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第一氏族

作者:我是蓬蒿人 | 分类:玄幻 | 字数:0

章七六五 战局(下)

书名:第一氏族 作者:我是蓬蒿人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7:06

前段时间,杨氏高手被挡在徐州城,袁承志为免杀身之祸,无法表明立场触怒大晋,只能暂时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

这段时间尤其是这几天来,中原风云突变,四方形势更易,不仅吴国大军进了兖州地界,就连魏氏与杨氏都已结盟,魏无羡、杨佳妮随时都能来兖州保他一命,他也就没了顾忌。

“来得反抗军不多,满打满算也就五个军而已。”

看完城外连营的规模,再结合这几日的观察,相互印证之下,袁承志得出这个结论,暗暗松了口气。

“还有武宁军跟平卢军,不可小觑啊”说话的是兖州别驾梅秀楚。

这是一个五官英俊白净,衣衫上没有半点儿灰尘的中年男子,哪怕已经过了不惑之年,依然风度翩翩,不仅没有半点儿大腹便便的油腻之气,还保持着能让女人痴迷的魅力。文網

梅秀楚出自兖州大族梅氏,在地方上相当有影响力。

袁承志看向战战兢兢的梅秀楚,颇为看不起对方的未战先怯虽然他自己也好不了太多。

大晋倒行逆施归倒行逆施,但没人敢小觑反抗军的战力,贬低赵氏的将门雄风。

不过袁承志并没有不满,亦不能讥讽,反而笑着好言宽慰:

“别驾勿忧。

“武宁军不值一晒,从徐州到兖州这一路,拢共不到四百里的路程,七万武宁军因为士卒逃散,硬是只剩下了三万人。

“武宁军还能有什么士气可言

“而那当了逃兵的武宁军将士,可是都回头加入了吴国大军,本来北上的吴国大军只有十五万左右,这一下就骤增到了近二十万

“此消彼长,吴军必然斗志昂扬。

“就算有平卢军来掺和,我们也兵力占优,还能内外夹击,无论如何大势都在我。

“而一旦大战开启,彼此拉锯,就算王师厚一心巴结赵氏,平卢军作为藩镇军,众将士也未必愿意为了赵氏卖力作战。

“就凭范子清那区区不到六万反抗军,如何能够不败”

兖州的地主大户、乡绅大族,平日里跟兖州军颇有嫌隙,双方为了自家利益没少彼此争夺,而且往往是前者吃亏,故而他们对兖州军很是不满,只是碍于人家是军队,没有办法而已。

但这回在不归顺大晋朝廷这件事上,地主大户、乡绅大族与兖州军立场完全一致,为了支援袁承志,他们甚至主动出钱出粮出人出力。

梅氏出钱不少,梅秀楚这个别驾之位因此得到稳固,还获得了参赞军机、与闻机密的特权。

听罢袁承志一番话,梅秀楚好歹放松了些,他虽然不懂军事,但仔细一想这其中的道理,发现很是浅显易懂,顿时生出许多信心来:

“将军所言甚是,此战我兖州必能得胜”

常怀远虽已臣服于赵宁,甘愿带着武宁军北进,但他麾下那些藩镇军的骄兵悍将,哪有那么多效忠于他效忠于大晋,无论得失不离不弃的意志

眼看着离开了武宁,距离自己的田宅产业越来越远,一方面担心家财丧失再也拿不回来,一方面忧心前路未卜战事凶险,都起了抗拒心思。

这个时候吴军精骑追赶而至,一路上派遣修行者靠近,不断向他们喊话,承诺只要他们回头加入吴军,吴国就会确保他们在武宁的家业不受影响,并且以他们为基础重建武宁军,不会打散建制混编。

在这种情况下,饶是常怀远等人尽力驱赶吴军修行者,约束军纪,都没能挡住武宁军将士相继逃散。

“梅大人,你怎么还称呼将军现在该叫军帅了吴王可是已经承诺拜防御使为兖海节度使,并将海州并入藩镇之内。”

说话的是一名魁梧如山的军中将领,言语中对梅秀楚颇有鄙夷之意,似乎是觉得对方脑袋不太灵光,又或者是嫉妒对方的美貌。

“这正是如此,军帅息怒,方才是下官失言了。”

虽然杨延广的使臣还未到来,袁承志还未在实际上成为吴国兖海节度使,此时梅秀楚也只能捏着鼻子认栽。

将袁承志从防御使升为节度使,给他正名,并把原本隶属武宁的海州割给袁承志,这就是杨延广给予袁承志的实际好处。

当然,海州如今还是吴军占着,袁承志想要实际得到彼处,怎么都得等到杨氏赢得中原之战,这对杨延广来说并无损失。

不知袁承志晓得兖州已经被杨延广许给张京后,会是何等反应。

袁承志摆摆手,表示自己不在意称呼这种小事,“大战将其,虽然我们胜券在握,但还需得诸位齐心协力,万万不能松懈。”

