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宋第一奸臣

作者:鮀城十二郎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六十三章 登门求婚

书名:大宋第一奸臣 作者:鮀城十二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4

虽然离家整整二十日,但回家时张辰却没有那么开心,这次监察的结果让他始终有点闷闷不乐。

“三郎的心情好像不太好?”吃饭时,祖父张仲方关切地问道。

“翁翁,我并无大碍,或许是有点疲惫,休息一两日就好了。”张辰勉强笑了笑,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汤九娘起身给他斟了一杯酒道:“我知道,是赵忠那个混蛋,我若见到他,绝不会饶他。”

“九娘和赵忠很熟吗?”

“当然很熟,我父亲和付伯父都教过他武艺,不过他和刘伯父的关系更好,我还以为他也接受招安了,没想到他居然跑去太行山落了草。”

“对了,单安的情况如何了?”张辰忽然想起了这件重要事情。

汤九娘掩口一笑:“我以为兄长忘记了呢!”

“我怎么会忘记,只是一时想不起罢了,快说说情况。”

“具体我也不太清楚,只是听说他在郧西县纠集千余旧部想再度造反,结果被知州陈忱率军击溃,他率几十名残兵逃走,后来情况就不知道了。”

张辰又喝了口酒,单安必然是免职获罪才又想造反,但这一逃走,事情就有点麻烦了。

汤九娘笑嘻嘻道:“说实话,听到他被罢官的消息,我高兴得差点喝醉了,虽然他没死,但这种身败名裂比杀了他还痛快。”

“三哥!三哥!”

一旁的柳娘装作不高兴,抬起头道:“你们有更高兴的事情不谈,非要说那些我和虎子听不懂的事情,把我们冷落一边你们就高兴了。”

张辰连忙歉然笑道:“是三哥不好,冷落我家柳娘了,给三哥说说,还有什么更高兴的事情?”

柳娘和虎子对望一眼,两人异口同声道:“咱们家有大喜事了!”

汤九娘在旁也掩口笑道:“没错,你祖父向曹家求亲了!”

张辰“啊!”的一声呆住了,半晌,他有点难为情道:“怎么就求亲了?”

“兄长好像不高兴?”汤九娘笑问道。

“我不是不高兴,只是来得太突然了。”

张辰有些反应不过来,先前他只是想让周博陪着祖父去拜访一下曹府,没想到他们比自己还着急。

张仲方也笑吟吟道:“这是好事!娶嬛娘回家,总比娶那潘秀芸之类的刁妇好得多吧!”

张辰惊讶地张大了嘴巴:“翁翁,你怎么会知道潘秀芸?”

旁边汤九娘笑道:“前天下午,曹家阿姊就坐在现在兄长坐的这个位子上和我们一起吃饭,你说我们怎么会知道?”

“啊!她来过这里了。”张辰更加惊讶,嘴都快合不拢了。

张仲方捋了捋长训,语重心长地说道:“三郎,咱们与曹家相比,终究是云泥之别,我们只是小门小户。我只是不想你将来娶了世家的女儿之后受到委屈,所以便自作主张,让家里人和她先搞好关系,所以请她来家里做客,你不会怪翁翁擅自做主吧!”

“这个,我现在心里很乱,以后我们再说这件事。”

这时,张仲方忽然一拍脑门:“给你说这些做什么,正事差点忘了,三郎,明日媒人要去曹家正式提亲。”

“啊?那郭太尉回来了吗?”

“周博说,郭太尉前天已经回来了,好像是曹家主写信给他,他专门为此事提前赶回来的,你最好和郭太尉一起去。”

“好像不需要我去吧!”

“你这小子,这么拘礼做什么?你和媒人一起上门更显诚意,你不肯去那我去。”张仲方有点生气了。

张辰见祖父生气了,只得无可奈何道:“好吧!我去就是了。”

“这就对了,曹嬛很不错,不愧是大家闺秀,是你的良配,我听九娘说,曹嬛还邀请她带着柳娘虎子去家里做客哩!这样是最好,我们家庭和睦是第一重要,将来若是家宅不宁、妯娌分崩有你受的。”

说到这,张仲方把一块玉珮递给他:“这是曹家给你的信物,明天你佩在身上。”

张辰接过玉珮就起身要回房,张仲方又嘱咐他明日的出发时间,这才放了张辰回去。

......

