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模拟成真,我曾俯视万古岁月?

作者:舟中落雨声 | 分类:玄幻 | 字数:0

第267章 九大姓的小辈,草堂诗社!

书名:模拟成真,我曾俯视万古岁月? 作者:舟中落雨声 字数:0 更新时间:01-05 14:03

【你轻轻抬眸,目光在那位李家六小姐身上多停留了几息,只见她容颜如花似月,又想起谢原提及她时那避如同遇见蛇蝎般的神情,不禁笑着摇了摇头。】

【“小姐,”身旁的小蝶压低声音,“我听主母提起,那谢原啊,是个读书的好苗子,聪明绝顶,还说什么将来必能进入那大名鼎鼎的书院,成为大齐栋梁之才。可小蝶我呀,是一个字都不信!这不就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嘛。”】

【“小姐,俗话说得好,酒香不怕巷子深,可咱们最近打听到的可没有什么好名声,这谢原以前啊,可是个十足的纨绔公子哥儿,西凤楼那是常客,红颜知己更是一大堆。哎,小蝶我真是替小姐可惜,这般花容月貌,怎就偏偏与这等人物扯上了关系。”】

【“古语有云,浪子回头金不换,可是还有一句话,狗改不了……”】

【你看着丫鬟在一旁为小姐“打抱不平”,嘴上又喋喋不休,倒是与梧桐私下的性子差不多。】

【不过从中也能看出这位六小姐是个对待下人极好,性情宽容的主子,不然要是换做其他千金小姐,哪个下人敢如此。】

【李家六小姐终于轻轻放下了手中的书卷,玉容上浮现出一抹无奈之色,笑道:“小蝶,你这张小嘴啊,真是越来越像那些嬷嬷!”】

【小蝶闻言,非但不恼,眼神中更是一亮道:“小姐,您说是真的吗?我以后就想是成为府中的嬷嬷,好教导那些不懂事的丫头们呢!”】

【李家六小姐玉容脸上更是哭笑不得,她们二人自小一起长大确实情同姐妹,如同妹妹。】

【她又看向于你道:“公子抱歉,我这婢子不懂分寸,口无遮拦,倒是扰了公子清净。”】

【好不容易板起了脸道:“小蝶,快给公子道歉!”】

【小蝶这才想起这亭中还有一位陌生公子,心中不由得一惊。若是这人是谢府之人,恐怕就麻烦了,要是让谢府的夫人知道这些闲话,一来二去传回李府,自己怕是要受罚的。】

【想到这里,她吐了吐舌头,连忙道:“我给公子倒茶,瞧我这嘴,大人不记小人过,切莫要放在心上。”】

【你摆了摆手,示意无碍。】

【小蝶又喜笑颜开。】

【她看你的仪态少有,不由开口问道:“公子,你是谢府之人吗?”】

【“算是吧。”】

【这意外的回答让小蝶撇了撇嘴,心中暗道,哪有这样回答的,什么叫算是。】

【“那公子如何称呼呢?”她继续追问道。】

【“谢观!”】

【小蝶闻言,从身旁的竹箱内拿出一个小本本,仔细地翻看起来。小姐日后可能要嫁入谢家,她自然早就开始搜集谢家的事情了。她眨了眨眼,暗道:“谢观?谢家族谱上似乎没有这个名字呀。”说罢,她又翻了几页,终于找到了!】

【谢家大院的庶子,母亲未有记载名讳在族谱上。】

【谢观?那不就是之前惊动满城风雨的谢家逸事中的那位。】

【小蝶不由吃惊道:“谢家的奸生子?”】

【“小蝶!”】

【李家小姐皱了皱眉头打断道:“不得无礼。”】

【小蝶自知说错话了,倒是诚心道歉,揭人伤疤总是不对。】

【你却没有生气,神情平淡。】

【李家小姐见状,合起了手中的书卷,眼神中责备刮了一眼小蝶,起身行了一礼道:“原来是观公子,多有得罪。”】

【“小女,李书婉。”】

【你听后想到,果然是李家的六小姐。】

【此时,亭外又有说笑声响起。】

【李书婉秀眸微抬,望向亭外,只见又有几人走来。待看清来人后,她不禁微微叹了口气,心知这好不容易找到的清净看书之地,多半又没了。。】

【一道惊喜之声激动道:“书婉,真是好巧。”】

【“我刚刚和芸娘说此时风景独高,是个赏景色的好地方,想不道和书婉想到一处去了。”】

【小蝶在一旁低声嘀咕道:“又是这个烦人精。”脸上却不敢有丝毫放肆。】

【“苏云公子!”】

【“唤我苏云就是!”】

【两男一女快步走来,说话之人更是迫不及待超越几人,径直走到亭子中。】

【此人刚刚及冠的模样,头上戴着一顶束发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一条二龙抢珠金抹额,身着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脚踏一双青缎粉底小朝靴,一身穿戴金贵富气,尽显其身份不凡。】

