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潜风唐

作者:在下慕容龙城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260章 庆典缺席的英雄

书名:潜风唐 作者:在下慕容龙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15

程处默、侯成、尉迟宝林、段瓒和牛见虎几位勋贵子弟,在李宽离开后,也进入了长安城。

与突厥作战的几位大将军们,都一致认为他们不再适合战斗了。

一个多月的闲暇休息,让他们不断回想此次出征的过往。

但往日的纨绔行径却不见了,每个人身上多了一股英气。

这让长安城内的人,很是不解,而他们几个作为当事人,也没去过多的解释什么。

魏叔玉与五蠡司马张贺,也要去宫中最先交令,作为最先回到长安的军队主要长官,这个程序是必须要走个过场的。

因为李宽作为独领一军的统帅,他的属官也需要回来述职。

而作为他的那部分突厥之战的任务已经完成,虽然,他这正个主已然离开。

但魏叔玉和张贺,还要系统的向李世民汇报战况,以做辅证。

尤其是,火器在战场上的重要作用,这些都是要被记录在案,为今后的战争,作为最珍贵的参考。

长安皇宫,皇帝李世民在含元殿大摆筵席,庆贺突厥之战的胜利。

连一直在后宫修养的太上皇李渊,也被邀请,所有在长安的勋贵门阀士族,都在齐列。

而李渊今日也格外的兴奋,有着跃跃欲试的要弹冠相庆的意思。

李世民端在龙椅之上,身旁坐着自己的老爹李渊,父子俩这时候,看彼此特别顺眼。

因为他们完成了前朝未完成的大业,此番功绩必然标榜青史。

前朝文帝、炀帝的功绩,在他们父子二人面前,被虐得体无完肤一般。

长孙皇后在一旁,看着这对冤家父子,今日都不斗嘴斗气了。

一直保持微笑和礼貌的交谈,这让她很是欣慰。

李渊首先发话道:“二郎,承乾呢?

他去哪了啊?我大唐如此盛典,他身为太子,也不出现?

还有宽儿呢,自从朕听了他的话,开始修身养性了,他倒是不出现了?怎么?都嫌弃朕这老头子吗?”

李世民摇头赔笑道:“父皇,儿臣告诉您实话吧。

承乾去了南方,他说要以游历的方式,去看看南三地的情况。

带着咱大唐的那群纨绔子弟们,正好也能体察民情。

他作为大唐未来的继承者,他说这是一种从内心到感知的历程。

他说宽儿为我大唐立了战功,武将一道,他不如也。

也只好在政事上多用功了,他也不能落后于自己的弟弟,所以,就在突厥战事快结束时出发了。

匆匆的在长安过了新年,也不知道他着急什么。

不过也好,今日的雷厉风行,就是明日的杀伐果断嘛。

至于宽儿嘛,您看看这封书信吧,这是他早在一个多月前留下的。

这孩子,赶上大禹了,路过家门而不入,他的侧妃有了身孕,他都不知道回来看看。”

虽然,李世民嘴上对两个儿子都着些许怨气,但脸上的表情和内心的喜悦,是掩饰不了的。

而长孙皇后也在加码,顺便微笑说道:“就是啊,父皇。

宽儿的夫人,也就是现在刚刚被陛下加封为侧妃的徐氏,都有了身孕了,这小子也不回来看看。

估计是赵王府封锁了消息,怕他在战场上分心,他也许不知道吧。

宽儿他将前朝萧后等人和独孤彦云的遗体,送到长安城外,就留下这书信,其他什么都没说。

估计这孩子是担心恪儿独自在辽东那边吧,领着自己的亲卫军就跑了。”

李渊倒是没去听自己儿子和儿媳的解释,拿着李世民递给他的书信。

展开一看,上书:“父皇母后在上,请恕儿臣李宽过家门而不入,突厥战事已然稳妥,然,辽东战局却风起云涌。

儿臣只能不告而别,且儿臣在独孤将军阵亡之事上,带着些许愧疚,所以,现无颜相见。

三弟李恪未经战事,儿臣放心不下,只能全速而去。

另突厥此战功臣赵德言,倾心于前朝淮南公主,还请父皇成全。

突利那边,待儿臣他日回到长安,自会去与其分说,定不会使其怀恨在心。

突厥战将契苾连虎,儿臣收入麾下,望父皇恩准。

其他归降之突厥将领,如有能来支援儿臣者,还请父皇行个方便,儿臣在此拜谢。

关于安抚突利,父皇可将皇祖父的庶女赐婚之,此儿臣浅见。

不多说了,儿臣要启程了,在此给父皇母后问安。

请给皇祖父和诸位兄弟姐妹带好。

儿臣王府,还请父皇照拂,儿臣,李宽顿首。”

李渊拿着李宽的书信,嘴撇到一边去,用质问的口吻,说道:“二郎,这就是你的好儿子?

