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宋第一奸臣

作者:鮀城十二郎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七十七章 尘埃落定

书名:大宋第一奸臣 作者:鮀城十二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4

朝会开始不到半个时辰便解决了军资监察问题,赵顼在严惩了韩缜后,又随即下旨,令石方凛兼任河北宣抚使,暂代韩缜之职,查清河北军资案中的其他问题。

议题很快便转到了北伐之上,这才是今天朝会的重点,北伐实际上已经是第二次讨论,在上一次的北伐讨论中,正是张辰公开唱起了反调,并建议天子先废除檀渊之盟才能讨论北伐,使朝会没有达成北伐的决定。

而今天的北伐朝会却笼罩在河北备战造假的阴影之中,想达成一致意见已经是不可能了,就看哪一派能占据上风。

陈升之当仁不让,开了头炮,他率先启奏道:“陛下,关于北伐,臣和很多大臣都有交流,我们一致认为,大宋在经历连续数年的宋夏战争和剿匪战争后,国力已经很难支撑我们再打一场大规模战役,加上如今朝廷正在变法,许多政策尚未落到实处,朝廷已经没有更多精力转向战争。

加上如今发生了严重的河北战备事件,以我们目前的战备去北伐,可以说毫无胜算,大家都一致希望朝廷暂停北伐计划,把更多精力和资源放在革除旧弊、恢复民生上,譬如降低税赋,取消当十大钱。”

说到这,他又将联名信呈上:“这是一百三十一名朝官的联名信,希望陛下慎重考虑北伐。”

一名宦官上前将联名信呈给了赵顼,赵顼看了看联名信,脸色顿时变得格外难看,他知道陈升之联系很多大臣反对北伐,却没想到陈升之居然弄出了联名信。

自古以来,书面表达都要比口头表达正式、严肃得多,尤其像联名信这种性质几乎就等同于最后通牒,没有回旋的余地了,杀伤力极大,但副作用也极大,

朝堂内鸦雀无声,隐隐只听见宣德楼外嘈杂的抗议声,以太学生为首的上万人在高呼反对北伐。

这时,石方凛站出来道:“关于北伐,臣也希望阐述自己的观点,请陛下恩准!”

赵顼脸色很难看,只是微微点了点头,石方凛便对众人道:“大家反对北伐的心情我能理解,这两年西夏战役,还有两场剿匪,耗费巨大,加上朝廷正在变法,财力确实有点吃紧。

但我要告诉各位,这是我们唯一能收回燕云十六州的良机,错过了这次机会,若是让辽国得以喘息甚至死灰复燃,以后想再收回燕云十六州就不可能了,这个历史责任谁来承担,诸位怎么向子孙交代?”

石方凛的话很有压制力,尤其拿出了“取则得千载良机,舍则负历史责任”的道义,使得很多人都无法反驳。

这时,张辰出列道:“陛下,可否请容臣说两句!”

赵顼顿了顿,却也点了点头:“准奏!”

张辰向石方凛抱拳行一礼:“石太尉的想法固然很好,但前提是我宋军大获全胜,将辽军彻底击溃,可如果到时候宋军无法击败辽军,却被辽军所败,燕云十六州还能收回吗?辽军若是趁势反扑中原,这个历史责任又该谁来承担?石太尉也姓石,你应该记得百年前石敬瑭的故事。”

石方凛顿时心中大怒,张辰这个小儿不仅敢在朝堂反驳自己,竟然还拿后晋儿皇帝的故事嘲讽他?简直吃了熊心豹子胆了!他怒视张辰道:“尚未战先示弱,若是在军营,我非将尔枭首示众不可!”

“可惜这里不是军营,是天子的大庆殿,轮不到你对御史发威!”张辰毫不示弱,也针锋相对硬顶。

赵顼也有一点对石方凛不满,他轻轻咳嗽一声:“石卿,你们都是为朕分忧的朝臣,不要带个人情绪。”

石方凛也知道自己失态,连忙道:“臣知错!”

赵顼又对张辰道:“张御史请继续说下去!”

张辰又继续道:“谢陛下!孙子云,兵者,国之大事者也,死生之地,存亡之理,不可不察也!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两国交战打的是国力,西北边境初安,河北战备堪忧,朝廷旧弊未除,大宋国库空虚,何以支撑数十万大军劳师远征?这是很现实的问题,石太尉带兵至少二十年,难道连这点常识都没有吗?”

这时,郭逵也忍不住出列道:“陛下!臣也支持张御史之言,宋军背盟北伐,辽军以灭国之忧,道义之愤,背水一战,势必战力更盛,不过辽国是否国力衰微,但所谓哀军难胜也!