【只是长相差了几分,相貌只能算作清秀,双耳招风,耳垂极大,一双眼睛此时“全神贯注”落在李书婉身上。】

【你听李书婉似乎有意提醒,姓苏!】

【苏家的子嗣。而苏家,乃是九大姓之首,权势显赫,在汴京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后面还跟着一男一女,皆是带着四五名下人。】

【男子十四五岁的模样,一袭华服,模样俊郎,手中拿着一支青色玉质长笛,眼中之中带着几分傲气。】

【不知是源于你的父亲还是当年那位谢家先祖,据说发家就是被大户人家小姐看中其容貌英俊。】

【这几代谢家儿郎皆是相貌堂堂,模样俊俏。】

【这位你也认识,大院的七少爷,谢轩。】

【你只是在宴会上看见过他,并不与他相熟,他的母亲虽不是九大姓却也是一方富商,在府中也是有些得宠。】

【你已经起身道:“见过七哥!”】

【谢轩脸色一愣,上下打量于你,倒是忘记你是何人。】

【而在谢轩身后的女子,则更是引人注目。她穿着藕合色的绫袄,外披大红裘袍子,里面搭配着黄色绣花的长裙,身材宛如弱柳扶风般芊细,削肩细腰,鸭蛋脸面,一双眼眸柔情似水又风情万种,与其他的小姐截然不同,自有一番独特韵味。】

【李书婉出声道:“这位是谢观,观公子。”】

【谢观!】

【谢轩眉毛一抬,想起这位庶出的兄弟,最近在院中倒是有了几分名声。】

【他轻轻点头,便不在乎。】

【苏云开始有些惊疑盯着这位亭中和李书婉安坐的少年,见其二人似乎不熟悉的样子,这才放下心来。】

【进来的三人中,苏云自然是中心人物,他简绍道:】

【“书婉,这位是谢轩,谢灵伯父的公子,你许是没有见过,也是个有才情的。”】

【谢轩也是客套道:“见过婉小姐。”】

【接着,苏云话锋一转,语气中带着几分得意与隆重:“这位嘛,我可要好好地介绍一下了!书婉,你应该听说过她的名声吧?她可是被那位书院大名鼎鼎的金子叹先生评说过的,汴京十八家中的一位。”】

