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宋第一奸臣

作者:鮀城十二郎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五十五章 烈火焚城

书名:大宋第一奸臣 作者:鮀城十二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4

就在东线宋军出师不利的同时,西线郭逵率领的陕西军已经完成了对石州城的作战部署,这一次,郭逵并没有动用“震天雷”炸塌石州城的想法,他想完整地拿下这座坚城,成为大宋在西夏境内植入的一道屏障。

当然了,“震天雷”也可以略微使用,于是他采用了张辰提出的方案......

天刚亮,宋军大营内响起了沉闷的战鼓声,一队队宋军士兵开始迅速在石州城下集结,这次宋军出动了八万大军,连同后勤主将章楶辖下的两万厢军也投入了战斗。

一个时辰后,宋军集结完成,八万大军黑压压地铺陈在旷野里,刀光闪烁,长矛如林,一座高达六丈的观战台矗立在城池的正南面,站在台上可以清晰地看见城头的军队调动。

石州城的城墙本身只有三丈,但它到底修筑在高处,宋军若想进攻到城下,还需攀上约三丈高的坡度,易守难攻。

攻打石州城原本让郭逵颇为头疼,但偏偏石州主将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居然将大部分军队转移到夏州,石州城的守军已不足一万人,这便给了宋军一个难得的良机。

郭逵带领十几名文武官员站在高高的木台上,认真注视着城墙上的敌军动向,城头并没有大型投石机,也没有床弩等远距离杀伤兵器,但三座城头都堆满了很多木桶,一看便知道是火油桶,这是西夏军的特点,西夏的火器没有宋辽强大,但它盛产火油,便在使用火油上下文章,使西夏军的武器十分犀利。

“太尉,恐怕城墙下的壕沟内已经灌满了火油!”刘甫低声提醒郭逵道。

郭逵淡淡一笑:“火油乃战事之利器,但如若运用不好,不仅伤不了敌人,反而会伤己。”

这时,一名士兵爬上高台禀报:“启禀太尉,全军已经准备就绪!”

郭逵点点头,下令道:“即刻分兵部署!”

巨大的战鼓再次咚咚敲响,旗手在高台上挥动着令旗,排列在左右两翼的宋军开始向东西两个方向分散,加上正南方的四万主力大军,他们显然是打算从三个方向同时向石州城发动进攻。

这也是宋军抓住了石州城目前兵力不足的弱点,想要一鼓作气攻下石州城。

郭逵自有他的进攻套路,他之所以留北面不攻,就是给西夏守军一个撤离的机会,使他们不至于背水一战,是为兵法上的“围三阙一”。

而在攻城之前,他需要先立威,最大程度削弱敌军的抵抗意志,郭逵向张辰点了点头,按照战前部署,第一步由情报军先出手,利用震天雷来震慑敌军,瓦解敌军的士气。

情报军本身的战略资源并不多,但自从张辰在攻打银川城之前造出了震天雷后,这种逆天的火器就暂时由情报军保管并使用,目前一共有二十五颗震天雷。

张辰领会了主帅的命令,立刻回头吩咐一名士兵几句,士兵立刻接令下去。

不多时,从南面队伍中轰隆隆向前推出一部火砲,火砲实际上就是特大号的弩箭,可以将战斗部弹出去数百步远,远在汉末三国时代,彼时唤作石砲,主要以击石为主,有时也会射出石灰粉、火球等等物体。

但到了宋朝,石砲主要是用来发射火器,所以改名为火砲,宋军的霹雳砲就是用火砲来发射。

火砲的外形略有点类似后世的大炮,前段是一根用生铁打造的长约一丈宽两尺的方槽,就俨如炮管一样,但这是发射槽,和弩箭的发射槽一样,打磨得十分光滑。

发射槽顶端有两支三尺长的铜角,这是用来固定弹射皮筋,两侧有巨大的木轮,后面两侧都有绞盘,需要六个人在两边同时推动铜棒绞盘。

一部火砲需要十名士兵操作,其中六人拉弦,两人定位,一人装弹并发射,一人指挥。

这次火砲发射是由种朴负责,此前情报军已经用霹雳炮演练多次,操作手法非常熟悉,今日只不过是将霹雳砲换成了震天雷。

这时,战场上的时间仿佛停滞了,所有人都在注视着这架火砲的发射,很多士兵不由自主地捂住了耳朵,火砲缓缓前进,在距离城墙约二百五十步时停下,矗立在斜坡上,仰望着上方的城墙。

西夏军的反制武器是用滚木礌石冲毁这架火砲,因此情报军还出动了两百士兵,举起巨盾,在火砲前方摆出了长蛇阵型,尖头向上,一旦滚木礌石砸来,便可以迅速分散冲击力,这些都是双方在长期的战斗中逐渐形成的作战方法。

当然,西夏军最大的依仗就是火油,用火油来烧毁宋军的火砲也未免不是一个好对策,无奈城头守军有点投鼠忌器,他们怕过早点燃城下掩埋的火油,会失去了烧杀宋军的作用。

正是这种种顾虑,城头守军并没有出手阻止这架孤零零的火砲,只是密切关注着宋军下一步的动作,殊不知灾难即将来临。

“火砲上弦!”

