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宋处心积虑十六年,方知是水浒

作者:紫色之水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606章 官家觉得哪个称号好?

书名:大宋处心积虑十六年,方知是水浒 作者:紫色之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57

赵柽看着道君皇帝,一步步向前走去。

道君皇帝坐在龙椅上,战栗道:“吾儿,吾儿还有何事?”

赵柽踏上御阶:“官家!”

道君皇帝一愣,神情难看,果真是逆子啊,刚才满朝文武在的时候唤爹爹,现在没人了却唤上官家。

“吾儿,可是有话要和为父说?”

赵柽这时走上最高一级,来到御案旁,看了看桌面,正有一张神谱摆放,是之前何栗查索资料排出来的摩尼教神序。

他笑道:“爹爹想做大光明神?”

道君皇帝看赵柽悠然模样站于御阶,心中不由既忿忿又惶恐,这逆子想要干什么,已经不把他这个皇帝放在眼中了吗?

他觉得自家应该威严些,咳嗽一声:“朕不就是大光明神吗!”

赵柽嘴角一弯:“摩尼教众神来源西方,看来官家亲近西方啊。”

“什么西方?”道君皇帝立刻慌乱,西方这个词怎么听着如此刺耳?

“官家年岁已近五旬,该知天命,是时候乐以忘忧,荣辱淡然,修身养性了。”

“吾儿,你,你此话何意?”道君皇帝嗫嚅道,这逆子什么意思?让他修身养性,乐以忘忧,那这朝事天下事谁来管理?

赵柽淡淡地道:“官家在位近三十年,二开陇右,重复青唐,灭西夏,收燕云,打下东喀喇汗,封禅泰山,已经差不多够了。”

道君皇帝闻言心中一动,眼珠转了转:“这,这些全是朕的功绩?”

他就做了二开陇右复青唐和收燕云,结果燕云收回不到一年就丢了,如果没有赵柽所说的其它功绩加持,此刻看封禅泰山似乎也是个笑话。

赵柽点了点头:“可以算上官家的。”

道君皇帝一听,立刻有些不满,什么叫可以算上自己?既然他在位,这逆子又没正式起兵谋反,另立山头,自然是有自己的。

“那便好,那便好。”

“既然官家也觉得好,觉得够,那官家是时候该放下俗世心思,逍遥修身,养善天年了。”

“啊?”道君皇帝闻言立刻打个激灵:“吾儿,吾儿说甚么?”

赵柽摸过案上的白玉拂尘,虚甩了几下:“臣之意已经说得再明白不过,官家既然喜欢做大光明神,亲近西方,那就去西方养老可好?”

“不,不……”道君皇帝吓得身子往后躲起,龙椅都差点被撞翻,这逆子想要弑父不成吗?西方,西方莫不是不驾鹤西归之意?

赵柽看他,知他有些想差了,不由摇头:“臣的意思是青唐那里不错,风光秀丽,山水壮阔,官家可以去那边住住。”

“青,青唐啊……”道君皇帝这才稳住身体,就说这逆子不敢弑父弑君吗,竟是想要驱赶自家去青唐,然后呢?然后他好登基为帝?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啊!

“朕不去,朕才不去那荒凉贫瘠的地方!”道君皇帝松了口气,但说完之后不由一愣,这怎么听着自家好像同意逊位之事了?还要选择地方养老?

“朕还要处理国家大事,怎能离开神京,往去外地!”道君皇帝鼓气说道,心中却慌乱无比惴惴不安。

赵柽笑了笑,手指轻叩桌案,片刻才道:“官家,还是听臣的劝说为好,不然臣想了几个号,官家可要选择一个?”

“号?什么号?”道君皇帝纳闷道,这逆子什么意思,自家有不少号啊,比如宣和主人不就是吗?是自家最得意的一个号。

赵柽嘴角微微弯起,道:“官家觉得……是圣文仁德显孝皇帝好呢,还是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好?”

“啊?什么……”道君皇帝闻言大惊,这,这是什么号?这号听词字长短分明就是谥号啊,这逆子难道还是想要弑君吗?竟然连谥号都想好了,而且还两个!

