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宋处心积虑十六年,方知是水浒

作者:紫色之水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418章 千里不留行

书名:大宋处心积虑十六年,方知是水浒 作者:紫色之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57

转眼几个时辰过去,夕阳西下,已见暮色。

耶律大石双眼血红,他率人在漫漫长草的碧野丘里追杀赵柽,非但没有成功,手下反而越来越少了。

此刻耶律大石身边只剩三百多人,个个疲惫不堪,被赵柽绕得晕头转向。

赵柽时不时地冲出来杀个对穿,草木掩映之下,根本抓不到他,更勿论围堵合攻。

看了眼天边落日,耶律大石神色间出现一抹颓唐,这么久时间,萧敏早就跑得不知多远,而原本想要通过擒杀赵柽,迫使萧敏返回上京的计划,也基本告空。

抓不住赵柽,也杀不了他,这碧草丘内,不是人多就有用处,不是拥有弓箭暗器就会占据上风。

三步之外不见物,谁速度快谁才说了算,谁才可以发起主动。

而随着天色越来越晚,这种情况会进一步加剧,等到天全黑下来后,在这人高的荒草之内,他这几百人很可能会落入被对方随意宰割的境地。

耶律大石在马上辨别了一下方向,艰难地转身,他不想承认,也不想认输,但事实却是,这次追杀彻底的失败了。

他有些后悔当时没有去找天祚帝调遣大军,不然上万军马横推碧野丘,就算草木再多,对方也无可遁形,大军碾压之下,个人武艺又算得了什么。

可现在说这些已经晚了,片刻之间他仿佛老了十岁不止,望着上京城方向,想要下达撤退的命令,却迟迟没有开口,他太不甘心。

“林牙……”旁边的亲兵队长小声说道:“属下看,还是,还是……暂且回去,从长计议吧。”

耶律大石目光落在亲兵队长身上,眼神里满是杀气,他一鞭子抽去,打得亲兵队长在马上身形一踉,低下头不敢再张嘴说话。

就在这时,草丛内光芒闪烁,寒意出现,一道剑光恍如黄昏之星,瞬间就穿插进队伍之中,然后只是眨眼的工夫,便透了过去,隐匿进那一侧的草丛。

又是十几人倒下,甚至都没有发出呼喊之声。

耶律大石心中最后一丝不甘的坚持,终于在这一刻土崩瓦解。

“撤退!”他沉沉地下了命令。

身后众人闻言如蒙大赦,尤其是那些草莽好汉,都长长地出了口气,终于要离开这鬼地方了,再呆下去,他们这些人怕是全军覆没都不好说。

对面的刺客实在是太可怕了,宗师级的刺客,他们从未听闻过,却于今日见到,这将是他们一辈子的噩梦,下半生想起今天的遭遇,都会瑟瑟发抖,不愿回忆。

可是命令下达之后,耶律大石却发现哪怕是撤,也并非那么好撤的。

即便加快了速度,不计损失,但天色已晚,乱草丛里,地势起伏不平,马又能跑得多快?

他们此刻已经深入到碧野丘中间,往外还须二三十里才能出去,这一段距离若是在平原上用不了多久,但是在此处,却步步艰难。

因为赵柽看见他们回跑,非但没有就此离去,反而衔尾追杀起来,一个人,追杀三百多人!

堪称难得一见的奇景。

“赵柽小儿,欺吾太甚!”耶律大石仰天长啸:“不报此仇,我誓不为人!”

他声音响彻四方,震得刚刚归巢的倦鸟都“扑棱棱”飞起,入窝的小兽都浑身颤栗,不敢有丝毫动静。

但是,却没有人回应他。

只有一道孤寂绝冷的剑光,恍如这暮色下落寞的归客,不时地穿过仓皇撤离的队伍,收割着廉价而脆弱的生命。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寂寥的歌声在草丛中忽远忽近传来,仿佛一个流浪的诗人,在感慨着人生的不公,命运的坎坷,岁月哪有半点静好,只有无奈落魄,只剩下满腔的忿忿不平。

血已冷,剑未凉,杀人如草芥,夺命三尺中。

歌声忽远忽近,没谁能辨别真正方向,所有人都噤若寒蝉,只怕晚跑一步,便会撞上那无情青锋,丧命碧野丘中。

耶律大石在马上摇摇欲坠,忽然一口鲜血喷出,“赵柽小儿,吾必报此仇,天地为誓,天地为誓!”