种朴一声令下,六名士兵分别在两侧推动绞盘,用数股牛筋绞成的长弦慢慢被拉长了,长弦上弹后直接被卡在底部的两根短铜棒上,形成了巨大的弹力势能,这种势力能将四十斤重的震天雷射出去两百五十步远。

百年后,这种用运用火砲和震天雷攻城的方式已经成为常态,蒙古军利用它攻打西方,所过之处一路披靡,几乎摧毁了整个中亚和西方,而蒙古军止戈于阿拉伯半岛后,西方人缴获了大量的震天雷、火铳和火砲,火器由此传入西方。

“发震天雷!”种朴又一声命令。

一名士兵将四十斤重的震天雷放在弹巢内,同时将一根引信火药线插进了铁雷中,种朴检查了一遍,已经完成部署,便下令道:“点火!”

“嗤——”引线被点燃后,种朴一声喝令:“发射!”

铁锤敲开底部的悬刀,两根固定铜棒同时倒下,“嘭!”一声巨响,长弦绷紧反弹,猛地将四十斤重的震天雷一举送上天空,宋军士兵纷纷蹲下,举起巨盾,形成一面盾墙。

只见黑黝黝的震天雷腾空而起,在空中划了一个弧线,在一片惊呼声中砸进了城楼内,还没有等城头的西夏军明白是怎么回事,震天雷便在城楼内惊天动地地爆炸了!

本来就不太结实的城楼被炸得粉碎,木块乱飞,巨大的冲击波将城楼周围的数百名西夏士兵震翻在地,很多士兵当场被震死!而宋军这头,几乎所有的士兵都蹲下来捂住了耳朵,连郭逵也忍不住低头捂住耳朵。

石州城楼被炸得支离破碎,各种残木飞出数百步远,从空中噼噼啪啪掉下了,过了很久,西夏军才从极度的恐慌中渐渐恢复过来,但恢复过来后是更大的恐慌。

震天雷炸毁城后产生了一连串的后果,不仅动摇了守城士兵的军心,严重影响对方士气,同时也产生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副作用,城楼内和内侧两边堆放着上千只装满火油的木桶,这是西夏军队准备用来对付攻城门的宋军。

震天雷剧烈爆炸并没有产生明火,使火油桶没有被点燃,但强烈的冲击气流却将两侧的油桶悉数掀翻,数百只油桶破损,大量火油流出,流满了城头。

城头上的守军立刻发现了这个严重的隐患,在主将的急令下,数百名士兵冲了上去,用盾牌在城头结成盾墙,几名士兵向下扔下了几支火把,城墙下五十步内被西夏军埋了大量火油,被火把点燃了,形成了一道长达五十步的火墙。

这时,正在指挥手下撤退的种朴忽然发现从城墙射击孔中流出了不少火油,射击孔位于城垛底部,倾斜向下,便于士兵向下放箭,同时在下暴雨时也有利于城头排水。

而种朴此时看见不止一只射击孔流出了火油,几乎所有的射击孔都或多或少流出了褐色的火油。

他忽然意识到城头的地面上一定流满了火油,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种朴心念一转,急忙问手下:“谁带了火药箭?”

几名士兵都带了火药箭,其中一人将一壶箭递给种朴,种朴将箭壶背上,抽出了一支,令手下点燃一支火折子,他拿着火折子毫不犹豫冲了上去,一直冲到七十步左右,进入自己稍有把握的范围后,这才蹲下点燃了火药箭。

这时,城头上有不少士兵发现了种朴的企图,他们指着种朴大喊,纷纷张弓向他射箭。

“噗!”一支箭正射在种朴的左肩上,种朴疼得浑身一颤,但他依旧咬紧牙关,拉弓如满月,一支已经燃烧的火药箭腾空而起,高高射向城头!

在一片呐喊声,西夏士兵没有挡住这支箭,火药箭高高越过了士兵的头顶,落在一片火油上,“轰!”一声,火焰顿起,城头上顿瞬间燃烧起熊熊烈火,开始迅速蔓延,士兵们惊叫着四散奔逃。

站在高台上的郭逵望着远处红光冲天的城头,大喜过望地站起身来,又问张辰道:“射箭者是何人?”

张辰连忙道:“启禀太尉,此箭是种朴所射!”

郭逵皱了皱眉,却还是点点头道:“不愧是种家儿郎,反应敏捷,勇烈过人,此役记他大功!”

“多谢太尉记功!”

这时,郭逵看到了一举破城的机会,立刻高声令道:“传我的命令,速用攻城槌攻打南城门!”

“咚——咚——咚!”伴随着闷雷般的巨大鼓声,千余名宋军士兵推出了一辆巨大的攻城槌车,攻城槌是用一株百年大树制成,长达八丈,前端装上生铁,重达数千斤,放置在一辆长约十丈的大车上。

大车两端各有十二只大木轮,在士兵的推动下开始向石州南城大门迅速前进,此时城头上烈火焚烧,浓烟滚滚,已经没有一个守城士兵,攻打城门的最好时机终于到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012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