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第一氏族

作者:我是蓬蒿人 | 分类:玄幻 | 字数:0

章三百零二 山雨欲来风满楼(下)

书名:第一氏族 作者:我是蓬蒿人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7:06

燕平城华灯初上。

赵宁跟杨佳妮等人在街上闲逛。

说是闲逛也不准确,因为杨佳妮的嘴就没有住过。

无论路边小吃摊的混沌,还是小姑娘们篮子里的串子,亦或是胡人炙烤店的羊肉,哪怕是冰糖葫芦,但凡是看见了,她都不曾放过,可谓是忙得很。

相比较而言,赵宁才是真正无所事事的那个。一路上他都在看繁华街景,目光里充满欣赏与留恋。

青楼画阁,绣户珠帘,珍玩珊瑚、宝石毛草随处可见。络绎不绝的雕车,前后相继的宝马,满眼金翠之光,迎面都是罗琦飘香。柳树小巷、花街屋舍里满是各种欢笑声,丝竹管弦之音充斥于茶楼酒肆。

垂髫孩童四处奔跑,耄耋老人意态悠闲,书生士子摇着折扇出口成章,富家公子、千金的扈从招摇过市,有醉酒的人在街边撒欢,有下差的官吏结伴进入勾栏。

所谓繁花似锦,所谓岁月静好,不外如是。

阳光底下的泡沫在没有被戳破时,总是五光十色炫目非常,让人迷醉让人心折。

“边境风声日紧,百万敌军压境在即,燕平却依然一派和平盛景,好似王师并未损兵折将,此景此景,叫人心生悲切。”周鞅忽然发出了感慨。

黄远岱嗤地一笑,“莫说京师,就算是寻常州府城池,什么时候不是这样繁华热闹、纸醉金迷了

“土地兼并之下,每年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百姓,可是从未少过。那些每日面朝黄土背对烈日,辛苦劳作的平民,也从来都没锦衣玉食过。”

周鞅没有习惯性的跟黄远岱争论,转头看向赵宁:

“安思明所部六万人马,在草原一朝丧尽,安思明仅以身免,狼狈逃回雁门关后,不得不闭关养伤这时候达旦部已经名存实亡,北胡大军不消几日,就会打到雁门关了,宁哥儿怎么还有闲心上街”

消息是今日傍晚传回的。

赵宁在得到这个消息后,既没有召集赵氏长老们议事,也没有做出什么安排,反倒是带着众人出门逛起街来。

赵宁没有直接回答周鞅,而是指了指正往嘴里塞糖葫芦,吃得腮帮鼓鼓的杨佳妮。

“此时不上街,下回再见这盛世繁华,再吃这满街美食,就不知是何时了。甚至可能再也见不到、尝不到。”杨佳妮一番话说的含糊不清、云淡风轻。

周鞅怔了怔。

片刻后,在赵宁的示意下,众人在街边一家汤饼摊坐了下来。

据赵宁所言,这家汤饼格外地道,是他年少时,某次与一群纨绔斗殴失利,银子都被对方当做缴获收走,囊中羞涩没了选择的情况下,跟魏无羡等人偶然发现的。

等汤饼端上来的时候,心思离不开正事的周鞅忍不住道:“达旦可汗离奇遇刺,达旦太子与浑邪王彼此血争,导致两败俱伤,这事一看就是天元部的手笔。

“如今达旦部战士伤亡惨重,实力大减,达旦太子在天元右贤王的扶持下,绝境逢生重掌达旦部,必然对天元王庭唯命是从。咱们在草原的一根钉子就这样没了

“更严重的是,安思明所部六万将士,半数都是上过战场的精兵,现在全都折在了草原,雁门关因之战力大损,接下来要挡住北胡军的进攻,就分外不易。

“我实在是不明白,达旦部内部打得那么激烈,动静那么大,安思明怎么就没及时探得消息,还中了对方的埋伏”

黄远岱见赵宁没有回答这个问题的意思,便代为推测道:

