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模拟成真,我曾俯视万古岁月?

作者:舟中落雨声 | 分类:玄幻 | 字数:0

307 有女初长成,“是人……我吃!”

书名:模拟成真,我曾俯视万古岁月? 作者:舟中落雨声 字数:0 更新时间:01-05 14:03

【自苏云离开之后,日子继续,你依旧读书,练字,练武,观想脑中之中的“斩妖”,“斩鬼”两门剑意。】

【下了几场大雪,又出了几个日头。】

【岁末将至,除夕的脚步临近,年味渐浓,愈发醇厚。】

【谢府内外,已是张灯结彩,春联盈门,汴京城内,鞭炮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不说谢府整个汴京都红火起来,府中的下人,都是红衣红袄脸上都多了些喜气洋洋之色。】

【一年之终,一年之始!】

【这半个月内,谢原再度来访,近日他对武学之事愈发痴迷,言道江湖之路,出门在外,要有一身本事,不然就是遇到“路见不平”,“英雄救美”,怕也是急得团团转。】

【谢原向你展示武学新境,筋骨愈发强健,自觉力能搏牛,气力逼人。】

【你看出他已经到了武道第二境“铸骨”大成的境界。】

【进展已经不算慢,却也使得他气血翻腾,难以平息。】

【谢原每逢夜深,便辗转反侧,难以成眠,即便是隆冬时节,亦需以冰水沐浴,方能稍减燥热。】

【他浑身筋骨更似火烧火燎,瘙痒难耐,犹如置身火炉蚁窝之中。】

【你心中暗自诧异,自己修炼时并无此等反应,想来是从习武至武道三境,你的进展实在过于神速。】

【据谢原师傅所说,此乃练筋长骨之常事,只是谢原进展太快,故而有些许不适罢了。】

【谢原自儿时服用的药材,其食补之力一直潜藏体内,如今习武,正将其精华逐渐消耗。】

【这便是大姓弟子自幼打下的根基,益处多多。】

【其一,这药物一旦被激发,若是不练,便觉浑身不适,犹如饱食之后必须走动消化,练武之事自然不敢有丝毫懈怠,从而养成习惯。】

【其二,这药材之灵妙,堪比“重塑筋骨”。人之筋骨,天生而定,而此次练武铸骨,却能有意地锤炼根骨经脉,使其更为适合练武,为中三境捉拿“气感”打下基础。】

【这等机缘,乃是用“金山银山”堆砌而成,旁人望尘莫及,唯有艳羡之份。】

【自幼年起,食补药浴,加之武道高手的推拿经脉,寻常人家哪里敢于奢望。】

【你心中暗自感叹,这等机缘你自是羡慕不来。自幼时起,你的吃穿用度已是捉襟见肘,更别提练武这等奢侈之事。】

【谢原的练武师傅推算,只需两月时光,谢原定能冲破武道第二境,迈入那“气血”充盈的第三境界。】

【谢原自信满满地道:“武道小三关,我自是不放在眼里,但步入中三境,怕是需费一番功夫。”】

【“然而,这又怎能难倒我谢原?卧云公子出手,区区中三境不过是弹指之间,便可轻易突破。”】

【武道中三境,讲究的是梳理周身气血经脉根骨,更要捕捉那人体与生俱来的“先天之气”。】

【武道前三境,重在练实,打磨根骨锤炼气血皆是实实在在,只要有一门正确的功法,肯下水磨功法,持之以恒,亦能步入第三境。】

【只是这道人体“先天之气”,极为玄妙,过了三十岁,便会消散。】

【若是三十岁时仍未能捕捉到气感,此生便再无机会踏入中三境。】

【然而,不踏入中三境,却也没有武夫那九十年的人间大寿的限制,此乃武道修行之铁律。】

【你对于谢原日后的武道境界倒不甚担忧。这数月来,谢原在习武上的进展着实喜人,连教导他的师傅都感到惊讶不已。】

【显然,谢原在武道上颇具天赋,加之从小打下的坚实基础,中三境界对他来说,已是囊中之物。】

【如今,九大姓中的同辈弟子,大多仍处于第三境或中三境阶段。】

【据张云芝所言,张家这一辈中最出色的弟子,年仅十六便已踏入武道第五境界“春雷”,实力惊人。】

【九大姓中,能与之比肩者,寥寥无几。】

【若谢原早些习武,怕是不输于那几人。】

【然而,诸葛夫人似乎并不希望谢原过于出众,故而谢原前些年还是一副纨绔子弟的派头。】

【可能究其原因。】

【谢原之前还有个哥哥,却是早夭,此事或许也影响了诸葛夫人。】

【大家族内的争斗,都是暗流涌动,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谢原倒是有些难为情,悄悄给你说,他最近习武加气血充盈,血气方刚,母亲把她自己的一位大丫鬟送给了谢原。】

