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宋第一奸臣

作者:鮀城十二郎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七十五章 正面应战

书名:大宋第一奸臣 作者:鮀城十二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4

在军器监门口,张辰遇到了陈升之,他虽然看起来很疲惫,却掩饰不住眉眼间的兴奋,手中拿着一只皮袋,袋口露出半只卷轴,应该就是联名书。

“张御史,怎么现在才来?”

陈升之停住脚关切地问道:“是因为房州会馆那件事吗?”

张辰咬牙道:“我一定要查出是谁干的?”

“不用查,我知道是谁干的。”

张辰愕然:“相公怎么知道?”

“一早我在中书省遇到王珪,他告诉我,是登州刺史许同派人放的火,许同也就是韩缜的妻弟,他说这些下作之事他不会干,让我们不要怀疑他。”

张辰冷哼一声:“既然他知道这件事,那他也脱不了干系!”

陈升之淡淡道:“这就是王珪能当上执政的缘故,目的达到了,责任却公开撇得干净,又不得罪人,只有韩缜那种蠢货才会相信他,替他卖命,最后却要被他出卖。”

说到这,陈升之又拍拍张辰的胳膊问道:“怎么样,昨天去拜访曾公亮结果如何?”

“昨日曾公亮没有明确答复,不过卑职在路上时遇到了太学生游行,他们的口号就是反对北伐!”

陈升之大喜,难怪今日王珪有点软了,原来曾公亮被张辰说服了,只要曾公亮出面支持他们,那今天很多原本中立的朝官就会陆续表态反对北伐。

“我们去里面说!”

张辰跟随陈升之来到官房,陈升之取出联名书笑道:“一个晚上加上今天上午,已经有六十多人签名了,今天突破百人没有问题,更重要是,大多签名者是实职高官。”

张辰看了看名字,第一个就是宰相陈升之,第二个是枢密副使韩绛,第三个却出乎张辰预料,居然是郭逵。

“相公昨日找过郭太尉了吗?”

“昨天我正好在韩绛府上遇到他,他毫不犹豫地表态愿意和我们一起当发起者,这份联名书算是我们三人发起。”

“那卑职也签名吧!”

张辰提起笔,在联名书后面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侍御史张辰。

“对了,王安石王相公是什么态度?陈相公动静闹得这么大,他没有意见?”张辰放下笔问道。

“唉!其实介甫兄原本就对北伐一事摇摆不定,毕竟他的主要心思都放在变法上,但就算他心底反对北伐,也不可能在联名书上签字,这可是跟天子唱反调,对变法不利,所以他也只能跟着变法派一起支持北伐。”

“那曾公亮么?他能签么?”

“呵呵,曾公亮?这老奸巨猾的家伙可绝不会把自己置于险地,不过他的表态确实有用,朝廷大部分官员将都会转而支持我们。对了,御史中丞王陶也答应明日在朝会上表态反对北伐。”

张辰点了点头,如果大部分朝臣都反对北伐,那他们明天获胜的可能性就增大了,一旦大宋真的取消北伐,或许历史的进程就会重新回到正轨来。

这时,陈升之忽然想起一事,对张辰道:“明日大朝你也要参加,朝会议题已经定下,讨论河北事宜,包括是否北伐以及这次你们监察河北军资的情况,如果有可能,会让你做一些阐述,你事先准备一下。”

“卑职这就准备!”

这一刻张辰信心百倍,他期待着明日朝会上的一场正面应战。

......

御书房内,天子赵顼负手望着窗外,目光阴郁始终,在御案前面低头站着昨天才从河北赶回来的心腹重臣石方凛。

“官家,北伐其实是太祖、太宗皇帝时便定下的大计!现今西贼战败蛰伏,河北乱局已定,我们军队士气正盛,必然能大败辽军,一鼓作气夺回燕云。”

“可桌上的报告你也应该看见了!”

赵顼冷冷道:“各种物资战备不足计划的三成,这样的战备怎么去打仗?连朕都知道若没有后勤支援,战争必败无疑,你常年带兵,连这个道理都不懂吗?”

“官家,河北的物资其实只是一部分,这次河北平乱我们还有大量军资没有动用,完全可以用在北伐上,而且辽军安逸多年,战力早已衰败,本不需要长期对峙!

