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第一氏族

作者:我是蓬蒿人 | 分类:玄幻 | 字数:0

章五六零 大风起(18)

书名:第一氏族 作者:我是蓬蒿人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7:06

“郡王殿下,陛下召见。”

在太极殿百官的注视下,敬新磨来到站在白玉石栏杆处的赵宁面前,躬身施礼后说道。

眼下到了午时,百官在太极殿消磨半日,无论寒门官员还是世家大臣,已是都有些焦虑,不知道宋治到底在思考什么、布置什么。

他们并没有被告知赵玉洁身亡的消息。

但大家都能知道,接下来大齐皇朝会有一场大风暴。

风暴前的宁静持续得越久,就越是让人感觉到压抑,压抑得时间长了了,就难免胡思乱想、焦躁不安。

而现在,沉默一夜半日的皇帝,终于又有了动静。

只是在此之前,他们都没有想到,皇帝会单独召见赵宁。在敬新磨话说出口后,很多官员尤其是寒门官员大感诧异,不解的望着他俩。

他们想不明白,皇帝到底在打什么算盘。

这个时候,皇帝就算是要找人出主意、询问意见,也应该是高福瑞之流。

那才是皇帝的自己人,是他的心腹臂膀,怎么会是昨日在含元殿里,于事实上维护了世家,惹怒了他的赵宁

“难不成陛下要放弃除掉陈氏、韩氏等世家了”高福瑞想到这里,忽然觉得不安,心中有了大事不好的预感。

一夜半日的思量,他想到了宋治可能召回赵玉洁,也明白一旦赵玉洁归朝则万事大吉至少是能解决眼前困局。

可如果赵玉洁回来了,宋治还有什么必要单独召见赵宁直接把他拿下就行了。到了这个时候,皇帝没必要顾及赵宁的颜面。

“难道说,是贵妃娘娘那里出了什么问题”这个念头刚刚冒起,纵然是烈日当头,高福瑞也禁不住打了个寒颤,不敢再往下想。

那太过恐怖,无法接受。

“有劳公公通传,请带路。”不同于百官的面色凝重、心思晦涩,赵宁神色轻松、坦坦荡荡,显得好整以暇。

宋治这个时候才有动静,他已能确信截杀赵玉洁的事成功了;对方此时单独叫他过去,是想要谈些什么,他也心知肚明。

与敬新磨前往崇文殿的路上,赵宁步履轻松,并不担心宋治尽起高手在大内围杀自己,他也知道对方不会这么做。

果然,这一路并无意外发生。

于是赵宁确认了一件事:宋治没有鱼死网破的打算。至少暂时没有。

既然对方不准备鱼死网破,还想挣扎一下,那接下来这场会晤该怎么跟对方谈,赵宁心里就有了答案。

正好,他也不想现在就弄死宋治。

崇文殿是皇帝日常处理政事的地方,宋治选择在这里而不是含元殿见赵宁,本身就有不同寻常的意味。在赵宁看来,宋治这是在退让。

含元殿太威严正式,在那里,皇帝威压最重,不能退让。

进门的时候,赵宁脑子里忽然冒出一个奇怪的想法:“还好不是在风雪亭,否则我怕是要被宋治攀亲戚谈交情,说不得,甚至要陪他落几颗眼泪。”

看到宋治的第一眼,赵宁微微一怔。

御案后面的宋治,坐姿依然威武霸气,神情也是威严肃穆,帝王威仪浓厚如昨。从这些方面,看不出他才刚刚失去赵玉洁这条臂膀,陷入了绝望的泥潭。

但从另一方面,却可以再清楚不过的一眼就看出,这位大齐的皇帝伤有多深。

他的头发全白了。

满头白发的宋治,无论再怎么努力保持帝王龙威,看起来也像是一夜之间老去了二十岁。

敬新磨将赵宁带进来后就躬身退出大殿,临行时看了赵宁一眼,目光既悲凉又怨毒,像是世间最锋利的刀子。

赵宁还不至于去关注一个宦官奴才,对方在他眼中什么也不是,将见到宋治满头白发的万千感慨从心头挥散,他拱手向宋治见礼:

