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宋处心积虑十六年,方知是水浒

作者:紫色之水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665章 飞鸣镝,大佛寺

书名:大宋处心积虑十六年,方知是水浒 作者:紫色之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57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大军北行,先至草原,天地茫茫,景色苍凉。

这时北草枯黄,秋风吹起,天高云淡,落叶缤飞。

立于大草原上,赵柽对萧敏道:“如今天气向寒,不如先狩猎一场,然后再去上京,否则去了上京盘桓后,天气更冷,猎便不好打了。”

萧敏还未待说话,小赵悦儿在旁拍手叫好,说自己也要打猎试试。

赵柽给她做了一把小弓,又削了十几根小箭,打兽自是不可能的,勉强能打些飞鸟,可也得看她射得准不准。

小赵悦没学过射箭,赵柽便叫赵诤教她,学得倒快,看来天赋不错。

大军缓缓来到一处适合驻营地界,有小河流水,有青山侧旁,剩下几面全是平坦望不到头无边无际的大草原。

在此扎下营寨,然后整军,这个位置向东几百里便是上京。

往西则遥遥无尽,一路辽远宏阔。

翌日开始狩猎,划定好路线,自是朝西走,虽然朝东距离上京更近,可往西野兽才最多。

野兽大都有趋吉避凶之性,远离人类城池,在属于大自然的山林草地生活。

这也就是为何草原上有游猎之说,人们放牧逐水草而居,打猎则追野兽而行。

草原上的猎人,都并非固定不动去打猎的,他们和牧人一样,是游动追逐野兽猎物的。

所以赵柽他们既然要打猎,最好也是往远离城池的地方,然后这么一路逐走。

离开大营,向西追赶,赵柽将一万兵分为三队。

第一队三千人,自家带领,往西游猎。

第二队六千人,坠在第一队后方五十里左右,不赶上,也不落下,算是护尾而行。

第三队一千人,留守后方的大营。

第一队三千人马鼓起古老号角,鸣镝飞空,往西围猎而去。

每过里地,便飞镝定位,计算草原里程。

这正是鸣镝风云,弹指惊雷,绝塞传烽。

大雕被赵柽提前解开了翅膀,不解不成,这雕走路两腿都分叉了,根本不可能熬到上京。

一般的鸟落地行走,只会蹦跳,大型的除非家禽可以一直走步,哪怕雕鹰也是走几下就蹦跳的,根本无法长时间于地面奔行。

大雕这时在天上横空,小赵悦想要上天,被赵柽一瞪眼立时吓回了想要说的话。

她与萧敏共乘一骑,赵柽可不敢叫她自己骑马。

人小腿短,马又没有大雕那般灵性,不会保护于她,自己骑上去危险无比。

五天之后,这一路游猎已至数百里外,收获极其丰厚。

除了在路上就烤煮吃掉的,还剩下不少猎物,都腌制储存了。

这一路也遇到些草原放牧的百姓,基本各族都有,惟独没见鞑靼。

之前赵柽下令吕将杀剿,已经清逐得差不多,各部全都击溃,余者不多往西北不毛之地逃走,合不勒主部把儿坛把阿秃系更是一个未留。

又过两日,开始往回程返,此刻塞上风光正好,赵柽触景生情,写了长赋一篇,叫小赵悦背诵,小赵悦看着密密麻麻的小字,都吓傻了,认得一半都不到。

最后还是萧敏一字一句教她,她才能够开始默记。

赵柽叫她到上京之前全背下来,她不高兴,一直嘟着小嘴,不理赵柽。

三队军马逐步会齐,草原马快,只用不到十天便赶到了上京城。

上京此刻吕将坐镇,吕将任东北宣抚制置使,身兼数职。

经略中京路、上京路,又任东北都护府大都护,管理东北三路事宜。

眼下白山黑水正值热火朝天大迁移,中原乃至南方许多被兼并了土地,失去耕田的百姓但凡愿意,都军兵护送迁移此方。

白山黑水虽然冬日严寒,但只要开春就会变得生机盎然,真正的黑土地适合种植各种庄稼作物。

而且山中人参灵芝,蘑菇木耳乌拉草,全都可以换钱,更有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神奇景象。

