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潜风唐

作者:在下慕容龙城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148章 夜谈

书名:潜风唐 作者:在下慕容龙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15

清爽的夜,伴随着众多酒足饭饱的纨绔们的嬉闹声,也渐渐的变得寂静开来。

他们各自在自己的家将和护卫的搀扶下,都回到了自己的营帐内,等待他们的,将是严酷的考验,或者是继续享受,即将到来的盛世。

他们接下来的一些事情,都留给这里的主人,太子和赵王。

李宽和李承乾还在这后帐内端坐,李承乾端起一杯醪糟说道:“二弟,你以前就说过,这世界很大,大唐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这话真的不是玩笑吗?”

之后,他一口口的抿着醪糟,高贵的气度和优雅的姿势。

似乎将这粗糙的食物,都显得上了一个档次,李承乾斜眼看着李宽,好像是等待答案。

李宽夹起块羊排,说道:“大唐就像这羊排,而世界就像这火锅,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

再看这锅中的羊肚羊肠,就像那些不起眼的小国,他们都向往着成为羊排一样的大唐。

但终究也只是这锅中的一丁点儿而已,不过这锅里,不光只有一块羊排哦。

还有更多的战争,在这世界的不同角落里进行着,还有比大唐更大土地,还处于没有主人的状态。

也许大唐再发展个千百年之后,就不断的迎来各个小国大国,来我们这里朝拜了。

而各个国家,也慢慢的消亡在历史的长河里罢了。

如若大唐这片土地上的人,到了一定数量,那有限的土地和一些日常的资源,就会显得极其匮乏,耕地不足以养活这里的百姓。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无论国家发展到有多少百姓,我们都能提供给他们,更多的土地来供养他们,而他们也会拥护我李唐皇室,继续统治这个国家。

所以,我们今天要做的就是不断的扩张,北方突厥只是个开始,慢慢的还有更多的游牧民族,不断的崛起。

南方还会有更多高产的粮食出现,而世界的另一头,还会出现更多的物种,都是我们没见过的。

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的融合,让任何有着不同标志的人,都成为我大唐的子民。

文化,经济,农业,商业,工业,不断的发展,而千百年之后再来看。

我们今天走出的只是第一步,而且,只是其中的一小步而已。

大哥,任重道远啊,也许要我们几代人,或者十几代人,不断的探索和进取才能完成。

但我们不能因为太过长远而不去做,因为,终究需要人去做,我们就做这始作俑者罢了。”

李承乾听着李宽的话,笑了,笑得很是真诚,之后他说道:“二弟,这些事情,你是从哪里得知的呢?

你别告诉我,是你那神医师父教的,我不信。”

李宽摇曳着手里的酒杯,一口闷下去,之后说道:“我母妃的师门是有传承的,先贤圣师证明过,所以我才知道。

《山海经》大哥你定是读过的吧,那上面说得都是真的,只不过我们现在无法去证明,那是真实存在的而已。”

李承乾震惊连杯子都脱手了,醪糟洒了一桌案,只见他震惊的看着李宽。

眼睛瞪得如铜铃一般,那眼珠都布满了血丝,也不知道喝酒导致,还是听到李宽的话,而血气上涌而至。

而李宽却没有继续刚才的话题,突然微笑道:“大哥,你可想过,今后的史书,会如何书写你我?如何书写父皇?如何书写我李唐帝国呢?”

李承乾听到这句话,也逐渐从刚才的思索中,把思绪拉回来,明显感觉这脑子,瞬间清明了不少。

而此时,却听到帐外的侍卫明显有异响,似乎都向外十几步。

因为,步伐显得越来越轻,他们是故意将这里,留给这天下最为尊贵的两位皇子。

而李承乾悄然压低声音说道:“二弟,你可知你的话犯了忌讳?”

李宽一副玩味的笑道:“聊天而已,大哥何必如此认真呢?说错了,也没人反驳你,对吧?

讨论一下而已,以前我们不也讨论过吗?反正这长夜漫漫的,说说各自的想法,也不至于太无聊嘛。”

李承乾听到这里,也想到自己的二弟总是语出惊人,估计不与他好好说说,今晚定不会轻易放过自己。

于是,他就皱着眉说道:“我李唐能成为汉朝以后,再一次大一统的王朝,这里面拥有着诸多因素。

虽然,秦朝和隋朝也达到了统一,但时间太过短暂。

晋朝嘛,版图虽然统一,但分裂的矛盾在暗地里,不断的滋生,反复的爆发,所以不足谈起。

至于史书,将来如何记载嘛,这个真不好说,因为我李唐立国不过十余年,谁知道今后将会向哪个方向发展呢?

