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宋处心积虑十六年,方知是水浒

作者:紫色之水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674章 崇德阁二十四功臣

书名:大宋处心积虑十六年,方知是水浒 作者:紫色之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57

大秦天健元年,正月初一,赵柽登极大宝,举国同欢,四海皆庆,天下臣服。

秦天帝之名,远超天可汗、大圣天帝等古来强大帝王尊号,响彻寰宇。

尊号是帝皇在世时的称号,不需避讳,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可以称呼。

一场浩大的登基仪式,从天光初亮,一直到下午过半,方自结束。

百官精神,黎民兴奋,东京城内,奔走相告。

无论苍头老汉,垂髫儿童,全都喜笑颜开,二大王登基,他们得偿心愿,心中落底,好日子会继续下去了。

赵柽却觉得自己被摆弄傻了,仪式上他前两个时辰还保持微笑,后来神色渐渐严肃,再后来变得不耐烦,最后则全都变为了苦色。

柳随云叫过张迪,让他偷偷提醒赵柽,保持威严,保持喜悦。

赵柽传回话去,再不结束,朕不陪你们玩了。

典礼结束,普天同庆,连续七日,东京城的爆竹烟花就没有停歇过,此起彼扬,通宵皆是如此,简直变成了不夜之城。

赵柽下令,大赦天下,除了杀、奸、拐,三类罪名的犯人,全部特赦,配于军中的同样受此恩典。

接着又是种种新律颁下,这律法都是在原有之上做了些修改,倾斜于黎民百姓。

当然,这只是律法,并非那种变革之法,没人敢有什么微词,毕竟这种事情动摇不了官宦士族的权势。

虽然约束深了,可官宦士族们并不太在乎,民怎与富斗,富怎与官争?

就算有法可依又怎么样,刑还不上士大夫呢,君子还泽五世呢……

靖康时代结束了,天健时代来临。

大秦天健元年。

这一年,赵诤九岁。

赵熹八岁。

赵诣六岁。

赵悦五岁。

赵谙也是五岁,生日小,所以年龄最小。

正月里头出去,朝上再次忙碌起来,因为又一件大事将要到来。

那就是论功行赏。

赵柽不是开国皇帝,但却胜似开国皇帝,所以大秦的论功行赏必然会有。

这次的论功行赏势必和历朝历代开国时一样,会封出不少世袭爵位,国公、侯爵、伯爵等。

不世袭的也会有,一代而终荣耀一世,这个主要是看功劳大小而定,或帝的亲远而择。

大抵来说,只要是从龙起事者,几乎都会封爵,偏将下可能就是自身之爵,而偏将之上,就几乎全为世袭了。

但凡从龙,武将居多,实际跟随开国帝王打江山的并不会有几个文官,所以多用偏将这个职位为分水,不少人便能推测出自己的爵衔了。

云南路,大理。

云南经略安抚使司之内,宋江正与吴用喝茶。

吴用当日也被赵柽留下任了官职,不是三帅职务,而是云南路提举学事司。

这个官职负责教育行政,一路的州学、府学、军学、监学、以及县学都归学事司管理。

说不上权利如何大,但职务却较高,是一路之内官阶的第二梯队,且是清流,身份清贵,也够得上品级,而且这职差应了吴用学究的表字,叫他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怠慢之心。

此刻两人摒退左右,边喝茶边商量事情。

花桌之上摆了两封信函,宋江放下茶杯,下巴微微点去:“学究啊,你如何看?”

吴用眼睛落到那两封信上,抬手捋了捋薄须,微微一笑:“相公,此事相公心中自然有数,下官惟恐多言说错啊。”

宋江听到相公二字甚为受用,身子往椅上靠得更舒坦一些:“学究但说无妨,我想听你说的与我心中所想是否契合,不合则商榷,合便依此行事。”

吴用点头称是:“相公,这两封信,一封是太上皇送来,一封是宫中祝妃娘娘送来,都是密信,都要防人耳目。”

宋江道:“这个自然。”

吴用道:“太上皇之心不想也知,依旧惦记着大宝,琢磨着复辟,想重新龙主天下,君临朝堂,许以相公高官厚禄,想将来有一天举事相公能揭竿相助,可相公如今已做到一路经略,封疆大吏,就算到时襄助太上皇成功,太上皇又能封相公去哪里?能封宰相吗?”

