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模拟成真,我曾俯视万古岁月?

作者:舟中落雨声 | 分类:玄幻 | 字数:0

第241章 书院于大齐,过耳不忘!

书名:模拟成真,我曾俯视万古岁月? 作者:舟中落雨声 字数:0 更新时间:01-05 14:03

【何孝从此之后,不敢再马虎读书,毕竟是谢原吩咐下来的事,要是让其得知“偷奸耍滑”,怕是没有好果子吃。】

【此番二人前来读书,每日另有厚赏,是院中一众清客羡慕的美差。】

【时间一晃,便是半个月。】

【张、何二人发现这位观少爷待人亲和,而且谈吐不凡。】

【张源来读书扎实,引经据典,经常能说出一些精辟的道理,他还做过一段时间太学的旁听生,对本朝的党派和家族,以及当朝的官职,科举的条目都是熟悉。】

【何孝虽性情圆滑,却颇为健谈,对汴京风貌、青楼歌姬、名士轶事,乃至贩夫走卒、江湖琐事、十三道州府妖魔之事,皆能侃侃而谈。】

【在读的过程中,你也会问询其中的不解之处,二人也不藏私,皆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书中的道理不是看一遍,读一遍就能懂的,也没有藏私的必要。】

【纸上的来终究浅。】

【若是后来有人问起这位谢家少爷,得知是二人所教错廖,怕是也会误了自己的名声。】

【你久居小院,鲜少闻外界之事,听其所述,正是你缺的见闻。】

【两人的言谈,皆对夫子所创立的“书院”满怀敬仰,大齐读书人无不将入书院视为毕生追求。】

【能入书院,无论是仕途坦荡,还是治学有成,皆能顺风顺水。】

【然而,时至今日,即便是夫子座下只有四位弟子,所收门徒亦不过寥寥十数人。】

【书院规矩严明,欲入门修行,须得先获夫子门生之认可。】

【书院虽仅六层,却藏书丰富,除儒家经典外,更有夫子精心搜集的孤本秘籍。】

【四楼之上,便是修行功法之所在。】

【张源与何孝,家境均不算宽裕,而今已届而立之年,仍未踏入修行之路。】

【世间修行之道,一为武道,二为神魂之道。至于夫子所修是何道,抑或两者皆通,此乃天下之谜,无人知晓。】

【夫子出世之时,便已经压服天下。】

【二人所恼火的十三道洲府对的妖魔,源自一千五百年前的一场浩劫,妖魔之种便开始滋生。】

【史册记载,大唐末代烈帝,将太子烹为肉羹,以飨宠妃狐女,诞下不祥之嗣。】

【此举激怒上天,引发天狗食日之异象。】

【彼时,各州府妖魔四起,山中猛兽化精,大泽蛟蛇吞吐元气,终成一方之患。】

【时至今日,这些妖魔种已盘踞各地,形成数股势力。】

【谢观之父,曾平定妖魔之乱,立下赫赫战功。】

【大齐国内亦有妖魔存在,据何孝所言,当今朝廷设有神隐之职,专司管理妖魔之地,甚至有妖魔种在其中效力。】

【另有一桩趣谈,昔年泽湖,一位半血妖帅修行武道“璇丹境”,天下武道之巅,便率众作乱,身化龙鳞,号令数万妖兵,肆虐周边县郡,残害生灵,食肉饮血,死伤者达数十万。】

【夫子得知震怒,踏出书院,手中拿起一把戒尺去往泽湖,紫气东来绵延千里,所到之处,妖魔纷纷陨落,伤亡惨重。】

【璇丹境的妖帅,连夫子的面都没有见到,便被其威跪在泽湖水底。】

【最终,泽湖妖帅自裁谢罪,否则,泽湖一带的妖魔种族恐将遭灭顶之灾。】

【天下之所以敬畏大齐,除其拥兵百万外,尚有一因。】

【大齐有夫子在,大齐便在。】

【大齐百姓对夫子的信奉,远超于大齐天子,若无夫子认可,大齐皇帝之位便难言正统。】

【奈何夫子二百年前出海寻仙,至今未归,这才导致外戚擅权,九大姓氏崛起。】

【往昔,夫子亲自选定太子人选,正因如此,大齐方能国祚千年,贤君辈出。】

【若有昏聩之君,夫子必加以惩戒,历任皇帝皆曾受其责罚,打过手心,受过戒尺。】

【你听闻了张何二人所说,才知道夫子,书院,在整个大齐的地位,甚至天下的地位。】

【这个天地没有神祇,只有书院的夫子。】

【你不由问道:“如今书院由何人主事?”】

