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潜风唐

作者:在下慕容龙城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144章 出发陇右

书名:潜风唐 作者:在下慕容龙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15

贞观三年六月初八,晴,空气中凝结着夏日的些许炎热。

长安城外西校场,经过几轮选拔,卫国公李靖以及各卫大将军,从十六卫中挑选了,此时李唐为之骄傲的最强阵容。

作为即将成为行军大总管的李靖,也很快的进入的了他的角色。

只见他端坐在马上,看着各卫的精兵强将,不断的集结。

此时此刻,显然他很是兴奋,有些人天生就是为战场而活的,比如这李靖。

只见李靖稍微侧身,对身边的副手张公谨,微笑着说道:“弘慎(张公谨表字),此次陇右练兵,你有什么想法啊?

陛下信任你我,让我们领军出征已成定局,不知道你会选择哪为大将军,随军出征啊?

这人选嘛,可要在此次练兵中产生了,呵呵,不过也不能光听朝堂上的呼声,你说呢?”

只见张公谨笑道:“卫公,这你可问对人了,按理说,呼声高的将军,自然对军功渴望至极。

而战场用命,且还能带动士气,这个人勇武不提,就说这份军心就可用啊。

不过,陛下自然有陛下的考量,您没看到,提前就宣布那尉迟恭,留守长安吗?

这是以防出征之时,那世家门阀有异动。

然而,从各位将军的迫切心情上来看,程知节可是呼声很高啊。

况且,他完全可自领一军,别看那家伙平日里,总是装傻充愣的。

可那战场之上,你何时听过他吃亏?奇兵一路,可将其列入,到时候,就看卫公你怎么用他喽。

军法官嘛,自然是牛秀了,这么多年来,他都以这样的身份出现在军中。

等到战事胶着的时候,他也可领一军,从正面或者侧面,配合主力大军作战。

另外,宗室领军是那任城王李道宗,他的作战风格很是诡异。

自领一路军马,从侧面战场上,协助大军主力作战,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然后,最让我期待的就是那李绩,积小胜为大胜,就是他的作战方式。

每次看似战果不大,但持久战、拉锯战一开,他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

李靖边听边点头,笑眯眯的捋须说道:“弘慎此言正解,要说你了解咱李唐的各位将军,你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啊。

陛下命你协助老夫,定也是这个思量啊,不过怎么老夫觉得,总是透着一些诡异呢?

那张士贵、刘弘基、张亮和侯君集这四人。

往日里,只要出征,也要争上一争的,他们可都很渴望战功的。

不过这国战在即,他们为何不见人呢?难道陛下还有其他打算?”

张公谨微笑不语,指了指南方,伸了三根手指,李靖猛然一惊,小心的问道:“冯盎?南三地?”

张公谨笑道:“卫公又何必说出来呢?

北征之路,讲究速战速决,毕竟,突厥遇到雪灾之后,六畜死得过多。

正所谓:‘趁他病、要他命’,但那南三地需要提前布局。

况且,防止西域动荡,也要楔入几根钉子进去才是嘛。

陛下私下命令,未经过中枢,所以,知道的人不多。

但也不全是,谁知道我们北征之后,会不会有其他几路大军,来协同作战呢?

卫公,您就此安心吧,我们只管我们这边的事就行了。”

李靖不断的点头,而此时十六卫精兵已然集结完毕。

只见城门处,太子六率的一队人马出现了,不过后面好像跟着一队整齐的骑兵。

为首一人,正骑马端坐,与身旁的太子李承乾,有说有笑的,此人正是赵王李宽。

今天,李宽和李承乾兄弟俩的打扮,很是出众,只见李宽穿着他那套黑色的死神重铠,那大大的弯刀,也收入了那跟铠甲一体的刀鞘之中。

而且,马屁股皮囊里,左边是折叠的镰刀长棍,右边一把战弓只露出半个边角。

但只从这半个边角就看出,复合弓的滑轮,显然是改良后的造型。

太子李承乾却一身白色明光铠,配上那帅气的银盔,宛如一位儒将。

如果再拎上一柄亮银枪的话,那就完全一副“白马银枪赵子龙”的样子了。

李承乾不断打量李宽的这套装备和战马,他微笑的问道:“二弟,看似你的武器都很重嘛,还有你这身铠甲。

你这一上马,这马明显就是一沉,你明显就是把这战马,当成一匹驮马在用嘛。

怎么?你想骑这匹马去陇右,之后再骑它出征?”

