉婆娘赶出去,再那倒霉秀才念书的地方闹一场,好叫人知道这表面上念着圣贤文章的人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最后还是姜丽娘自己出面,落落大方的收下了银子,跟举人他娘客气几句,把人送走了。

“何必呢,他们家恶心,钱又不恶心。”

姜丽娘把银子收下了,反倒劝费氏:“能早早说开,倒是还好,他们家要是再狠心一点,把我娶过去药死了,照样再娶一个,咱们家能怎么样民告官,哪有那么容易啊”

说完,就挽起袖子去做饭了。

留下费氏一个人在屋里流眼泪。

憋屈,委屈,心疼女儿,也恨自家没出息,被人这么欺负。

到了晚上,姜满囤沉默着不说话,费氏咬牙切齿的叮嘱儿子:“好好念书,给你爷娘争口气,给你两个妹子撑腰”

姜宁用力的点头:“我会的,阿娘”

姜丽娘默不作声的扫过哥哥头顶,垂头丧气的把眼皮耷拉下去了。

倒是举人的倒霉娘回家之后觉得有些惋惜,同儿子说:“姜家那个小娘子,倒真是有些气度,可惜了,出身低贱,仕途上帮不到你。”

该气的姜丽娘都气完了,现在被人用饱含深意的眼神看着,她也能自动无视,就她这倒霉的第二世,真要是生气,早该气死了。

倒是石筠看出些端倪来,颇赞赏她宠辱不惊的品性,又主动问:“这里边是有什么缘故吗我觉得他们看你的眼神不太对呢。”

姜丽娘就把倒霉举人跟倒霉举人他娘的事儿给突突出来了。

这一回,连瞅着她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牵驴老仆都怒了:“忘恩负义,什么东西啊”

石筠向来护短,听说自己刚收的关门弟子被欺负成这样,马上问牵驴老仆:“我的印绶可带了吗”

牵驴老仆忙道:“怕先生出门太过张狂,在外被打,但凡离家,都是带在身上的”

石筠白了他一眼:“第一句便不必讲了”

又说:“给我。”

牵驴老仆便从行囊中取出一枚系着紫色绶带的金印,挂到了石筠身上。

石筠整了整衣冠,昂首挺胸的坐在那头老驴身上,示意姜丽娘:“前边引路,看师傅给你撑腰”

姜丽娘挑着扁担往前跑了两步,觉得自己好像是个女版沙僧,无语凝噎了几瞬,赶紧引着人往自己家里去。

向来少有外人至此的村子里来了个上了年纪、相貌威严的老者,旁边还有个老仆帮着牵驴,即便驴的成色差了点,总还是有些能唬人的。

还有人眼尖,瞧见老者腰间悬挂着的金印紫绶若是在地方乡野,这东西或许没人能认得出来,但是到了京畿周边,还真有几个有见识的人在。

“这是高官才会有的印绶啊”

“那是几品官的印绶”

“我又没当过官,哪能认得出来”

石筠的气度,是经历过荒帝那种极品昏君考验的,更何况是几个乡野小民呢。

没人敢去找他搭话,就只能去找敢搭话的姜丽娘。

“丽娘,那是哪位老爷”

姜丽娘挑着担,告诉他们:“这是教导过先帝与诸王的治学大家,刚卸任没多久的前司徒石筠石公。”

这几个金光闪闪的标签前不久能砸晕姜丽娘,现在照样能砸晕这群乡民。

皇帝的老师,还曾经位列三公啊

整个西堡村都被轰动了。

姜丽娘又取了些钱给村里人:“劳烦您跑个腿儿,到县衙去喊我阿爹回来,石先生要收我做弟子,非要经过我阿爹同意不可。”

对方木呆呆的收了钱,说:“这祖坟冒烟的好事,他咋会反对呢”

姜丽娘:“”