【谢原有些面红耳赤!】

【你似乎已猜中其中缘由,不过是男女之间的情爱之事罢了。其实,练武之人并不一定要保持“元阳”之身。】

【所谓“精满则溢”,若长期压抑,反而可能对身体有害。】

【谢原身边的下人,都是一些唇红齿白的俊美男子,苏云也是如此,都没有贴身对的丫鬟,这也是家族对于嫡系子弟的一种保护,避免他们过早接触男女之事,以免心智未成熟时便沉沦其中。】

【当然,世事无常!】

【亦有弄巧成拙之事,不少名门望族的少爷竟对陪读的书童产生了情愫,从而沾染上了龙阳之癖。】

【大齐的高宗皇帝便是此类例子,他非但不沉迷于后宫的三千佳丽,反而对一位大臣的俊逸公子情有独钟,甚至将其册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发展到最后竟然要将大齐数十代的江山拱手送人。】

【最终夫子将那位公子带离了皇宫,高宗也因此郁郁而终。】

【如今谢原已十六七岁,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此事倒也恰逢其时。】

【据张源来讲的一些汴京膏梁子弟,也是和谢原一般,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又练武在身。】

【身怀利刃,难免杀心四起。】

【因此,汴京之中便滋生了一些地下黑市,为这些权贵子弟满足欲望。】

【不少九大姓的练武子嗣,或多或少有几条人命在身。】

【你只是摇了摇头,以他人的性命为发泄,视生命如草芥,这种事发生在书院所在的汴京想来总是不可思议。】

【谢原虽压低声,却仍被一旁的梧桐听见,她脸颊瞬间染上一抹绯红,双腿不自觉地轻轻夹紧。】

【梧桐自然听懂了谢原其中的意思,以后她多半就是少爷的通房丫鬟。】

【她不由瞄了瞄少爷的侧脸,心中更是羞涩。】

【内心暗暗想到,“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少爷疼惜我。”】

【在院中,她时常听闻其他丫鬟姐妹们私下议论,若对方不懂怜香惜玉,初次体验往往伴随着疼痛,而后方能领略其中滋味。更有甚者,此事一旦开始,便极易令人沉醉其中,难以自拔。】

【院中一些少爷,大白天也是不节制,常常能在院中的假山亭后见到衣衫不整的少爷丫鬟。】

【谢原凑近,声音更是压低道:“那位姐姐温婉可人,体态丰腴,珠圆玉润,年岁稍长于我俩。我听谢猴子提及,她坐于上面之时……我听谢猴儿说是什么白玉观音倒坐莲,浑身飘飘然,真是神仙不换。”】