次日一早,张辰来到了位于城东的一处步兵军营,这是一座小军营,最多只能容纳千余人,目前章楶率领的三百乡兵就暂时驻扎在这里。

虽然相州乡兵已经完成了护卫任务,但他们在磁州保卫使臣有功,应该受到嘉奖,另外,大家来一趟东京城也不容易,顺便放假休息两三日,然后再回相州。

军营大门没有人看守,门口站着一群闲人,正伸长脖子围观着什么,张辰走进军营,却见操场上几名士兵正在摔跤为戏,周围的士兵在不断喝彩叫好。

这时,坐在士兵中间看摔跤的章楶看见了张辰,连忙起身笑着迎了上来。

“我以为三郎今日会在家休息呢!”

“各种琐碎的事情太多,哪有时间休息?”

张辰打量一下周围:“章兄,怎么军营里有点冷清?”

“大部分士兵都出去逛京城了,就剩下三十个在这里没事摔跤玩。”

“走吧!我们去喝杯茶。”

“我披件衣服就来。”

章楶跑回去披了件厚外套,这才跟张辰来到不远处一座小茶馆内,两人靠窗前坐下,张辰要了一壶好茶和几盘上好点心。

章楶喝了一口热腾腾的茶笑道:“之前写的报告有消息吗?”

“枢密院已经批准,今明两天政事堂就能批下来,只要批下来就能拿到钱,我们是替天子办事,应该会很顺利。”

“不是说财政吃紧吗?”

“财政吃紧是指几十万贯、几百万贯而言,我们的一万多贯钱算什么?”

“倒也是!”

章楶点点头笑道:“等拿到赏钱,我就带弟兄们回去了,尽量赶回去过上元节,说实话我一点也不喜欢东京城,若不是二十几个伤亡弟兄的抚恤,空着手不好回去啊!”

张辰笑了起来:“一点也不喜欢东京城?当初你可是在这里高中进士、跨马游街啊!你这话有点言不由衷吧!”

章楶脸一红,半晌叹口气道:“你说得对,其实年轻时我是不喜欢在地方为官,总觉得地方官场太黑暗,可在官场的泥潭里挣扎了十几年,加上这回与你深入真定府,才发现其实整个大宋都是阴暗一片,东京城更是好不到哪里去!唉,还不如留在西军,就算被刘甫针对,好歹还能在边境杀几个敌军过过瘾。”

“你才四十来岁就看破了世事,可不太好啊!”张辰开玩笑道。

“这也不叫看破世事,人之常情啊!但三郎你不一样,你实在是太年轻了,我已无法改变现状,但你却有机会,你一定要沉住气先混上几年,将来再想办法升迁,手中没有权力,何谈心向光明?”

这时,章楶又问道:“对了,你觉得这次监察报告送上去,朝廷会取消北伐吗?”

张辰沉吟一下道:“现在反对北伐的人不少,变法这几个月以来,各地情势本就不稳,加上近日为了备战,朝廷增税赋、造大钱,导致各地物价飞涨,所以地方官尤其反对北伐,据说已经有很多州官上书反对北伐,朝廷压力颇大,但会不会最终取消北伐还很难说。”

章楶沉吟一下道:“我觉得如果你把这次监察的情况泄露出去,恐怕还会有更多朝官反对,要不要我帮你一把!”

张辰向两边看看,压低声音道:“北伐不仅仅是天子的意愿,更是涉及变法派和守旧派的朝堂党争,以及天子和太后的两宫之争,定然会在朝中掀起很大的风波,你旁观就行了,千万不要卷入其中。”

“好吧!我就不多事了,反正我只是个地方武官,人微言轻,倒是你,听说唯有你一人在大朝会上反对北伐,在东京城已经出了大名,自己得悠着点。”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急促的马蹄声,只听外面隐隐有人大喊:“河北大捷,全境收复!”