【他顿了一顿,吟诵起一首诗来:“芸娘八岁能弹筝,春风吹落天上声。一声雍门泪承睫,两声赤鲤露髻鬣,三声白猿臂拓颊。”】

【“西凤楼中的琴艺绝顶,胡芸娘。”】

【金子叹,这位书院中的先生,以其好评论,大齐最为出名的风评家。】

【他每年都会在开月之时举办雅评,对天下人物进行一番品评。】

【当年,谢灵就是因他的一句“谢家虎子当为武道先”的评价,而迅速在汴京声名鹊起。】

【金子叹的评论并不仅限于朝中之人,他尤其喜欢对汴京的名妓戏子进行点评。这些戏子或名妓,一旦被金子叹评论一句,往往就会身价百倍,成为众人追捧的对象。】

【因此,在汴京的烟花之地,常常能看到这位百岁老人被女子们争相追捧,选为入帷幕之宾客。】

【而“汴京十八家”,正是金子叹对汴京戏子和名妓的最高赞誉。这些女子不仅才艺出众,生的也是貌美,还有有才情,性格也必须要端庄有礼。】

【这位胡芸娘便是十八家之中琴家之一,也是西凤楼的花魁。】

【不知道是汴京多少男子的梦中仙子。】

【她的名声之大,几乎让她不再轻易抛头露面,所交往的也都是汴京真正的权贵子弟。若不是苏云身后在苏家的关系,恐怕也难以请动这位花魁来府中做客。】

【胡芸娘盈盈一礼,笑容温婉,向着李书婉招呼道:“见过婉小姐。”】

【李书婉有些惊讶道:“原来是胡大家,真是幸会。”】

【这位胡芸娘的名声早已听过,算是在这一群九大姓子弟之中常常谈起之人,据说不仅琴弹的好,也会做诗词歌赋。】

【胡芸娘的声音轻柔,一双美眸流盼生姿,仿佛能勾动人的心弦,她轻声道:】

【“奴家,见过观公子。”】

【她看着这位亭中的未见过的公子,一袭蓝白色的素衣,算不得精致贵气,可是气质相貌少有的出彩。】

【她们这类女子混迹在“恩客场”,早就八面玲珑,胡芸娘虽是看出你不受重视,一应礼节还是不容有失。】

【有时候这类不得宠的庶子,一点儿的“重视”和几句轻声细语,便如飞蛾扑火一般,来的比那些个高门大族的受宠嫡子来的更加“不要命”。】

【胡芸娘裙下,不知令多少来自九大姓氏的庶子甘愿为其“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她的一颦一笑,妙目流转,似乎有意无意地落在你的身上。】

【你淡然回礼,轻声说道:“见过胡小姐。”】

【胡小姐?】

【这一称呼显得颇为意外,平日里,人们或是亲切地唤她为芸娘,或是尊称她为胡大家、胡姑娘,鲜少有人以“胡小姐”相称。】

【然而,众人并未对此多加留意。】

【待众人落座于小亭之中,围坐在暖炉一侧,你与李书婉坐在一侧,而他们三人则坐在对面。】

【不过,你与他们之间刻意保持了一段距离,显得颇为生疏。】

【苏云兴高采烈地说道:“书婉,还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你可知道芸娘已经答应加入我们草堂诗会了。”】

【“我可是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磨破了嘴皮子,才让芸娘点头答应的。”】

【“今后,有了书婉和芸娘两位才女撑场面,咱们诗会总算有些名堂了。”】

【说到此处!】

【谢轩的脸上也不禁浮现出几丝得意,能让汴京十八家中的一位加入草堂诗社,足以让其他权贵子弟心生艳羡。】

【在这汴京的权贵圈子里,创立诗社的并非仅有他们一行人,还有数位与他们关系不和的权贵子弟也成立了各自的诗社。】

【毕竟近水楼台先得月,谁要是成为胡芸娘的入幕之宾,第二天必定名动汴京。】

【不过,她们这一类女子委身之人,必定要是极为出彩之人。】

【不说,货于帝王家,也要是真正的高门名流。】

【草堂诗社由苏云一手创办,身为首任社长,他广邀汴京内成名的年轻才俊加入,而谢轩便是其中之一。】

【家中的母亲也时常嘱咐他,要与苏云多加亲近,苏云在苏家颇为得宠,只是他不喜欢读书进仕,而是喜欢吟诗作赋。】

【对于儒家的四书五经,苏云并未表现出太大的兴趣,唯独对《诗经》情有独钟,历朝历代的诗词更是烂熟于心,如数家珍。】

【谢轩点头附和道:“胡大家加入诗社之后,众多才子纷纷慕名而来,这份名声,确实是千金难换。”】

【谢轩虽自视甚高,但在言辞之间,也不乏对苏云的“讨好”之意,否则今日苏云莅临,他也不会亲自一路作陪,尽显礼遇。】

【此举既体现了对苏云的重视,也有在谢家一众公子小姐面前“展示”自己人脉与能力的意味。】

【他谢轩所结交之人,绝非泛泛之辈。】

【胡芸娘轻笑一声,说道:“奴家何德何能,能与云公子和婉小姐相提并论,他们才是诗社的招牌。”】

【“轩公子也是诗社的骨干,奴家最多只能在你们吟诗作对之时,弹奏一曲,附庸风雅罢了。”】

【苏云脸上洋溢着红光,显得极为高兴,未曾料到能在此处偶遇李书婉。】

【他早年对李书婉一见倾心,且这位李小姐诗词造诣颇深,认为简直是“天造地设”。】

【“不如今日我们便不拘泥于韵脚,只出一个题目,各自创作几首诗如何?”】

【谢轩闻言,欣然应允。】

【胡芸娘见苏云已兴致勃勃,便也点头表示赞同。】

【李书婉虽面露迟疑之色,但最终还是点头答应了。】

【苏云大喜过望道:“今日的诗词流传出去,明日必将轰动整个汴京城。”】

【“笔墨纸砚我倒是一直让下人备着,只是还缺一个擅长书法的人来挥毫泼墨。”】

【谢轩忽然想起一事,转过头看向你道:】

【“我倒是记得观弟在书法上颇有造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079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