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第一皇子

作者:雁北归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867章 新思路

书名:大唐第一皇子 作者:雁北归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3:40

郑凤炽的这个消息对于长安城的商人们还是很罕见的。

单单从郑凤炽的描述来看,这一次朝廷似乎有向他们这些商人借钱的打算。

朝廷借钱这事儿不是什么新鲜事儿,早在汉朝的时候就有出现过。

只是这事儿一般朝廷不会轻易做,不到万不得已的办法如今光明正大的说出来,换了谁谁不惊讶?

一时间,台下的不少商人都开始面面相觑起来。

更有甚者已经开始私下议论起来。

“朝廷这是没钱了?不应该啊!”

“也说不准,这些年朝廷到处修路,咱大唐的疆域还扩大了不止一点,到处都是要钱的地方,缺钱倒是也能理解。”

“啧啧~陛下居然张口向咱们这些商人借钱,属实是罕见。”

“嘘!这话都说得出口,不要命了?”

“……”

被人警告了一句,周围便是议论声都低了不少。

而台上的郑凤炽自然也是发现了这些,心中虽然有些害怕,但想想李宽先前告诉自己的话,一时间也释然开来。

这议论本就是必要的,堵不如疏,一味不让讨论,确实是会出问题,倒不如敞开了说。

想到这里,郑凤炽便开始按照先前李宽交代的说法,开始给众人解释起来。

“咳咳~诸位稍静一些,郑某还有话说。”

听到郑凤炽还有话要说,周围众人瞬间回过神来,随后纷纷看向郑凤炽。

只见那郑凤炽目光扫过众人,这才开始解释道:“诸位,其实这事儿严格来说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但根据我的了解,朝廷并非是缺钱,而是对日后的一种新尝试。”

“晋王透露,我大唐今日之模样,必然是要不断变化的,长安乃是帝都,繁华是必然的,但天下之大,依旧会有其他地方会变得和长安一样繁华。”

“而变成这样子,就离不开建设。”

“朝廷的钱不仅仅是建设之用,还有其他用处,若是一味从国库拿钱,那必然是有入不敷出的时候。”

“所以,晋王想出来这么一个办法,诸位拿钱,朝廷花钱的同时还会赚钱,如此给诸位支付本金和利息。”

“这样一来,朝廷不至于捉襟见肘,发展的速度也不会变慢下来。”

说话间,郑凤炽还在观察众人的反应,只见那众人神色变化,显然是隐隐有些认同郑凤炽的这个说法。

也就是在这时候,郑凤炽接着说道:“其实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晋王说,这大唐越来越便利,对于咱们商人来说也是好事。”

“诸位都是商界翘楚,应当明白这货物流通起来,咱们才能赚钱,我郑某也没听过货物囤积着能赚钱的。”

对于此话,众人也是纷纷点头表示认同。

见气氛烘托的差不多了,郑凤炽也不再多言这件事情。

晋王先前就告诉过他了,要点到为止。

说完之后,那郑凤炽却是再次举起酒杯,笑着说道:“诸位,言尽于此,咱们再饮一杯,预祝我等日后日进斗金!~”

……

长安城内的商人们还在因为这一场招商会而兴奋不已。

而宫中的李世民和诸位大臣们却是另外一番心思。

此时的武德殿内,除了李世民李承乾和李宽父子三人之外,尚有几位大臣在场。

分别是户部尚书长孙无忌,工部尚书房玄龄,以及御史台魏征三人。

之所以今日让这三位过来,皆因为李宽提出来的一项计划。

君臣翻看,虽然不得不承认李宽这计划的精妙之处,但心中多少还是有些打鼓。

“这向商人借钱,终究是有些不太好啊!”

听到长孙无忌这么说,李宽摇了摇头,提醒道:“长孙大人,这是国债,不是借钱,此话你要谨记,若是连你都口头上挂着借钱两字,那世人也会这么认为。”

“朝廷不缺钱,但也不是钱多的没地儿花。”

“这国债也并非是借钱这种权宜之计,对于朝廷和我大唐百姓来说,也是有一定好处的。”

李宽自然是没有办法给面前的君臣们上一出经济课,因为这东西从来不是一点一面的问题,而是一个宏观上的问题。

自己解释多了,他们也未必能够消化的了。

而长孙无忌听到这话,却是忍不住苦笑一声,拱手道:“下官知道了。”

见状,李世民也是摇了摇头,看向长孙无忌等人开口问道:“你们可还有什么问题,今日晋王也在这里,你们最好一并问清楚。”

此话一出,只见那房玄龄就先站了出来。

“晋王,老臣有个问题。”

“房大人请讲。”

房玄龄点了点头,随后略作犹豫,这才开口问道:“晋王殿下,老臣曾让工部的人测算过,您此番要在西南之地修路筑城,最开始的耗费就高达六百万贯,这还不算之后的投入。”

“老臣有一事不明,这期间盈利是如何做到的?”

“要知道,五年时间,花费这六百万贯,可是到期要还连本带利的还给商人的。”

听到房玄龄的这个问题,李宽点了点头,示意自己听明白了,随后开始解释道:“房大人这个问题倒不难解释。”

“修路筑城的目的简单的很,那就是将散碎的西南六诏之地连成一个整体,将原本不好控制的各部,通过迁城便于管辖。”

“这期间,本王会将这些工程承包出去,商人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会征收一笔合理的税费,用以减轻剑南道的压力,进而逐步形成一个循环状态。”

“而在迁城之后,原本西南六诏那脆弱的经济也会变得牢固起来,这个循环一旦开始,就是无数银钱流入。”

“西南之地并非是贫瘠之地,之所以一直没有银钱,就是因为没有很好的基础条件,想要做到这些,这六百万贯是必不可少的,甚至花费要远高于这笔钱。”

“但房大人所担心的事情,其实在这些面前就已经算不得问题了。”

房玄龄等人此刻听了李宽的解释,也是纷纷颔首表示了解。

他们虽然有个大致的概念,但是却没有李宽这么详细,看样子这晋王没少在这件事儿上下功夫。

但就在这时,李世民开口道:“朕知晓你的意思,只是民间商贾未必知道,你确定咱们这国债发出去了,他们会承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8532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