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宋第一奸臣

作者:鮀城十二郎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九十九章 甲字命案

书名:大宋第一奸臣 作者:鮀城十二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4

张辰近日在朝廷中的名气很大,倒并不是因为像老上司郭逵经常说的,什么文武双全,在战场上屡立大功,朝廷官员一般都不会关心这些。

至于郭逵以他的名义给天子赵顼献上“震天雷”一事,诚然是大功一件,但毕竟这是军事机密,故而消息也被朝廷刻意封锁在可控的小范围当中。

张辰之所以在朝中名气大,是因为他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内由吏转官,又连升两品五阶,轰动了整个东京城,令无数官员为之眼红。

这才是官员们眼睛盯得最紧的事情,此人为什么升官?此人又有什么后台?这些才是官员们最关心之事,从古到今,哪怕延伸至千年后,升官和后台一直是官场上永恒的话题。

不过这个朱沦很聪明,他见张辰的反应十分平淡,便对张辰笑道:“请张御史跟卑职来吧!”

两人上了三楼,来到最东面的一个房间,朱沦笑道:“这里便是张御史的官房了,以前唐御史还留了一点东西,且不用管它,午后卑职会让人拿走,请进吧!”

张辰推门走进自己的官房,这是一间十分宽敞的房间,至少有上百个平方,分为里外两间,外面是佐官的房间,有主事、令使和书令史各一人,另外还有一个小茶童,负责打扫卫生,给众人点茶、跑腿之类的杂事。

主事是九品小官,他是御史的助手,而令使和书令史没有官衔,只是文吏,他们两人一个管外,一个管内,令使是负责外勤,而书令史是内勤,负责整理文书,几人见张辰进来,连忙站起身点头哈腰问好。

张辰见朱沦直接走进内官房,便向众人点点头,也跟着进了里间。

里间大约有五十个平方,光线十分明亮,正中是一张宽大的书案,两侧靠墙各有一排书橱,角落还有一尊青铜异兽香炉,冒着袅袅青烟,使房间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幽香。

桌案的背后是两扇大窗子,风略有点大,吹得桌面上的文书哗哗作响,朱沦连忙上前放下帘子,房间光线稍稍暗了一点。

朱沦将一只木盒子轻轻放在桌上,微笑道:“这是张御史的印章,包括官印和御史印,非常重要,请张御史小心收好,另外张御史需要的其他物品,卑职会在午后安排人送来,不知张御史还需要卑职做什么?”

言外之意,就是如果没有别的什么事他就走了,张辰想了想问道:“目前有什么公务需要我处理?”

“这个嘛,主事会告诉张御史的,具体公务之事卑职不便过问,实际上卑职只是相当于御史台的后勤官。”

说到这里,朱沦笑了笑:“若没有其他事情,卑职就先走了!”

张辰抱拳行一礼道:“多谢朱主簿指引!”

朱沦转身走了,走过外屋时,他却意味深长地和主事交换了一个眼色。

不多时,外屋的几名官吏纷纷走进房间,一起躬身行礼:“参见张御史!”

“以后大家便一起做事了,还请各位多多关照!”

张辰好歹曾率领过上万大军,又在西军担任过录事参军和情报司主事参军,如今的他可不是刚刚出仕的雏儿,而且军队中等级森严,他的军令如山,使他无形中便具有一种领导者的威严。

他看了一眼众人,缓缓道:“大家先认识一下,我就不用介绍自己了,大家请自我介绍,从主事开始。”

......

不消片刻,张辰便熟悉了他的几名下属,主事叫王靖,东京人,太学出身,三十岁不到,任主事三年,无论相貌还是谈吐都感觉比较平庸。

令使叫做杨惟,因为之前的令使被前任侍御史唐宪带走,杨惟便从监院调来,但他岁数已经不年轻,至少有四十多岁,长得瘦高精干。

书令史叫做武清,四十岁上下,沉默寡言,为人低调,矮矮胖胖,活像个冬瓜似的,笑容却十分和善,这让张辰忍不住产生一个错觉,这武清以前是不是卖过炊饼?他的媳妇儿是不是姓潘?

还有一个小茶童,叫做远哥儿,今年十二岁,负责给大家点茶跑腿,倒也十分机灵。

“官人请用茶!”