宋江道:“怕是不能。”

“能封枢密?”

宋江道:“我如今官阶已等同枢密副使,为了个枢密冒险岂有意义?何况将来说不得会加官进爵,正常升迁做一任西府主官也未必不能。”

“这就是了。”吴用笑道:“那可封个王字名头?”

宋江微微沉思:“封王必将卸去职司,手上再无权势,大丈夫岂可一日无权?何况若是没了权利,太上皇想要卸磨杀驴,篡改史书,揽大功于己怀,只恐怕我性命有忧。”

“所以,相公啊,太上皇这里非但不能答应,更不可能唯唯诺诺,须斩钉截铁,将那密信送与东京告陛下得知啊。”

宋江闻言点了点头:“学究与我所想不谋而合,那另外一封……”

“祝妃娘娘这一封……”吴用从椅上站起,背手在地上走了两圈:“这封须得深思。”

宋江道:“如何讲?”

吴用来到花桌前,瞅另外一封信道:“祝妃娘娘的打算其实很简单,无非两点,第一是支持她登后位,第二则是……支持二皇子立为太子。”

宋江喝了口茶:“依我观看,陛下博爱,且后宫诸位娘娘都是陛下自家于外识得,个个皆有情感,不似皇室内部指定姻事,陛下恐不想分个高低上下,至于虚悬正宫史上也非未有,祝妃娘娘这个打算恐怕是要落空。”

“相公所言极是,下官看陛下很难立正阳宫主了,大抵会一直悬去,所以这条非但难以办到,若是真的进言,还恐陛下不喜啊。”

宋江面露难色:“可另外一件,支持拥立二皇子为储君,却同样叫人生难。”

吴用不语,脸上露出思索之色。

宋江继续道:“陛下如今春秋鼎盛,意气勃发之时,而你我岁数都已经是知天命年纪,还掺合这种事情,又有何意?我观戏文话本,历来掺于立储,无论官职大小,都如悬崖行马,桥边走车,危险至极。”

说完,他再补充道:“何况陛下的武艺高强无比,恐怕我二人将来化为白骨黄土了,陛下还正壮年,支持二皇子立储对你我又有何好处?”

吴用这时缓缓摇头:“相公此言差矣!”

“怎么差矣?”宋江一愣,看向吴用。

“相公当局者迷了,如何只想着自己,为何不想想子孙后代?”吴用上前一步:“相公与我都是从龙之臣,将来一天你我不在,陛下还能照拂一下后代,暂时无忧,可若新皇登基,咱们这些开国功臣,从龙将领的一脉就全都要搁置不用了,只能享受爵位,碌碌无为,自古皆是如此,难道相公期望如此吗?”

“啊呀,学究提醒于我!”宋江顿时拍案而起:“不为自家着想,也要为子孙后代考虑万全啊,正是如此,正是如此!”

吴用接着道:“只要荣华三代,三代都在朝堂站稳脚跟,那么便成气候,稳固了势利,再无了这些烦恼,官家与朝廷便不好舍弃,到时候世代荣耀,百数年下来,开枝散叶,遂成望族,成门阀,哪怕就算改朝换代都自不怕。”

宋江抚掌:“是这个道理,正是这个道理,还是学究教我。”

吴用瞅向那两封书信:“所以相公把太上皇这封递给陛下,表决忠心,祝妃娘娘这封,犹豫一下,话里话外留下活口,总不好直接答应,那么便不金贵了,怎么也待多拉拢几番,才好暗中同意支持二皇子。”

“妙哉,妙哉,就按学究说的去办!”

