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宋处心积虑十六年,方知是水浒

作者:紫色之水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566章 蓄发,獬豸

书名:大宋处心积虑十六年,方知是水浒 作者:紫色之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57

大宋靖康元年,十一月末,河西大地,北风呼啸,枯草卷折,一片天寒地冻景象。

自从留发令颁布之后,留发则留头,剃发则杀头的军命立刻引起各处骚乱震动。

党项男人千百年都刮发结辫,这是游牧狩猎民族固有的发式,并非好看难看,而是为了穿山过林方便,头发不被树枝纠缠牵绊,放牧之时,牛羊跑动,不被羊角牛角挑住勾上。

其实无论党项,还是契丹,亦或女真,都留着这么一副相类发型,是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惯所致,并非故意剃成这种样子,以丑当美,至少女人们都还和汉人差不多的发式。

但是这么多年习惯下来,赵柽现在不许再刮发剃发,自然就掀起轩然大波,千百年都一直保持的事情,突然就被改变,许多人从心底是难以接受的。

至于说能不能做到,这个其实倒能,但能做到和能接受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能做到是因为党项人没有那种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思维想法,也就是说对头发这东西,心中没什么象征和仪式之类观念,无谓重不重要。

再就是如今不比几百上千年前,党项眼下打猎渐少,多放牧种田为生,贺兰山原本是大猎场,但西夏建国之后,贺兰山上许多地方不许寻常百姓踏足,想要打猎,多要往北面草原而去,而草原上又哪里有树枝勾刮发髻。

尤其李乾顺这一朝,汉学鼎盛,广播儒家文明,下面民间还差些,但是贵族之中却十分流行,知道汉人对发肤的重视,那么既然投降了,叫留头发便留就是,他们又不用操劳营生,留与刮剃,又有何两样?

真正的反抗则来自于民间,这却颇具讽刺意味了,掌权的官人老爷们不去反抗,只因投降了,要保命继续做官,本身也不在乎发式,什么党项传习统统滚去脑后,一纸令下,就顺从了。

而民间百姓本在大势碾压之下能生活吃口饱饭就好,至于这时的反抗,与官人们背道而驰,实在并非生存所逼,乃是还有一丝爱国之情,拳拳之心,对族群千百年的传统被更改所表达的忿怒。

哪怕对头发不在乎,此刻剃不剃也不大影响生活,但就是愤怒,觉得叫人动了根!

正所谓: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赵柽在秦王宫内看到四处动乱的报告,不由微微一笑。

大乱才能大治,何谓大乱?从下至上!

眼前这乱的还不够啊!想要大同,想要融合,有些代价是必须得付出的,光蓄发可不够,光学些汉地皮毛可不够。

对付这种乱事,于如今他的实力来说,不过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根手指就能轻易镇压。

但他本来就不想那么去做,否则也没必要搞什么留发则留头,剃发则杀头了,直接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便是。

想加速融合,就得用非常手段,不能直接生硬镇压,要乱起来,要斗起来,要消耗起来。

赵柽直接下令,封元果为秦王宫长史,总督这蓄发之事。

西夏原本官制仿唐,年号都还不要脸的用过贞观,元果自然了解长史为何官职,这可是大官啊。

秦王宫长史?是不是代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意思?

元果立刻就飘了,恨不得马上就回怀州祭祖,看看祖坟是不是冒了青烟。

随后赵柽又封了十一都执事,归元果辖理,分管十一监军司蓄发之事,本来是要封十二个,不过最远的西平军司还没有归服过来,所以只封了十一个。

这十一个全都是党项人,都是兴州城破时投降过来的朝堂官员,有原本官位就高者,也有大宗大族出身者,还有的直接就是宗室子弟。

这是他自占据兴州,宣布西夏灭国后启用的第一批党项官员,予以实权,派出做事,令其他虽然投降,却没有实际职务的降官艳羡不已。

本来现在河西全境都处在军管之下,并没有党项人任官,无论政民,都是军队管理,这十一个人被提拔上来,立刻在党项降臣圈子里引起轰动。

蓄发之事,此刻已经被抬到国本之上,因为任谁现在都可以看出,赵柽是想要融合几族,统为大汉,这种要事居然让他们这些人出头办理,可见是想大批任用党项官员的前兆。

这是重差,所有人都知道,说不得就要杀得血流成河,人头滚滚,这个差事权柄极大,而且对于立威培望极有裨益,人人都是眼红不已。

虽然到时杀的都是自己族人,但这些党项降臣没一个在乎,没有身份地位的族人,寻常的草民百姓,那又与猪狗何异?