【张源来面露迟疑之色。】

【何孝却似无所顾忌,坦言道:“大先生百年前负气出走大隋,二先生病重,书院事务现由三先生主持。”】

【“况且,苏景苏相与书院之间似乎……不和。”】

【苏景便是夫子的四弟子!】

【何进说道最后两个字,也是放低了声音。】

【你心中暗自惊讶,大齐与大隋乃是宿敌,近两百年来与大齐分庭抗礼,势同水火。】

【书院的大先生,夫子的大弟子竟然去了大隋。】

【而今,书院二先生病重,三先生维持书院运转,而四先生则掌控大齐朝政。】

【三先生与四先生之间的不和,实则映射出大齐朝堂与书院之间的矛盾。】

【张源来感慨万千:“想当年大齐雄霸天下,虽非天下共主,却已彰显其非凡气概。周边诸国,无不敬仰大齐之文化,向往其繁华富庶。”】

【何孝听着张源来的感慨,却没有在意,反而是问道:“观少爷,我们给您读的书,您真能一一记下?”】

【上次之事,究竟是偶然记得,还是确有此事,他心中难以断定,其实还有不服之意。】

【毕竟,他们自己读书时,即便只读一遍,也时常忘记读到何处,更何况是作为一个听众。】

【你却淡然一笑:“看来何先生,有意考较我啊。”】

【何孝连忙否认:“不敢不敢。”】

【“也算是温故而知新了,何先生,请出题吧。”】

【何进也不客气,翻开唐书篇问道:“左开乃是何地人士?”】

【“左开字伯豪,南阳聂阳人也。安帝时,举孝廉,稍迁冀州刺史。州部多豪族,好请托,雄常闭门不与交通。”】

【何孝问道:“石碑,乃是东游人还是西游人?”】

【“曦帝在位,几年荧惑入南斗?”】

【“淮北郡,共计多少户?”】

【一系列问题,有人物、地理、甚至是天文。】

【张源来在一旁听后,也是细细回想,发现自己能答上的问题有限,有些只能记个迷糊大概。】

【你慢慢回答,提出的一个个问题。】

【“……汴京东南六百五十里。三十七城,户四十万四千四百四十八,口二百一十万七百八十八。”】

【何孝紧盯着书上的文字,一字一句地对照着你的回答,惊讶地发现你竟然能够一字不差地复述出来。】

【从《四国左传》到《圣语》,再到《中庸》,甚至一部分《诗经》他们二人已经读完,皆是难不住你。】

【到了后面,张来源都加入其中,一个接一个问题,如同连珠炮一般。】

【你都是没有太多思索,从容不迫,都一一作答,几乎没有错误,除非是二人在读书时读错。】

【你还能引用上面的经传原文,来解释后文产生的原因。】

【两人放下书本,面面相觑,脸上满是惊异之色。】

【张源来更是忍不住惊叹道:“只闻世间有过目不忘之才,想不到观少爷竟有过耳不忘之能,真是天授其才啊!”】

【话语之中有着羡慕,“想我当年开蒙三年,寒窗苦读,却也比不上观少爷这半个月听书的效用。”】

【你闻言,却是打趣道:“这个法子倒是好,你们也试试呗,先是瞎了双眼,然后戴上眼罩静坐数月,说不定也能练就此等神功呢。”】

【二人闻言,连连摆手,苦笑不已。】

【时光荏苒,转眼间飞雪已染白了枝头,又是一个月悄然流逝,马上就要迎来新年。】

【谢府之中,早已是一片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的景象。】

【每年过年之时,谢家的二老爷谢鸿就要从清凉寺回来,二府之中更是为此热闹非凡。】

【谢老太君也是颇为开心,连带着谢府的下人都是脸上多是喜意。】

【你的父亲谢运镇守边关,防备大隋,不会归家。】

【但这份谢府的热闹,似乎与你们小院并无太多关联,自从你的名字被写入族谱后。】

【每年谢家家族的年夜饭,你都未曾被邀请参加,只是由丫鬟送来一份饭菜,独自在小院中度过。】

【你并不在意,有梧桐在便好。】

【日子虽然枯燥,却过得安稳充实,每日张、何二人读书不歇,一些儒家经典基本已经读完。】

【月底,华安检查你眼睛之后,就可以摘除眼布。】

【华安还是有些担心,决定过了年关之后再摘最为稳妥,你欣然同意。】

【摘掉眼罩,可就没有人帮忙读书。】