宋江开怀大笑,直觉得计,接着言道:“我看不如叫铁牛过来吃酒,许久没有畅饮,不如一醉方休。”

吴用也馋酒菜,不由叫好,随后打开堂门唤人排了酒宴,去唤李逵一同来吃。

李逵这时任了司理院的院虞候,乃是都虞候一格的职务,掌管云南路部分监狱事责。

司理院的长官是司理参军,他知道李逵是个混人,赵柽离开大理时也交待了李逵不懂管事,就给他个名头,按时发饷便好,愿意点卯就点,愿意去各处监狱查看就去,不愿意就随他便。

李逵得官后最初几天也想做个人样,还穿起官服,可没多久便原形毕露,哪里能够坐堂当差,天天喝得醉生梦死,最后衙门也不去了,除了喝酒,还是喝酒。

如今他也有自己的宅子,也还不小,喝多了就在宅子里张跟头打把式,足够他耍弄,倒少出去惹事。

片刻李逵过来,脸色黑红黑红,一看就在家里正喝着,进门拜倒叫哥哥,宋江让他起来,三人开始推杯换盏。

席间宋江与吴用说话,李逵听不懂只管吃喝,只是听到说陛下要封赏之事时,才插一句嘴说陛下是不是要赏金银美酒?

两个哈哈大笑,说陛下若是念着你铁牛,说不定也给你个爵位呢。

李逵不稀罕,只是道:“陛下多给美酒便好,爵位又不能当酒来喝,要来何用,也不如金银,可以换酒。”

就在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时,外面忽有亲兵来报,说是京城来人,有旨意传下。

三个急忙起来,酒也不喝了,摆下香案接旨。

来的倒不是宫中宦官,而是吏部的职曹,直接宣旨。

旨意大致意思说经过几年的征战,外患已经消除,疆土无限扩大,天下已是太平,百姓们安居乐业,所以朕要犒赏功臣,赏赐爵位,在三月三这天举行大朝会,开授爵大会,但凡被授爵者,无论在哪里为官,都必须赶回京城,参加仪式,接受封爵。

除了授爵之外,还会将功劳最大的二十四人列入崇德阁,画像书勋,称崇德阁二十四功臣。

二十四功臣皆封国公,世袭罔替,大秦朝在,国公就在,与国荣焉。

宋江、吴用、李逵三人皆在授爵之中,须不日赶往京城,不得延误,钦此。

听完圣旨后,宋江和吴用都傻了,授爵在他们意料之中,但没想到朝廷竟然要搞授爵大会。

更重要的是居然其中功劳最大的二十个人皆封国公,进崇德阁,列二十四功臣。

这是效仿大唐开国的凌烟阁二十四人啊。

接旨完毕,宋江急忙令人重摆酒宴,款待天使,席间询问这二十四功臣里可有自家?

吏部的官员苦笑道:“宋相公,不是下官不告诉相公,实在是下官也不知道具体都有哪位大人,这事没有走吏部商议,是陛下和中书门下那边私下秘定的,吏部这里就是前往各地给在外的大人们传个话头。”

宋江点头,这事确实不该是吏部小官知道的,不过他关心此事,这可是流芳百世的事情,招待完对方后立刻和吴用商议起来。

吴用有自知之明,知道不会有自家,便一心一意帮宋江推理计算。

结果算来算去,按照两人所知的赵柽亲信嫡系,再论功劳大小,排名出去,宋江总是在二十开外。

也就是说,可能有他,也可能没有。

吴用道:“崇德阁二十四功臣为首的定是柳相,而卢枢密,杜殿帅,吕经略,李都护这些也肯定都在前面。”

宋江叹道:“这自是不能比的,我有自知之明,莫说我跟随陛下较晚,哪怕同时随着,可碍于才智武艺,也不如这些人物。”

吴用安慰道:“相公不必担心,虽然按照功绩亲近,相公排的靠后了些,但也是在末数那里摇摆,说不定就有了呢?这并非侥幸,而是实实在在极为可能。”

宋江闻言一阵患得患失,最后道:“希望如此,那便不止光宗耀祖简单,真是流芳后世,史书之上浓墨一笔了。”

大丈夫岂可郁郁久居人下已经是昨日之想,如今想的乃是流芳以后,为后世景仰了。

李逵在旁面发呆道:“陛下也叫俺进京,就是为了赏这个爵位?”

吴用笑道:“铁牛好命,哪怕是最低的爵位,也光耀门楣了。”

李逵摇着脑袋:“俺进京问陛下,看这爵位能不能换钱,俺想好了,酒须钱买,还不如直接赏俺银钱呢。”

宋江瞅他摇头:“真是我的傻兄弟啊。”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081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