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第一氏族

作者:我是蓬蒿人 | 分类:玄幻 | 字数:0

章一二七四 削夺军权

书名:第一氏族 作者:我是蓬蒿人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7:06

赵宁放下手中的军报,闭上眼睛靠在椅背上,捏了捏眉心。他的双眼一片酸涩难耐,翻腾的热泪即将夺眶而出,需要靠着这个动作把泪腺控制住。

官东城一战,河西军第一旅旅部带着第一团、第二团,在秦军三个师的轮番进攻下坚持奋战整整五日,不仅守住了城池,还给予了秦军大量杀伤,重创了对方的士气。

同时也吸引了对方全部注意力。

在二十一师赶到之前,秦军便已相对疲惫,且军心不振。是以出其不意杀到战场的二十一师,展开进攻后没有付出多大伤亡,便相对容易地击溃了秦军主力。

一战破敌三个师,杀敌逾万。

秦国殿前军第十军除了极少数人逃走外,余者皆被俘虏。

值得一提地是,一直没有参战,保持着全盛状态的警卫旅,并没有在第十军危急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恰恰相反,他们跑得比谁都快。

正因如此,警卫旅没有遭受实质损失。

“授予河西军第一旅铁血英雄旅称号,旅部并第一团、第二团全体将士颁发皇朝杰出战士勋章,届时我会亲自到场主持仪式。阵亡者善加抚恤,把烈士家属的生活与工作照顾妥当。”

赵宁睁开眼,目光久久不能从阵亡名单上挪开,“将官东城之战的始末编为经典战役教材,全军研习,同时把他们的故事在全国宣扬,让他们的英雄事迹为百姓所熟知、铭记。”

战前临时从燕平赶到蒲州,负责蒲津关、函谷关战场整个后方事宜的周鞅,闻言肃然点头:“殿下放心,一切都会安排妥当。”

放下文件,赵宁摇头轻叹:“旅长陈峰,团长严冬,这都是我熟知的名字,前者是从河北义军中成长起来的,后者是晋阳书院的学生,我对他们有印象。

“这些都是栋梁之才,本来会有远大前程,能对皇朝的革新建设发挥更多作用,不曾想折在了官东城。”

周鞅默然片刻:“自前朝国战以来,埋骨这片大地上的热血有才之士不知凡几,他们绝大多数都年纪轻轻。

“相比之于那些被权贵利用驱使、为他们不明不白战死的人,陈峰、严冬等人至少是为了他们的家人亲友、子孙后代有更好的生活而战,牺牲固然令人悲痛,但死得其所。”

赵宁沉吟半响:“向全国通报官东城之战时,要告诉所有人,大晋皇朝绝不会辜负革新战士的牺牲,永远不会,否则天下共讨之”

周鞅十分赞同:“他们对得起这个国家,国家也一定要对得起他们。”

若是皇朝对不起为革新流血牺牲的英雄,那就是背叛了革新大业,其政权的合法性便没了,届时天下皆可反抗皇朝,像赵氏代齐一样改朝换代。

两人就诸事商谈一阵,没过太久周鞅便下去安排具体差事。

“现在二十一师抵达既定位置,我们在河西便有了两个师的战力,河西军第一师在州县革新,二十一师正面作战,阵脚既稳其势已成,接下来每过一日,我们对秦国的优势就大一分,长安亦会心惊一分。”

赵逊分析起战局,“蒲津关的正面压力随之大减,守住渡口不再是难如上青天的事,而秦国势必不会对这样大的变故坐视不理。”

赵宁起身离座,来到沙盘前。

“蒲津关前有秦军六个军,如今折了两个,接下来他们会分多少兵马去侧翼”

赵逊跟赵宁并肩看着沙盘,“分的兵马少了,可能重蹈官东城之战的覆辙,所以一个军是不够用的。但如果分了两个军过去,那对蒲津渡就没了半点儿压制力。”

赵宁琢磨片刻,徐徐道:“庭院失火,秦军必然全力扑救,他们多少知道些革新战争的可怕之处,所以这回前往侧翼的兵马,很可能不止两个军,也不是单方向进击。”