朕的女儿就那么轻贱?还要嫁于那突利?

哼,一个前朝的公主,就比本朝的公主金贵吗?

这事儿想都别想,更何况,朕可没女儿嫁于那突利。

在宗室之中找个庶女嫁过去就行,这还是抬举那突利了呢,哼。”

李世民没有回答,但心里不断的暗笑自己儿子,是多么的调皮。

而他却同时喊过房玄龄和杜如晦,另外,长孙无忌也跟随,到了近前。

李世民笑着问道:“三位爱卿,可鉴定的如何啊?这国之宝器,我们可马虎不得啊。”

其实李世民作为皇帝,早就证实过了,走这个过场,完全是标榜他的正统皇位。

只见房玄龄和杜如晦都点头,长孙无忌捧着一个锦盒,欣喜的说道:“陛下,这玉玺是真的。

方才微臣与房相、杜相,按照典籍记载一一验证。

正是那传国玉玺,我朝终于得此宝器,天下安定,指日可待。

盛世来临,不再是空中楼阁。

微臣在此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祝愿我大唐江山万世基业稳固,社稷宗庙香火永传。”

说着,长孙无忌将装载着传国玉玺的锦盒,递交给李世民。

李世民转手塞在李渊的怀里,稍显耍宝的说道:“父皇,这里面有宽儿一半的功劳,另一半功劳正是那赵德言。

父皇以为一个前朝的公主赐之,是赚是赔啊?

而且,李靖还保举那赵德言,日后去往辽东,为我大唐定辽东垫上一块基石,父皇以为如何啊?

突厥新定,我大唐一位公主将那突利的心,捆在我朝社稷之上,可为之?”

李渊根本没去理会李世民的话,他颤动得打开锦盒,不断的摩挲着传国玉玺。

李渊老泪纵横,这是多少年未曾见过的宝物啊。

而他又感觉自己失态了,作为一位开国之君。

虽然,他现在成为了太上皇,但他们父子的功绩,却在天下人眼中。

更何况,自己的孙辈也成长起来了,这个帝业传承,有着无穷的发展啊。

李世民给了长孙皇后一个眼神,这是让她来跟李渊商定要将哪位公主赐婚给突利,以安其心。

而李世民则领着自己的三位重臣下了台阶,与诸位朝臣勋贵一起庆贺,这场难得的胜利。

李世民端着酒杯,游走在朝臣勋贵的桌案前,这倒不是他作为皇帝拉拢人心的姿态。

大唐能成为古今最为开放的朝代,自有它独特的道理,包容,平等,不拘小节。

而李世民还时不时与身后的房玄龄说道:“房卿,你说今后北疆该如何治理啊?

朕担心一旦草原上的部族再次聚集,还会威胁我大唐边境。”

房玄龄呵呵笑道:“陛下,微臣以为,分而化之可为上上之策。

薛延陀上表归顺,突厥部族战将悉数归顺,拨野古三部归顺,且突厥亲我大唐之部族,还牢牢掌握在我大唐手中。

薛延陀不断压榨突厥原始牧民,这怎么让草原上的人口,有聚集的机会呢?

且辽东布局已然开启,消耗突厥部族的兵力,这本身就是一种治理。

况且,草原与我大唐开启边境往来贸易,他们完全可以不像以前一样需要打草谷。

以双方互换贸易的方式,满足其日常生活需要。

而靺鞨也在接触之中,他们不正在为我大唐而征战吗?

归顺是早晚的事,陛下就不要担心了吧。”

李世民不断的点头,他又看向杜如晦。

而杜如晦轻轻掩饰自己的咳嗽,清了清嗓子,说道:“陛下,微臣唯一担心的就是,赵王与蜀王两位殿下的战事经验不足,是不是要派遣得力的统帅战将,去帮扶一下呢?

或者给他们配齐属官,以外藩的形式,暂时领军。

而陛下这边在草原建立都督府或者都护府,两条腿并走,才是更加稳妥的办法啊。”

李世民不断的点头,说道:“房卿与杜卿的建议很不错,朕在近几日就会正式下旨,军制建立,势在必行啊。”

长孙无忌也点头道:“陛下,微臣觉得房相和杜相所说,都应立刻提上日程。

而且,也可以将归顺的突厥将军用于其中,以震慑周边的小部族,他们的战力完全可以为我大唐所用啊。”

说完,长孙无忌向李世民挑了挑眉毛。

李世民点头道:“那就辛苦房卿和杜卿了,朕这皇帝做得安乐。

有两位爱卿为朕分忧,朕不知道是该惭愧,还是该欣慰啊。”

李世民的话一出,房玄龄和杜如晦都笑了,很久没听到李世民,如此调侃自己了,也看出他的高兴是发自内心的。

于是,他们二人也到一旁去具体商议了,行动派总是会抓住重要的事情,从而最快的敲定。

他们绝不放过一丝一毫的时间,来为大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走到一旁,身边只有常涂,而常涂用眼神警告,在含元殿游走的朝臣和勋贵不要靠近。

李世民对长孙无忌说道:“辅机啊,你刚才的好像没说全吧?

