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宋第一奸臣

作者:鮀城十二郎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二十六章 反目成仇

书名:大宋第一奸臣 作者:鮀城十二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4

下午和刑部、大理寺约好一起商议三司会审之事,张辰却没有了心情,便让纪达替自己前去,他还在为大朝之事心绪难宁。

这时,主簿赵度出现在门口,对张辰道:“张御史,王中丞有请!”

张辰点点头,起身快步向二楼走去,一直来到御史中丞的官房前,只见官房门虚掩着,从门缝可以看到王陶的身影。

张辰敲了敲门:“卑职张辰!”

里面随即传来王陶的声音:“请进!”

张辰推门走了进去,只见王陶满脸沮丧地坐在着桌前,张辰上前行礼,王陶叹口气道:“有个不太好的消息要告诉张御史。”

“朝廷要把我贬黜出东京吗?”张辰平静地问道。

“贬黜倒不至于,但天子确实对你不满,王珪强烈要求将你贬到外地做县尉带乡兵去,但陈升之却力保你,认为你忠心可嘉,王安石也替你说了好话,天子便再给你一次机会,他让我警告你,不准你再出妄言,张御史,你让我很难办啊!”

“卑职很抱歉,让中丞为难了。”

王陶沉默片刻道:“我想把你调换个职务。”

“所以,卑职不再审案了吗?”

王陶注视着张辰淡淡道:“这是我能尽到的最大努力了,如果你什么事都没有,有人不会善罢甘休,我也没法向天子交代,你明白吗?”

“卑职愿听中丞安排!”

王陶沉思片刻道:“本来官家的意思是在御史台成立一个军院,但几个相公不同意,认为这属于改制,牵涉太大,枢密院也不同意,因为这是夺枢密院的权,政事堂最终提出一个折中方案,效仿三司会审。

由御史台、兵部和枢密院各派几名官员组成军监所,只针对这次北伐,北伐结束后军监所解散,这个方案大家一致同意,已经报给天子了,我估计天子也同意,可问题是御史台该怎么安排人手?”

“中丞是希望卑职接手这个差事?”

王陶点点头:“这其实也是陈升之的建议,他点名让你代表御史台,我觉得这样也好,你暂时离开御史台一段时间,但还是侍御史,这样王珪也不会再盯住你,我也可以向天子交代。”

“可卑职是审案御史,我若离开,谁来接卑职的位子?”

王陶已经想好了:“我会推荐彭思永彭御史兼任审案主官,他老成稳重,从前也做过审案官,经验丰富,由他暂时替代你。”

“如果中丞已经决定,卑职没有意见!”

“好!我就把你的名字报上去,另外你可以带五名下属,你自己挑选。”

王陶终于松了口气,把张辰调去新成立的临时军监所虽然不是贬黜,但因为是从御史台的核心位子调去一个非御史台要务的偏冷位子,其实上也是一种变相暗贬,这样他便可以向天子交代了,王珪也找不到自己的岔子。

而且张辰调去军监所,也解决了他的一件头疼之事,去军队监察后勤物资风险很大,非常容易得罪人,更重要是它是临时差使,两三年后再回来,位子也没有了,一般人都不愿意接手这种烫手差使。

既然陈升之指明要张辰去,他正好做个顺水人情。

......

纪达从刑部回来,将一袋卷宗放在张辰面前:“官人,这便是虞蕃案件的全部材料,其实案子很简单,不过是一桩常见的官员互相勾结......”

不等纪达说完,张辰便摆摆手道:“纪主事,这个案子不用管了,收拾一下东西吧!”

纪达一怔:“官人,出了什么事?”

“我已经接受新的任命,参与军需物资监察,审案一事以后就不由我管了。”

纪达吓了一跳:“官人又要回西军了吗?”

“不是,还是在御史台......”

张辰便将今日决定新成立军监所一事简单说了一遍,最后道:“御史台将派出一名侍御史和两名监察御史为代表,侍御史由我出任,另外我还可以带走五名随从,我打算把你们三人带走,再让赵主簿推荐两人。”

纪达默然无语,张辰看了一眼,不解地问道:“你觉得不妥?”

纪达长长叹口气:“官人,官场最大的忌讳就是一个职务干不长,这样就没有资历,没有积累,官人出任审问侍御史还不到半年,刚刚有点积累就要换职了,将来在提拔评价时就要落下乘,在我记忆中,官人这一年多以来没有一个职务做满半年的,这不是为官之道啊!”

“有的事情不是我能决定的,我也身不由己,不要再说了,收拾东西吧!”

张辰随即又将杨惟和武清都叫了进来,给他们两人说了自己即将换岗之事。

“我将代表御史台去军监所任职,可以带五名随从,纪主事已决定跟我前往,如果你们二位愿意,我也可以带你们同去,至于收入你们大可放心,军监所的收入只会比这里高,这件事我不勉强,你们二人自己决定。”

武清想了想道:“能否让我们回去和家人商量一下?”