赵逊领悟了赵宁的意思:“数面合围,围剿州县也就是说,秦国不仅要分蒲津关的兵,还要调动进攻函谷关的兵马”

如今河西军第一师奋战的地方,是同州西侧、坊州南端与秦国京兆府东、北一带,方圆两三百里。

其中同州即官东、郃阳、韩城所在的州,坊州在韩城西面于北方俯视秦国京兆府。

第一师在此区域活动的核心目标,一是打开晋军向西的缺口,保证反抗军能从龙门至韩城一线源源不断开进河西,第二个就是震慑京兆府,威胁关中长安,迫使秦国自乱阵脚。

现在第一师活动的范围是只有两三百里,不算很大,但如果秦军不能迅速遏止其势,那么不用多少时日这个范围就会成倍扩展。

届时秦国想要灭火都难不说,长安城都得面对兵临城下的危局,一日三惊。

“若是秦军果真如此调动,那压力就全都到了二十一师与河西军第一师身上,正面战场的蒲津关与函谷关可以缓上一大口气。”

赵逊寻思着道,“这当然是我们最想看到的局面,那会给我们最好的机会,甚至是一战而定关中、灭伪秦。但秦军会如我们所愿吗”

赵宁轻哂一声:“事到如今,他们还有选择”

总不能坐视关中被革新力量吞没。

开战伊始秦国就以毕其功于一役的决战思想,将大军尽数调到了前线,在京畿没留多少部队,这些兵马只够守卫长安城,根本没有机动兵力来应付河西军第一师。

河西军第一师不只是一万多战士,而是配合一品楼、国人联合会在进行声势浩大的战争,发动的普通百姓可是一个巨大规模。

“客观上没有选择,主观上只怕秦军也愿意这样安排。”赵逊露出笑容悠悠地道,“警卫旅在官东城战场的表现有目共睹,现在你相信他们了没有”

赵宁很平静:“只能说信任多了一些,具体还要看他们后续表现。”

见赵宁强行平静,赵逊乐观地笑出了声:“那是不是可以让范子清在蒲津关做相应准备了”

赵宁点头表示同意。

依照早就有的预案,赵逊出门派人去通知范子清接下来的行动。回来的时候他发现赵宁挪了位置,站到了另一个沙盘前那表现得是江淮战场的情况。

先定关中再平江南,这是既定策略。

赵逊知道赵宁关心的是什么,他们跟秦军的战争还需要一点时间,解决了秦国反抗军才能大举增援江淮,吴军当然不可能在这种时候隔岸观火,他们一直在努力进攻。

现如今,江北十四州已经打成了一锅乱粥,吴国兵马长驱直入,反抗军则依托民众进行运动作战游击作战,以有限兵力千辛万苦与对方周旋。

“吴军先锋到了淮河,已有渡河侵入中原之象。”赵逊说着最新军报,“中原无兵,若真是让他们渡河北上,那中原就会成为地狱。

“你怎么看”

赵宁晒然:“他们拿什么渡河北上江北淮南有反抗军三个军,他们又不是吃白饭的,我不信他们会让吴军成功渡河。”

总体来说,江淮战场看似危险实则暂时无虞,赵宁根本不担心什么。反抗军战力如何,江北十四州革新基础如何,他是清楚的,要是这点儿信心都没有,那也不用以一敌三。

比起江淮战场,赵宁更关注秦军什么时候分走蒲津关、函谷关的部队。北境兵马业已完成调动,该做的准备他都做好了。

华阴,秦军总指挥部,孙康又在作战室见到了魏无羡。

后者大马金刀的坐于太师椅上,一个简单的姿势便生出几分虎踞龙盘之气,相比于上次,他这回的怒气明显更浓,自孙康进门便双目如刀地死死盯着对方,仿佛要将其一口吞下。

面对魏无羡不加掩饰的威压,饶是双方修为境界相同,王极境后期的孙康也不禁感到深重压力、

那是来自王权的虎视,饱含杀伐之意。

“本帅相信你的能力与品性,所以没有插手你部的兵马调动,不曾安排人去具体指挥战事,给足了你这个一方主将应有的尊重,可你是怎么回报本帅,回报秦国的”