“臣赵宁,参见陛下。”

宋治看向赵宁的目光既萧索又锐利,平静的语气中暗含不愿委屈求全的威严:“这可不是参见的礼节。”文網

参见,是要行大礼的,光是拱手远远不够。

赵宁笑了笑:“陛下博古通今,应该知道,繁文缛节这种东西,一开始并不存在。

“天下有了贵族,贵族为了彰显自己的高贵,把自己与平民区分开,这才规定了一整套礼仪,固化之后,就成了维护贵族地位的利刃。

“所谓周礼,便是由此而来。

“我大齐是礼仪之邦,必要的礼节当然不能缺少,但五体投地大礼参拜这种东西,实在是没有必要。”

宋治看着赵宁一动不动:“唐郡王欲为朕师”

赵宁轻轻摇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臣并无这种癖好。”

宋治的目光像是生了脚,落在赵宁脸上后便不挪开了,停顿了片刻之后才声音略有起伏的问:“唐郡王到底想要什么”

赵宁认真道:“臣想要天下齐人亲如一家,和睦共处互相友爱,没有剥削欺压,更没有家破人亡,人人皆有公平,人人都有尊严”

宋治默然。

赵宁看得出来,对方在思考什么,权衡什么。

他其实知道对方思考、权衡的是什么,也知道那肯定不是他想要的,但更加明白对方只能想到那些。

片刻后,宋治徐徐开口:“朕也想天下太平,也想万民安居乐业,更想大齐上下同心同德再造一个盛世,比国战前更加辉煌的盛世。”

赵宁点了点头:“陛下若能这么做,那真是天下齐人之福。”

宋治再度沉默。

这回沉默的时间很短。

他紧紧看着赵宁,字字沉缓:“河北之乱火烧眉毛,必须立马平定,唐郡王认为谁能担此重任”

赵宁对答如流:“皇朝人才济济,多的是良将供陛下挑选。臣戎马多年,历经血战险死还生,如今只想在燕平安享清闲。”

宋治盯着赵宁,好像要把他看个透明。

赵宁泰然自若。

半响,宋治道:“既是如此,唐郡王可以退下了。”

“臣告退。”赵宁拱手后退,到了大殿门前才转过身。

在他即将大步出门的时候,宋治猛地站起身:“唐郡王”

赵宁停下脚步,回过身来,却见宋治面如锅底的瞪着他,弓着背全身紧绷,仿佛一头立马就会跳出来择人而噬的猛兽。

“陛下有何吩咐”赵宁拱手问。

宋治最终还是放松了下来或许只是看起来放松了,他的声音恢复到尽量正常的状态:“魏氏造反,杨氏造反,赵氏”

他话没说完,也没打算说完。

赵宁道:“赵氏跟魏氏与杨氏不同。”

宋治不信:“事到如今,唐郡王这话还值得朕相信吗”

赵宁面容庄重:“臣,不会造反。”

