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模拟成真,我曾俯视万古岁月?

作者:舟中落雨声 | 分类:玄幻 | 字数:0

第237章 学问落人间,卧云公子!

书名:模拟成真,我曾俯视万古岁月? 作者:舟中落雨声 字数:0 更新时间:01-05 14:03

【“君子不器,周而不比。”】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华安看的其中几段话,都是出自《圣语》,算不得出奇,大齐之人都是颇为耳熟能详。】

【除开第一句,他确实未有听过。】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即便是华安这等行医之人,也不由得心生赞叹。其言辞朗朗上口,宛若一副精妙对联,其中又蕴含的深意,更是令人回味。】

【华安不觉这是少年所做,多半只是抄录。】

【只是上面的墨水字迹,却显得尤为突出。】

【华安拿起书籍,除开油墨刊印的黑字。】

【边上的批注的字迹,却公正严谨,于刊印一般无二。】

【他心中好奇,往前翻开书页。起初,那字迹歪歪扭扭,不成样子,宛如稚童初学。】

【然而,不过数页之后,字迹竟变得端正起来,与刊印之字一般无二。】

【华安心中惊异,问道:“这字迹可是少爷所写?”】

【你淡淡点头。】

【华安疑惑道:“看少爷的样子,似乎还未有人教过练字吧?”】

【你笑道:“未曾,白日未有摘眼布,都是晚上借着月色模仿书上的字迹。”】

【华安难以置信,他见过谢府中许多少爷小姐的字迹,虽不乏出彩之作,都是早有人指导。】

【但谢观无字帖对照,且为一个眼疾少年所写,竟能如此端正。】

【常言道,字如其人。】

【谢家二院老爷谢鸿以书法闻名,据说小时候洗笔砚的潭水都被染成了墨色,引为美谈。】

【华安能常来小院,除了此地不像其他谢府院落让他不适外,他虽身为谢家官医,实则也是谢家奴仆。】

【主子和奴仆共处一室,他总感到如坐针毡。】

【但在这小院中,尽管谢观也是谢家子弟,却无丝毫架子,让华安毫无压力,这是其一。】

【第二的话,可能是因为这位观少爷虽年纪尚小,却有一股大人般的沉稳。】

【少年处事得体,孝心可嘉,身上散发着一股难以言喻的气质,让华安感到亲近。】

【可惜,谢观的身份颇为尴尬,恐怕难以在谢府崭露头角。】

【华安问道:“我听说袁夫人为观少爷请了先生,冬月都快过去了,怎么还没见来?”】

【一旁的梧桐愤愤不平地说:“大院的丫鬟说,那两位先生,一位最近感染了风寒,恐怕得等来年了。”】

【“另一位,六日前倒是来了,但只给少爷留下了两本《四国左传》和《中庸》,还有其文选及两书的名儒的注解,说得先背熟后再来。”】

【“可这两本书加起来都有七万多字,再加上注释,都快四十万字了。”】

【“这分明是不想教,假惺惺地故意刁难人。”】

【你脸上并未露出恼怒的神色。】

【华安忽然想起一人,说道:“此人莫非是长宁街的董秀才?】

【梧桐无奈地说:“正是这位董绍,董秀才。”】

【华安笑道:“他便是如此,虽有学问,却颇为固执迂腐,他十几岁便中了秀才,想不到蹉跎三十年,仍只是个秀才。”】

【大齐有句俗话:“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由此可见科举之难。除了自身才学,背后也需有人提携。齐彰帝在位时,距今已有四百年,那时的科举考试“不糊名”,考生姓名、籍贯、住址乃至祖上官员、师承何人,均需写明。】