众人无不应诺。

武宁军扎下的营盘,紧邻着反抗军,但双方营垒并没有连在一起,彼此间泾渭分明。

反抗军连营森严齐整,秩序严明,犹如横平竖直的燕平城,没有半分不协调之处。

武宁军营地虽然也称得上有模有样,但相比之下显得乱糟糟的,无论是辎重车辆的摆放,还是大营小营之间的章法,都无法跟反抗军同日而语,如同乡间草市。

常怀远在迎接范子清进营的时候,因为自惭形愧而脸红,很是担心对方表露出嫌弃的意思。

这一路来,他的部曲逃散大半,还都成了吴军将士,临到了兖州,自家营垒又构建得犹如狗窝,此刻面对反抗军将领,常怀远已经不是没面子没尊严的问题了,而是在人格上都感觉低人一等。

七万武宁军撤出徐州,并不是同一日进行,早在吴军抵达徐州之前,大队人马就已陆续北进,赵宁见过杨延广后撤走的,只是最后一批将士。

如若不然,吴军尾随追杀起来就会很麻烦。

因为大军撤离及时,吴军大队人马跟不上,只能派遣建武军的精骑追赶,但常怀远没想到的是,仅仅是一队为数不多的先锋精骑,加上一些高手强者,就让武宁军折损了过半兵力。

关键那还是在两军没有正经交战的情况下

且折损的兵力不是没了,而是摇身一变成了吴军

常怀远没有羞愤得抹脖子,已经是求生欲很强的体现。

好在范子清并没有任何倨傲之色,举手投足之间表现出的都是平易近人的态度,叫常怀远好生松了口气。

到了中军大帐坐下,常怀远主动说起罪责伤疤自己来揭总比别人揭要好受一些:

“常某实在是惭愧。

“七万武宁军是太子殿下看着常某从徐州带走的,可常某没能把他们都带到兖州来,辜负了太子殿下的托付,还让范将军少了大量臂助,真是罪不容诛。”

范子清没正经在藩镇军待过,国战时他投身行伍便去了万胜城,而后被陈安之救出,成为了赵七月扈从军的一员。

国战结束即进了禁军,直到后来在河北加入反抗军,他对藩镇军的骄横跋扈、抱团利己体会不深刻,但好歹不会没有认知。

武宁军的遭遇出乎预料,但细想也在情理之中,范子清并没有因此看不起常怀远他从来就没看得起常怀远过。

范子清站在三军团结的立场上,和颜悦色地宽慰常怀远:“事已至此,常将军不必过于自责。

“正所谓吹尽狂沙始到金,逃散的四万将士不过是兵渣滓,就算到了战场上也没多少战力,留下的这三万将士才是精锐,正当其用。”

常怀远张了张嘴,不知道是该感谢范子清体谅他安慰他,还是该因为自己的武宁军,被对方说成是兵渣滓而恼羞成怒。

“范将军所言甚是。”常怀远憋了半天,只有这么一句话。

范子清见常怀远面色不虞,知道对方情志郁结,不好跟对方多说伤心事,便转头看向其他人。

帐中除了武宁将领,黄瑜、章颢等人也在座。

随军的左车儿等一品楼修行者,去了反抗军大营,范子清已经见过了,了解到不少情况。

范子清含笑看着黄瑜、章颢等穿文官服饰的:“据本将所知,在后有追兵,同袍不断逃散、加入吴军反过来劝降的情况下,还能有三万武宁军将士愿意北上报效国家,主要是因为黄大人、章大人等仁人志士,在我大晋修行者的帮助下,一路上不断劝说三军将士,晓以大义动之以情,以徐州革新战争为样本,宣扬我大晋的公平正义。

“诸位为朝廷保住了三万肝胆相对赤诚的儿郎,他们来日必能成为国家的合格战士,这是大功劳,辛苦诸位了,本将在此谢过。”

说完,他起身抱拳,郑重行礼。

黄瑜、章颢相继起身,连忙回礼,都说这是自己该做的,分内之事,无需范子清专门相谢。

而后,黄瑜又说这三万将士能够坚持北行,他们个人的作用其实很小,都是因为大晋皇朝的确是为民做主,在践行公平正义。

于徐州进行的革新战争虽然短促,却让武宁军民实打实看到了光明与希望,这三万将士非是他们带来的,而是大晋朝廷感召来的。

章颢一脸感佩地称赞反抗军的军容军貌:

“今日见到了纪律严明、斗志昂扬的反抗军将士,才知道什么是国之锐士,能拥有这样一支军队,何愁贼寇不平、大业不成

“范将军身为反抗军大将军,深得陛下与太子信赖,委以征伐大事,必然是人中龙凤,下官能与将军合力讨伐兖州,实乃平生快事”

范子清被夸得有些羞赧,为了不让自己尴尬,他连忙搜肠刮肚,回忆左车儿的介绍,热情洋溢的夸奖起章颢与黄瑜来。

双方你来我往,言谈热烈,很快就变得十分亲近,并且惺惺相惜。

被晾在一旁,渐渐被众人遗忘,看都不被看一眼的常怀远,瞧着众人相谈甚欢,不能不清晰感受到自己的多余。

可武宁军明明是他的,队伍也是他带来兖州的,黄瑜、章颢这些人是他的麾下,怎么现在反而他成了不相干的人

常怀远胸中涌起一阵酸楚,心塞得像个受了冤枉的小媳妇。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为你提供最快的第一氏族更新,章七六五 战局下免费阅读。: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