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宋第一奸臣

作者:鮀城十二郎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十七章 苏氏兵坊

书名:大宋第一奸臣 作者:鮀城十二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4

牛车走了一段忽而停住了,张辰的思路被拉回来,他挑开车帘向外望去,外面已经淅淅沥沥开始下起蒙蒙细雨来,此时已经绕到了城南,前面还有一辆牛车似乎正在缓缓调头,挡住了去路。

张辰瞧见不远处有一处挂着“苏氏兵坊”字样的商铺,他顿时有了兴趣,连忙对车夫道:“且住,我要下车。”

下了牛车,张辰拿出三十文钱递给车夫,微笑道:“先找个地方避避雨等我,过会儿来接我。”

张辰快走几步,向数十步外的苏氏兵坊走去,再过几日便要远离家乡奔赴危险的西北边境,身旁怎可没有趁手的兵器护身?尽管如今武艺并不娴熟,但总要给自己增添几分安全感。

苏氏兵坊其实是竹山县城规模最大的兵器铺,在城南占据了一亩地的面积,能在县城里头,开设占地如此之大的店铺,也是比较少见了。

当然,这也是因为这家兵器铺的背后,便是资源雄厚的房州苏氏,便是马武的妻族,只是张辰还不了解罢了。

说到兵器,大宋对兵器的禁令基本上沿袭唐制,也就是弓、箭、刀、短矛、盾等“五兵”不禁,其他兵器装备则一概禁止,尤其是长矛、盔甲、弩等军用兵器则是严令禁止。

不过,这并不是一概而论,从地理位置上来区别,则是黄河以北较为宽松,以南则比较严格。

当然最严格的自然是东京开封府,除了官吏、军卒,徽宗时期开放至太学生可携带弓或剑外,普通平民百姓则一律不允许携带兵器。

可纵使朝廷严令,也总有人铤而走险,毕竟“军火”这个行当实在暴利,连官军都带头做起了走私,又何论民间?

后来朝廷也渐渐默认了某些民间的潜规则,导致的现状便是,兵器放在家中防贼可以,但不准拿到大街上,这也算是大宋兵禁松弛的一种体现。不过所有的兵器,只有白蜡棍例外,因为白蜡棍是东京城里唯一允许普通民众携带的兵器。

宋朝的兵器铺里一般只卖剑和弓箭,大量卖白蜡棍,也会卖少量的刀,但一般都是禁军或厢军前来购买。

张辰负手走进苏氏兵坊,此时店铺里没有客人,一名伙计伏在桌上睡得正香,嘴角还流下了口水,看得出最近的生意并不景气,张辰打量一下店铺,只见店铺四周的墙上挂满了各种弓和剑。

这时,掌柜从里屋走出来,看见了张辰,不由愣了一下,连忙伸手在伙计后脑勺狠狠拍了一巴掌,骂道:“成日便知道偷懒,多少好客都教你赶走了。”

伙计吓得连忙站起身,掌柜一把推开他,亲自迎上前笑道:“小官人可要买点什么?”

张辰想了想道:“想挑一副好弓,并一把好剑!”

张辰着重想购买一副好弓,自是有他的道理,最主要是因为被流放至房州乡野的张氏族人,起初因生活艰难不得不靠山吃山,穿越之前的这副躯体打小便没少跟着族人上山打猎,土弓用得十分娴熟,而张辰的三位父兄,生前更是用弓的好手,因此张辰自认对弓的运用算是比较精深。

掌柜呵呵笑道:“最近来铺子里买弓箭的人倒是不少!小官人莫非是本州厢军?这是要赶往陕西集结罢!”

张辰一怔,随后摇头笑道:“在下并非是厢军中人,不过陕西却是要去的。”

掌柜闻言顿时有些诧异:“哦哦。不过依我之见,小官人还是需得谨慎些,听闻陕西那边乱得很,西贼年年可不安分。这两个月朝廷连咱们房州的厢军都被抽调去了些,估计是战事吃紧了,唉!”

“掌柜的消息倒挺灵通!”

“嘿,灵不灵通谈不上,做这一行不得紧着战事消息么?虽然战事一起,我们是能多赚些,但我们东家也说过,兵器卖得太好,对大宋却不是好事。”

张辰暗暗思忖,这家兵器谱的东家倒是个忧国忧民的良心老板,他又问道:“既然如今战事再起,因何铺子中如此冷清?”

“嘿嘿那是小官人来得晚了,几日前我们铺子里都卖出几百副弓去了!人都买完了,可不就冷清了么!”

这时,伙计抱来十几副好弓,不过都没有上弦,一般是先挑弓,挑中后再上弦试手感,掌柜又瞪了伙计一眼骂道:“你怕是睡昏了头?你可知这位小官人需要步弓还是骑弓,需要的是几斗弓?这些你都知道么?瞎抱这些来做甚?”

伙计低下头小声道:“小人分别都拿了一些!”

“滚一边去,等我问完再说!”

掌柜骂了伙计一句,又堆起笑脸给张辰解释道:“小官人莫要见怪!他是新来的,有些愚笨,总是把生意做黄,倒是不骂不行!”