况且辽人在燕云尚有驻扎精兵二十万,宋军北伐,胜负未可知,形势绝不会像石太尉所期待的那样,辽军望风而逃,宋军势如破竹,我们不可不慎。”

郭逵几乎一辈子都在军旅度过,在军中资格之老,只有种锷能比肩,连他都表达此战难胜,更没有人支持应和石方凛了。

这时,御史中丞王陶竟然也站了出来,领着一帮御史台的官员纷纷表态反对北伐。

赵顼心中失望之极,他又看了看御案上的联名反对信,再瞄了一眼气定神闲的王安石,再也忍无可忍,愤然起身:“退朝!”

说完,赵顼便拂袖而走,朝中数百大臣皆面面相觑,所有人都感觉到了天子的愤怒,不过有一点是肯定了,天子心中再不满,也将不得不接受百官的反对意见。

这时,清河侯赵世恩心中却十分激动,他这次虽然默默不语,但他比谁都紧张,眼看反对北伐在朝堂辩论中大获全胜,他心中怎么能不欣喜若狂,他深深看了一眼张辰和陈升之,便起身从另一个无人注意的侧面离开,准备偷偷向深宫而去了。

......

下午,大内传出旨意,暂停北伐计划,停止“熙宁当十”流通,并责令石方凛速返河北安抚民生,消息传出,宣德楼前的士子们顿时欢声雷动,这才各自撤去,结束了这次游行示威。

朝房内,石方凛狠狠将桌上的砚台摔在地上,顿时“砰!”的一声碎裂了,石方凛怒不可遏道:“老夫宽宏大量,不计较他害我女儿的罪过,他竟视老夫如无物!当真以为我石家是泥菩萨吗?”

周围随从官员都吓得战战兢兢,谁也不敢吭声,这次为了北伐,张辰作为出头鸟,自然是彻底和石方凛以及背后的石家翻脸了,但他偏偏又是侍御史的身份,石方凛还真的一时不好动他,一口恶气憋在石方凛心中。

就在这时,有侍卫在门口禀报:“审官院王知事求见!”

石方凛重重吐了口怒气道:“请他进来!”

片刻,走进官房,王禄看着地上粉碎的砚台,不由眉头一皱:“太尉何必如此?”

“哼!看来你这个老下属不仅不给我面子,同样也看不起你啊!黄口小儿,骄纵狂横,居然敢在朝堂上让咱们都下不来台。”

“张辰不过是一个六品小官,领头的是陈升之那帮人,不值得太尉如此生气,而且这里面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简单啊!”

石方凛一怔:“此话怎讲?”

“太尉不妨好好想一想,取消北伐,谁是最大的得利者?”

石方凛低头沉思片刻,顿时醒悟:“你是说——”

王禄立刻摆手止住他,目视两边随从,石方凛连忙道:“你们都退下!”

石方凛又将王禄请进内室,一名小童进来上了茶,立刻退了下去,石方凛压低声音道:“真是太后在幕后指使的吗?”

王禄冷冷一笑:“虽然我没有证据,但就在官家起身愤然离去之时,我分明看见了清河侯眼中的得意,官家准备在北伐前令太尉你清洗军中将领,太后怎能不急?太后怎么可能无动于衷?他们一定在背后和陈升之有联系,极有可能这次反对北伐就是太后一手策划。”

“那官家知道吗?”

“退朝后我去见过官家了,我感觉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石方凛微微一怔:“你去见过官家了?”

王禄轻轻哼了一声:“我劝官家以退为进,暂停北伐,待把三大不利因素消除后,再提北伐,就没有人敢反对了。”

“你说的三大不利因素是指什么?”

“一是安抚河北;二是继续变法、充足物资;三是减少反对的朝臣。”

石方凛负手走了几步,对王禄道:“河北地界的事儿我几个月内就能结束,继续变法充足物资也是顺利成章之事,你们再继续一年也就差不多了,但减少反对的朝臣我倒觉得是个大问题,你打算从何着手?”

“太尉没有发现吗?虽然今天反对者众,实际上是唱的两台戏,一台戏是陈升之在长袖善舞,另一台戏却是曾公亮在背后推波助澜,我们只要在一些重要环节上让步,比如韩缜的继任者,比如扳倒陈升之后,新宰相由他们指定,再比如把一些关键职位让出来。

那曾公亮一直想要开封府尹和东南几个州的任命权,用这些做交换,一旦曾公亮不再支持他们,甚至暗中拆台,陈升之可就独掌难鸣了,扳倒了陈升之,还有谁敢反对北伐?”

石方凛半晌眯起了眼睛:“陈升之可是王安石的好友,你说的这些话,不是王安石的意思吧!”

王禄缓缓点头,神秘一笑:“太尉说得一点没错,这确实不是王相公的意思。

但这是官家的意思,是官家让我来和你传话,想办法扳倒陈升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660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