终于,一行队伍逃出了漫漫长草,此刻已经是明月高挂,光辉清冷。

只剩百多人,恍如失魂落魄的行尸走肉,向着上京城方向狼狈而去……

几日之后。

赵柽四个,出上京路,过南京路。

立马黄河,大水东去,风霜渡口。

万山黄遍,层林尽染,滔滔碧透。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天各一方话自由。

大宋,京畿路,四骑奔驰。

回到东京之时,已经是九月初三日,重阳近在眼前。

赵柽没有直接进城,而是带着萧敏去了绿柳庄。

庄上如今热闹,自赵柽征方腊回来之后,不但扩建了一番,更是养了许多牛羊鸡鹅,此刻鸡犬相闻,马嘶狗叫,喧喧嚣嚣。

看赵柽进门,所有人都出来相迎,高呼公子安好。

萧敏好奇地打量四周一切,道:“二郎,这就是绿柳庄?”

赵柽笑道:“如何?送予你了。”

萧敏摇头道:“我才不要,怕是又在哄骗于我,说不得暗中揣了什么坏心思。”

赵柽哈哈大笑:“本公子能有什么坏心思呢,还不是想十三娘你高兴。”

萧敏闻言不觉有些羞涩,低声道:“只要二郎你不骗我就好。”

赵柽叹道:“哪里来的胡话,我大远的跑去辽国找你,刀光剑影,舍生忘死,莫不是就为了骗你过来?”

萧敏小声道:“不是就好,你以前又不是没有骗过我……”

赵柽瞅了瞅她:“若是骗一辈子,那便也就不是骗了。”

萧敏呆了呆,想了半天才明白他话里意思,道:“那就骗一辈子好了……”

两人又说了几句,然后庄内开始杀鸡宰羊,摆上几口大锅煮起羊肉羊汤,筹备酒宴。

赵柽引着萧敏走去书房,这绿柳庄的书房颇大,比秦王府的要大上一半有余,而且是个套间,萧敏瞅瞅这处,又看看那边,最后在里面瞧到一尊小石像,造型奇特,还有香火供奉,纳闷道:“二郎,这是什么神像?”

赵柽摸了摸下巴,这是明尊像啊,但说了萧敏也不懂,毕竟辽国那边没有明教,对明尊什么的也没概念。

他道:“这是光明神……传自波斯,我也不太了解。”

萧敏疑惑道:“既然有香火,二郎怎会不了解?”

赵柽嘴角抽了抽,道:“不说这个,我把大理国王的书信拿给你看。”

