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宋处心积虑十六年,方知是水浒

作者:紫色之水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676章 变化

书名:大宋处心积虑十六年,方知是水浒 作者:紫色之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57

欧阳北得旨进入禁内,赵柽与他交谈至傍晚,欧阳北拿着那些戏本,心事重重离去。

用过晚膳之后,柳随云入宫,抱着一堆奏折,禀告事项。

赵柽看完些折子后,脸色阴沉如水,冷哼连连。

“这就等不及了吗?”

柳随云急忙行礼:“陛下,立储乃是国之大事,无关早晚,群臣这样做也无可厚非。”

赵柽冷笑:“他们什么都想管,总有一天,朕叫他们什么都管不了!”

柳随云苦笑:“陛下,若是群臣什么都不管了,那政务如何运行,朝堂怎么运转,下面路州又怎样操持呢……”

赵柽瞅他一眼,面无表情:“大不了推倒重来也就是了!”

柳随云闻言立刻惊出一身冷汗,赵柽登基之前不满百官上奏立祝妃为后的谏议,隐隐约约透出过此类想法,他本以为这些过年过去,赵柽已经不再想此事,没料到却依然在心中计议。

但也难怪,若那件事再无后文,可能也就作罢了,关键现在又是这些大臣,又是这些下面的路州官员,再一次联合上折,此番不举后,而是请帝立储。

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啊。

而且立储就立储,好死不死的几乎个个话里话外,都倡议立二皇子赵熹为皇太子。

无非还是当年夸捧祝妃的那套言辞,出身最正,诸皇子最有才学,仁义恭良,无出其右,当立为储君。

最可恶的是还有人提到了嫡子,嫡长子!暗示二皇子赵熹是嫡长子的身份!

这什么意思?这无形之中就将祝妃捧上了后位!

不是说赵熹不并非长子吗?那现在就说嫡长子,嫡亲长子,这下没毛病了吧?!

现在私下里几乎都这么言传,说哪怕帝不立后,但后妃以祝氏最为出身正统,世族门第,书香世家,当心中敬之。

这算是隐后?

柳随云自己也盘算过,若说出身最正,确为事实。

张妃是再嫁,萧妃是契丹,三公主丽雅娜扎更不用说了,秦元奴出身不好,而萧里质、玉藻前等也都是异族。

就算他看好的折寒梅,也非汉裔,折家是党项族啊,虽然自唐以来这些年已经融合得差不多了,可真要立后,绝对有饱学之士,大儒老夫子跳出来指点反对。

至于简素衣与霍璇玑两个虽与祝绣娘同为汉人,可简素衣是罪官之后,他父兄当年平南方反叛不利,都治了罪,至于她也要连带问罪的,却跑了出去拜师学艺,闯荡江湖,这个没得洗。

而霍璇玑平民出身,平民出身倒没什么,往前大宋平民出身的皇后多了,可那是没有世族妃子的情况下,此刻有了祝绣娘在那里,就没得争了,何况霍璇玑入宫日短,尚无所出,就更加没法争夺后位。

所以柳随云对此无言反对,面向群臣没什么话能够反驳,也不好劝戒,因为帝不立后,总是瑕疵。

他在这上面不能够支持赵柽,他身为宰辅,一言一行,都要依礼而行,不能赞同赵柽不立后的做法,不能阻挡群臣心中关于皇后人选的支持与追捧。

他只能保持自己立场,不倒向哪一方,就这么中立下去。

而众臣站祝绣娘和二皇子赵熹的原因显而易见,歙州祝家虽然已经不在,只剩下祝绣娘和祝祥两个,但这是主家,歙州祝氏还有分支存在,分支人口不少,在江南氏族中此刻有一定地位和话语权利。

原本倒也没这么大势力,只是江南氏族被赵柽屠了十之七八,灭掉的几乎都是主家。

这些主家倒下了,但分支还在,田地房舍商铺还在,甚至钱财也还剩一部分,这些分支全都继承了,那么新的世族便诞生了,原本的分支变成了主家。

祝家分支也一样,他们也站起来了,因为他们人多啊,但他们却没有继承主家的任何财产,因这些财产大部分都被赵柽给拿走了,一小部分叫赵柽做主赏赐给了祝祥。

不过分支虽然没继承这些,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祝家出了皇后,如今主家分支合一,名义上分支有家主存在,实际是却是祝祥说了算。

