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宋处心积虑十六年,方知是水浒

作者:紫色之水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578章 信报,谋事

书名:大宋处心积虑十六年,方知是水浒 作者:紫色之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57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兴州,早春萌生,万物新绿,一派盎然景象。

赵柽领兵归来,军报已经堆满桌案。

并非十万火急那种,否则便会直接追去西北,送到他的手中。

不过却也都是些要事,看得赵柽直皱眉头。

最早的信报,来自辽地谍子,童贯借兵女真,女真出手,一举攻破了燕京。

到底还是走了借力这条路,兜了一大圈子,却依旧未能靠自家本领打下燕京。

按道理来说,西军此刻是有这个实力的,为何没有攻下,除了童贯指挥不利,那就是西军自己内部的问题了。

童贯知兵、擅战,但是却有个短板,他的长处是打那种山地平原类的攻歼遭遇,大规模的混战、军团拉扯,而对于攻城,尤其是强城大关,反而差了不少。

西军内部的派系林立,大小将门恩怨不和,争功夺利,相互拖后腿之事,也导致无法万众一心,难有齐心合力,在最短时间攻下燕京城。

但是,这并不能说赵柽当年白龙鱼服,渡海北上,刺杀完颜阿骨打没起什么作用。

刺杀完颜阿骨打,给大宋多争取了近两年的时间,虽然最后还是借女真力量攻打的燕京,但却没有像正常历史发展那般难看。

正常的发展,别说燕京,就是另外十五州也根本没有全都取下,只拿了几州的地方,接着就连遭白沟惨败和燕京惨败两场损兵折将的战事。

这也让女真看清楚了宋军的底细,然后宋军求助,狮子大开口,开出天价,并且还私下对自家队伍放出厥词,言是就算把打下的燕京给了大宋,一但想要的时候,随时都能取回。

当前却没有这般不堪,没有那两场过于丢人惨败,只是燕京久攻不下,这才花钱请女真攻城,而且也没有正常发展花那么多钱。

正常的历史发展,乃是用三十万匹绢、二十万两银和燕京代税钱一百万贯才赎回了燕京和另外六州,而且交易之时,金兵又再次索要了二十万石粮食。

除此之外,还得按照之前给辽国的岁币数量,一点不少的每年换给女真,代价不可谓不巨大。

且金兵撤退时把燕京城内的财物全部扫荡一空,甚至匠人、女子等等也掳掠了许多,大宋最后只落下座空城,虽然得了燕京,可除了各种难以估算的巨大损失外,几乎没有任何形式的收获补贴。

这就是女真已经摸透大宋底细,所以才敢这么肆无忌惮的明取豪夺。

而当下却不是这样,打不下燕京,原因可以有多种,未必就一定是宋军孱弱,女真那边也不好就下什么断言,顶多疑惑猜测,却没有笃定结论。

所以,大宋付出的远没有那么多,既没有换给女真原本予辽的岁币,这个在海上之盟里无明确约定,也没有临时加价的二十万石粮食,只是一次性付给金国五十万两白银了事,算是两不相欠。

虽然女真同样于燕京城里搜索了一番,但也只拿官宦大户府宅钱财,没去刮地民间市井,也并无掳掠人口,大宋虽说花钱请兵示弱了对方,可这种程度损失,尽管也属莫大,表现得无能窝囊,可谁让这么久没打下来城池呢,勉强在承受范围。

不过这些其实并非最重要,最重要的则是,杀了完颜阿骨打,拖后海上之盟签订岁日,给赵柽自己争取了时间。

多出来的这些时间内,赵柽通过征王庆、讨方腊,积累家底,又布置陇右和福建一线,叫自己的大势逐成,乃有今日占熙河、灭西夏的壮硕成果。

随后的信报便是东京而来,赵柽在东京留下的人手较多,遇到一些算是紧要的,马上便会报过来,不用等着各路州府张贴皇榜才会得知。

道君皇帝昭告天下两大事,乃破灭西夏与收复燕云,称做当世两大功绩,诏书之内不说直超太祖皇帝,但字里行间分明有些不遑多让意思,并且言道要于三月二十八进行泰山祭天封禅,为有宋一朝封禅泰山的事情正名。