【因此,一时间取士多为高门大户之人。直至后来夫子改革这一措施,考试实行糊名制,且出题者均为书院的先生,这一情况才有所好转。】

【大齐的夫子,不仅是书院的书院长,更是当代学问最高者,由上一代夫子逝世后继承其位。】

【大齐自开国至今,历经四十代帝王,两次迁都,历经盛衰,又有文帝复国,传国已有一千两百余载。】

【开国之初,书院创立,至今仅有二位夫子。】

【初代夫子在登天二百年后重返人间,建立书院收下弟子,最终老死于书院,将学术道统留在了大齐。】

【学问便落了人间!】

【第二代夫子则一直活到了现在,于三百年前往东海寻仙,至今未归。】

【南边有佛陀立教,佛子出生一夜莲花开,佛庙东面的墙尽是塌落。】

【北方有信奉着长生天的鞑靼,有努尔家的天命雄主,密宗之中记载的赤帝下凡。】

【西边也有四百年内雄起的隋朝,小时误入仙境的隋成帝,搅动天下风云。】

【江湖中有剑者观潮二十年,一剑截江,飞流直下三千尺;有渔家读书郎,龙女出海捧书;有半妖少年,聚起妖魔,在泽湖兴风作浪,建立龙宫。】

【可是,天下变动,强者辈出,书院夫子当为第一,在这个一千二百年来天下从无争议。】

【书院没有任何名字,只有“书院”二字,建立在汴京城中,不仅是世家大族子弟求学的圣地,更是整个天下学儒的至高之所。】

【如今夫子也只有四位弟子,每一位弟子都是当世的大人物。】

【在大齐中了进士,便可借着大齐的国运修行,也叫太学士,强者能敌六百甲士。】

【秀才在大齐,地位亦不低,担任启蒙先生,自是绰绰有余。】

【华安笑道:“董秀才虽性格执拗,心地还是好的。若非如此,以他的学识,怎会在谢府中落得如此凄凉境地。”】

【“谢府的公子小姐皆对他心生厌恶,他一味死读书,不通人情世故。这些金枝玉叶,院中夫人的手中宝。”】

【“他可好稍有不顺,他便动辄施以打手板之罚,甚至将其逐出学堂。”】

【“院中夫人前去说情,董秀才亦是丝毫不退让,最终只得将他从谢家书院先生的位置上撤了下来。”】

【梧桐闻言,心中不禁生出一丝惊讶。】

【她未曾料到,几日前那位须发皆白、身着儒衫的老者,竟是如此性情中人。】

【她原本以为,老者有意刁难他们不得势的主仆,如今看来,其中另有隐情。】

【华安笑道:“观少爷,你觉得董夫子怎么样?”】

【他也想听听这位年少却颇为成熟的“公子”有何看法。】

【你笑了笑道:“不如华大夫也!”】

【华安听后抚须而笑。】

【梧桐倒是奇怪的看了自家少爷一眼。】

【炉火上煮着茶水沸腾,“咕噜咕噜”冒着泡,推动这壶盖。】

【外面的天空飘着鹅毛大雪,一片银装素裹。】

【梧桐加着柴火,屋内倒是颇为烤热。】

【华安倒是讲述最近的一些趣事,梧桐最是听的认真。】

【谢府到了如今,本来早就应该分家,可是那次谢家参与的宫变之后,谢家的老大因此“落了难”,就剩下谢灵和谢鸿。】

【谢灵和谢鸿因此产生了隔阂,关系不再和睦。】

【谢老太君担心未来会出现更大的变故,便决定暂时不分家,只是在谢府中划分出两院。】

【大院由谢灵的正妻袁夫人执掌,她也是名正言顺的谢家的嫡母,负责内院家务的打点。】

【二院是谢鸿的正妻赵夫人管理,两院私下也有争执。】

【谢家两脉中,大府一脉是注定要继承侯爵之位的。】

【二院虽是没有,可是当今的谢鸿交好都是朝中当今的大员,谢鸿年少时求学甚苦,孝顺有礼,天资聪慧,差一点就成了夫子的第五位弟子。】

【袁夫人对于这位数年未归的谢鸿,心中其实仍存有些畏惧。】

【加上如今谢老太君在,两院明面上起不来什么争执。】

【不过其中的“争风吃醋”就在下一代的培养上了。】

【不然,今年的谢玉在学业上有了进步,就赏赐各院,弄这么大的动静。】

【梧桐都是和各院丫鬟谈笑见解,没有像华安世代为谢家官医,了解谢家内的风波,一时间大为好奇正听的聚精会神。】

【你忽然开口打断道:“梧桐,院外似乎有访客!”】