远哥儿恭恭敬敬将一只福建路烧制的上等黑釉茶盏放到张辰桌上,张辰徐徐喝了口茶,茶粉研磨得十分细腻,冲泡起的茶沫鲜白均匀,味道很纯正。

“哟呵,茶点得不错!”

“多谢官人夸赞。”

“茶是从哪来的?”张辰又问道。

“官人,这是地方上贡的配茶,每房御史每月有五斤茶饼,都是上好的徽州茶,其他茶具都是现成的,若物什不够,可以去内房领取。”

“远哥儿是哪里人,来这里多久了?”

“小人是东京本地人,因家中贫寒,去岁御史台招募茶童时便进来了。”

“应该读过书吧!”

“读过一年书,认识几百个字,当茶童必须要识字,否则没法跑腿送文书。”

张辰忽然心生感慨,想到去岁自己初至陕西,上任右主事参军时也有一个聪明伶俐的小跟班,可惜早早地死在西贼手里......

张辰知道朝廷是不会给茶童开俸禄的,他们的收入一般是从各部门的日常经费中开支,如果做事机灵,还会有点打赏钱。

想到这里,张辰便从抽屉里抓了一把钱给他:“茶点得不错,应该打赏!”

“多谢官人!”

远哥儿双手接过钱,高高兴兴走了,此时张辰在抽屉里发现一个铁盒子,里面装了满满一盒子铜钱,估计有两三贯钱左右,应该是前任留下来的,他正好用来给茶童打赏。

朝廷的规矩张辰也知道一点,官员有朝廷的俸禄福利,他可以不用管,但文吏俸禄微薄,也没有福利,一般都是主官给一点福利补贴。

所以主官必须要有一点额外的收入才行,光靠自掏腰包是负担不起的,如果正好是无权无利的清水衙门,下面文吏的日子就比较难过了。

御史台好一点,但也要看各个主官的本事,好在张辰有房州会馆为后盾,他当然不用去搞利益交换、收受贿赂之类的下作事,他现在关心自己的职权,他可不是来御史台喝茶度日的。

这时,主事王靖走了进来,手中拿着厚厚一叠文书档案,大宋已经有用牛皮纸糊成的档案纸袋,每个案子的资料都集中放在一个袋子里。

“这是前任唐御史留下的三个案子,没有来得及审完他便被调走了,所有案子卑职都很清楚,御史若有疑问,卑职会解释。”

“案子你先放在这里,我来问你另一件事,我所有经手的案子都是三司会审吗?”

“不是的,三司会审的案子不多,一年也不超过十件。其他都是御史台自己的案子,比如御史弹劾某个官员,必须要有依据,这个依据就是要去调查,一般是监察御史去调查,然后送来台院复审,也就是送到我们这里,我们复审没有发现问题,然后加印送给弹劾御史,由他们举证弹劾。”

“必须要由监察御史去调查?”张辰又问道。

“不一定,监察御史一般只管地方,比如咱们隔壁的开封府,若是直接将案子移交给台院,那就由台院直接办案,若是觉得案情重大,那就需要上陈天子,天子批复后,就由御史台发起三司会审。

还有一种情况,便是遇到举报,比如上表陈情、击打登闻鼓之类,这种情况要注意,不能随便接下案子。”

“为什么?”

王靖笑着解释道:“我们御史台是负责监察百官,但一般老百姓可不管,什么争房夺田,什么妯娌之争,他们都会跑来打御史台的登闻鼓,尤其我们隔壁就是开封府,经常会出现打错鼓的情况。”

“会吗?”张辰哑然失笑。

“这是最常遇到的事情,昨天还有个老妇跑来打鼓,告儿媳不孝,他们心急,也不管是御史台还是开封府,看见一面大鼓就冲上来了。”

张辰也忍不住笑了起来:“我知道了,我先看看卷宗,有什么事再问你。”

“卑职告退!”

王靖退下去了,张辰拾起三只厚厚的档案袋,他发现其中一只袋子上盖有“三司会审”的印章,便取过来细看,袋子封面上写有案名,“熙宁元年甲字七号命案”,墨迹已经有点褪色,但张辰再往下察看具体时间,竟然是熙宁元年八月发生的案件,至今已经拖了一年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336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