好在对方反应还算迅速,回过神来之后,赶紧回家骑驴,往县衙去给姜家父子送信儿。

费氏正在家里边泡豆子,元娘还有些发烧,正躺在塌上休息,忽然听见外边嘈杂起来了,都觉得有些奇怪。

费氏擦了把手,把自家门打开,好家伙,家门口乌压压堵着一群人,简直是水泄不通。

她吓了一跳,第一反应就是出事了,再看周围人都喜气洋洋的,表情上也不像是坏事,这才松了口气,正想问是怎么了,就见自己闺女挑着担回来了,身后还跟着个骑驴的老头儿。

这下子,费氏可摸不着头脑了。

咋回事儿呢

再听姜丽娘讲了老头那个金光闪闪的身份,费氏原地傻眼了,再回过神来,狠狠在闺女背上拍了两下:“你这丫头,可真是出息啊咱整个西堡村的地界儿,就没被位列三公的人踩过”

姜丽娘差点被亲娘拍得岔气儿,倒还惦记着元娘:“姐姐呢,现在如何了”

费氏赶紧道:“哎哟,我先去给元娘说一声,今个儿人来的多,别给惊住,病反而不容易好。”

石筠是前任司徒,又不是只猴儿,西堡村的人饶是好奇,也不敢跑到姜家的院子里边围观,只是姜家本来就不算大,即便是站在围墙外边,议论的声音一旦多了,也足够传到屋里边了。

元娘听叔母道了原委,又因还能起身,便往正屋去见贵客。

石筠便见农家的竹帘一掀,走出来个十几岁的姑娘,面颊微丰,容貌端庄,大抵是生着病,神色有些憔悴,一板一眼的向他行了礼,又向堂妹道喜。

石筠见过的人不知凡几,看得出她是出自真心实意,却无任何妒色,不由得暗暗点头。

姜丽娘毕竟聪明,站在一边听石筠跟堂姐说话,说完之后又跟费氏说,打量着石筠神色,再想想元娘头顶上那个皇后命的标签,心里边就悟出点什么来了。

等到元娘体力不支辞退之后,她悄悄往石筠身边靠了一点,压低声音叫了声:“老师。”

石筠道:“怎么了”

姜丽娘说:“不对劲呀。”

石筠眉头微动,露出一点疑惑的神色。

姜丽娘说:“你真是被我从驴上撞下去的吗”

石筠笑了:“你觉得呢”

姜丽娘也笑了:“我怎么觉得,你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呢”

石筠哈哈大笑。

姜家父子还没回来,姜丽娘被当代治学大家、前司徒石筠收为弟子的消息就像插上翅膀一样,迅速传遍了整个西堡村。

“听说了没那可是司徒老爷的弟子啊”

“不是卸任了吗”

“前司徒就不是老爷了”

“好像还是关门弟子”

“啥是关门弟子呢”

“就是最后一个收的弟子,跟其余那些学生不一样,是要传授真本事的”

里正听闻消息,急急忙忙过去的时候,就见村民们正在围观司徒老爷的驴,因为被司徒老爷骑过,好像连那头驴也跟着镀上了一层金。

里正一路挤进去,想进门吧,又怕司徒老爷怪罪,好像在老爷们的家里,是要有个仆从传话进去的吧

他在院子里踌躇了一会儿,然后壮着胆子问了声:“他二婶,在家不”