而父皇作为我李唐的第二代君主,定会成为一位有道明君,标榜史册。至于我嘛,呵呵,目前看来,不好说。”

之后,李承乾用异样的眼神看着李宽,他似乎在等李宽,给出他相应的答案。

而李宽却满不在乎的说道:“历史正在发生,你想让史书怎么去写,那我们就按本心去做就好,相信父皇也是如此。

大哥,你有的时候,似乎顾忌太多了,别的不说,咱俩年龄一般大,你却总是老气横秋的。

说是稳重吧,但也似乎稳重过头了吧?这样会让你空有心境,而从无从下手的,且看风云变幻吧。”

说着,李宽将火锅中大部分肉食捞出,放在碗里,之后,他将大半碗茱萸酱倒了进来。

他边吃边豪迈的说道:“男人,就应该喝最烈的酒,吃最辛辣的食物,杀最为凶狠的敌人,快意恩仇,舞动乾坤,我们兄弟就应如此。”

说完,一个得意的眼神,递给李承乾,而李承乾似乎也被李宽所感染了,也照着李宽的做法去吃。

结果,一口被呛到,他伸着舌头说道:“这茱萸酱好辣啊,不过真的好过瘾啊。”

与此同时,长安城皇宫两仪殿内,李世民正在和枢要大臣,讨论北征突厥的事宜。

李世民的桌案上,放着军器监最新送来的震天雷,外壳从原来的瓦罐变成的粗铁,外置引线,也从原本的样子变成了蜡封。

因为李宽临走的时候,说北方的天气,一旦进入了秋冬季,那水气很重。

会影响到震天雷的效果,而现如今的震天雷内部,不光是火药成分,还夹杂了碎铁。

说是这样的杀伤效果会增强,一颗下去,能让三十步以内的任何人,都被爆炸后的碎铁所伤,侥幸不死也是重伤。

而李世民今日召集群臣,就是要解决原材料的问题。

目前这火药的最基本用料还算可以保证,配方嘛,李世民交给了百骑司的心腹去掌管。

但这铁的锻造一直不理想,而且,产量还不高,这也是李世民为什么一直情绪不稳的原因。

李世民清清嗓子,首先说道:“我李唐地处中原,以前打造民用铁器还算可以。

但军中武器的打造,一直只能到达基本供给。

而现如今,这火器的使用,就看出我李唐资源的短板所在,众爱卿可有什么良策吗?”

殿内端坐的左手边的房玄龄说道:“陛下,打造军器对铁的要求很高,但普通的淬火,还是受到温度的限制。

毕竟,可燃烧的东西不多,木炭的效果,也只能打造出所谓的百炼钢。

而兵将的武器,属于长期配备,所耗也就相对固定一些。

可如今这火器属于消耗品,所以,才造成铁器的短缺,要知道,刀剑枪一类的,就算是损耗,也会被军中铁匠修复。

那箭矢在战后,也会被一定数量的回收,箭头的损耗,也不断的替换。

可这火器当中奔雷箭激发过后就会炸开,同时那箭头就会消耗掉。

而这震天雷与火雷一道,那就完全没有回收的可能。

要知道,就陛下面前的震天雷里面的碎铁,就足够打造至少三十枚箭头,一次性就等于激发三十枚箭矢,且不可回收。

而那外壳相当于二十枚箭头所耗,一次就等于五十枚箭头,被消耗掉了。

当然了,其杀伤效果是相当强劲的,但我李唐立国十余年,这也是初次尝试使用这火器。

所以,陛下,臣以为,这火器只能当做奇兵偷袭,或者关键的攻城之战,才能被使用。

北方突厥属于游牧民族,以骑兵为主,所以,这震天雷再强,所用的之处不多,还是要以传统战法为主才好。”

李世民不断的点头,而杜如晦拖着病体,一脸未恢复的样子,说道:“陛下,臣等知道,陛下也是爱惜我关中男儿的命。

希望多用武器一道,杀伤敌人,能尽量的让我关中男儿,能平安回来,但国力不足,只能做到尽力而为了。

也如同房相方才所说,奇袭可用,也正好印证,兵者,诡道也,咳咳咳…”

李世民听到杜如晦的咳嗽声,心里就一揪,问道:“杜卿,最近身体可见好哇?”