张辰想了想,微微一笑比划道:“来一把一石八的骑弓罢!”

掌柜顿时满脸不可思议:“小官人虽然生得高大,但年纪看起来却不大!竟然要能开一石八的弓,厉害啊!”

“不过是有些笨力气罢了,让掌柜见笑了。”

掌柜想了想道:“其实两石的弓小店都有,一石八自然也是有的,不过有几句话我要说在前面,小店的弓箭都是良匠打造,最差也是厢军所用的制式弓。

鄙店虽然是州县小店,但却不比东京城里的差,一把普通步弓的价钱一千二百文,一壶箭五百文,小官人等会儿可以看看做工,至于骑弓,最普通的却要五千文,那是禁军专用的五斗骑弓。”

马弓手和步弓手使用的弓箭不同,步弓手的弓箭通常更长更硬,需要更大的拉力,而骑射弓则因为马上的颠簸影响射击精度和发力姿势,限制了高磅数弓的使用,所以步弓往往比骑弓更加强劲有力。

但骑弓却因为上下马不同场景皆能使用,设计构造要更精密一些,又多了可以快速射击并更换箭矢的功能,因而骑弓价格普遍要比同等次的步弓昂贵。

虽然张辰从未尝试过骑射的滋味,也深知这项技能非数年磨炼难得,但未雨绸缪购买一把多场景通用的骑弓,自然是为了以后做准备。

张辰这会儿心里有数,掌柜说得也是明明白白,价格算是公开透明。

毕竟此时王安石变法还未开始,大宋目前还未推行保甲法,各地弓箭价格并不高,但要不了几年弓的价格便会大幅度上涨了,正常做一把好弓要两三年才能完成,如今价格再贵也是物有所值。

“那一石八的骑弓要多少钱?”

掌柜没有回答他,回里屋好一会儿才拿着一只布满灰尘的木盒出来:“不瞒小官人,小店一共有两把最好的骑弓,上一次是十年前卖出的那把两石弓给了西军。

剩下这一把恰好是一石八,却一直就没有卖出去,放了快七年了,不过小店自有规矩,能开弓则方可卖,等会儿小官人要演示给我看,否则我不会出售。”

张辰明白他的暗示,就是这把骑弓很贵,而且一般人不卖,他笑了笑道:“先看看再说!”

掌柜立刻吹掉灰尘,打开盒子,一把做工十分精湛的骑弓出现在张辰眼前,弓身通体漆黑,两端雕着兽头,张辰拾起弓试了试,手感极好,令他爱不释手,感觉得出是名匠制作。

“这把弓多少钱?”张辰笑问道。

“一口价八万钱,少于这个价我们不卖,可再送小官人三壶箭。”

八万文折合白银八十两,这个价格对于一把好弓而言,其实并不算贵。

当然,这把弓到底是出身于竹山县,可算是精湛良弓,却谈不上极品之弓,极品之弓可遇而不可求,譬如东京城里头那些御用匠人的名作,能研究出神臂弓的那帮牛人打造出来的,那才是极品。

张辰果断从怀中摸出两个金饼子放在桌上:“成交!”

掌柜却摇摇头,礼貌地拱手笑道:“小官人倒是心急了,现在可不能说成交,我先给小官人装上弦,还请小官人开弓演给我看,拉开弓我才能卖。”

说罢掌柜将弓拿到里屋,用专门的上弦器具将弓弦安装好,弓弦用柘蚕丝制成,十分结实,同时又递给张辰几根备用之弦。

这时,伙计也拿来了两壶好箭,张辰有些笨拙地戴上店里试用的扳指,深呼吸一口气竟真的拉满了弓,最后只听“崩!”的一声闷响,力道十分强劲,果然是一把好弓。

箭是用好木制成,长两尺七寸,笔直坚硬,箭镞呈棱,异常锋利,和官军中用的羽箭不同,这批箭都是大羽箭,杀伤力很强,适合重弓使用,不愧是好箭配好弓!

掌柜惊讶得嘴巴微张,片刻后才笑逐颜开:“我的天,小官人还真能开得一石八的弓,果真是英雄出少年!那便贺喜小官人,我们成交。”

他赶忙将弓放进鱼皮弓套内,递给了张辰:“小官人收好了!”

张辰利落地背上弓箭,笑道:“多谢,另外我还想买一柄佩剑。”

“有!”

掌柜又拿出几柄好剑给张辰挑选,考虑到自己的身材和臂力,张辰又挑了一柄重七斤半的佩剑,用上好的精铁打造,做工精湛,这柄剑掌柜只要三贯钱,几乎是半卖半送给了张辰。

张辰在兵坊名册上登记了自己的名字和身份,这才收好弓剑,抱拳行一礼便转身快步走了。

掌柜望着他高大的背影走远,又看了看登记名册,不由自言自语地嘀咕道:“一个十八岁的少年郎,还是文官?竟然能开一石八的弓!真是做梦都没想过,莫非是哪家名将的子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859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