萧敏一听书信,哪还注意神像之事,急忙跟着赵柽走去外间。

赵柽把段和誉的信拿出来交到萧敏手上,萧敏迫不及待地打开观看起来。

这封信其实写的颇长,里面回忆了段和誉做世子之时,与家中闹别扭,独自一人来到大宋江南游玩的经历。

就是在江南,他结识了辽西郡王萧峰,当时萧峰同样是游历,怀揣以武会友的想法,想会一会大宋的英雄好汉。

两人一见如故,按照江湖的规矩,斩鸡头,烧黄纸,八拜结交,随后一起畅游江南,而且两人在杭州的西湖畔,结识了二名女子,这二名女子乃是表姐妹。

表姐唤作苏织青,表妹唤作王嫣白。

江湖儿女自然没有那些扭捏作态,郎情妾意,从此结伴相走。

两人在大宋的江湖留下了许多传闻轶事,随后各自携美归国。

临走之际,段和誉赠送给萧峰鱼藏匕首一柄,萧峰则赠送给段和誉亢龙翠玉竹一根。

随后萧峰回辽做官,两人书信来往,许多萧峰平日里连家人都不说的事情,却在信中对段和誉讲述。

接着萧峰平叛立下大功,封了郡王爵位,但遭人妒忌,枢密使萧奉先命人假造证据,诬陷萧峰造反。

这萧奉先是景宗朝宰相萧继先的五世孙。

萧继先乃景宗长公主齐国公主耶律观音女的夫婿,统和四年,在击退宋军雍熙北伐中立功,被拜为北府宰相。

萧奉先出身这种贵戚大族,同时又是皇后萧夺里懒和元妃萧贵哥之兄,位高权重,官拜枢密使,封兰陵郡王。

他说的话,天祚帝自然深信不疑,而且又有一些假作的证据,所以就派人在雁门关辽国一线偷袭截杀萧峰。

而萧峰前往雁门关,是去接妻子苏织青的妹妹苏织紫。

苏织紫虽然也是杭州人,却自小被西夏自在门的宗师夏皓冬收入门内,这时武艺学成,前来辽国探亲。

萧峰刚接了苏织紫,就遇到截杀,于是雁门关外一战,杀死截杀之人数百,左胸心脏处中了致命一箭,倒地不起,妻子苏织青也死在乱战之中。

两人已死,苏织紫岌岌可危之时,恰好辽国虎豹庭庭主耶律洛阳路过。

耶律洛阳乃是大辽皇室,号称辽国武痴,武艺在整座辽国都数一数二。

耶律洛阳打散截杀之人,救下苏织紫后,问明了情况才知竟然是辽西郡王遇刺,接着命手下将萧峰与苏织青的尸身拉往上京。

谁知道萧峰天生异体,与常人不同,心脏生于右边,在进入上京城后竟然悠悠醒转。

而天祚帝此刻正后悔派人截杀萧峰,因为萧奉先命人伪造的那些证据根本就经不起推敲,其中一名告发之人竟因为贪污粮饷畏罪潜逃了,所以这辽西郡王造反之事笑话般地不了了之。

天祚帝知道是自家冤枉了萧峰,但大错已经铸成,也幸亏当时他心中存疑,没有直接派大兵前去,此刻便想办法弥补。

可萧峰虽然没死,却身受重伤,天祚帝就赏赐无数金银,又赐婚苏织紫为郡王妃,更是加封了诰命。

再后来萧峰暗中调查清楚此事,便悄悄送信给段和誉,告知前因后果,而这件事的内里究竟却是连苏织紫都不知道。

因为这时苏织紫已经生下萧敏,萧峰怕连累她们,所以并没有与苏织紫说起真相。

再后没有几年,萧峰在雁门关下受的伤势发作,含恨去世。

不过去世之前他却给段和誉写了最后一封信,言是命不久矣,若有可能,让段和誉将来想办法照顾萧敏母女。

可天南海北,段和誉根本就鞭长未及,虽然也派了不少人去往上京打探消息,但这并非在大理境内容易,中间还隔着一个大宋,且辽国近些年形势又不稳定,兵戈四起,派出十个人最后能回来一个就不错了。

段和誉最后只打探到萧敏被辽国皇后萧夺里懒收为义女,但这也算暂时松了口气……

萧敏看完信后,扑进赵柽怀内痛哭起来,哽咽道:“我说为何母亲自称雁残,原来是雁门关残存的意思。”

赵柽摇头劝慰道:“十三娘不要太过悲伤,你想过没有,这世上其实你还有亲人存在。”

萧敏呆了呆:“二郎……”

赵柽道:“杭州苏家和王家是亲戚关系,当年苏家主母和王家家主是姐弟,你母亲与大姨都是苏家嫡女,与大理的德妃王嫣白乃是表姐妹,所以大理德妃也是你的姨姨。”

萧敏道:“二郎是说我在这世上还有一个姨姨?”

赵柽点头:“自然是有的,而且德妃王氏育有一儿一女,我都见过,同你也是表亲。”

萧敏不由露出一丝喜色,忽然又想到什么:“二郎,那杭州苏家……”

赵柽叹气道:“我之前带兵平复江南贼祸时,曾驻扎杭州,倒也打听过,得到的消息是苏家在你母亲那一代就有些败落了,到贼祸之时已经沦为中户,不过贼军攻城前已经举家搬离,并未受到什么伤害,但却不知搬去了哪里……”

萧敏望着赵柽,双眼流露出期盼的神色。

赵柽道:“十三娘放心,我会留意此事,派人打探看看能不能找到苏家踪迹。”

萧敏点了点头,半晌才期期艾艾道:“二郎,你,你不需要回府吗?”

赵柽笑道:“我在庄子里呆几天,之前老头子把我禁足了,日期还未足数,回去也不能在外露面。”

萧敏愣道:“老头子……是谁?”

赵柽伸手往上方指了指:“喏,就是那位。”

萧敏惊讶道:“那不是官家吗?”

赵柽笑道:“让我禁足不许出门玩耍,那就是老头子。”

萧敏看着他:“二郎怎么能孩子气?”

赵柽悠悠道:“十三娘你不懂,不过也用不了多长时间了,到时你就会明白。”

萧敏拽着他衣角:“我什么都毋须明白,只要二郎你在身边就够了。”

赵柽抓过她的纤手,道:“待有机会,我带你去大理走走亲戚,见见那位德妃。”

萧敏道:“二郎如今掌权,怎能轻易离开宋国?”

赵柽道:“我若想走,谁又能拦住?哪怕禁足,辽国不也是说去也去了吗。”

萧敏低头:“我不懂这些道理,二郎你觉得好那就好。”

这时外面传来敲门声,欧阳北的声音响起:“公子,郡主,开宴了。”

赵柽应了一句,看着萧敏道:“十三娘随我饮宴。”

萧敏点头,随后两人向门外走去。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478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