杜如晦苦笑道:“回陛下,臣虽吃了孙神医的药石,但也只能维持了。

就如同赵王殿下所说,臣要学会带病生存,如果想恢复到以前,那是不可能的喽。

臣尽量安慰自己,不去过多的想这病而已。”

李世民点头说道:“杜卿可要保重身体啊,也是朕之过错。

这么晚了,还拉着杜卿议事,没法让杜卿休息,朕愧对你啊。”

杜如晦马上惶恐的施礼道:“臣能为陛下分忧,这是臣的本分,陛下万不可再说这样的话,真是折煞微臣了。”

殿内的臣子们,都为这杜如晦的身体而担心,长吁短叹起来。

稍顷,长孙无忌接着说道:“陛下,臣觉得,或许可以找到新的铁矿,加大产出。

再慢慢的积攒,说不定能慢慢的改善战场上所需的不足。”

而李世民却叹气道:“关键是没有可增强淬火的燃料啊,光靠人力,来烧那木炭终究不是办法啊。”

长孙无忌思索半天,说道:“陛下,赵王是这火器的发明者,他就没说这材料中,铁器一道怎么去增加增强吗?是不是有什么他没提到的地方啊?

或许,有什么看似平常的东西,而我们没注意到,被忽略了。

要知道,这火药本是那道家炼丹偶得,说不定赵王本就知道这锻造铁器所需之物呢?”

李世民听到长孙无忌的话后,不断的在殿内踱步,之后突然停了下来,说道:“宽儿倒是提过一些。

但朕一时也想不起来了,他说有种叫煤的东西,但朕不知道他说的是何物啊。

燃料?木炭,黑色,究竟是什么来着呢?啊,朕想起来了,石炭,他曾经提过一嘴,但朕当时以为是玩笑,难道就是这石炭吗?”

一向谨慎的魏征插言道:“陛下,试试总无妨吧,就让军器监和将作监试试看嘛。

不行的话,再问计于赵王,或者差人去赵王府打探一下,没准赵王府的人就知道呢?”

李世民的听到魏征的话,手都不知道该往哪放了,天知道,他的儿子是不是知道这些。

于是他马上叫过常涂,说道:“差人去陇右问问宽儿,是否可用这石炭炼制铁器?

还有赵王别院,也差人去问,宽儿手下看来是有着能工巧匠的,那大黄弩的改良,就是他手下的工匠所为。”

常涂马上领命出了两仪殿。

之后,李世民说道:“房卿,无论如何先差人打探我大唐境内的石炭分布,可有适合的采集地。

先知道也无错,未雨绸缪嘛,朕有些等不及了。”房玄龄也躬身施礼称是。

陇右营地,当所有人都安睡的时候,中军大帐内依然灯火通明,李靖和李绩两人相对而坐。

李靖将一杯热茶推到李绩面前,说道:“茂公啊,你我二人好久没有像现在这样坐下来,好好说说话了,不知你对将来这北征突厥,有什么看法呢?”

李绩笑而不语,先是端起茶杯,吹了吹漂在水面上的茶梗,抿尝了一口。

他微笑的说道:“卫公是想问在下,要如何用这赵王李宽吧?北征突厥,还能难得倒卫公吗?卫公莫要与在下打哑谜呦。”

李靖长出一口气,心想,跟聪明人说话就是痛快,之后他也喝了一口茶,说道:“陛下的用意,老夫不想猜,也不敢去猜,你我都是从乱隋走过的人。”

李靖看了大帐门口,压低声音继续说道:“二子出征,长子留守,这并不陌生啊!

难道现在是让我们站队吗?这帝王心术难测啊。”

李绩没马上去回答,继续沉吟了半天也压低声音说道:“那李宽真的有当年陛下的能耐吗?

我看他目前,最多也就是有小魔星李玄霸的勇武罢了。

一个半大孩子,想去战场走一遭,过过瘾就算了,他还真能自领一军,立大功而归?

卫公是不是多虑了啊?难道卫公传授过兵法战阵之奇妙于他吗?”

李靖没去正面回答李绩的问题,而是笑道:“程老匹夫那狐狸性子,竟然将他的长子派去与那李宽同军出征。

老夫不信茂公你不知道,你家小子不也想跟去吗?”

李绩呵呵笑道:“一些小孩子去玩乐,卫公想多了,程老匹夫怎么想的,我不得而知。

在下是不会让我家小子去冒险的,练兵来见识一下可以,出征?免了吧。

卫公,你我只需将陛下所派完成即可,至于陛下想如何?咱们做臣子的,还是不要妄自揣测为好。”

之后,李绩放下自己的茶杯,说道:“茶凉了,在下去告退了,卫公也劳累一天了,休息吧。”

说着,李绩起身告辞,而李靖下意识的,摸了摸李绩刚才的茶杯,尚温,李靖小声笑骂了一句道:“你也是个狐狸。”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3719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