【张、何二人也是开心,本就只是读书闲事,每日的领取银两丰厚。】

【年底时,谢府为你安排开蒙的董先生因家中有事,将教学日子推迟到了年后,而另一位先生更是直接称病不出。】

【梧桐小声抱怨,却也无可奈还,只是担心,这样就耽搁了少爷的学业。】

【明年考较少爷的学问后,大院的袁夫人才会允许入学。】

【张源来和何孝却安慰你道:“以观少爷如今的学识,应付明年的考核自然是绰绰有余,无需过于担心。”】

【梧桐这才放心一些。】

【日子慢慢过去,还有三日便是除夕。】

……

……

今日,大雪纷飞,覆盖了整个汴京城。

雪下的大。

张源来和何孝提前结束了今日的读书,踏着谢府被雪覆盖的小径,向大院谢原的院子走去。

“瑞雪兆丰年!”

张源来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感叹道,“今年的雪下得真早,也真厚啊。”

“大雪纷纷何所似?”

何孝却没有这么多感慨,也没有接过话。

他抬头看了看阴沉的天空,天色却尚早。

只需要回院中看看,若是无事,今日便都是闲暇,也是惬意。

“张兄,今日天气寒冷,不如我们去西凤楼喝点热汤吧?”

张源来一听这话,立马拒绝道:

“何兄,你去吧,我就不参与了。”

何孝“哦!”了一声,打趣道:

“莫非张兄去的是睢宁街的南边院楼巷子。”

张源来更是连连摇头,否认道:“何兄,你就别打趣我了。”

西凤楼是汴京城中一处青楼勾栏。

青楼都是卖艺不卖身,要想春宵一夜值千金,就要各凭本事。

除了“出身”也得有“才气”。

或是两者兼备,才能被其中的“红牌”,“大家”,“清倌人”,“花魁”选中。

若真是成了“恩客”,可是要名动汴京的,九大姓一些纨绔子弟,最是沉迷其中。

何孝曾经在西凤楼中,与一位负责演奏乐曲的女乐有过一段眉来眼去的经历。

那“女乐”身姿曼妙,琴艺高超,一曲完毕,便与何孝在楼中压了海棠,落下点点红斑,至今都为何进所乐道。

而刚刚何孝说的南边的“楼院巷子”,则是另一番景象。

那里居住着大多是女子,她们或站在街头巷尾,或倚门而望,用各种方式招揽着过往的客人。

虽然她们自称为“良家”,但实际上却与娼妓无异。

与西凤楼青楼不同,这些女子并不看重客人的才情和出身,她们更看重的是客人的腰包是否鼓涨。

只要客人愿意出足够的银两,她们便会毫不犹豫地投怀送抱,满足客人的各种需求。

何孝也是常客,有一次恰好被抬窗的妇人掉下了红色裘衣落在肩头,妇人含情脉脉,家中还有五尺丈夫,更是情趣十足,两人干柴烈火,至今还流连忘返。

事后自然是白银给够。

不给,这些女子可是会院中闹得,那可不得了,文人眼中可是既丢脸又丢分。

何孝笑道:“夫子说过食色性也,张兄你着相了。”

张源来无奈道:“夫子老人家说的是,食色,性也。”

何孝听后哈哈大笑,却没想到迎面碰见谢原带着一众下人声伎走来。

何孝笑声戛然而止,有些滑稽。

“见过,卧云公子!”

二人不敢怠慢。

谢原一停,一众人都是站在他身后,其中就有谢猴儿。

谢原看着二人疑惑道:“老何,老张,你们今日这么早,就从观弟那里回来了?”

何进连忙解释道:“观少爷,今日见大雪让我们早点回来,不然路上不好走。”

谢原点了点头,脸上有着笑意,看起来今日心情颇好。

“你们给观弟,读书的可好?他没有睡着吧。”

何孝道:“观少爷聪慧不凡,所读之书,过目不忘。”

张源来提醒道:“过耳不忘!”

谢原翻了个白眼道:“倒是有些天赋,可惜只知道读书,俗!”

二人不敢接话。

谢原笑了笑:“行吧,既然你们二人今日无事,就跟着我再去观弟那里一趟。最近我可是苦学了几招妙手,再来会会他。”

sorry啊啊啊,今天没更新两章,耽搁了一下,没写完,明天补上给老爷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130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