没有降臣把这当成一回事,都在想着怎么才能尽早也接到一份差事,封个差遣,拥有实际权利,只有越早拥有权利,走到台前,才能在将来爬得更高。

所谓成名须趁早,掌权也同样如此,拿大宋为例,在早期培养挖掘“神童”的时代,那些出名的神童都入朝极早,有的十五六岁就为官,连续几朝的宰辅副宰里面多是神童出身。

降臣们虽然是党项人,但这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都明白,什么大器晚成全是扯淡,分明是大器免成才对。

于是个个开始挖门盗洞,想方设法走秦王宫的关系,希望下次有了位置第一个补上缺,不像此番这样毫无准备。

而这走关系却并非好走,关系关系,就是有熟人从中引荐搭桥。

而和秦王宫密切而又党项出身的人很少,众所周知的几个,比如投降也算较早的李昌硕,就算能够和秦王搭上话,自家们也认得,却当下在军中做事,此刻也不在兴州,剩下算来算去,便只有新封的长史元果了。

元果这人众降臣都知道,之前的大夏第一佞臣叛徒,宋军刚踏过边境,第一次攻城盖朱时就投降了,然后又引夏军去盖朱送死,再带宋军去诈卓啰城,可以说卓啰和南军司,就是毁在他的手上。

那时简直人人恨他要死,朝上甚至还有人写诗来骂他,言之千刀万剐不解心头之恨,若不是这元果是元家人,又是镜妃的兄长,就直接杀他父母抵罪了。

但这时,众臣哪里还做如此想法,都是感叹其高瞻远瞩,卓识远见了,不管真假,如今得势,便只有佩服二字。

而元果封官长史,众臣也都嫉妒不已,其实无论西夏还是北辽,都隐隐以继承大唐自居,国内各种制度都有唐的影子。

长史这个官在唐时是大官。

这个官职最早设于秦,当时丞相和将军幕府皆设有长史官,相当于秘书长或幕僚长,将军下的长史亦可领军作战,称作将兵长史,著名的班超即是将兵长史。

而到汉时,相国、丞相、太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等,以及建三公后的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开府后皆置长史官职,为掾属之长,秩皆千石,丞相长史职权尤重。

汉王府也有长史,诸王幼年出就藩国,州府之事即由长史代行。

除此之外,边地的各郡亦设长史,为太守的佐官,其后魏晋南北朝时州郡官员底下也多设长史。

唐的亲王府、都护府、都督府、将帅、州府皆设长史。

州刺史下长史官,为刺史副官,尤其大都督府的长史地位非常高,唐代的大都督府都有长史存在,相当于上州刺史,甚至会充任节度使。

长史中最有名的是李斯,李斯初至秦国,就任此官。

而到了如今大宋时候,州府则无长史,以判官部分代替,通判其实也算是一地佐官。

但是,在大宋官制里,亲王府和都督府却是可设此官的,各代的王府不少都设长史一职,总管府内事务,其他的朝堂部门,还有元储政院也设这个官制。

众降臣都曾是西夏朝堂中人,都知道这长史是大官,尤其秦王宫的长史。

秦王宫是什么?那是潜邸,潜龙邸,同样也是现在这河西之地的朝堂所在。

亲王倘若内设小朝廷,自置官员的话,那府内长史的权利将极大,亲王若是将来能荣登大宝,那么亲王府的长史未来极可能是宰辅人选。

元果被封长史,虽然没听说还有别的管理,只是总督蓄发事宜,但这也足够了,足以证明此刻元果就是秦王身边的大红人。

这蓄发乃国本之上,不是亲近嫡系,岂能任命督促?