“察拉罕征服达旦部的一系列布置,做得十分周密,他在达旦太子跟浑邪王相争时,派遣大股修行者在达旦王庭南面封锁消息,不是什么意想不到的事。

“达旦太子跟浑邪王虽然打得激烈,但战场都在王庭周围,而且时间短,以天元王庭的实力,察拉罕要封锁消息并不那么难。”

说到这,黄远岱目光闪烁一阵,沉声道:

“察拉罕在西域的时候,麾下兵马只有三两万,却能藏在暗处挑动西域诸国反叛大齐,并让陇右军一直无法彻底平定西域,这个人的本事,比之五年前凤鸣山之战时,长进了可是不少。”

周鞅点点头,面容肃然道:“察拉罕此人,的确不容小觑。

“不过我还是有个疑问,天元等部集结兵马,达旦部是早就知道的,他们怎么就没有防范,还落得这么个下场”

黄远岱理所当然道:“外部威胁哪有内部威胁严重,只要达旦可汗不在了,对达旦太子跟浑邪王而言,彼此才是最大的敌人。”

周鞅难掩愤恨:“强敌都快到了家门口,他们就不能先共拒外敌现在可好,内斗耗损实力,察拉罕几乎是兵不血刃就平定了他们”

黄远岱淡淡道:“外敌入侵,只要投降,他们就还有活路,做不成可汗还能做个傀儡。内敌不除,性命不保,那可是什么都没了。自古以来,内部的敌人,永远比外部的敌人更有威胁,需要先解决。”

周鞅张了张嘴,无话可说。

达旦部是这样,大齐呢

对皇帝而言,是不是除掉世家更重要

宫城,养心殿。

殿中的气氛格外安静、肃杀。

宋治面沉如水,手里的军报被捏得粉碎。

赵玉洁低眉俯首,不敢打扰愤怒的宋治的沉思。

在得到北胡可能大举入侵的情报后,宋治选择了主动出击。当然他没有亲自出面做什么,一切都是由内阁代理。内阁的方法很简单,重用寒门将领的新军,让他们率军出关。至于世家的军队,接到的命令则是镇守关城。

这个安排,当然是要让寒门将领立功。

安思明出雁门,进驻达旦部,史禄山出辽东,奔袭女真部,王行瑜出西域,大举攻打反叛邦国。

这个时候,无论宋治还是赵玉洁,都认为防御使的军队,必然能够建功。

然而这段时间传回的军报,却让人大失所望。

安思明所部全军覆没。

史禄山半路遭遇女真王庭骑兵,力战不敌,日下来便折损近半,撤退途中又被一路尾随追杀,退回山海关时,仅剩了两万余将士。

王行瑜所部在攻城过程中,被一支陡然杀出的天元精骑从侧翼突袭,腹背受敌之下,大军溃败,短短五日,接连丢失七城,现在主力折损极为严重。

安思明姑且不说,史禄山、王行瑜带领的军队,经过了好几年的沙场征战,都是宋治眼中的精锐,是宋治打算用来代替世家统率的军队,为大齐镇守边关,乃至开疆拓土的依仗。如今大战刚刚开始,就接连损失惨重,战力大减。

史禄山、王行瑜出击时,带走了军营大半将士,现在两人麾下的士卒,只剩下不到开战前的半数。

北胡军的强悍,远超宋治预料。

北胡军的行动,也比宋治想象的要严密得多。

眼下初战失利,北胡大军势必兵临城下,各个边关都会迎来激战。而军力亏损的长城国门,能否挡住北胡军接下来的攻势,就关系着北胡军会不会破关而入,大举杀入河北,乃至中原

宋治揉了揉酸疼的眉心。

大齐皇朝,很可能正面临着开朝百余年来,最大的危机。

“陛下,安思明、史禄山、王行瑜虽然初战失利,损兵折将,但边关皆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堑之地,只要我们火速调集各地的防御使军队,紧急赶赴边关充实防御,必然能够挡住北胡攻势。

“等到北胡兵力在关前消耗得差多了,成了疲惫之师,我们就能趁势反击,将他们覆灭在关城之前,甚至是进一步攻入草原,扫荡漠北”良久之后,见宋治怒火稍减,赵玉洁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依照她的意思,下一阶段,皇朝仍然是重用寒门将领与防御使的军队。至于世家大族,还不需要考虑。她也不认为,北胡军真能攻入关内来。

如此一来,内阁将继续发挥统领全局的作用。

“前两日,朝中刚刚贬黜了几个将门韩式、门第章氏的官员”宋治忽然问了一句好似并不搭调的问题。??

