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宋第一奸臣

作者:鮀城十二郎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六十一章 暗藏内鬼

书名:大宋第一奸臣 作者:鮀城十二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4

次日天刚亮,张辰一行便乘坐三十辆牛车离开行唐县,返回真定府城。

今日他们要和转运司官员会面,最迟明日就要启程,在正月初十前返回东京城,把报告交给宰相陈升之,然后三支监察使的报告合并后在正月二十前提交给天子,时间非常紧促。

可以说到今日为止,他们的实地监察已经结束了,连续十日的高强度监察让官员和士兵们都疲惫不堪,张辰体恤士兵,特地租了三十辆牛车,让士兵们也能坐上牛车休息。

牛车走得很慢,微微颠簸着,张辰独自坐在一辆牛车审核监察副使方回写的一部分初稿,大部分初稿由他来写,但有一些仓库是方回带人去稽查,这部分初稿就由方回执笔。

如果审核没有问题,他就开始着手写正式报告了。

这次监察报告光初稿就写了厚厚五十几页,三万六千余字,他会稍微精简到两万字,形成正式报告。

报告由无数的实际盘查数据组成,形成一个触目惊心的事实,看完这份报告,张辰便知道百年来因何北宋对辽国的战事为何屡屡惨败,不仅是士兵战斗力薄弱问题,真正的原因是后勤不力,贪腐黑暗,导致出兵仓促无备。

如今天子虽使王安石变法,但许多政策尚未落到实处,国力仍然在走下坡路,加上三路民乱又严重破坏了税赋来源,加上这几年连续对西夏的战争更是使军器监积累的各种库存兵器消耗殆尽,可以说,如今的天子是在国力最薄弱之时决定北征,可没有强大的国力支撑,这场战役怎么可能打得赢?

想必自己这份报告来得正是时候,张辰希望自己的报告能像一盆冷水,将朝野上下那些狂热叫嚣北伐的头脑都浇凉下来,让他们能恢复一点理智,积蓄国力以待再战。

中午时分,牛车队抵达了真定县,也便是真定府城,士兵们纷纷下车,张辰也下了牛车。

这时,一群官员从城内出来,为首官员是真定知县洪茂,他老远便拱手笑道:“欢迎张御史回来,各位御史监察辛苦了。”

张辰也笑道:“这段时间实在麻烦洪知县了,今日最后打扰一日,明日上午我们就返程了。”

“没问题,馆驿下官已经准备好,请各位跟我来吧!”

这时,章楶想带兵去前面开路,张辰却拉住了他,笑着向他摇摇头,这里是真定府的核心城,没必要再如临大敌。

一行人跟随洪知县进了城,馆驿就在城门不远处,占地很大,足以容纳三百余人,洪茂还特地安排了二十几人来服侍他们,监察御史就是地方官的克星,真定府上下都胆战心惊地盼着他们早点离去。

虽然宋人没有吃午饭的习惯,但馆驿还是安排了丰盛的酒菜给他们洗尘,就连普通士兵也可以大鱼大肉吃个痛快,张辰正在洗脸,这时,纪达匆匆走来低声道:“御史,方回不见了!”

张辰一怔:“进城时他不也在吗?”

“进驿馆时我还看见他,但现在却不知去哪里了?”

张辰脸色有点难看,他今日上午出发时再三说过,到真定县后不准擅自行动,这个方回还是不理睬自己的禁令。

纪达迟疑又道:“所有的监察底稿都在他那里,卑职担心他会不会......”

监察底稿非常重要,可以说是原始证据,上面有监察人和仓库人的签字画押,因为方回是副使,按照惯例,底稿一般都会保存在他那里。

张辰也意识到可能会出事,他转身便向方回所住的院子走去,走进院子便看见了方回的随从,这是方回的家仆,负责旅途服侍主人,他见张辰进来,脸上有些慌忙,连忙要躲开。

张辰叫住他问道:“方御史去哪里了?”

“启禀张御史,我家主人去探望亲戚了。”

张辰眉头一皱,令道:“你立刻去把他找回来!”

