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宋第一奸臣

作者:鮀城十二郎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八十二章 重任原职

书名:大宋第一奸臣 作者:鮀城十二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4

其他人都各自回去了,官房里只剩下张辰和陈升之二人,陈升之看了张辰一眼:“告诉我,为何你今日一直在沉默?”

张辰摇摇头:“相公,卑职不是沉默,而是无话可说。”

陈升之沉吟一下道:“你我都知道官家为什么要解散军监所,名义上是王珪和蔡确提出的方案,但实际上就是官家自己的意思,我知道如今官家对我极为不满。”

张辰淡淡笑道:“任何胜利都会付出代价,既然我们成功阻止了北伐,那么解散军监所就是代价之一了。”

陈升之低低叹了口气:“我只是担心不久之后,北伐还会再重启,官家明显很不甘心啊!”

“我们只是尽最大的努力,只求问心无愧,如果我们实在挡不住北伐,那我们也无愧于后人了。”

陈升之点了点头:“你说得对,我现在再担忧也没有用。”

陈升之便将这件事暂时放开了,又问道:“我一早听说你昨晚遭遇了行刺?”

“是许同派来的刺客,已经被我收拾了,许同也被我送进了大理寺,不过今天一大早,许同就很蹊跷地服毒自尽了。”

陈升之不由冷笑一声:“一点都不蹊跷,这次钱晋和王珪拼命替韩缜开脱,还不知道收到了多少贿赂,他们怎么能容许许同被审,所以许同必须死。”

“那韩缜呢?”张辰又问道:“相公觉得他会死在半路吗?”

“既然许同都蹊跷地死了,那么韩缜畏罪自杀的可能性就很大了,就像你说的那样,有人绝不会容许他进京受审。”

......

昨日的朝会曾公亮自然没有参加,但作为太傅致仕的老相公,曾公亮完全有资格申请旁观朝会,只是他知道朝会将发生什么,所以他便依旧蛰伏在府上,很圆滑地避开了在北伐一事上选边。

不过他还是按照太后的指示,在背后反对北伐,在他的指示下,诸多守旧派官员都强烈反对北伐,这就算是他的态度了。

虽然没有上朝,但曾公亮非常清楚朝会中发生的一切,他也很清楚天子最终是被迫暂时停止了北伐计划,而曾公亮也在考虑自己的下一步动作。

中午时分,他在书房内喝茶,这时,儿子曾孝直在门外禀报:“父亲,王知事求见!”

王知事自然就是王禄,只是他来做什么?曾公亮心中一转念,便明白了几分:“请他来书房!”

不多时,王禄被领进了书房,他进来便来连忙躬身行礼:“卑职参见老相公!”

王禄能坐到今天的关键位置,并不是曾公亮一手提拔,但由于近日变法派和曾公亮的暂时合作,面子上他和曾公亮自然还是过得去。

不过曾公亮并没有请王禄坐下,而是存心要给王禄一个下马威,反正王禄前来定然是有求于自己,让他稍微站一站,心中就自然多了几分对自己的敬畏。

曾公亮笑眯眯道:“王知事真是稀客啊!已经一年多没来我府上了吧!”

王禄见曾公亮没有请自己坐下,也没有自己的位子,他心中不悦,又无可奈何,只得垂手站着道:“听说老相公感恙,卑职特来探望。”

“只是略受了点风寒,并无大恙,不过还是多谢王知事的关心。”

王禄站在那里着实感到局促,曾公亮看出他无法开口,便略微惊讶道:“王知事为何不坐下说话?”

他吩咐侍女:“怎么不给客人搬椅子过来?”

侍女连忙出去搬来一把椅子,曾公亮又吩咐上茶,王禄这才松了口气,坐下道:“多谢老相公!”

“不知道王知事今天来,还有什么别的事情?”曾公亮给了王禄一个台阶。

王禄沉吟一下道:“昨天朝会之事,老相公应该已经知道吧?”

“昨天身体不太舒服,所以也不关心,只是略略有所耳闻。”

“是关于北伐一事,反对北伐的朝臣太多,最后官家也只能被迫答应暂停北伐,着实令我们这些一心渴望恢复故土的朝臣失望。”

曾公亮喝了口茶,阴阴笑道:“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真正关心故土的又有几个?王知事何必自欺欺人?”

王禄脸一热,干笑一声道:“主要是官家一心北伐,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当然要体恤圣意,老相公说是不是?”

“话虽这样说,但想扳回局势并不容易啊!”曾公亮故作感慨道。

“事在人为,其实朝野皆知,影响大局之人不在朝堂之上,却在老相公一人身上。我今日前来,自然是带着诚意的。”

“呵呵,我不过是一个致仕的老人,王知事抬举我了!不过说到诚意,又在哪里?”