费氏听见声音出来,客气的把人请了进去。

里正这辈子就没见过这么大的官儿,进去之后只觉得手脚都不知道该往哪儿放了,石筠却见多了小吏,和蔼的请他坐下,开始询问西堡村的赋税徭役,乃至于近两年的田亩收成。

里正就觉得这大官儿说话可真和气啊,怪不得人家能当大官呢

就在里正跟石筠叙话的时候,姜家二娘要拜司徒为师的消息,终于传到了倒霉举人金裕跟他倒霉娘邹氏的耳朵里。

要是依从金裕跟邹氏的心意,中举之后便想要搬走的,这里毕竟不是他们的根,且退婚的事情真相如何,西堡村家家都心知肚明,金裕继续留在这里,难免也觉得不自在。

只是搬家简单,往哪儿搬呢

明年就要会试了,西堡村就在京畿,这当头难道还要往外地搬吗

这不是疯了

而搬去京师

中了举人之后,金裕的确得到了不少投资,但要说是在京城长安买房扎根

还是回去睡觉吧,做梦来得更实际一点。

倒是也有人家相中了金裕,想要召为女婿,嫁妆就是京城的二进房产,只是金裕也好,邹氏也好,都不太情愿。

为了寻一个好的岳家,他们甚至于不惜的背负上忘恩负义的名声,刚中举人就开始选妻,未免为时过早。

若是能成为进士,金裕能娶到的妻子的门第,也会更上一层楼。

如此左右盘算之后,金裕便暂时留在西堡村继续刻苦读书,前不久又接到消息,天子驾崩,新帝登基,马上就会开恩科,金裕便更加不敢懈怠了。

邹氏正在家做绣活儿,听外边嘈杂起来了,便使刚买的小丫鬟出去:“打发他们远些,少爷还在念书,仔细搅扰了。”

小丫鬟领命出去,不多时,又急急忙忙的回来了。

邹氏便停下针线,皱眉道:“怎么还在吵你没跟他们说,我吩咐远着些吗”

小丫鬟知道姜家跟自家的事儿,小心翼翼的说:“都是往姜家去的,听说姜家二姑娘,要拜一位高官为师呢。”

姜家二姑娘姜丽娘

邹氏一不留神,把针扎到了手上。

尖锐的疼痛传来,她猛然回神,也顾不上使唤丫鬟了,自己往书房去找儿子商量。

金裕听罢脸色也不太好看,倒是要比邹氏能沉得住气,叫了那丫鬟过来问:“知道姜二姑娘要拜的老师,是朝中哪一位吗”

略微一算,他又摇头,不等小丫鬟发话,便笑着宽抚邹氏:“阿娘不必担忧,今日并非休沐,朝堂诸公都得当差,能有闲暇往乡下地方来的,哪会是什么高人”

邹氏暗松口气,再想起此前短短片刻的提心吊胆,复又恼怒起来:“原先见姜家人老老实实的退了亲,还当他们是个好的,没成想在这儿等着咱们呢随便找个人就想骑在咱们头上,打量着你这举人功名是吹出来的不成”

金裕重新将目光投到书本上:“跳梁小丑罢了,不必理会。”

邹氏见状,便放轻脚步,扫一眼那小丫鬟,带着她蹑手蹑脚的退了出去。

她不欲给姜家那起子小人拉踩自家的机会,对于外边的嘈杂声便只作不闻,哪知道那声音不降反升,愈演愈烈起来。

邹氏按捺不住了,又一次差遣小丫鬟:“出去赶他们走,叫远远的去”

小丫鬟应声去了,却带回来另一个叫她坐卧不安的消息:“是县令跟县丞他们来了”

又加了一句叫邹氏更加不安的话:“一起往姜家那边去了”

邹氏险些从椅子上跌下去。

急忙忙又一次去书房找儿子,将这事告知于他。

这一回,金裕的神色凝重了许多:“好好打听,到底是谁要收姜家二娘做弟子”

很快,小丫鬟便带回来了答案:“说是个很了不起的大官,曾经教导过皇帝老爷跟皇帝老爷的兄弟,身上挂着的印也是金色的,好像是叫,叫石”

她一时想不起来,为之语滞,那边金裕已经冷汗涔涔的接了下去:“石筠”

小丫鬟豁然开朗:“对,就是这个名字”

怎么会是他

金裕如遭雷击,头脑之中一片空白,两腿发软,瞬间瘫倒在地。

金家几代读书,邹氏也略通些文墨,知道石筠做过帝师的身份有多了不得,两条腿比金裕软的还要厉害,连带着声音都开始发抖。

“现在,怎,怎么办呢”