“当然可以,你们好好考虑两三日,然后给我一个答复。”

“卑职明白,多谢张御史!”两人行一礼,退下去了,

张辰望着他俩下去,问纪达道:“你觉得他们会跟我走吗?”

“杨惟应该没有问题,但我觉得武清可能会选择留下。”

“为什么?”

“因为武清已经到提拔边缘,明年他就有由吏转官的机会,如果他跟官人走,这个机会恐怕就没有了。”

张辰点了点头,以武清的能力和资历,确实可以出任御史台主事了。

就在这时,主簿赵度一阵风似的跑进来,急声对张辰道:“审官院王知事,点名要见你,快快跟我来。”

王禄来御史台在张辰的预料之中,变法派是坚决支持北伐的,王禄如今是变法派的得力干将,怎么可能不来问个明白?

张辰起身跟随赵度向二楼走去,走进御史台的贵宾堂,只见中丞王陶正在陪同王禄说话,王禄满脸晦暗,见张辰进来,轻轻哼了一声道:“张御史今日很有胆识啊!”

张辰上前行一礼:“卑职参见王知事!”

王禄一反以往的亲昵,转而盯了他良久,冷冷开口道:“天子已经决定和辽国谈判废除檀渊之盟,这算是你的建议,王相公打算推荐你为谈判副使,你觉得如何?”

张辰平静说道:“卑职随时可以出发。”

王禄继续道:“你也不用急,事情没这么快,至少要明年开春去了,而且前提是辽国愿意跟我们协商废盟,如果辽国坚决不肯废盟,也不愿协商,那我们只能单方面宣布废除檀渊之盟,你也不用去交涉了。”

张辰默默点头,他希望辽国能接受协商废盟,这样双方还有一个商量的余地,否则放过这次机会,宋辽只能兵戎相见了。

王禄见张辰满脸落寞,终是心软了下来,忍不住又道:“我刚才听王中丞说,他准备把你派去军监所,如果你不想去,我可以想办法替你回旋一下。”

张辰沉默一下道:“卑职已经考虑好了,愿意去军监所。”

王禄眼中突然闪过一丝恼怒:“那好吧!你一定要出任此职,我也无话可说,那你去吧!”

王禄又回头对王陶道:“那就定下来,御史台就以张辰为代表,我审官院无异议。”

“好,那我这就让人去写正式报告。”

王陶找来一个借口离开了,这时,贵客堂内只有王禄和张辰两个老熟人,但此时王禄的目光变得十分阴冷,简直像针一样地注视着张辰问道:“你,和清河侯有联系?”

张辰暗吃一惊,王禄怎么会知道,不可能!种朴也绝对不会出卖自己!

他缓缓摇头道:“我不明白王知事的意思,此话从何说起?”

王禄叹了口气道:“三郎,此处没有外人,你我心知肚明。以清河侯目前的处境,他绝对不敢在大朝上表明态度,可他今日居然主动站出来赞成你的方案,替你开脱,这可是不同寻常啊!”

张辰这才明白王禄的猜测,原来是从这件事看出了一点端倪,今日赵世恩确实有点表现得反常,张辰心里明白,这是赵世恩利用朝会这个机会显示一些存在感,也对自己那封信做出表态。

不过张辰绝对不会承认自己和赵世恩暗中有联系,赵世恩是太后一党,张辰如今还依附于王禄等变法派,若是教人知道他两面逢源,必然会把自己置于险地,他略一沉吟便道:“卑职倒觉得这是清河侯刻意表现给天子看的。”

王禄一怔,他倒没有想到这个问题:“清河侯若是想重新得到天子宠信,理应反对你才是,你这话又是何意?”

“不,清河侯说到底是皇族中人,只要无关谋逆大罪,其实不管他说什么天子都不会太过计较,他其实是利用这个机会出头罢了,毕竟以前他是天子的近臣,对军国大事也有发言权,如若他附从绝大多数官员的观点,定是平平无奇,若是与我一般特立独行,反倒能引起天子的注意。”

张辰这个解释虽然牵强,但越听越有说服力,王禄细想了一下,还真是这么回事,清河侯本就是草包一个,无非是寻找一个机会来显示自己的存在,张辰的建议就是最好的机会。

想通这一点,王禄的脸色缓和了很多,他注视着张辰问道:“你真没有和太后一党联系?”

张辰摇摇头:“王知事,你对我有提携之恩,最了解我的性格,我对自己的前途极为重视,在目前这个局势下,我想稍微有头脑的人都会明白,支持天子避开太后才是上策,我不至于拿自己的前途冒险,我绝对没有和清河侯联系过。”

“好吧!我还是相信你,不过我要提醒你,这里是东京,不是以前在竹山县了。有些事情是禁区,你可以想但绝不能做,如果你真胆敢擅自和太后一党联系,我王禄也没法保住你了,我不想有朝一日你我反目成仇。”

说完,王禄转身扬长而去,望着王禄的背影远去,张辰心中忽然涌起一种强烈的苦涩,是啊,这里是东京,不是在竹山了,地方在变,人何尝也不是在变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179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