所以分支在江南世族中能有极大的话语权,第一点自然是因为祝绣娘,第二点是因为祝祥。

祝绣娘出二皇子赵熹,而祝祥此刻任福建路转运使。

转运使这个职务等级在路级行政单位里仅次于安抚使。

安抚使叫抚帅,转运使叫漕帅,提点刑狱使叫宪帅,这是一路最高等级的三个官职,称为三帅。

而在历史上有些时期,转运使的权利是要大过安抚使的,大宋历史上专门有过转运使路,又称漕路,就是转运使说了算,兼顾政军之权。

一般来讲,一地水运发达,运输发达,或者广有特产,那么这个地方转运使的权势,要比那些穷山沟沟的路州转运使,大上十倍百倍不止。

福建这个地方海路畅达,也广有所出,所以祝祥的权利不小,而且据说下一步便会安抚一方,这就叫祝家隐隐要领江南士族之首了,哪怕是分支变作的主支在士族中也颇有话语。

柳随云此刻隐约感觉赵柽好像还要对世族下手,虽然当年江南的事情赵柽没有对他说过,但他笃定灭那批士族的就是当下秦帝。

何况在后来对祝绣娘的态度上,也能够看出来端倪。

毕竟皇阀不两立,帝权不偏安!

柳随云摸了摸鼻子,若说世族,特么的他也是氏族啊,而且还不是普通的氏族。

柳家自秦末柳安迁至河东一地,自汉魏又经晋,已经成为十分有影响的大旺族,至隋唐时,便是天下排名可数的门阀世家了。

他河东柳家人才辈出,出将入相的不说,民间耳熟能详的唐有柳宗元,宋有柳三变。

就说那位著名的河东狮吼柳月娥,就是河东柳家的女子,论辈分他还要叫一声姑奶奶,其夫婿陈季常也是一代名士,却惧怕柳月娥,可真的是怕这位夫人吗?是怕河东柳家吧。

若赵柽真的决心对士族开刀下手,他柳随云又该如何自处呢?

犯愁啊,真的愁。

赵柽看他:“朕说大不了推倒重来,你一副愁眉苦脸干什么?”

柳随云心想,之前在江南时便大开杀戒,如今登基之后再来一遭,恐怕是想要连根拔起了。

“臣愁的是……出身不好!”

“出身不好?”赵柽看着柳随云不由露出笑容:“梦舒出身如何不好了?”

“臣出身门阀世家,虽自五代后门庭衰弱,可如今依然庞大腐朽,臣不耻其行其为,却又全无办法。”

赵柽摸了摸下巴,端起茶杯喝了一口,随后道:“大族也有贫户,不是家家都金衣玉食,巧取豪夺,食民脂民膏,也有面土背天,汗珠摔地,自食其力者,不可一概而论。”

柳随云愣了愣,砸吧砸吧嘴,琢磨赵柽的话语。

就听赵柽又道:“世家士族,有主家,有分支,分支里面还有平户,甚或贫户,世家繁衍数百上千年,人口怕不是以万记,哪里有得全部都富贵逼人,房百间,地千顷的?总是还有落魄的,有贫寒的。”

“陛下,这个……”柳随云想说自己是嫡系,是主家一脉,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他自然明白赵柽的意思,但赵柽不这么说还好,一这么说了,那就确定他心中的猜测十有八九要成真,不知在哪一天,会大刀阔斧的对天下士族动手。

赵柽的话是提点他,叫他自己想辙洗脱出身,可出身这东西哪里好洗?若是没有出名,没有出人头地之时,就算出身再好也能够改头换面。

可如今他身为宰相,执政事已经近十年,赵柽没有登基时就负责中书门下事物,朝堂民野,哪个不知,哪个不晓,哪个不知他出身河东柳氏?