在此居住繁衍,至少生计不愁,迁来的百姓无不拍手称赞,他们本就失去土地,又无手艺,到了白山黑水不但官家分田,更有许多杂物可以换钱,日子眼看向好,便没一人想再回去中原南方。

这年头,吃饱穿暖就是好日子,手里再有点余钱,那简直快活赛神仙。

吕将出城迎接,随后进入上京安顿,先问军事,吕将一一汇报,又问民生,赵柽听得满意点头。

接着吕将言道正好陛下过来,那便劳烦操持些公务吧,他好去白山黑水走一遭,从辽阳北往会宁,观看民情建设,须些时间才能归来。

赵柽怒道朕是来度假的,你怎么还给朕安排上差事,吕将只是告罪,然后一溜烟跑走,第二天就带人往辽阳那边去了。

赵柽想想无奈,他手下内政人才稀少,旧朝臣子多不想用,导致此刻往往一人兼了数职,吕将这种打完仗的将领还得尽心地方各项事务,忙得焦头烂额。

他思索一天后,写下旨意发往东京中书门下,叫张出皇榜,令谕各地的提举学士司,明春开恩科选才,叫通知各处书院知晓。

光靠太学选拔官员是远远不够的,而且三舍制也有不少弊端,有背景有些关系的就能通过运作进入,这和隋朝之前的举荐制还有几分区别?

接着,他着手上京中京两路事物,阵阵头大,不是做不来,实在是许多事情小到牛毛,都得汇报上知,这怎能受了?

