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潜风唐

作者:在下慕容龙城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39章 两仪殿论战

书名:潜风唐 作者:在下慕容龙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15

在后世的复合弓和带放血槽的箭,在唐朝初年,是见不到的,而且,李宽还提出了力量的对比理论,和箭头杀伤的作用原理。

李世民感觉自己儿子,不像是在吹牛,就让身边的常涂,赶紧招将作监、军器监的主官,马上来两仪殿议事。

而且,李世民还询问李宽一些细节问题,这父子俩小声的谈话,可把下面三位臣子给急坏了。

心想你这皇帝和小皇子,把我们撂在这,有事情也不跟我们分享,这可让三位大唐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将那小八卦的心,在何处安放啊?

房杜二人直接看向长孙无忌,意思就是你跟皇家的关系,可比我们近得多,你来问吧。

长孙无忌当然明白,他们俩的意思了,于是他就轻轻咳嗽了一声,朗声说道:“陛下,不知赵王进献了何等宝物啊?

可与刚才赵王询问杜相那弓矢之事有关?能否让微臣等人也知道一二?”

长孙无忌都这样问了,李世民也不好意思起来,光顾高兴了,没跟自己的最重要的三位臣子分享,这于情于理也说不过去啊。

李世民暂时压抑了自己喜悦的心态,他之所以对李宽的话,没有什么怀疑,那是因为李宽是个诚实的孩子。

从他说土地、粮食、各方面的东西都似乎透着道理。而且,从这半年多的相处和了解,这李宽很像他亲生母亲的做派,无理论根据的话,从来不说,说出的话,就经得起考证。

李世民以母度子,也会欣然相信李宽的。李世民就让刚刚回到两仪殿的常涂,将李宽画的图样,展示给三位臣子看,并对李宽示意了一个“我信得过你”的眼神,鼓励李宽,去解释给那三位听听。

李宽当然不怵讲解一二了,要知道,他在后世虽然是全能格斗拳手,但也经常给格斗比赛,做个客座解说的,那“单田芳”模式一开讲,“黄健翔”的激昂风格一开启,全场都沸腾不止。

很多时候,都是很没有意思的比赛,却被他说得很是有意思,观众一沸腾,场上的拳手,都被那气氛感染了,那对战的情绪,一下子就释放开来了。

当李宽讲解完之后,将作监和军器监的主官,也到了两仪殿,李世民就让李宽再讲解一遍,李宽也没不耐烦。

要说还是跟懂行情的人,说话省力气,人家两位听了一半儿,就明白这复合弓的原理,和血槽透甲箭的战力作用了。

直接当场就对李世民保证,三天后看成品,李宽弓箭改良,在他们眼里,基本上是通过了,现在就看技术上和制造工艺上,能否达到李宽图样和解说原理上的要求了。

这一下就给李世民吃了定心丸了,李宽一看这技术部门的来了,那就继续讲后世的一些马具和几样单兵特种作战的武器小图样。

给这两位简单的画了一下,这两位直接如获至宝,对眼前的赵王殿下的感觉就是“惊为天人”啊,都想看看人家的这个脑子,是怎么长的呀。

李宽很是高兴,要知道,这些都是后世马术弓箭俱乐部里的常见东西,能让这大唐得到技术革新,到达作战力的提升是多么让人欣慰的事啊。

战场上多杀敌人就是减少己方的伤亡,多一个从战场上活下来的人,那就多一个家庭的支柱啊。

多一个家庭主要劳动生产力,那就能实现人口增长后全面盛世腾飞,李宽很高兴自己能够帮助勤劳的大唐军民。

将作监和军器监的两位主官,去技术攻关了,技术宅就应该做这样的事,并且,这两位还在临走的时候讨好李宽,说随时恭候赵王殿下去两监做客。

之后长孙无忌和房玄龄又向李世民汇报了一些,关于攻打突厥之前的一些准备工作,李世民在认真的听着,李宽也认真听着。

最后夜深了,长孙无忌和房杜二人也都告退了,但李宽却被李世民留了下来。

李世民笑着对李宽说道:“宽儿,三日后,父皇就要与众卿一同,见证你那弓箭改良的结果,你也一同去观看吧。

另外,你才刚也听了房杜二卿与你舅父的汇报,突厥之战之前的准备。

如果父皇要遣你做一战将,你会将自己的作战位置放在哪呢?或者说你看全局,你会选择在哪里为突破口呢?”