这不但是想要彰显自家文治武功了,还想要遮掩当年真宗皇帝的封禅闹剧,毕竟依今日表面上的功绩来看,他方方面面都要远超过真宗皇帝,正好将之前那场闹剧般封禅带来的不好影响淡化消散,不至于为后世诟病。

当年真宗皇帝被寇准架着征辽之后四年,不知为何忽然异想天开,竟不知天高地厚想要去泰山封禅。

真宗皇帝为了抬高自家,还装神弄鬼搞了“祥瑞”、“天书”之类的把戏,但真正论起资格,真宗皇帝实在不够,不说宋朝并非大一统皇朝,就且算是,可他自家的些甚么功绩,也根本不够前往封禅。

前面五位封禅的皇帝分别是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汉光武帝刘秀、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这几位的文治武功,随便拿出来比较,都能甩得真宗皇帝没影,但真宗皇帝不听劝一意孤行,结果这次的泰山封禅,就成了一场彻头彻尾的笑话、闹剧。

至于正常历史发展,从此以后历代的皇帝都不去搞什么封禅,都认为真宗皇帝拉低了封禅的标准,不愿与他同列,认为丢人。

但这历代皇帝都是他朝,不包括大宋,大宋的皇帝们还是想寻什么办法抹掉这笑话般的事情,不想叫这事情影响祖宗的名声大宋的威望。

只不过,大宋往后的皇帝更没甚功绩,许多地方还不如真宗,别说什么仁宗仁厚,神宗英明,想要祭天封禅可不是仁厚英明就够,那是需要武功的,文治武功缺一不可,甚至武功还更重一些,秦皇汉武唐宗,不都是武功大于文治?

真宗皇帝至少御驾亲征过,后面的皇帝哪有这般经历?就算与西夏开战,也是都没得太大便宜。

甚至还要大一统皇朝,没有大一统何谈祭天?

道君皇帝想要祭天封禅,从资格上够不够暂且不谈,但是若把西夏覆灭之事算他名下,花钱请女真打燕京之事再隐瞒下去,算上陇右开边,那么开疆拓土,覆灭敌国,收复故地,皆是不世功绩。

而这几乎也等于补金瓯了,本来江山金瓯不全,到眼下却是趋于渐整,不说大一统,可比开国之时要强甚极数了。

且道君皇帝这一朝,改科举,兴学堂,修医馆,开安济坊,建居养院,不说前无未有,可从没这一朝如此完全。

道君皇帝若是秉持着这些文武功绩,祭天封禅,那么,无论如何也不会像真宗皇帝那般被诟病,也不至于被认作是什么笑话闹剧,因为实打实的东西都是有的,纵算依然不够资格,顶多后人道一句狂妄自大,而并非丢人现眼。

这不仅彰显了自家在位所创之功,更可淡去真宗皇帝当年笑事,若去实现,倒不失为一箭双雕之策。

但问题是西夏并非他覆灭的,燕京城是花钱买回来的,那些公医馆,养老院之类,虽然初衷是好,但朝堂批下银两,从户部那里就是做虚账目克扣,到下面层层盘剥,最后真用于百姓手里,已是十不存一了。