王禄从怀中取出一封信递给曾公亮,曾公亮看了看,竟然是王禄、王禄、蔡确和石方凛四人准备联手扳倒陈升之,再以审官院和政事堂的名义将宰相的位子给自己定夺,开封府尹和东南几个知州的任命也给自己,而石方凛到时候从河北归来后,河北路转运使分给与曾公亮交好的韩琦家族,似乎这个条件很诱人啊!

其实曾公亮在这次暗地里反对北伐后,下一次他已准备坚决支持天子的意图了,毕竟天子本就对他忌惮,好不容易平安致仕,岂能上赶着去坟头找死?所以对他而言只是顺水人情,既然王禄他们这么有诚意,他又怎么能拒绝?

曾公亮便欣然道:“正如王知事刚才所言,我们确实应该体恤圣意,替天子分忧,我可以答应,另外,韩稚圭那边我会派人去联系。”

“还希望在关键时刻,老相公能设法给陈升之的事情加一把火。”

“王知事,陈升之可是王安石的好友,你就不怕王安石到时候怪罪下来?”

“这个就不必老相公担忧了,卑职心中有数。”

曾公亮笑而不语,王禄顿时心领神会,起身告辞了。

王禄走了,曾公亮则负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其实这件事他还需要再斟酌一下,据他所知,陈升之可是王安石推荐为宰相的,虽然此人与自己没什么恩怨,但他却是北伐派的眼中钉,把陈升之搞下去并不符合自己的利益。

不过,搞倒陈升之势必会牵连到军监所的其他人,这也是曾公亮的一个难点,毕竟军监所有他在意的两个人,韩忠彦便不必说了,有自己和韩家庇护,定然不会出什么差错,至于那个年轻的侍御史张辰......

说实话,曾公亮自从去岁陈景元遇刺案重审时,便对这位张御史印象很好,而且之前他也从张济世医馆安插的眼线处得知,张辰其实偷偷去寻过张济世两回,难道是隐隐有投靠太后一边的倾向?这么看来有可能是自己人。

不过他沉吟良久,又想到若张辰是太后的人,那么这次反对北伐,张辰在朝堂上公然发声,很可能便是太后通过张济世和张辰传话交代,但此事太后却不事先告知曾公亮,难不成是觉得他曾公亮年老无用,想绕过他不成?反倒去寻求一个小儿帮手。

呵呵,也罢,就算是给他一个教训吧!就算是太后,也别想绕过自己,否则就一定会付出代价。

想到这,曾公亮坐下写了一封信,把曾孝直叫进来,把信递给他道:“你今天晚上去一趟相州,把这封信亲手交给韩稚圭,再传个口信给他,就说今日审官院知事王禄专程来拜访我了......”

......

次日上午,军监所正式宣布解散,张辰和其他御史一起搬回了御史台。

他在御史台的官房还空着,和他离去时没有什么区别,甚至桌上的文房四宝的摆设都和离去一样,就仿佛他昨天下午才从这里离去。

陪同他进来的主簿赵度笑道:“把房间留着是王中丞的意思,他说就算在军监所,张御史也是属于咱们御史台的人,张御史迟早会回来,所以基本上没有动,回头我安排两个人过来彻底打扫一下,把积灰清扫干净,下午张御史就可以坐在自己明亮的官房里处理公务了。”

张辰点点头笑道:“多谢赵主簿的悉心安排,不知我是否依旧主管御史台的审案?”

“这个我不太清楚,必须和王中丞详谈后才能决定。”

“现在王中丞可在?”

“现在还在,下午就不一定了。”

张辰知道王陶的老毛病就是下午会溜去宫里,天子非但没有指责他擅离职守,反而特别欢喜,经常和他一起谈天说地,这便使王陶更加肆无忌惮了。不过在大朝会中,向来简在帝心的王陶竟然也带人站出来反对北伐,也不知天子会不会私下怪罪于他?

他便回头对纪达和杨惟道:“你们先收拾一下吧!我去一下王中丞官房。”

他转身便向位于二楼的王陶官房走去,不多时,他来到王陶官房前,他敲了敲门:“王中丞,是卑职!”

“快请进!”

王陶很热情地将张辰请进了官房,笑眯眯道:“欢迎张御史回家!”

“多谢中丞依旧给卑职保存着官房。”

“这个没什么,举手之劳而已,倒是要和御史谈一谈具体的职责分配。”

王陶停了一下,歉然对张辰道:“我很遗憾,审案一职恐怕无法再还给张御史了,只能委屈张御史做点别的事情。”

张辰平静地说道:“卑职做什么都没有意见。”

王陶又笑道:“其实你的新职务和军监所很相近,主要负责监察朝廷各寺监局的物资库存情况,包括军器库、左藏、太仓、少府库和各局物资库,但内库除外,这也是朝廷新赋予御史台的新职能,我考虑再三,还是觉得你主管这一块最合适。”

张辰起身行一礼:“卑职愿意接受王中丞的安排!”

王陶点点头:“你今天休息一天,明天正式上任。”

“启禀中丞,如果是监察物资仓库的话,卑职还需要人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553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