他唬得差点从椅子上跌落下去:“不,不,为父哪个都不想要,哪个都不想要啊,吾儿说得就算,说得就算,为父明日就下旨离开东京,去西面养老。”

赵柽点了点头:“官家这样想就对了,该靖的事业都已完成,手段本领已至尽头,再下去过犹不及便不好了,这般才能保住名声后世,不至最终遗臭万年,有道是荣到深处宜先退,功至尽头便可休。”

道君皇帝慌乱点头:“吾儿说得对,说得对,为父适当禅位养老,适当禅位养老。”

他心中却寻思,什么荣到深处宜先退,功至尽头便可休,这逆子简直就是大逆不道啊,这是逼迫朕退位呢,此刻暂且答应于他,只要朕一天不死,就还有机会复辟,有道是留得五湖明月在,何愁无处下金钩。

赵柽微微一笑:“皇位倒暂不必,于臣摄政便是了。”

“摄政?”道君皇帝想了想,不知这逆子何意,这有区别吗?你都要赶朕去西方了,你自家摄政和做皇帝还有什么两样?

“好,好,摄政便摄政,吾儿想什么时候登临大宝便什么时候。”

赵柽道:“官家想通就好,可以回去准备一下了。”

道君皇帝心思转动,忽然期期艾艾地道:“吾儿,刚才说的西方……西京洛阳也是西方,不如去那里如何?还省了车马银钱,如今国库空虚,可以节省些钱贴补……”

赵柽闻言摇了摇头,这时候才想到节省,是不是有些晚了:“官家,回鹘的高昌城亦是西方,官家莫非想要去高昌?”

“啊?”道君皇帝立刻把头摇得泼浪鼓一般,高昌?那岂不是在沙漠之中,去了那这辈子都别想回来了,还不如青唐呢。

“不去高昌,不去高昌,就听吾儿的,青唐最好。”

赵柽想了想:“圣人倒是不必去,小王贤妃几个也不必去,余下者全可陪同官家一起前往,左右陪伴,不至寂寞。”

道君皇帝呆了呆,圣人不去他理解,毕竟郑娘娘是这逆子生母,怎肯叫去青唐之地受苦,这小王贤妃什么意思?

他突然想起好像逆子自小就与王月宫相近,学马打球之时,都是王月宫抱着教授,两个交情深厚,果真是个逆子啊!

赵柽继续道:“哥儿姐儿们本也都不用去,但官家年岁渐大,身边总得有侍奉伺候的,叫大哥跟着好了,对了,官家一直宠爱三哥儿,三哥儿也一起同去,家眷全都跟随。”

道君皇帝张了张嘴巴,想要说什么却没有说出来,但看赵柽有要结束对话的意思,又急忙硬着头皮道:“吾儿,你刚才说的那个什么号……号就不要了吧?”

赵柽笑道:“号还是要改的。”

道君皇帝脑门立刻沁汗:“啊?”

赵柽道:“官家,改的是国号,宋改为秦,从此以后,以秦为名,统领四邦!”

“是改国号啊……”道君皇帝忙道:“改成秦好,改成秦好,吾儿想怎么改就怎么改,都是吾儿说了算。”

赵柽瞅着道君皇帝,微微弯身:“那官家就回去做这些事吧,臣恭送官家。”

“我现在就去拟诏,现在就去……”道君皇帝站了起来。

赵柽看着道君皇帝后面出殿,这才缓缓转过身,朝皇宫之外走去。

这时整座皇宫都已经被他手下的军兵控制,各朝臣的府外也同样被监视起来。

至于城内的禁军其实不少,金兵围城之前,驻扎于外的全部撤了进来,还有种彦崇和吴玠带回的两万来人马,加在一起有七八万人,但这七八万人的战力却一言难尽。

种彦崇和吴玠带回的两万虽然是西军,但溃败下来,不少身上有伤,而且精气神都已经被连场大败给摧毁了,短时间已经打不得仗。

而京畿的禁军虽然个个养的膘肥体壮,也没伤在身,却吓也被吓破胆,守城还可以,却也是上不得战场的。

而金兵攻东京,数日下来,折损了两万左右,此刻还剩五万多人。

这五万多人里的禁军,一部分属侍卫亲军司,其实算是赵柽的旧部,赵柽掌控侍卫亲军司多年,打下了极好的根底,里面又有谭真等人掌权,一句话就收拢了,包括殿前司的禁军,也一同拉了过来。