亲耳听到这句话,宋治就像是被人从背后捅了一剑,浑身一震。

赵宁告退出门。

宋治望着赵宁的背影,呆立良久,脸色数变,好半响没有一丝动静。

从崇文殿前的玉阶上走下,赵宁依然脚步轻盈。

宋治问他造反不造反,他说他不造反。

这是真的。

如果他是单纯想造反,他早就那么做了,根本不必等到现在,也不必走那么多弯弯绕绕。他很早就有那个实力。

如果他只是想颠覆大齐皇朝,让赵氏取代宋氏地位,进行一次历史上发生过许多回的改朝换代,那在国战刚结束的时候,他就该牢牢握住郓州军的兵权不放。

以他在郓州军的威望,以他对郓州军的经营,想要郓州军像凤翔军忠于魏无羡一样忠于他个人,是一件非常轻松的事。

如果那时候他就造反,有郓州军打底,有河东军背书,有凤翔军作为盟友,有陈氏在朝中暗助,有杨氏在淮南呼应,要倾覆大齐皇朝并不太难。

这都还没算一品楼跟长河船行的力量。

可赵宁要的,不是这么简单的局面。

这场战争,比历史上任何一场战争都要复杂,都要更有意义,也会比那些改朝换代的战争更加浩大,成功的难度更大

如果要从史书中找一场战争,来类比赵宁心目中的这场战争,那有且只有一个。

那场战争,是商鞅变法。

是从商鞅徙木立信开始,到大秦统一天下结束的那场战争。

在那场战争之前,天下人分为固定的三种:贵族、平民、奴隶。

在那场战争之后,天下就没有了奴隶。

甚至没有了贵族亦或者说,平民也能成为权贵了。

这场战争,消除了天下人的种类差,让天下人都变成了一样的人

在明史的阶梯上,那是一场真正有意义的战争。那场战争,让明迈上了新的台阶,进入了新的天地

所谓功过三皇、德盖五帝,不外如是。

可惜的是,大秦覆灭后历史开始倒退,没有差别的人,又被人为的划分出了种类差,就像大夏开朝时,它的君主与贵族所做的那样。

这种差别叫作“君权神授”。

从此,皇帝成了神的代表,不再是人。于是皇帝开始不顾一切加强皇权,想要绝对的不受任何掣肘的权力,想要把天下人都变成他的奴才。

想要真正做神

从大秦一统天下后到现在,所有的战争都没有意义。

在人类文明进程这个层面上没有意义。

大秦之后的战争,不是皇朝扩张、防守,就是内部权力争斗。

即便是改朝换代,也只是消灭旧有的统治者与权贵,缔造一批新的统治者与权贵。等到新的统治者与权贵腐朽下来,让天下太多人活不下去,于是被推翻。

为这种皇朝这种天下,提供思想控制武器与知识体系支撑的儒家,是隐藏的罪魁祸首之一。

儒家学说虽然不利于诸侯争霸,但在诸子百家中,它对已经实现大一统的统治者,维护自身的稳固统治最有用。

所以,统治者最终选择了它,并且历朝历代一直没有改变。

孔子一门心思振兴周礼,维护贵族利益,追根揭底,是维护统治阶层利益;他的后世学生们,为了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更是无所不用其极。

等到地主们把百姓们祸害的活不下去了,百姓起义,皇朝遂亡。于是,带头的人成为皇帝,有功百姓成为地主。

反抗者最后都变成了他们曾经浴血反抗的人。

成功屠龙的人,都会成为恶龙。

循环往复,永无休止,就这么过了几千年。

荒诞,滑稽。没有意义。

不能推动文明迈向新台阶、新天地的战争,都没有意义。

国战期间,赵宁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但他翻遍史书,却找不到任何解决之法,根本看不到光明未来,甚至连方向都没有。最后,是周鞅提醒他看看商鞅变法。