金裕引以为傲的前程,邹氏引以为傲的举人功名,在做过天子帝师、三公之一的人面前,又算得了什么

对方看他一眼,都算是金裕赚了。

金裕跌坐在地上,脸色惨白,心中又是惧怕,又是懊悔。

当日中举之后马上退婚,一来损了声望,二来得罪了姜家。

本来那只是一户农家,得罪了也不要紧,丢些体面,换个得力岳家,这笔账做得值,但谁能想得到姜二娘会有这样的福气,被石筠收为弟子

倘若没有退婚,有她居中周旋,或许石先生也会收下他

届时,他又何必如今日一般寒窗苦读,百般为难,到了世人面前,谁又不会高看一眼

金裕想到此处,只觉心头好像有烈火灼烧,撕心挠肺,好半晌才回过神来,颤声道:“姜家姜家会把这事儿说出去吗”

邹氏强撑着安抚自己,也安抚儿子:“这又不是什么光宗耀祖的事情,他们怎么会四处声张姜二姑娘以后还要嫁人的,传出去被人退亲,以后谁还敢娶”

说到这儿,邹氏自己都觉得脸上火辣辣的道理她都明白,也晓得好好的一个姑娘被退了亲,名声肯定会受影响,可她跟儿子当初不还是这么干了

金裕低头不语。

那边村里人受姜丽娘所托,急匆匆到了县衙去寻姜家父子,没有单单只叫姜满囤,而是连带着把姜宁也一起叫上了。

姜丽娘能委托他传话,两家关系肯定不错,他也是姓姜的,当然会盼着姓姜的好。

金裕是中了举人,可他是外乡人,从前还算是姜家人的女婿,现在什么都不是了,就算他中了状元,又跟姜家有什么关系

但姜宁可是土生土长的西堡村姜家人。

那位先生能相中二娘,备不住也会看气也好哇

还没到下值的时候,姜满囤跟姜宁请假要走,难免要往上报,管束他的小吏听了原委,不敢迟疑,赶紧报到了上边。

一层层传上去,送信的人直接给怼到了县令面前。

石筠是什么人呐,那是士林的superstar,文化界的泰山北斗,县令听完马上使人去叫县丞,结伴飞马往西堡村朝圣去了。

只留下送信的骑着驴在后边咯噔咯噔:“倒是等等我啊喂”

石筠终于见到了姜满囤跟姜宁。

跟前者寒暄了片刻,很快得出结论:老实人。

在费氏迫切又希冀的目光下开始跟姜宁说话。

姜丽娘默默把头扭到一边。

还是片刻功夫,石筠扭头瞅了姜丽娘一眼。

姜丽娘眨巴眨巴眼。

石筠在心里边“唉”了一声,倒也客气的点评了几句“质朴平正”。

石筠在柳市遇见姜丽娘,跟姜丽娘发生了一场小型驴祸,是偶然,也是必然。

他原本就是去找她的。

准确一点的说法,是去找姜元娘。

窦敬擅权,在满朝重臣面前逼迫天子,石筠忍无可忍,愤而辞官,在家听了此后长安风雨波折,心头又不由得生出一点波澜来这位被窦大将军扶上位的天子,不像是个庸人啊

不然,他怎么会走这样一步妙棋,直接把窦大将军送上燕王宝座,又如此厚待窦家

再观当今天子之后的几个动作,也都是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曼妙幽深,耐人寻味。

石筠心里边一直提着的那口气,终于松了。

而天子的舅父彭槐,就在这时候登上了石家的门。

“石公仍为国臣否”

石筠回答:“虽九死其犹未悔。”

彭槐于是郑重一拜,委托道:“当今天子在民间时,尝与一女子订下白首之约,此时虽入继大宗,承嗣帝位,却仍旧不改其志。”

“只是彼时窦敬跋扈,待到大行皇帝孝期结束,必然以窦家女填充后宫,而当今更不欲匆忙将此女身份公之于众,使窦家对其痛下杀手,故而相求石公。有您代为庇护,窦氏决计不敢妄为”

说罢,又是一拜。

石筠赶忙将其搀起,又问道:“是哪家的淑女”

彭槐便道:“此女乃是良家子,出身京畿万年县西堡村,敬侍尊长,友爱兄妹,名唤元娘。”