“回去自己想。”赵柽有些不耐烦地挥了挥手。

柳随云急忙告退,不过心里一方面思索赵柽话语,一方面也有些纳闷。

他不知道赵柽怎么才能连根撬动士族,自秦汉始,世家门阀繁衍不息,就算是国朝灭了,世家都不会灭。

就算是五胡十六国,都没灭了世家。

就算是五代十国乱世,也没有彻底清除了世家,新朝建立,不但老的世家立刻续上了气,新的世家又茁壮长起。

这事太难,而且和天下所有世家士族做对,哪怕就是皇帝也扛不住吧?就算是皇帝也怼不过的。

朝堂文武,天下百官千官万官,多少出身世家士族?就算不出身世家,也和世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这些官管着全天下,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想拔除世家,可谁也没有做到。

为君者,与整个天下做对,也是拗不过的。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哪个拗过了?

到底要用什么办法呢?柳随云边往外走心中边想,可怎么也想不出来。

现在又不是战时,何况就算国内有战,也做不到借此全都拔起,当年方腊的战事大不大?席卷江南,不也就是才灭了七八成主家?至于分支根本也没动了,因为没机会啊。

柳随云走出宫城,走进马车之内,心中依旧在想。

他想不明白,到了府门前方下车进门,然后去了书房。

他未娶妻,也不纳妾,就是一个人过活。

府内的仆人家丁也不多,满打满算也就十来个。

他这半生,不贪财,不好色,不喜名,不图权,几乎就没有什么喜好。

他长叹一声,在书房坐下,微微有些发呆。

当年科举本是状元之才,但因为相貌太过俊美,被道君皇帝钦点了探花。

按理说会一路授官,前途光明,不可限量,可他却根本不想做官,连辞都不用,直接就跑去隐居了。

做官有什么意思呢?他科举只是为了检验一下自己罢了。

自此。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暄。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隐居之时,表哥苏石常探,来则夸齐王殿下,他初时付之一笑,但后来苏石次次都夸,不由心生好奇。

齐王名声早闻,不觉是故意攒名,毕竟留迹市井之时尚不足外傅之年,大抵真有所不同。

可声望愈累,名气愈大,若无作为,岂不白费?

于是在表哥苏石撺掇之下,携书信前往青唐一看,若见面不如闻名,则权做游览西陲风景。

结果却是,一见齐王误半生,一去不回头,自此上了船,再不得下。

柳随云叹着气,唤人送夜宵来吃,实在是思费神,想费力,不知不觉腹中饥饿了。

并无什么山珍海味,也无精美多样糕点,就是清粥一碗,咸菜一碟,聊以饱腹,足矣。

边吃边想,真要是彻底与士族开战,只恐是天崩地裂,震动万方,可又如何才能赢呢?

难,难,难!

至于自家出身……真是好笑,居然还要改换个身份,但也无妨。

真能做成这等大事,就算换个出身又如何!

倒也不算为难,也不用离开柳家,陛下不是提点了?士族之中也有富有贫。

贫的虽然不多,但还怕找不到吗?

西宁州,太上府。

赵楷怒气冲冲地撕毁手中密信,“不识抬举,都太不识抬举了。”

他这时身材发福,步入中年,芝兰玉树风采已是不见,长久的殚精竭虑,长久的忧心烦恼,叫他整个人的气色灰败,脾气也变得暴躁十分。

接着又狠狠地把桌上茶碗摔下在地上,大声吼道:“这混账究竟还要关我们多久?他都称帝了还不放我们回东京吗,难道想要关死我们在这里不成?我可是他的弟弟啊,啊啊……”

另一处院落,赵桓坐在院中用一根鼠须逗蛐蛐。

此刻春光虽然明媚,但蛐蛐还不肥大,总要夏日才好,瘦弱的蛐蛐和白胖的赵桓对比强烈。

赵桓比在东京的时候胖了一大圈,不过不比赵楷的那种油腻,而是富态祥和,脸上自带笑眯眯神情。

赵桓的心情很好,旁边树上挂了十几只鸟笼,里面画眉、黄莺什么都有。

房间内还有鱼缸养鱼,还有竹篾编的小笼子养虫,他觉得日子真不错,岁月静好。

道君皇帝在自己的画堂内议事,所谓议事不过下面三五个宦官,一起商量事情。

这些年过去,道君皇帝的变化并不大,甚至也不见太过衰老,就是头发胡须稍微白了一些,精神却还很好。

他接过宦官递过来的信一一观看,脸上喜忧参半,最后眼睛望向画堂之外,目光复杂而饱含沧桑。

老二啊老二,朕,迟早会回去的!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017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