但此时北方刚刚平定,异族又多,归化需要时间,又不能像中原那边类似管辖,也只好忍了,想着随后多调两个嫡系之人过来分担。

到了上京自然是还住辽西郡王府,这府上牌匾未动,里面一切都如当初。

萧敏感慨,眼眶湿润,小赵悦却好奇东张西望,问这问那,大雕见到自家当年精舍,不由乐得拍打翅膀,跳跳摇摇,一头钻了进去。

小赵悦缠着萧敏讲当年之事,萧敏期期艾艾,说小孩子家不好听得,待长大了再说。

又去萧敏的父母坟前祭拜,当年硕果仅存的幽燕十八骑两人在坟旁搭草庐守护,都已经白发苍苍,比十余年前赵柽初见时老迈了不少。

两人看萧敏皆是热泪盈眶,萧敏要带他们回上京,都摇头拒绝,言是守墓至死,只要郡主生活得好,便心中高兴足够了。

萧敏无奈,总有不忍,赵柽便下旨派一队军兵过来驻扎里外,这样可以照应照顾,有事也好及时通知城中。

日子就这般一天天过去,终于已是立冬时节。

天气有些寒冷,但尚未下雪,这天无事,赵柽想要出门逛逛,便问萧敏哪里好往。

萧敏思想片刻后道是去城南大佛寺上香,当年她住在上京时从不去城北的寺庙,只愿往城南那边。

赵柽点头,之前下了东京倒是去过北坡寺,但未去南面大佛寺,正好趁此机会瞅瞅这寺庙又有何不同。

大佛寺也禅林广大,建有宏伟佛塔,可并没有北坡寺辉煌,北坡寺毕竟之前受了上京贵族几百年香火,最不短银钱,虽然女真攻下上京后搜刮一空,可是该建设的早便建设完毕了。

大佛寺则多受平民奉养,相对要朴素一些,但也并不贫瘠,该有的都有,外表虽然和北坡寺差了不少,但佛像金身却一点都不含糊。

赵柽带了一双儿女,三个徒弟,欧阳北与白家三兄弟,卢韩徐蒋结义四人,又领几十兵做便衣打扮,到了大佛寺前。

这时战争结束,生活安定,律法有条,休养生息,百姓安居乐业。

大佛寺前便也热闹十分。

天气虽然入冬,因无有雪下,所以并未特别寒冷,又赶初八时日,人来人往,喧喧闹闹,各种小摊洋洋洒洒直摆出了几里地外,看着一副市井繁华景象。

高宠在前面开路,他身阔力大,扒拉着不少上香游逛之人气恼忿忿,可回头一看这一大群人,便识趣躲开,却在心中不住暗诽。

小赵悦岁小个矮,元缨抱着,两个倒是有说不完的话,但赵柽听来听去,总觉得小赵悦是在套元缨的言语,问东问西,似乎想叫这傻徒弟带她去河西那边玩耍。

不省心嘞,赵柽阵阵头疼。

进大佛寺有两门,一个是正门三开,另外还有个侧门。

可别看这侧门没有正门宏大,但旁边却书写了四个大字,分明是“最吉祥处”。

要想从这边进寺可不容易,因为是最吉祥处,所以不能空手而入,须得供奉,拿了香火都不算数,要得银钱捐献,当然也不白捐,可以留下名号。

自然寺内不会留个过最吉祥处的名号,而是以供奉书经为名,将捐钱之人名号写在经书后面,并冠以居士称呼。

赵柽看着萧敏问道:“以前来这里都走哪边?”

萧敏道:“自然是最吉祥处。”

赵柽笑笑:“那就走这最吉祥处是了,应是灵验,否则十三娘又怎会遇见我呢。”

萧敏脸一红,当着众多手下也无法说些娇羞话语,便道:“听二郎就是。”

到了那门处,这么多人自然不好全进,就叫军兵在外面守着,剩下安排朝里走。

大多过这里都是奉上铜钱,见银极少,如今辽钱已经兑换宋钱完毕,大都是新铸的靖康通宝,这个年号的钱并没有道君皇帝亲书的瘦金体,不过却有九篆,但也没有大观政和等钱精美规整。

赵柽下令用银,不算人头数,一起送过去百两,立刻惊动了这边门的执事僧头。

大抵寺内职位,各处有各处头领,再细分为某某僧头,比如之前鲁达在东京大相国寺管菜园子,那便是菜头,此刻这最吉祥处管事的大和尚,便是门头。

那门头闻听来了大施主,急匆匆赶过来卖好,却不是个年轻僧人,而须发皆白,颇有几分佛法修行模样的老和尚。

老和尚双掌合十,宣了声佛号,看向众人,刚要开口不由揉了揉眼睛:“是,是萧居士?”

萧敏认得这老和尚,以往在上京时过来烧香,都是这老和尚负责此门,她出手大方,便自熟络,此刻笑道:“宏远大师,许久不见了。”

老和尚忙道:“的确许久不见萧居士了,怕不是有五七个年头?萧居士这向可好?”

萧敏来往大佛寺,供奉多年,老和尚多少知道些对方身份,似这等贵人来南城的少,来大佛寺的更加寥寥无几,怎么会不注意小心接待?

不过后来未等女真打过,这上京城就出了件大事,弄得人尽皆知,便是这萧居士逃婚大石林牙,与外人私奔了。

当时倒还没谁知道那“外人”身份,毕竟耶律大石府三缄其口,老和尚也是以为这萧居士被对方蛊惑失了心智,放着林牙大好姻缘不要离开,十分可惜可叹。

但是后来金兵攻城,上京告破,立刻揭开这一桩旧事,坊间市井传言,当年带走这萧居士的乃是南面的那位至尊。

这事传的邪乎,女真人也全这么说,寺内因为这萧居士为多年的大施主,包括住持方丈在内,许多僧人都知晓她,更是传得神乎其神。

只不过传是传,谁都没法确定,后来金兵溃败,没人议论了,就渐渐不再说了,可没想到今天这萧居士竟然回来了上京,而且来寺内上香。

老和尚再次唱佛号,看见这萧居士旁的男子,男子也正在打量着他。

老和尚可说一生阅人无数,尤其这后几十年,做了门头,眼睛更是毒得可以,大抵身份如何,一眼就能瞅透。

他瞧出一行人是以男子为主,就算萧居士也不在正中,此刻未免心中一跳。

若传言属实,那眼前这位,岂不就是……

老和尚压住胸头紧张,忙对男子躬身:“这位施主,老衲,老衲这里有理了……”

赵柽摸了摸下巴,瞅了瞅萧敏,萧敏愣了下,随后便道:“宏远大师你……”

“贵人驾临,老衲合该此礼啊!”老和尚心中暗想,不管是与不是,就算传闻有虚,这也定非寻常之人,有道是礼多人不怪,多礼总不会出错。

赵柽闻言哈哈笑道:“你这和尚倒是有趣,既然如此,还不前面带路?”

老和尚闻言立刻侧身恭谨道:“施主请,请……”

赵柽点头,道一声好,领着众人便向寺内走去。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478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