至于西军的人马虽然没在赵柽麾下效力过,但大都去征过方腊,当时回去后西北几路都在谈论二大王军神之名,所以他在西军内名声也是极高的,此刻又有折家军的人马附庸,折知武兄弟往去走动,便也顺势靠了过来。

只是三两天时间,东京城就尽在掌控之下。

大宋靖康三年五月十八,道君皇帝对外发出禅位诏书:

乾道统天,文明於是驭历,大宝曰位,宸极所以居尊,在昔勋华,不昌厥绪,揖逊之礼,旁求历试……

朕膺期受命,握图阐极,然而昧旦丕显,日昃坐朝,驭朽兢怀,履冰在念,忧勤庶政,数载於兹,今英华已竭,耄期倦勤……

皇太子柽,久叶祥符,夙彰奇表,天纵神武,智韫机深,内发谋猷,外清氛祲,英图冠世,妙算穷神,伐暴除凶,无思不服,功格穹苍,德孚宇宙,雄才宏略,振古莫俦,造我今宋,系其是赖……

今传皇帝位于柽,所司备礼,以时册授,公卿百官,四方路使及府州,下至士民,宜悉祗奉,以称朕意……

夫政惟通变,礼贵从宜,利在因民,义存适要,朕方游心恬淡,安神元默,无为拱揖,宪章往古,称谓之仪,社稷之固,申锡无疆;天禄之期,永安勿替,布告天下,咸使知闻。

诏书自然是传帝位,这里面用的是皇太子柽,而非皇二子,或是秦王,就是要彰显大义,得位其正。

至于废除原太子,册封新太子,这些程序都简化了,一切都以这内禅诏书为准。

赵柽自然推了又推,却了又却,这是该有的谦恭。

他连推三次,最后在满城军民,朝上大臣的呼声中,才勉为其难开口接受,这不是虚伪,是于礼须表现出来的态度。

不过接受内禅之后,他却下令止住备礼册授,暂缓登基称帝,而是以摄政王名义,暂代朝政,并对外宣告,更改国号为秦。

随即全国开始改旗易帜,然后赵柽下令,封柳随云为左相,总揽中书门下事宜,封卢俊义为枢密使,总揽西府事宜,封谭真为侍卫亲军司都指挥使,封杜壆为殿前司都指挥使。

两府军政职务敲定之后,再加封福建路安抚使黄觉为江南廉访使,李纲为江北廉访使,督察各路贪墨事宜。

黄觉本来率领大军正层层推进,得此令后更是名正言顺,在南方督起各级官吏违律事宜。

李纲也领命而走,督促北方之事,接着赵柽将道君皇帝与一些妃嫔,还有赵桓、赵楷连带其家眷,宫中部分宦官,全都派人向西宁州送去。

道君皇帝这一朝,此刻单言内事,妃媛最多,是以往先朝十倍,宦官最多,是以往先朝二十倍,宫内铺张浪费最多,甚或以往宫廷百倍。

这一路西去人马,足足上千人,在一万精兵护送之下,往西直奔了熙河陇右。

待道君皇帝西行之后,赵柽便开始整肃兵马,分做两路。

一路自家亲自率领,走西北往太原而去,完颜宗弼此刻与完颜宗翰合军一处,依旧在围攻太原城,看样子是想把这座城打下来,作为金国前方的楔点,插在两国边境上的一颗钉子,此万万不能叫其得逞。

另一路则由李彦仙率领,直接过黄河,走河北,安抚各州县,将完颜宗弼留在河北的一些军马全部清缴干净,让流离失所的百姓能有家可回。

大军整顿完毕,随即启程,各领十万,浩浩荡荡离开东京。

且说赵柽这路军,十万人里并不包括折家的两万,至于当时那些自发组织的义军已经解散了。

不过参加义军之人都给了赏赐,有愿意继续从军的便直接并入正规军马之内。

他这次带得大将不多,也就七八名,因为得留些人镇压京师,但“四猛”自然在内,依旧做先锋。

出东京,走郑州,然后过黄河,在怀州停了一停,放出探马北上打探消息。

又几日,上泽州,过隆德府和威胜军,便接近了太原府的地界。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437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