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宋处心积虑十六年,方知是水浒

作者:紫色之水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542章 箭在弦上

书名:大宋处心积虑十六年,方知是水浒 作者:紫色之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57

峡口关内,大战正急。

这关本就是军关,没有寻常百姓住户,除了兵卒便是军中的杂工劳役。

关内建筑也与一般城池不同,并不如普通城市设计街道直爽,房屋整齐,大都是曲折窄仄,只为万一守不住城,好做巷战准备。

赵柽这边军盛,足有五万多人马,对面西夏军本来败进峡口关时将近两万,后来陆续又收拢一些散掉在外的残兵,再加上关里原本守军,大概能有三万多人。

三万多人和开始时的八万大军相较,差了何止倍余,且铁鹞子与步跋子都已不在,军心动摇,士气不振。

打仗打的是什么?一半是以强压弱,另一半就是军心士气。

人数差不多,战力差不多,或者人少于对方的情况下,那就全看士卒的决胜之心了。

否则的话,何以做到以少胜多?或打破势均力敌取得最终胜利?

全靠计策自然不行,人力有时穷,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哪来的那么多计谋可用,有时还是要靠一刀一枪杀敌,悍不畏死冲锋!

此刻巷战难打,虽然赵柽一方人多,但于地形不熟,纵使进入西夏攻克了不少城池,但这种关隘还是头次遇见。

关内多陷井埋伏,李察哥号称西夏军神,并非是吹出来的绣花枕头,酒囊饭袋,绝不会轻易就让出关去。

甚至来说,他派人布置这些陷阱,就是料到了可能会守不住城,才想在关内决战,孤注一掷,不然形势急转直下,兵不如对方多,士气又不振,怎么能够翻盘?

奔着一路碾压,然后杀往宋境的心思而来,结果打成这样,眼下退求其次,歼灭这支队伍便好,至于还杀不杀去宋境,只能再议了。

关内埋伏陷阱极多,鲁达、徐宁率人从南门向里推进,初时还较为轻松,但半里地之后,就开始惨烈起来,步步艰难。

杜壆和张宪也带着城外军马冲进,但这峡口关里的格局,为了可以巷战设计,那便不是兵多就会占优,因为曲仄,即便人再多,也上不到前方去,之前城头便是这种形势。

不过在城头时,情况对己方乃是优势,但此刻攻进了城内,反而变成了劣态。

因为这时己方人多,攻不上前,又处处陷阱埋伏,战况已是落入胶着状态。

赵柽在峡口关外并未进入,听着从城内出来的校兵报告消息。

校兵如同走马灯一样,气喘吁吁,几乎是每隔几十息就会赶来一人报告,不多久便换人继续。

赵柽越听脸色越沉,已经猜出李察哥打得什么主意,这是要生生将他的队伍在关中磨死啊!

这几万人是他能动用的全部人马,若这几万人死没,一切前功尽弃,这么久的仗便全部白打,说不定接下来就要撤出夏境了。

哪怕就是和对方两败俱伤,玉石俱焚都不行,毕竟李察哥就算八万人全部殆尽,可也能在别处调来些兵马应急,但他这边却是没地方立刻去招兵。

上回鲁达带人过来,柳随云在信中说了,一年之内都再没兵能够支援了,毕竟陇右人稀,能招的蕃兵都招差不多了,西海之南能够迁徙的生蕃,基本都北上到附近,至于再往南那些吐蕃大部,却是去不了,那边也不会容他们招兵拐人。

而占住脚的熙河路河西地界,湟州、廓州、西宁州,还有半片积石军,能够招的兵马也有限,姚古带兵去辽国前曾招了一次,后来柳随云又连招两次,军饷还高,远超宋军,这些地方想从军和本没想要从军的,基本都过来了,再想多招一人都难,除非去抓壮丁。

所以赵柽容不得大损失,甚至在军力没有一定积累前,都容不得些许的损失。

他听着校兵报告关内情况,自然猜出李察哥所想,不得不说,这确实算是李察哥当下能用的最好法子,如果是他,也定然会如此做的。

赵柽手脱下巴,皱眉沉思,就这时李彦仙带人从乌龙岭上回来复命,那岭大火依旧熊熊,怕是天不亮都不会停熄。

听到赵柽说了关内此刻情况,李彦仙不由一愣,随后便道:“王爷,这还不简单,再放上一把火不就是了!”