赵玉洁点点头。

这些年来,每年都有世家族人不是被贬黜就是被罢官,治罪的都有不少,这是她的核心任务。

虽然世家每年都有新人补充到官员队伍中,但整体上的数量、份量仍然在快速下降。

“召回吧。”

宋治站起身,来到大门口,借着大殿地基的高度,负手看向燕平城,说出了三个让赵玉洁意想不到的字。

“陛下”赵玉洁不明白宋治的意思。

“近三年被贬的世家官员,挑出一部分没什么大过错的,让他们右迁回朝。”宋治的声音很平稳。

赵玉洁面色一变。

宋治的这个安排,是在向世家示好,同时也在事实上,恢复了一部分世家之势

不等赵玉洁说话,宋治接着道:“给赵宁官复原职五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他也该回雁门军了给予杨佳妮同样的待遇。

“这两人五年前在战场的表现就分外亮眼,如今他们都已经是王极境,应该在沙场发挥更大的作用。”

面对宋治的背影,赵玉洁咬了咬下唇,最终什么都没说,只是躬身应是。

赵玉洁退下后,依然站在门口的宋治,将敬新磨叫到身边,让对方准备一批赏赐,待会儿他要带着去立政殿探望皇后。

凝望燕平城许久的皇帝,忽然叹息道:“山雨欲来风满楼。

“朕没想到,大齐皇朝会忽然面临如此巨大的危险。一百多年了,北胡死灰复燃,再度犯我边境,且声势还比一百多年前要更强。

“大伴,大齐江山会在朕的手里,遭受前所未有的劫难吗朕会在史书上留下千古骂名吗”

敬新磨劝解道:“陛下万勿妄自菲薄。北胡胆敢犯边,我们击败他们就是了。”

宋治摇摇头,“没有那么简单。”

当然没有那么简单。

这些年来,他的精力虽然主要放在皇朝内部,但随着天元大军西征顺利进行、恶化的西域局势始终没有被摆平,他对北胡的警惕心日盛一日。

但在今日之前,他一直认为防御使的军队,足够稳住边关局面,只要再给他一些年,等到军队完成过渡,百万新军练成,他就能重现开朝之初的北伐,将草原清扫一遍。

他对大齐的国力有信心。

届时,天元王庭一定会覆灭。

但安思明、史禄山、王行瑜的遭遇,犹如晨钟暮鼓,将他从自己的美好幻梦中惊醒。

他不得不重新审视北胡军的战力,不得不承认,大齐正遭遇百余年来最严峻的外敌入侵形势。

从萧燕到蒙赤,从细作到大军,从代州出现北胡王极境,到天元大军西征,如今将这些事串联起来仔细思量,宋治对天元王庭再无轻视与偏见。

他终于能完全正视天元王庭的强大与野心。

他也终于意识到,长久以来,赵氏对天元军的高度重视与威胁渲染,并非是单纯想要保证自己的地位,而是的的确确基于现实考量。

当此之际,仅凭还未完全成长起来的寒门,宋治怎么都没有把握战胜强敌。

他还需要依靠世家,也必须依靠世家。

“这一战,朕与大齐,都得倾力而为。”

宋治长吐一口气,目光变得锐利坚定,“内部之争,暂且放到一边吧,自今日起,中止对世家大族的打压,给予他们应有的待遇与尊荣。

“无论如何,大齐的江山社稷,绝不能坏在朕的手上”

本卷终。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为你提供最快的第一氏族更新,章三百零二 山雨欲来风满楼下免费阅读。: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