随从连连摆手:“小人也不知道主人的亲戚在哪里?找不到他。”

张辰哼了一声,直接走进了房间,方回捆扎好的行李刚刚拆开,张辰也不管,直接在他行李中翻找起来,随从在旁边低着头,一声不敢吭。

这时,张辰发现了一个装公文的皮袋子,他打开袋子,里面正是厚厚一叠监察底稿,他翻了翻,所有底稿都在,顿时让张辰松了口气,如果这底稿丢失,韩缜到时候向朝廷指责他一派胡言,他也拿不出证据来。

看来这个方回的言行虽然令人恼火,但他也不敢做得过火。

“方御史回来时你给他说一下,这些文书我有急用,我先拿走了!”

张辰拿着黑皮袋子便扬长而去......

真定县一家十分有名的茶馆单间内,方回正眯着眼享受美貌的茶妓给他分茶,离开东京城半个月,又经历了磁州的山匪袭击,方回早已厌倦了这次监察,时时刻刻都在盼望着早日返回东京城。

坐在他对面之人竟是韩缜的心腹幕僚崔松,不过他并不是第一次见方回,两人都是河间府人,二十年两人曾是府学的同窗,一起进京参加科举,方回考中了进士,而崔松却落榜回乡。

正是凭借这层特殊关系,使方回刚到真定府便偷偷收下了韩缜的五千贯钱,吃人嘴短,拿人手短,所以方回刚刚返回真定县就不得不违反张辰的禁令前来面见崔松。

崔松一直很有耐心,等方回喝完了茶,这才挥挥手让茶妓下去。

“这次监察结果应该对韩使相很不利吧!”崔松目光锐利地注视着方回。

“你们应该心知肚明才对!”方回淡淡笑道。

“账实不符肯定会多少有一点,这主要是我大宋百年积弊造成,哪个官员敢说自己完全清白?”崔松轻描淡写道。

“既然如此,贤弟就没必要找我了。”

崔松冷笑一声:“就怕张辰无中生有,凭空污蔑我们,所以韩使相想了解实情。”

方回欠身道:“说这件事之前,我想知道磁州的山匪究竟是不是你们派出的?你给我说实话!”

“你想得太多了,堂堂的河北路转运使、朝廷二品高官怎么可能和山匪有瓜葛,这种自降身份的事情传出去不让人笑话吗?”

“可我们发现乱匪的皮甲就是来自于真定府军仓,你又怎么解释?”

崔松喝了口茶道:“或许是下面人做了什么名堂,肯定和韩使相无关,这件事我会回去反映,请使相好好查一查真相,但我可以向兄长保证,磁州遇袭之事和使相绝无关系。”

“好吧!这件事暂时放一放,你今日想要什么?”

“我想要你们的监察底稿!”

方回吓了一跳,连忙摇头:“这个我办不到,再说底稿在张辰手中,他谁也不相信。”

“你是副使,按惯例,底稿应该在你手中才对!”崔松依旧咄咄逼人地追问道,

方回脸色有点难看,半晌道:“如果没有发生磁州遇袭案,或许底稿会在我手中,但发生了袭击之事后,张辰一直怀疑我们有内鬼,他谁也不相信了,底稿就一直握在自己手中。”

“真不在你手中?”

方回也在官场上混了二十年,虽然他比较贪财,但并不糊涂,他知道张辰背后站着曾公亮和王安石两位大佬在盯着此案,他不至于愚蠢到为了几千贯钱就毁掉自己的前途,所以监察底稿他是肯定不会给对方的。

当然,这并不是方回心志有多坚定,只是因为他不肯做亏本生意,如果对方肯拿十万贯钱和他换,他很可能就答应了,才给他五千贯钱就想要底稿,他方回可没那么廉价。

“确实不在我手中,我没必要隐瞒。”

崔松脸上露出十分失望之色,他还指望能拿走底稿,给张辰釜底抽薪,没想到这个想法还是落空了。

“那你能给我什么?”崔松又问道。

方回从怀中取出一叠纸放在桌上:“这是张辰报告中的一些重要内容,我想你们应该也需要。”

张辰的监察报告属于绝密报告,不会提供给地方官府,而是直接交给宰相陈升之,这份报告的初稿是张辰和方回各写一部分,但方回看不到张辰写的部分,他便把自己写的部分抄了一份副本。

崔松看了看,感觉内容有点偏少,才几千字,他有些不满地问道:“才这么一点吗?”

方回顿时不高兴了,冷冷道:“把它给你们,我已经冒了很大的风险,这件事到此为止,希望你们不要再找我了。”

说完,方回将杯中茶一饮而尽,起身离去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317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