石筠不由得吃了一惊:“并非勋贵亦或者高门女吗”

再一思量,更觉当今天子德行可彰,富贵之后,仍然不忘旧时之人。

他便将此事应下:“出身又有什么要紧端庄持重,深明大义,便可堪为国母”

如是才有了今日一会。

姜元娘来日做了皇后,姜家便是外戚,不亲自考校了姜家人品性,石筠如何能够安心

此时见姜家夫妇忠厚,长子姜宁朴实,他实在满意。

对于外戚来说,憨一点没关系,只要别程度太深,变成蠢就好,最怕的就是性情桀骜狂横,倚仗着中宫横行不法,左右朝堂譬如窦大将军。

更别说姜家还有姜丽娘这块璞玉。

若依石筠之见,姜家其余所有人带给他的惊喜,都不如姜丽娘一个人来的更大。

此时姜满囤与姜宁回到家中,姜丽娘便要在众人见证之下向石筠献拜师茶,费氏急急忙忙要去烧水,却被闻讯赶来的姜家族长给拉住了。

“他二婶,我看你们家地方小哩,丽娘拜这样有名望的学士为师,不仅仅是你们家的喜事,也是咱们姜家人的喜事,咋能将就呢”

费氏有点懵:“叔爷的意思是”

姜家族长说:“得开宗祠,叫祖先们做个见证”

费氏立马就虚了:“这能行吗丽娘丽娘是个丫头啊哪有丫头进祠堂的”

姜家族长说:“丽娘能拜这样的大学士为师,是给姜家增光添彩,怎么不能进祠堂呢”

又朝金家住的那边努努嘴,小声说:“为了丽娘,也得办的大点,把之前那事压下去不是免不得金家那娘俩不知道他们瞎了狗眼,放走了这样的机缘”

费氏原本还有些迟疑,闻言立马拍板:“我这就去说”

要说当今世上费氏最恨的人,排第一的是邹氏,排第二的就是金裕

当初那孤儿寡母过来,对她多客气啊,一口一个姐姐伯母叫着,那叫一个体贴亲热,金家佃租盖房,姜家处处尽心,只觉得那是女儿的归宿,能帮一点就帮一点,哪成想那对白眼狼得势就变脸呢

邹氏退完婚的那几个晚上,把费氏给恨得呀,真是一口牙都要咬碎了

她转身去问石筠的意思。

石筠人老成精,当然明白姜家族长的意思,只是却也不打算阻止。

他特意来此,本就是为了用自己的名望保护姜家,既然如此,传得远些,反倒是件好事。

皇后的外家,怎么能声名不显

费氏又问姜丽娘。

姜丽娘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好”

倒把费氏给噎了一下:“你是一点都不怕呀”

有什么好怕的

对于男人能进祠堂,但女人不能进的事情,姜丽娘老早就觉得烦了,只是她人单力薄,无法改变,现在倚仗着石筠的势头能够进去,再不济也是一种进步不管怎么着,起码有女孩能进去了。

费氏就去把这消息告诉姜家族长,后者喜笑颜开的谢了她,拄着拐杖,健步如飞的出去了。

当代士林首领石筠的到来之于西堡村,简直就是一颗核弹,能动弹的、不能动弹的,全都炸出来了。

姜家的几个尊长老早就在外边守着了,听族长说要开祠堂叫姜丽娘进去,脸上都显露出一点迟疑。

姜家族长拉着他们到了没人的地方,低声提点:“丽娘可是姜家人,她的喜事,难道不是我们整个姜家的喜事附近这十里八乡,哪个村子里的祠堂进过三公石公这样身份的人,随便题个牌匾,指点后辈几句,族里都受用不尽”

又说:“没脑子的蠢货,还不赶紧去准备茶水坐垫,再去把念书的孩子们都喊回来早点拜完师,若是时辰尚早,我厚着脸皮托请,说不得能请石公在祠堂外边的空地处讲书,以后他们再去考举,此事一说,谁不高看几眼”