若是继续粉饰也就罢了,可将来倘有那么一天外敌来犯,刀兵四起,这些事情恐将暴露于天下,到时只怕声名还不如真宗皇帝了。

赵柽思索完毕,放下这封密报,继续看去,接着又看到了童贯封王。

道君皇帝尊几朝先帝愿,复幽燕者为王,在童贯班师回朝后,把功劳给到童贯身上,封他为广阳郡王,而童贯则顺势辞去了知枢密院事职务,致仕还乡。

他本是开封之人,但祖籍却在河东路太原府,便请命前往祖籍养老,道君皇帝令准,又赏赐许多财物,令他不日启程。

随后则是蔡攸升官,掌管西府,接替童贯任知枢密院事。

还有一些朝堂变动,大多都是封赏,就是赵柽这里名义上也赏赐了许多金银珠宝,言之破灭西夏有功,犒赏主帅三军,只不过尽都是些虚名,钱财哪里送来过半分。

看到这赵柽摸了摸下巴,心想这便宜老爹可真敢往外说,居然对外讲道赏赐他白银十万,黄金五千,还有各色宝贝,而实则一个铜板都没有。

他摇了摇头,继续观看,直至看到最后一封,不由眯起了眼睛。

这最后一封密报同样来自于东京,是身在枢密院的黄文炳所报。

数年之前赵柽把黄文炳叫过京畿,通过童贯安排进入枢密院,如今已经做上了枢密副都承旨位置,能接触到不少朝堂大事和机要信息。

黄文炳的密信通过朱小乙的脏衣帮转出,到了绿柳山庄罗金水处,再快马悄悄送来了兴州。

这信上言道,女真使者至东京见驾,道君皇帝大庆殿接见,女真使者奉上完颜吴乞买亲书,向大宋朝廷质问两事。

一個是大宋朝廷违背当时海上之盟所签约定,在战时接受了好几支辽国军马的投降,其中就包括郭药师的怨军,叫大宋朝廷给出说法,为何不承守信诺,违背盟约。

令一个则是金军在打破燕京城后,进入搜城,着重搜索了萧干、耶律大石等人居住的府邸,在耶律大石书房之中,发现了悬挂于梁上的一只木匣,匣内是赵柽与其来往书信,其中就有商议刺杀大金太祖皇帝完颜阿骨打的内容,且不止一封谈及此事,言是证据确凿,当年暗杀太祖的刺客,就是赵柽!叫大宋朝廷交出赵柽给金国治罪,而且叫大宋朝廷在此事之上,也给出说法!

赵柽看到这里用力吸了口气,叹道:“重德兄啊,当日你若不告知我此事,方才更显高明,你忍不住我的激将之法,死前什么都对我说,那我此刻知晓,反而不够震惊了。”

他继续往下看去,原是道君皇帝也不傻,这第一个才算证据确凿,毕竟郭药师等降将此刻都做了大宋的官职,抵赖不得,但第二个书信之事,看似证物俱在,实则死无对证才对。

耶律大石逃离燕京不知所踪,谁能确保那些信笺是不是伪造?是耶律大石故意陷害?想要来一招死诸葛毒死活司马!

就算道君皇帝这时心中已经八九不离十确定这事就是逆子干的,可也不能承认啊!

于是第一个事情便打起马虎眼,装作闭目哈,第二件干脆咬死不认。

但金国使者是承命而来,哪肯罢休,说既然如此,那叫秦王赵柽过来对质,辨认笔迹,一见真伪,或去燕京,于阵前叫完颜希尹等人亲自辨认人形。

道君皇帝更不能答应,实在也是根本召不来赵柽,这个孽障都已经反出去了,哪里还会听他话,便顾左右而言其他,就是不接词语。

其实道君皇帝心思,赵柽一看就明白,这事必须能赖就赖,否则不管他念不念父子之情,一但实锤,金国哪肯只要了人便罢休,必然还会迁怒大宋朝廷,说不得会提出些什么无理要求,弄不好还要大兴刀兵,打着为完颜阿骨打报仇的旗号,犯边侵境,那可就大大不妙了。

最后金国使者看见道君皇帝耍起无赖,就威胁说,两事全无说法,既然如此就回去禀报金帝,若都无解释,以后发生任何事情,不要怪大金无情,只怪宋国不义,然后就离开了东京。

赵柽看完书信沉思片刻,完颜阿骨打之死的事情,只要自己不出面便是难有对证,至少短时间金国无法做出最后甄别,除非就是想要开战,可以直接拿来做借口。

但第一个纳降辽国将领队伍却说不过去,毕竟海上之盟的盟约书写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不能招降,怕是金国会因此有所动作,而派使者此来,其实也是一种试探。

不过这都不应是眼前事情,中间肯定还得再有几次兜搭,才出最后分晓,到时是打是谈,才能见结果,所以眼下倒还能轻松些时日。

随后过去三天,秦王宫张灯结彩,赵柽与元镜成亲,毕竟元镜肚子一天天大起来,总得有个名分,元镜对此也无抗拒,便按汉礼完婚。

又过七日,赵柽点上三万人马,带了鲁达、武松、杨志、秦明、呼延灼五将,又带元缨、周斗元两个,留下杜壆坐镇兴庆府,向南回返西宁州而去。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281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