咱们之间,就不必掩饰了,有什么话,你就大胆的说吧。”

长孙无忌呵呵笑道:“陛下,微臣想问您,宽儿去了辽东,那蜀王也在。

如果再有都督府和都护府的话,以谁为尊啊?将令军令以谁为准呢?”

李世民这才皱起了眉头,若有所思的说道:“确实啊,如果几方意图不同,还真是个麻烦。

朕倒不是怕有人会拥兵自重,但这战场就是战场,令出一门,才能将打一家啊。

而且,这里面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事情,朕也是一时之间,没有考虑周全。

辅机啊,你心中可有什么想法?说出来,我们一起参详一下嘛。”

长孙无忌却没有回答,而是岔开话题,说道:“陛下,微臣心中,其实在思索另一件事。

您说这赵王侧妃徐氏,已然有了身孕,如果她诞下男婴,以宽儿的性格,会不会被立为世子呢?”

李世民眼珠一转,顺着长孙无忌的思维,将之前的问题猛然略过了,惊讶的说道:“辅机啊,你还别说,真有这个可能。

虽然,册立亲王世子,要朕来下旨。

但以宽儿的个性,他心中本来就无嫡庶之分。

如那徐氏如真的诞下男婴,这赵王长子,被立为世子,朕也不好驳宽儿的面子啊。

这孩子从小就受苦,而且,朕也愧对他们母子,一直以来,都很重视他的要求。

可他府上那正妃萧氏,并无身孕啊,而经你这么一说,朕却想到另一件事。

据说,宽儿身边那独孤氏,也就是他的什么的影卫统领。

她是独孤家的嫡女,以前是玄霸的侍卫,而且,总是传出她与宽儿有些暧昧。

这次宽儿能为她的一句话,就能孤身犯险,去救援那独孤彦云,虽然,最后独孤彦云阵亡,朕也很痛心。

但此番一验证,也证实那些传言,他们之间的事,朕是不是要干预一下呢?

如果那独孤氏,要入赵王府为侧妃的话,朕是不是要正式的给一道旨意呢?

这也好告慰独孤彦云的在天之灵。

辅机啊,这后宫与王府虽有差别,但总体来说,也需要平衡啊,你心中可有计较啊?”

长孙无忌再一次没有回答,这可是他与李世民无论是昔日好友,还是现如今的君臣,相处以来都没有过的事情。

他很意外的说道:“最近微臣家中的爱女盈儿,总是提到她兄长冲儿说,上次承乾与宽儿去微臣府上。

这冲儿却没有叫她出来,与两位表哥相见,她最近在闹情绪呢。

尤其是,听说微臣这两位外甥,都在外征战和游历,她都恨不得跟随。

现在家中冲儿也与承乾外出,她就更不安分了,总是缠着微臣,唉,微臣真是头疼啊。”

李世民略带笑意的,看了看长孙无忌,而在一旁的常涂轻轻的咳了一下,阴沉的眼神,不加掩饰。

李世民侧目一看,随后点头道:“嗯,宽儿为我大唐征战,朕得好好思考如何赏赐他。

正好此次突厥之战大胜,朕打算给几位皇子晋封号。

嗯,朕还真不知道拿什么去赏赐宽儿了,因为当初就与他约定,他永为赵王,看来朕得另辟蹊径了。”

说着,李世民向李靖和李绩走去,但却发现长孙无忌沉浸在欣喜中,因为他感觉李世民领会到他的意图。

李世民走到李靖和李绩面前,亲自为他们斟酒,随后哈哈大笑道:“两位爱卿,朕真的很欣慰。

有两位为我大唐定北疆,通西北,这真是为万世开太平的壮举啊!”

李绩满饮,随后说道:“为陛下分忧,是微臣的本分。

微臣将来还会为陛下,为大唐继续征战,不再让外虏有丝毫胆量,敢来觊觎我大唐的疆土基业。”

而李靖却将酒撒在地上,随后说道:“微臣以此酒,敬未能来参加此次盛典的英雄们。

缺席者繁多,愿亡者安息,生者思社稷安危,继续报效陛下,为我大唐开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盛世!”

李靖的话掷地有声,所有在场之人都肃立,为亡者默哀。

随后,又开始了庆贺,而这庆贺都带着些许悲凉,就连一直喜欢嬉笑耍宝的程咬金和尉迟恭都很严肃,这是为将者的觉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4922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