于是群臣纷纷过去巴结,送礼阿谀,试图请元果在赵柽面前美言,放个差遣出去,早早恢复以往权利。

元果倒是来者不拒,不管谁送礼都收,不管谁来都一口答应,然后神秘兮兮地和对方说一番话语。

说的是这次各军司督理蓄发之事,十一个都执事虽然权利极大,威势极高,但是未必就一定能办好差,难免不出些差错纰漏,若是没有办好,那这个差事便难保住,倘若保不住,就是要换人。

众臣一听,哪里还不明白他话里意思,秦王对那十一个都执事并无特殊亲近,很可能是随手点的,只要里面有人犯错下去,自家不就是有机会顶上?

于是个个回去摩拳擦掌,暗中选择一个盯上观察,若离开赴任又派人远去军司监视,就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对方出错下来,然后花钱走动,顶替上去。

赵柽自然知道这些事情,元果哪敢不做报告,就算是收受的礼物金银也全都奉上,自家不敢截流一点。

赵柽乐得看见眼下情景,他就是要乱,这个乱是党项内部乱,自下往上全都乱,自己这边不动刀兵,让他们自家清洗自家一次。

让党项人自家督促蓄发事宜,羌人治羌,又叫他们自家排挤,相互争斗,争权夺势,以羌制羌。

大大的斗一场,然后从民间到上面,才会彻底消停,才会安安静静做顺民,从此习汉礼,行汉俗,融合进来。

蓄发之事,足足持续将近一月,才渐渐停息,西夏毕竟人口少,而且没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礼念束制,又兼杀得人头滚滚,鲜血成河,便推行了下去,之前西夏男子是每隔七天必然刮发一次,现在不用刮了,刮了就是对抗秦王宫,就是造反。

而这并未结束,党项内部的争斗却才开始,原本的十一个都执事官在这一个月内,有八人因为出错被弹劾了下去,而补上的人里没几天又有出错的,再度换人,如此足足几十个轮换,才最终将此事完成。

不过这几十人里,却也出了一个人物,名叫嵬名獬豸。

这人乃是西夏宗室,之前在朝上任官不大,因为西夏与大宋一样,对皇族宗室的任用慎之又慎,能不用便不用,除非有特殊才干,才会给个职位坐坐。

这嵬名獬豸做事缜密多谋,心狠手辣,冷酷无情,无论是想办法搬倒原本的执事官上位,还是自家坐上执事官后,对待党项百姓反抗蓄发时所使用的手段,都证明是个有决断人物。

十一座监军司,顶属他在的白马强镇军司最快完成蓄发推行,但同时也是杀人最多的地方,简直毫不容情,非但刀兵胁迫,杀得人头滚滚,甚至当街直接抓人给改变发式,这样你就算不怕死,顶着几处剃光结了小辫子的发型上街,视死如归,那么也给你按倒,直接改成大宋发髻形式,若你不服,那么就将你双手打断,反而不叫你死了,就叫你自家想刮头都刮不了。

赵柽坐在秦王宫大日殿内,看着前方跪倒在地的嵬名獬豸,十一个都执事官回兴州复命,他只召见了这人,其他都只是传旨,叫元果去赏赐说话。

“做得不错!”赵柽淡淡开口。

“陛下夸奖,微臣愧不敢当。”嵬名獬豸伏得很低,额头贴地,规规矩矩。

赵柽听他说“陛下”两字,微微扬眉,片刻道:“抬起头来!”

嵬名獬豸缓缓抬头,却依旧不敢上视,眼皮耷着。

赵柽仔细观看,之前进殿垂首,看不见他面庞,此刻瞧这嵬名獬豸年龄并不很大,不过三十左右,生得一副十分平常的容貌,微黑面皮,眉眼平凡无奇,丢进人群一时半刻都找不出来。

“忠心否?”

“微臣已自断后路,只忠陛下!”

赵柽点了点头,这一个月嵬名獬豸的所做所为,确实可以称上自断后路,在党项百姓中已是声名狼藉,视为夏奸了。

“过来说话!”

嵬名獬豸闻言起身,小心走到案前,随后就听赵柽淡淡说了几句,嵬名獬豸脸色立时大变起来,随后将头垂得更低……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678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