赵柽眯眼看他:“再放上一把火?”

李彦仙道:“正是如此,此刻南风,从南门处放火不正适合?”

赵柽道:“随军所带火油可够?”

李彦仙道:“足够了,烧着这关绝没问题,而且此关靠岭风大,属下看全从东南吹,估计也是对方没有放火的原因,正好现在由咱们点起来。”

赵柽摇头:“未必是怕烧到自己,至少诱敌深入后,点一把火管往哪里烧都会占据优势,估计是这关内根本没有火油。”

李彦仙一愣,想了想:“王爷所言极是,怕这峡口关内真无火油!”

火油这种东西并非固定军资,不是任何地方都会储备,一般来说,若不想特殊使用,军中大抵不会存放,毕竟易燃,这时的房屋多木,就是军营也都是木帐,一但燃烧起来可非同小可。

所以有的州城有火油,有的则无,这还是西北这片地方,火油多产此处,而中原江南等地基本全都没有,零星的不过商人带去,奇货可居,卖得高价,官府军内大抵不备。

至于军城军关有火油的,哪怕在这西北之地,也是稀罕,这峡口关确实没有。

其实赵柽之前便看得明白,若真有火油存在,那么在入城之时,对方怎么可能不仿效鸣沙城事,在城门口放一把大火?

那个地点位置,管他风往哪里吹,只要自家这边想要进城,肯定就会烧到,不但可以折损自家这边兵马,也能拖延些时间,耗费自家这边气力。

但是并没有,赵柽不觉得李察哥是草包,会连这种机会都看不出来,或是平白放过,那就只能证明这峡口关内根本就没有火油。

李彦仙此刻领命,然后率军兵带着火油车往城中赶去,赵柽从陇右出来时,携了大批此物,一路搜刮,哪怕使用几回也并不见少。

只看片刻之后,浓烟汹汹而起,天上的星月全都不见,都被黑烟笼罩,这峡口关中的大火已是猛烈冲霄……

泾原路怀德军地界,长胜山上,一座大寨灯火通明。

寨子中间的聚义堂热闹非凡,里面人声鼎沸,喧喧闹闹,正在热切议论什么,座上为首的乃是一名道人打扮的壮硕大汉。

只看这大汉,头戴结星冠,身穿皂青北斗七星道袍,腰勒皂绦,足蹬青丝卷云鞋,肩披日月霞光道披风,腰下系一口七星宝剑。

他漆黑的面皮,浓浓眉毛,一对黑眼珠儿滴溜溜地乱转,显得挺有精神,一部络腮卷毛胡须,蓬蓬松松,颇为神气。

有诗赞颂此人:

头散青丝细发,身穿绒绣皂袍。连环铁甲晃寒霄,惯使铜锤更妙。

好似北方真武,世间伏怪除妖。云游江海把名标,混世魔王绰号。

大汉不是旁个,正是曾上了梁山,排过座次,绰号混世魔王的樊瑞。

这樊瑞武艺精妙,擅使一只流星锤,虽不说有万夫莫当之勇,总也算得上高手,常人难以近身。

而他这人平时行事鲁莽混账,疯疯癫癫,时常口不择言,才得了个混世魔王的绰号。

他什么话都敢说,未上梁山之时,就说过要踏平梁山的狂妄话语,才引去晁盖宋江派兵攻打。

但这些也都只是表面看似,实则他许多事上心中清楚,不然也不会当年兵败就直接归顺了水泊,招安后征讨田虎,又带人辞官逃跑。

他时常对外宣称身有法术,倒是和公孙胜相似,但公孙胜名头太大又非他能比,所以上梁山后便拜了公孙胜为师,与晁盖宋江关系寻常,不过倒也立下根脚,毕竟公孙胜在梁山地位仅次于大头领。

这樊瑞坐在头里,他下手处是一个相貌粗豪汉子,在热烈说话,这汉子身材和李衮差不多,就是穿搭都相似,唯一不同的是这汉子身后背了二十四口飞刀,不像李衮是二十支短枪。

这人不是旁的,正是八臂哪吒项充。

这项充同样有诗为证:

铁帽深遮顶,铜环半掩腮。傍牌悬兽面,飞刃插龙胎。脚到如风火,身先降祸灾。哪吒号八臂,此是项充来。

项充下面再坐李衮,此二人向来与樊瑞不分离,上梁山后,也都是站队公孙胜一边,与宋江不冷不热。

三人对面是武松李忠两个,就听此刻樊瑞大笑道:“早闻二郎英雄,却是见面更胜闻名。”

武松道:“大寨主过誉了,我在山东时也闻芒砀山豪杰,大寨主威名远扬。”

“哪里,哪里……”樊瑞笑得合不拢嘴,急忙摆手:“哪有什么威名,不过是道上的朋友们捧场抬爱罢了,哪里能和二郎真本事相比。”

“大寨主客气,我听说大寨主会用法术。”武松笑道:“就不知……”

“诶诶……”樊瑞打了个哈哈:“这种事情二郎自不必信的,本来就是假借名义,乃为助威之事,哪敢当真?待到了王爷麾下,更不敢提,怕是犯上欺瞒之罪啊!”

武松疑惑道:“大寨主,果真没有法术?”

樊瑞把头摇得和拨浪鼓一般:“二郎想多了,没有,没有。”

武松思索:“那位公孙先生可有?我也是闻名许久,如雷贯耳,都说能呼风唤雨,撒豆成兵,江湖绿林无人不晓。”

樊瑞闻言一愣,卷毛胡子颤了颤,没想到武松问起公孙胜,不由眨眼道:“师父他老人家……或许有吧,只是我也并未见过。”

武松看向李忠,李忠挠头:“我也未见过公孙先生做法,他如今也不在太行山畔的军中阵内。”

武松纳闷:“却是为何?不是说不能擅离职守,离开军中吗?”

李忠道:“公孙先生与旁人不同,他是正统出家羽士,一切道牒手续齐全,且辈分还不低,所以朝廷有所优待,去留随意,就算是童贯也不好说什么。”

“原来如此!”武松点了点头,其实他只是心中好奇,毕竟如今天下道家盛行,上到皇帝,下到民间,都很笃信,林灵素在庙堂名声大,公孙胜则在民间名头大,林灵素号称活神仙,法力高强,他琢磨着公孙胜应该也会些法术才对,却没想到从来没人见过。

“那这位公孙先生如今何处?”武松问道。

“公孙先生已经回了二仙山紫虚观罗真人处,潜心修道了。”李忠想了想:“临走之时,与众家兄弟告别,言是再不下山。”

“确实如此!”樊瑞在旁边点头:“我比师父走早一步,但头天里告别时,师父便说了要回二仙山修行,再不下山掺和红尘之事。”

“竟然这样……”武松唏嘘道:“却是无缘一见了。”

樊瑞道:“便是我这个做徒弟的,也求不得面,就连二仙山也不许我去,哪怕也想隐世修道,都叫我去旁处呢。”

武松道:“可惜了,本来还想拜访一番,看来却是不能成行了。”

众人都是一阵唏嘘,又言及些绿林道上事迹,再做了些谋算计划,便各自休息,准备明早起身,过境去投奔赵柽……

贺兰山西,古长城旁,一支大军正在疾驰。

这支军队足有七八千骑,金戈铁马,沿着古长城边上缺口穿过,直接来到贺兰山侧,顺着山脚再往南去。

队伍前面,吕将身子半伏马上,心情激动无比。

兵出西凉府,注定要成为一个千古壮举,这一策势必将流传百世!

这乃是灭国之战,一策灭一国,只要破掉西夏都城,那便可以直接宣告西夏灭国!

他吕将的名气必然会远远超过魏延,毕竟魏延只是想出了兵出子午谷的计谋,但却根本没有机会实现。

但他吕将却做到了,直接军马奔赴西夏都城兴庆府兴州,只要突袭成功,他吕将之名必位史来名将行列!

一个多时辰之后,七八千骑兵已经到达贺兰山之南,只要往东绕过去,再北行百多里,就是兴州了……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187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