然而,即便是从头到尾将商鞅变法研究了无数遍,赵宁也不明白他想要的东西到底在哪里。

他不想这个皇朝,因为平民百姓的浴血奋战、尸横遍野而保全,最后皇朝又反过来剥削压迫这些平民百姓。

直到老板娘莫邪仙子,跟赵宁讲述了她的大道,赵宁才渐渐有所明悟。

莫邪仙子的大道,是天地至理,是自然规则,是研究它们运用它们,让百姓不用一直靠牛犁地、靠马拉车、靠天吃饭,是要让文明更上层楼。

这种事,先人一直在做,且有非凡成果。譬如说,用铁农具耕地,就比夏商周时期,用木头骨头石头耕地要好很多。而铁,是先人炼制出来的。

炼铁的过程,便是认识天地至理、自然规则一部分的过程。

在莫邪仙子的认知中,第一个炼铁成功的人,比一个宰相重要多了;第一个养蚕缫丝制出丝绸衣服的人,比一个普通皇帝对文明的贡献大太多。

赵宁不是莫邪,不精通这些手艺活、技术活,他做不来莫邪在做的事。他有自己的位置,也该有自己的方向。

他与莫邪仙子相同的地方,是也想把明再向上推一个台阶

他最终决定,要把商鞅的事业推向新的天地

他要这个天下没有地主,亦或者人人都是地主;他要这个天下没有权贵,亦或者人人都是权贵;他要这个天下没有主子,或者人人都是主子

他需要一种学说,这种学说不像儒家学说那样,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存天理灭人欲,维护统治者的利益,而要去维护天下平民百姓的利益

他要建立一种新的国家,这种国家不像王朝也不像皇朝,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而是为了保护它境内所有人的公平、尊严不受侵犯

既不受外人异族的侵犯,更不能受内部自己人的侵犯

任何以保护国人不受异族他国入侵为由,而对国人进行压迫性剥削性统治,或者宣扬这种统治鼓吹这种统治的人,无疑都是这个国家最大的敌人与罪人

现在,这个人是宋治。

以及他的羽翼、爪牙们,以及那些甘愿成为他走狗鹰犬的人,以及那些准备成为他奴才的人,还有在事实上跟他们一样或支持他们的人

赵宁要进行的这场战争,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战争。

倾覆宋氏的大齐皇朝,不过是这其中微不足道的一个环节

这样的战争,不应该也不能被称为造反。

它需要一个全新的名称。

这个名称,赵宁认为应该叫作革新

革旧迎新

赵宁的背影已经在殿门外消失了很久,宋治却依然呆立如初,这期间虽然脸色数变,身形始终不曾有一丝一毫的动静。

他眼中满是不可置信之色,甚至觉得荒唐无比。

他问赵宁是否想做他的老师,是在问赵宁往后会不会教他做事,左右他的一言一行,成为压制皇帝的权臣。

赵宁回答不是。

他问赵宁到底想要什么,赵宁说想要齐人亲如一家。那番话在宋治听来,就是要宋治停止打压世家,不要处置陈氏、韩式等家族。

宋治回答同心同德,就是答应了。

宋治又问河北之乱如何平定,赵宁说谁去他都不干涉,唯独他自己不去。

对答进行到这里,跟宋治预料的会晤场景,已经是南辕北辙,完全彻底的不同

他笃定赵宁有贰心,现在赵玉洁都被杀了,赵宁必然趁势威逼,提出许多过分的要求,乃至立马举旗造反。

可赵宁没有,他要的,只是保全世家。

宋治不信。

他信不了。

所以他让赵宁退下,试探对方是不是真的没有要求了。

结果赵宁真的转身离开

于是宋治再也忍不住,他直接站了起来,问赵氏是不是要谋反。

赵宁说他不造反。

宋治不信。

但到了这一刻,他又不能完全不信。

因为赵宁造反的最佳机会,就是去河北平乱,借机统领平民军队,利用他们竖立起诛昏君或者是清君侧的旗帜,号召四方豪杰响应。

但赵宁偏偏要呆在燕平。

一场风波下来,宋治丢了陇右的六镇大军,拱手把关中大地送给魏氏,折了赵玉洁与几名王极境高手,自己也一夜白头,结果,赵宁说这一切都是误会,他根本没想跟宋治对着干,只是想天下齐人亲如一家。

这让宋治如何能够接受

完全无法接受

敬新磨进来的时候,看到宋治身体又开始摇晃,连忙过去搀扶。

宋治脸色苍白的吃力道:“去拿玉盂来,朕想吐血。”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为你提供最快的第一氏族更新,章五六零 大风起1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