【“要不观弟,下次你也是试试,保证快活。”】

【谢原肩膀推搡了一下你道:“那位姐姐虽是说和我永结同心,别人我自然是不肯,但是观弟我们可是亲兄弟。”】

【“情同手足,自然是有难同当,有福同享。”】

【你看着谢原一脸期待的模样,似乎是有什么好东西对兄弟,也不“藏着掖着”的豪爽模样。】

【你面色古怪,只是连连拒绝。】

【谢原却道:“观弟,除夕前一夜去群芳宴,我来叫你,给你看看那位姐姐,再做决定不迟。”】

【谢原嘿嘿一笑道:“反正从谢府出发,坐马车路上也久……”】

【谢原说完,便告辞了离去。】

【你送完谢原,回到院中,看着梧桐还在站在未动,双腿交叠的扭捏样子,秀美的脸上一片羞涩,耳朵都是红彤彤的。】

【“梧桐,没事吧?如今天气寒冷,别发烧感冒了。”】

【梧桐细如蚊声应了一声,脖子都红了。】

【“少爷,要是真想试试,梧桐也是可以的。”】

【梧桐生得极为貌美,在谢府的一众丫鬟中都是出类拔萃的,若稍加打扮,恐怕连那些小姐们都要黯然失色。】

【也难怪谢人凤只见过一次就心生觊觎,前来讨要梧桐。】

【女子确实比男子发育得快些,你不经意间瞥见梧桐胸前那鼓鼓的轮廓,心中不禁微微一动。】

【你之前就听梧桐提起过,她一直缠“熊”的习俗,是因为太“巨大挺拔”影响了日常,而且也怕府中的丫鬟们说闲话。】

【华安大夫也曾告诉过你,梧桐在谢府中不知被多少马夫、护院、花匠等所觊觎。】

【最近就有一个年轻有了几分武道修为的年轻护院,天天给梧桐送酥糖,即便梧桐说不喜欢甜口,他又送来了腊肉,真是用心良苦。】

【看来家中有女初长成。】

【你收回思绪,轻轻地在梧桐光洁的额头上弹了一下,脸上露出无奈的笑容,说道:“天天都在想些什么呢。”】

【梧桐被你这一弹,微微一怔,随即羞红了脸。】

【她看着少爷脸含笑意,负手走进屋内。】

【心中却是暗暗着急,明年开春就是少爷进学堂。】

【她知道以少爷的才学相貌,走出这间小院,一定会不知道多少姑娘“折腰”。】

【姐妹们都说,男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第一个女人。】

【你依旧重复日复一日,转眼已过一个半月。】

【今日!】

【已是夜里!】

【雪满千山素裹,院中的梧桐树在月色下倒影,照在院中的雪地上。】

【窗前明月窥眸。】

【梧桐已经入睡。】

【你放下手中的道经,你读书极快,一目十行,过目不忘,一日能读数十本,如今通读下三千道藏。】

【儒道之学,倒是相辅相成。】

【儒家求积极“入世”,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流芳百世。】

【道家也讲“出世”,道法无为,而转而追求自身,全性而保真,追求虚无缥缈的天道飞升。】

【一个入世,一个出世!】

【儒道两家,一个入世,一个出世,都是天下的显学。而在南方,还有佛国的存在。然而在大齐,独尊儒术,佛家并没有立足之地。整个大齐,称得上佛家庙门的也只有几处,如京师道的清凉寺和剑南道的玉佛寺。】

【夫子还在大齐之时,大齐每一州道,甚至是大的县郡,都是有建立书院,其中的院长皆是来自书院先生。】

【大齐足足有七十二出书院,每一任书院长,都是由夫子亲自挑选。。】

【七十二书院长,也称为七十二贤人。】

【在那时,书院长的地位极为崇高,甚至在节度使之上,其中不仅是饱读诗书之士,还是修为极高之人。】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大齐已不复往昔,十三州道中仅有五大书院得以保留。】

【你轻轻推开屋门,走进落满清辉的小院。】

【不出所料!】

【在梧桐树的枝丫上,又立着一位戴着白纱斗笠的女子。】

【你走到院中。】

【女子也轻飘飘而下。】

【这段时间相处,陆华每日都会来院中。】

【你心中还是没有猜测到她的身份,只是越发觉得她难以揣摩。】

【来自道家三真一门,而且藏身在谢府之中,与谢鸿熟悉。】

【这几日谢鸿也有遣小厮来,让你书写几副诗句。】

【据说谢家二爷精通百家,尤善儒释道三家,以这三家学问为根基吃下百家。】

【谢鸿曾经是儒家之人,差一点成为夫子的第五位弟子。】

【如今,又和陆华关系匪浅,常年住在京师道的清凉寺中。】

【“你最近读的道经如何,是不是觉得茅塞顿开,其中以《南华经》,《冲虚真经》为入门,又以陆沉祖师批注的《三真教化集》最为晦涩难懂——”】

【“嗯?”】

【陆华表情瞬间凝固,声音戛然而止。】

【“你入第七境神游了?”】

【她不敢置信看着,站在院中气息空灵的身穿白衣的少年。】

【少年轻轻点头。】

【女子不禁长大嘴巴道:“你这是人……我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132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