众人不由得道:“怪道说人老奸、马老滑,兔子老了不好拿”

姜家族长:“”

他拄着拐杖,笑骂道:“滚还不快去办”

众人哄笑着散去,姜家族长反倒不急了,慢慢走出去,目光扫过金家所在方向时,鼻子里发出几不可闻的一声轻哼。

姜家是本村的大姓,向来同气连枝,这也是当初金裕母子俩选中姜丽娘的缘故,怕被排挤,也想找个帮手。

结果金裕中了举人就来退婚,损害的不仅仅是姜丽娘的名声,连带着整个村子里的姜家女孩都要受到影响,就这,怎么可能指望姜家族长对他们有好印象

大办这场拜师仪式,除了想叫自家儿孙在石筠面前露露脸,也有想将姜家在这十里脚的意思。

前脚一个举人退了我们姜家女孩儿的婚,后脚这个女孩就被石公收为关门弟子了,你们说到底是我们姜家的女孩不够好,还是姓金的有眼不识金镶玉

借给姓金的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说是石公的眼光不好

姜家族长又挨挨蹭蹭的挤到了石筠面前,向他表达西堡村年轻人的向学之心,放低姿态询问他若是拜师仪式结束,是否有闲暇时间在此讲学。

石筠左右无事,又将姜家族长年事已高,颇为诚恳,自无不应之理。

姜家族长千恩万谢的之后,便出门去找里正报喜,请他传信儿给村里的年轻人,不拘是姓姜的,别姓之人也能来听。

里正果然高兴:“老哥哥,你有心了啊”

姜家族长又说:“有愿意来沾沾文气的妇人小娘,也叫她们来吧,女孩儿好好教了,也有出息。”

里正下意识想说叫那群老娘们来看什么,没得在石公跟县令面前丢脸,再一想姜丽娘也是个女孩儿,便将这话给咽下去了。

行吧,就当是叫她们长长见识。

也答应了。

姜家族长这才悄悄叫了侄子过来:“待会石公讲学,县令跟县丞必然同去,你叫你女人找几个相熟的婆娘,把金家的事儿嘀咕一遍,务必得叫他们听得清楚明白”

侄子楞了一下,马上明白过来了:“嗳,我肯定给办好”

姜家族长微微一笑。

金裕前脚受了姜家恩情,后脚得势便翻脸不认人,可见其人凉薄,狼心狗肺。

明知道自家退婚害的整个西堡村姜家女儿清名受损,却仍旧能厚着脸皮栖身此地,可见其人厚颜无耻,并不将礼义二字放在心上。

这样一个人,倘若来日得势,必然就要求名,如此一来,谁能保证他会对知道他根底的西堡村姜家人做些什么

姜家族长为此事揪心许久,只是苦于对方身负功名,无计可施,此时姜丽娘得石筠青眼,之于他而言,却是瞌睡虫得了枕头,立时就借着这股东风,把金家母子安排上了。

当然,杀人埋尸得讲究技巧。

这事儿不能直接往县令面前说。

否则就容易叫人觉得姜家人得势便猖狂,有个姜家女儿拜石公为师,所有姜家人就都抖起来,自认为可以使唤县令了。

但是可以装作不经意的叫县令知道。

有个叫金裕的举人,居然退过石公弟子的婚

石公是士林领袖,品性天下皆知,他的弟子,人品怎么可能不端正

如是一来,岂不是说先帝与诸王的秉性也不端正

一定是姓金的品行败坏

姓金的已经中了举,马上就要考会试,寻常一个地方县令或许奈何不得他,但这可是京畿

能在这儿当县令的,每一个都背景深厚,隔三差五就要进京,姜家族长不相信有人会为了一个金姓举人跟石公别苗头,但凡说出去一嘴,姓金的这辈子都别想再进一步

至于姓金的会不会有些背景

姜家族长只想冷笑:他要真是有,还会巴巴的贴着姜家这么多年

他狠狠朝地上啐了一口走着瞧吧,小崽种,便宜哪是这么容易占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6833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