王师北上,辽军一定会望风而降,臣坚信燕云的汉人一定会箪食壶浆来迎接王师,这是官家实现列祖列宗遗志之时,岂能因为几个大臣的反对就放弃?”

虽然石方凛说得天花乱坠,但赵顼的疑虑并没有消除,一方面是他了解石方凛,去岁征讨锡义山乱匪,石方凛也说得也极为动听,结果接手种锷的帅位后,不到半年大军几乎覆灭,积累的兵甲物资被他丢弃殆尽,现在石方凛又说得这么好听,赵顼当然对他的话有所保留。

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原因,是朝臣反对北伐太激烈,以陈升之和韩绛为首的反对派得到越来越多的大臣支持,连致仕在家的老相曾公亮都上书建议慎重考虑,至于赵顼最信任的先生王安石,这时候却突然一言不发,更不要说宣德楼外面还有数千太学生在静坐抗议,强大的政治压力使赵顼迟迟下不了决心。

半晌,赵顼道:“这件事等明天朝议后再说吧!朕会慎重考虑。”

石方凛暗暗叹息一声,看来促成天子下定决心比他想象得要困难啊!他得和某些人好好商议一番了。

......

次日天刚刚亮,张辰便带着张龙等三人便牵马出了府门,他们刚翻身上马,一名小厮跑来道:“姑爷,小人是曹府家人,我家老太爷在前面朱雀门等候。”

“我知道了!”

张辰催动踏雪一跃奔出,四人一阵风似地向朱雀门方向奔去,此时还是夜色深沉,漫天繁星缀满了天鹅绒一般的黑色天幕,一条银河从他们头顶跨过,夜空格外壮观。

东京城依旧是一片漆黑,但已经有早起的店铺在开始忙碌准备了,很多打短工的苦力已经三三两两蹲在城墙根下,等待着揽活。

不时有官员的牛车和轿子从大街上走过,后面跟着带刀护卫家丁,也有不少和张辰一样骑马的官员,都是赶今天的临时大朝。

不多时,张辰便来到了朱雀门,朱雀门是外城通往内城的主城门,老远张辰便看见了曹仪的马车停在道边,他连忙催马上前,在马车前躬身施礼:“张辰参见老将军,让老将军久等了。”

车帘拉开,露出曹仪笑眯眯的脸庞:“三郎啊,你现在可以改口了。”

张辰和曹嬛的婚期已经定下,将在二月十五迎娶曹嬛,曹嬛正式成为他的未婚妻,他确实可以改口了。

“是!拜见岳祖父。”

“好!好!好孩子,不愧是我看中的孙婿,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担负起社稷的重担,我告诉你,昨天下午我也在联名书上签字了,高岳和潘潭都签了,除了石家,我们另外三家都足以代表勋贵世家反对北伐的态度。”

“祖父也反对北伐吗?”

曹仪点点头:“虽然我们先祖都是北伐名将,但我们都一致认为,大宋这些年轮番大战,国力大损,不管是变法也好,守旧也罢,都要继续积蓄国力,加强军备,防备边境,而不应在这个节骨眼上去主动招惹辽国。一句话,我们支持北防,而不支持北伐。”

张辰心中赞赏,不愧是老将,看问题十分透彻,“北防而不是北伐”,这句话说到了根子上。

“祖父觉得今日朝议结果会如何?”

“很难说,按理反对北伐应该占上风,但关键是官家和变法派是支持北伐一派,他如果力排众议坚持北伐,我们也没有办法,不出意料的话,今天朝堂上应该是一场激烈的斗争。”

他们边说边走,不多时便来到了宣德楼前,前面上朝队伍都停住了,这时,有侍卫跑来道:“请各位官人从左右掖门入皇城!”

曹仪眉头一皱:“发生了什么事?”

张辰忽然醒悟:“祖父,应该是太学生把宣德门堵住了。”

“他们还在静坐示威吗?”

“应该还在,没有结果,他们是不会散去的。”

曹仪只得吩咐从左掖门入皇城,张辰也跟着马车后面,慢慢靠近宣德门时,只见地上密密麻麻坐满了太学生和反对北伐的京城民众,足有上万人,场面格外震撼,张辰暗暗思忖,恐怕这才是逼迫赵顼不得不改变主意的最后一根稻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704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