李宽笑道:“大哥,这匹马是我在很多马匹中,挑选的一匹最为强壮的马了。

我只求行军而已,只要能驮动我和这一身装备行军就行,至于作战嘛,它可不行。

不过出征之前,我估计还得挑选一匹合适的,实在不行的话,我就选一匹冲锋合适的马匹,现在这匹就当做驮马也可以的。”

李承乾也撇嘴道:“也只好如此了,回头我在东宫内,看看有没有强壮的马匹,回头帮你选选。”

李宽听到很是高兴,说道:“那我就提前谢过大哥了,无论没有没,我都承大哥这个情。”

看到李宽没过于客气和推让,李承乾自然也很高兴,于是从腰间解下一柄宝剑。

他兴奋的说道:“二弟,看看这宝剑,这是父皇赐予我的,你来品鉴一番。”

说着,他就将宝剑递给李宽,李宽接过一看,这宝剑比一般宝剑细而且长。

古朴的造型,显得有些年头了,拿在手里猛的抽出,只见一道寒光。

李宽还特意用手指,轻轻弹了剑身,一声清脆的嗡鸣声,久久不停。

李宽本人可是非常喜爱兵器的,于是就问道:“大哥,这宝剑可有名字?”

李承乾说道:“太玄,据说,是一位道家仙师的佩剑,流传很久了,父皇也是偶得。

而且,父皇观我平日里,喜欢练练剑法,所以,就赐给了我,二弟如若喜欢,为兄可转赠于你。”

李宽笑着将宝剑还给了李承乾,他说道:“大哥,我的兵器,都是以重武器为主的。

我的武功讲究的是大开大合,这轻巧的宝剑,显然不合适我的。

但如若什么时候,我想去修道了,定向大哥讨要这柄宝剑。

背在身上,倒是有着仙风道骨的感觉,配上我那件八卦道袍,没准还能迷倒一群小道姑呢?”

李承乾一听,哈哈大笑,说道:“二弟啊,原来你对道姑有兴趣啊,那道姑可有什么妙处吗?

哈哈哈,行,以后为兄帮你关注着啊,哈哈。”兄弟俩边开玩笑,边到了指定的集结地点。

所有从长安即将出发的精兵,都集结到了长安城外的西校场。

最后到达的是太子六率和赵王李宽的卫队,不过他们作为李唐皇室的代表,并未得到什么特殊的接待。

因为李世民提前就向作为领军总管的卫国公李靖说过,他的儿子就是来参与练兵的。

皇家皇子亲王要知兵,尤其是太子,以后即将统治整个国家更要了解战事。

而李宽的出现,很多将军都没太去关注,只是稍微对他身后的整齐卫队,有点好奇罢了。

李靖上了校场高处的点将台,俯视校场内的精兵强将,整整五千精兵。

这就是此次出征的精锐,边镇的府兵已经提前就位,严阵以待。

而这五千人马,会作为十万大军的骨干而存在,他们会将此次练兵的最强战法和列阵精要,在最短时间内,融合到十万府兵当中去。

这就像后世学校军训一般,看似松散的学生队伍,会在几个部队教官,近似折磨一般的各种命令中,在七日内,就能训练成为整齐划一的行军队伍,并且,达到令行禁止的目的。

要知道,李唐初年,各地府兵制成型,且唐人尚武,虽比不上游牧民族的,上马是骑兵,下马是牧民,但也绝对不比他们差多少。

李靖作为行军大总管,负责此次练兵的全部事宜,有着临时决断的权利。

只见他威武的站在点将台上,他心潮澎湃,他将作为,解下北方突厥这把悬在李唐头上尖刀的执行者。

只见李靖不怒自威,且中气十足的大声说道:“李唐建国十余年,统一之路虽难,然,将士用命,百姓思定。

国虽安,但外虏窥伺我李唐宝器,定要将其灭之。

我等为李唐军伍,定要以保家卫国为己任,我大唐男儿,将以此战为荣,虽死无憾。”