李宽一听,这是要考校我吗?这也太儿戏了吧?但一想,自己本来就是一小儿啊,这是李世民在逗自己吧?

那该怎么回答呢?没准回答得好,真能让我当一方战将也说不定哦?自己武功上已经有建树了,就差去战场验证了。

李宽调整了自己的心态,不能太过高兴,要稳当一点才是,于是就慢慢说道:“定襄,阴山都可一战,突袭夜战都可采用。”

李世民哦了一下,感觉这样问一个半大孩子,还是有点难为他了,能说出这笼统的地点和简单的战法,也就算不错了。

但李宽却又接着说道:“如果让儿臣遣一军的话,最好是不影响攻打突厥,最开始预计的兵力部署的话,儿臣想来个提早的布局,就是虚实迷惑,避实就虚。

间谍战加经济战结合的方法,先耗尽突厥的战力、财力和影响力。

那样的话,就能毕全功于一役,而且,还能为以后我大唐征伐不臣之外藩,而打下基础和伏笔。”

李世民一听,很多地方不明白,于是就问道:“宽儿,你能具体说说看吗?怎么个虚实啊?那间谍战当如何?那经济战又当如何呢?父皇很想知道你的想法。”

李宽一听,也对,这从后世军事节目里,听到的东西,李世民哪能知道呢?

于是他就具体的说道:“父皇,如果儿臣亲自遣一军,先取室韦和靺鞨两部,将其地所有有生战力,驱赶到突厥境内,让他们去相互攻伐,相互消耗,这是另辟蹊径,不直接与突厥对战。

另遣一使节,去将在室韦和靺鞨两部所得之物,全部送于颉利可汗,就说我李唐要取室韦和靺鞨的白山黑水,将其两部的子民,驱赶到突厥境内,就算是送于颉利可汗的奴隶吧。

这其实就是虚实结合的战法,避突厥之兵锋,虚其内心之欲望。

并同时暗中接洽颉利可汗身边的人,分化,拉拢,诱导,收买,使得其麾下部将,都为我李唐所用。

将突厥内部的情况,传回我大唐这实为间谍战,离间突厥内部,了解突厥各部的情报。

并让我大唐的商人,将盐铁丝绸布帛等物,都贩卖给突厥各部,当然,那铁器是粗铁锭,盐是粗盐掺了沙子的,丝绸和布帛都是最华丽昂贵的,让其得之,而无法用之。

突厥自然无钱财交付商人,那就收他们的牛羊、马匹、皮子等战略物资,这实为那经济战法。

让其战略物资流入我大唐,而其得到的都是短期无用之物,战之,随时取回,就当是暂且寄存于突厥人之手吧。

并在我李唐与突厥边境诱导与颉利不合之部落,让其牧民将来我李唐边境放牧,将其马匹换给我李唐边民。

让突厥预战时,无战士可战,无马匹可用,孤立颉利可汗一部,战之,可轻取。”

李宽的这个方法,就是开辟第二战场的打法,在二战期间德军和美军常用,不像苏联死磕一点,古板而战损浩大。

李世民头一次听说,原来这战争,可以这么打,而且,提早布局能起到很多关键的作用,而李宽接下来的话,就让李世民感觉这个儿子,是不是用道家法门,能掐会算啊?

李宽接着笑眯眯的说道:“父皇,高丽那只遗落之鼎,需一柄利斧,悬于辽东之上啊,儿臣愿做那执斧之人。”

李宽知道李世民对高丽是有野心的,只不过先将突厥解决,才是目前紧要的事,但那“九瀛大定唯此一隅”,成为隋唐两朝君王的心病。

杨广、李世民和李治三代人连续不断的刷才把这副本拿下,其中还终结了隋朝那么好的开局,让李世民困于高丽之战后,就病情严重而过世。

当李宽说出那用室韦靺鞨两部之地,俯视辽东的时候,李世民感觉这个儿子,是有大局观的。

不谋一隅者,不足以谋全局,这就体现出李宽的布局眼光的长远了。

那李世民是不是要做个超过自己儿子的,有大局观之人呢?正所谓: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李世民感觉自己这个帝王的发挥空间,似乎还可能更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7332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