【梧桐有些惊讶,不过知道自从少爷不能视物后,听觉就颇为伶俐。】

【经常能听到院外的动静。】

【梧桐倒是好奇,这么冷的天还有谁人来小院。】

【她推开屋门,在风雪中看着八九个拥簇着一个公子踩着厚雪,一深一浅走来。】

【梧桐皱起秀眉道,回头道:“是大院的原少爷,带着戏班声伎,不知道怎么来了这里。”】

【华安一听是大院原少爷,倒是连忙从火炕上起身。】

【谢原,今年十三岁,大院一脉,谢灵的二房夫人所生,母亲也是九大族的诸葛家,当今太后就是复姓诸葛。】

【诸葛夫人和谢灵青梅竹马,要不是袁夫人横插一脚,她本是正妻,谢灵对其有心有亏欠。】

【谢原在大院中这一辈之中排行第五,深得父亲爱护。他是诸葛夫人的第二个儿子,第一个儿子不幸早夭,因此对于这个唯一的小儿子,极其宠爱。】

【谢原从小也就养成了骄横奢侈的性格。】

【在汴京的街上,他若看见人家放风筝觉得好玩,便会随手买下上千架风筝,在汴京城中肆意放飞。】

【风筝被风吹走后,他甚至会出动宫中禁军去寻找,若是被百姓的孩童捡了去,他也不恼,反而会用百金将风筝赎回。】

【若是在市集中偶遇心仪之物,而店家所报价格过低,他反而会心生不悦,定要亲自为那物件抬价,方肯心满意足地收入囊中。】

【至于读书学业,对于谢原而言,无异于苦差,他更向往的是那一诺千金、快意恩仇的江湖。】

【如今已年方十三,却早已厌倦了学堂的枯燥与束缚,终日沉迷于武艺修炼,对书卷之事不闻不问。】

【诸葛夫人,作为其母,对此却似乎并无太多约束。】

【渐渐地,谢原更是自封一个江湖绰号“卧云公子”,要求府中上下,无论是仆人还是丫鬟,皆须以此名号相称,若有不慎叫错,那便是一场棍棒之灾,令得大院中的丫鬟婢女无不“闻风丧胆”,对他敬而远之。】

【更令人咋舌的是,谢原竟时常将府中那些如花似玉的俏婢丫鬟,随手赏赐给街边的乞丐。】

【梧桐心中有些忐忑,她曾听小姐妹们谈论过这位原少爷,知道他最是喜怒无常,她自然而然地走到你的身边。】

【你还没来得及起身迎接,谢原已经大步流星地走进了屋内。】

【华安连忙行礼道:“见过卧云公子!”】

【你蒙着白纱,习惯了不用眼睛去看,只听到了杂沓的脚步声和嗤嗤的笑声,还有那袭人的香气,应该是谢原带来的一众人进来了。】

【梧桐看着谢原身后一众,他们都是十四五岁的俊美少年,个个衣着光鲜,神采奕奕。】

【他们都是戏园中的声伎,擅长吹拉弹唱,各有所长。在大齐,名士们多有押妓之风,而喜好男色者亦不在少数,尤其是读书人中间,这种现象更为普遍。】

【家中多豢养唇红齿白的书童,以防坏了门风。】

【谢原酷爱听书,因此身边总是围绕着一班子声伎,以供他随时享乐。】

【梧桐是第一次见这位卧云公子。】

【他披着狐裘,身材欣长,腰间系着银带,上面挂着弹弓,左边别着一把镶玉的宝剑,胸前挂着长命锁,头戴高冠,五官俊俏,嘴唇极薄。】

【一双卧蚕眼,说不出的风流写意。】

【据说,谢原的长相极像其父谢灵年轻之时,因此也深得谢老太君的宠爱。】

【谢原看了一眼华安,笑道:“华大夫,你也在啊,看来我这趟没有白跑。”】

【华安一听这话,心中不禁一紧。他之前曾被谢原考核医术,要求为一个妇人把脉,推测她腹中的孩子如何是否长出手足,然后还要刨开妇人的肚子验证,吓得妇人跪地求饶。】

【那次经历让华安至今心有余悸。】

【因此,面对谢原的询问,华安只是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却不敢轻易回话。】

【他生怕自己一不小心说错了什么,又惹来谢原的刁难。】

【谢原这次来观少爷这里,恐怕来者不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442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