听着李靖的演讲,这五千精兵敲着自己的铠甲,大喊:“大唐万胜,万胜,万胜。”

连头一次见识这阵容的李宽,也跟着喊,李宽侧脸看到李承乾,激动的脸都红了。

之后,李靖又说道:“陇右练兵,为我李唐最新战阵之法,更好的演示,多兵种协同。

也为尔等成为出征强军之军魂,然,李唐热血男儿如斯,定要以江山社稷,稳固为前提。

建功立业就在眼前,尔等定不可一日懈怠,要知百姓以其钱粮供养我等,士农工商四民,期望国泰民安,定要我等为国而战。

陛下交于我等之圣令,为国为君,战而万胜。”

之后,这五千人马再次呼喊道:“大唐万胜,大唐万胜。”

随后,李靖大手一挥,喊道:“出发。”

之随即,这五千人马,迈着整齐的步伐出发了。

李承乾和李宽自然成了队伍的最后,他们对外宣称是观摩学习,不能走在队伍的最前头。

李宽对李承乾说道:“大哥,就这五千人马去练兵吗?我怎么感觉有点少呢?”

李承乾笑道:“不少喽,这是从各卫抽调的精兵,陇右还有两万兵马在等候呢。

放心吧,我李唐现在是兵精粮足啊,关中大丰,足够供给此次出征了。”

李宽听到这里,也不断的点头,紧接着,李宽又问道:“大哥,你不是说很多勋贵子弟,会参加此次练兵吗?我怎么一个也没看到啊?”

李承乾呵呵笑道:“他们呀?他们怎么能跟咱俩比啊,不过你也别着急,你且看那些人是谁?”

李宽顺着李承乾所指,好嘛,在校场侧面,聚集了一队人马。

不过怎么看怎么像是土匪响马打扮,连不断出了校场奔陇右而去的五千精兵,都不屑于看他们一眼。

直到李承乾和李宽的队伍走到了他们跟前才看明白,长孙冲、程处默、尉迟宝林、杜荷、房遗爱、牛见虎、李景仁、李崇晦、段瓒、侯成、魏叔玉和李震,都各自带着几名家将或侍卫,在路旁等候李承乾和李宽呢。

众多纨绔嬉闹见礼,各自开着玩笑,此情此景,哪像是去练兵的啊,倒像是去郊游的。

不过这时候,作为行军副手的张公谨,骑马来到了这群勋贵子弟面前,先是向太子李承乾和赵王李宽见礼。

之后,张公瑾说道:“太子殿下,还请你约束这些人,毕竟,陛下指定你和赵王殿下参与练兵。

他们自然不在齐列,如若让卫公见到此处喧哗嬉闹,定会军法从事的,到时候,估计谁说情都不行的。”

李承乾自然明白,这是张公谨向着他们,如果李靖前来,那结果定然是,这群后到的家伙无法参与练兵不说。

还得让他们老爹,各自领走,一顿臭揍是免不了的,而且,他们的父亲基本都陇右那两万大军当中。

于是,李承乾很恭敬的对张公谨说道:“多谢张将军提醒,孤定会将他们聚拢起来,不会给张将军添麻烦的。”

张公谨见李承乾说话很得体,也就没再说什么,骑马直奔队伍的最前头而去。

而李宽没那么多顾及,很轻松的说道:“各家兄弟约束你们的家将和部曲。

都跟在我大哥的太子六率之后吧,我的卫队压后,咱们边走边聊。”

长孙冲首先说道:“行啊,我们就听我两位表弟安排吧。

谁要是犯军法挨了板子,那可别嫌丢人啊,都规矩点吧。”

于是,众多纨绔都按照李宽的安排去做了,长孙冲自然直奔李承乾而去,他们好像更有话题。

而程处默则靠近李宽,小声的说道:“李宽兄弟,你确定会出征吗?”

李宽瞧了身边的其他纨绔,并未注意到他俩,于是他就对程处默来个自信的微笑,小声说道:“展翅向北,兵锋无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5430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