魏无羡的声音低沉浑厚,像是百兽之王在择人而噬前的咆哮,充满摄人心魄的力量,“三个师,被对方区区两个团的晋军击败,这种战绩简直闻所未闻,实属奇耻大辱,秦军的脸都被丢尽了”

什么两个团,明明还有一个师,你这是污蔑,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孙康硬着头皮辩解:

“大军轮番攻城耗费了不少精力,只需要再多一次攻势,官东城就会被拿下,届时城内之敌必被全歼,可晋军二十一师偏偏这个时候抵达

“原本这也不算什么,第十军军长孙闻东事先做了周全安排,这种时候只要状态完全的警卫旅顶上,则莫说对方不能解官东城之围,自身还会被我优势兵力包围聚歼

“可警卫旅擅自撤退,引发全军恐慌与混乱,这才导致”

魏无羡一巴掌拍碎了扶手,怒发冲冠地起身大喝:“孙康你是在把本帅当傻子不成你的部下作战不利,竟然要把罪责都推到警卫旅头上你还有一点儿羞耻心没有”

“大帅息怒,末将所言句句属实,第十军全体将士都能作证”被魏无羡毫不留情地当面唾骂,孙康不由得面红耳赤,心中已是有了火气。

这一战下来,他族中死了不少子弟,孙闻东要承担责任不说,部众也给打没了,孙氏一门等于是丧失了一个军的羽翼,权势大跌。

代价如此沉重,要都是自己人的错便也罢了,可事实偏偏不是。警卫旅要是不擅自撤退,第十军怎么会兵败如山倒孙氏怎么会落入这番境地

“闭嘴”

魏无羡从太师椅上站了起来,煞气腾腾地俯视着孙康,“本帅把警卫旅这柄神兵利器给你,是让你用他们克敌制胜的,可你竟然不让他们上阵厮杀,反而把他们排除在战场之外,究竟是何居心

“现在你的部下作战失利,你竟然还要警卫旅来背黑锅,简直是其心可诛

“什么叫第十军的战士能作证本帅要是把警卫旅的人叫来,他们是不是也可以说他们被安排的位置不利,无法迎接晋军突袭所谓撤退只是战术转移,没想到第十师一触即溃,无力回天

“孙康,你到底想干什么你心中还有大局,还有秦国否你还是秦国的将军不是”

孙康被这一连串质问喷得如陷油锅,煎熬不已。

不用警卫旅也好,警卫旅擅自撤退也罢,都是权力斗争那点事,王权与世家之权的龃龉不能拿到明面上来说。可如果不提这个根本,一个劲儿纠集表面的东西,那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不会有结果。

现在魏无羡不讲道理了,单纯拿大义名分压他,他便无法针锋相对,说到底对方手握王权,孙康作为臣子只能选择屈服,两人关系不平等,他拥有不了公义。

“末将绝对忠于秦国,忠于王上,战场失利末将难辞其咎,但末将的忠心日月可鉴”孙康化憋愤为委屈表现在魏无羡面前,一副蒙受了天大冤屈的模样。

不过他并没有跪下去请罪,依然站着。

“官东城之败当然是你的责任。”见孙康服软,魏无羡脸色稍缓,坐回太师椅。

但他的语气依旧严厉,不容置疑、不可触犯之意再明显不过,“接连两次战役你部皆是大败,损兵折将近两个军,如果我依旧不对你有什么处置,只怕是三军不服,战事难以为继。”

孙康对此早有预料,既然争辩不过,气势上被魏无羡压住了,那就只能认栽,要是争得撕破脸皮那对谁都不好:

“但凭大帅处置”

魏无羡一字一句地道:“即日起,你不再担任左路军主将,本帅将亲临蒲津关指挥大军作战。”

丢了军权,孙康顿时心如刀绞,但两个军的损失实打实,现在也只有魏无羡亲自下场才能稳定军心,他没有任何理由反驳对方的决定。

“大帅英明。”孙康硬邦邦地回应。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为你提供最快的第一氏族更新,章一二七四 削夺军权免费阅读。: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