正在喝茶的众人纷纷跑到窗口,张辰也探头向街上望去,只见一队背着红色战报包裹的骑兵由远而来,这是八百里加急快报,只听他们沿途一路高喊:“冀州大捷,全歼匪军。”

沿途百姓顿时欢呼起来,章楶颇为吃惊:“三郎,你听见没有,石方凛竟然打胜仗了。”

张辰不屑地冷哼一声:“率领了足足十几万禁军对阵六万农夫组成的乌合之众,打到现在才取胜,有什么值得炫耀,我都替他脸红。”

“石方凛是为回京受赏做舆论准备呢!”章楶一针见血道。

张辰心中凛然,如果石方凛在这个时候回京,恐怕局势就会更加微妙了。

石方凛在河北取得大捷的消息很快便传遍了朝野,当天宫内便传出旨意,升迁石方凛为太子少师,由开国郡公晋升为郑国公,同时拨钱百万贯,绢五十万匹,犒赏三军,不过并没有要求石方凛回京述职,而是要求他再接再厉,将乱匪余孽彻底歼灭。

不过这个消息对东京城百姓的生活影响不大,物价依然在上涨,艰辛的生活还得继续,当送信士兵从街头消失没有多久,街头又恢复了原本的平静和忙碌。

......

午后时分,张辰乘坐牛车来到郭逵府上,一方面他要来探望昔日的恩帅兼老上司,另一方面也是今天的主要任务,他要跟随郭逵去曹府提亲。

刚到郭逵府门前,便看见郭逵坐在马车里向他招手:“好你个三郎,你再不来我就自己走了!”

郭逵精神矍铄,脸色红润,回乡一趟就仿佛年轻了十岁一般,张辰上前施礼笑道:“太尉回乡是喝了神仙茶吗?怎么一下子年轻十岁,和我都差不多了。”

郭逵呵呵大笑:“你小子拍马屁的功力见长啊!神仙茶没有,但陕西的好酒倒给你带了几坛子,回头再给你,你先上车!”

张辰坐上郭逵的马车,只见郭逵笑眯眯道:“曹家的小书娘,从小我就喜欢,若不是和曹家关系太近,我都想为我儿忠孝去向曹佾提亲了!没想到居然要成为你的娘子,真是有意思啊!”

“太尉和曹佾曹将军关系如何?”

“呵呵,他可是我的妻舅,我俩更是曾经一起在军营里挨板子,你说关系好不好?”

张辰心中十分欢喜,原来有这层关系,那就更是自家人了。

马车启动,走了片刻郭逵问道:“听说你去河北监察军资,我估计情况应该不是很好吧!”

“恐怕比太尉想得还要糟糕,帐上各种军资十分充足,但实际盘存物质最多只有帐上的三成,而且很多军械年代久远,已不堪使用。”

郭逵淡淡一笑道:“很正常,从英宗皇帝以来就是这样了,这就叫军备荒弛,咱们西军一直和西贼作战,还有几分战斗力,可河北的边军自从檀渊之盟后,已数十年未经大战,你指望他们兵强马装,粮草装备充足,那是绝不可能,说实话,我一点都不奇怪。”

“可就是这样,天子和朝廷还天天想着北伐,就好像辽军比西贼还要不堪,见到咱们便会望风而降,朝堂上那帮文官士大夫甚至把辽军比喻成泥捏的一般,我就怕最后的结果是打狼不成,反被狼噬,最后狼群再夺门而入。”

“你说得一点没说,我镇守边关二十年,早看透了这些蛮夷,党项也好,契丹也好,都是亡我中原之心不死!若无充分准备,决计不能轻举妄动,否则太宗皇帝当年在高粱河的惨败必然会重演啊!可恨朝中那帮大臣不极力劝阻天子,反倒鼓吹媚上、盲目乐观,唉!书生误国啊!”

张辰默默点头,他又对郭逵说:“卑职有句心里话,请太尉务必一听!”

“你说!”

“卑职只有一句话,天子如果诏太尉出征北伐,请太尉最好能避开,不要在最后关头毁了自己的一世英名。”

郭逵没有说话,良久,他低低叹息一声:“三郎,我郭逵心里只有家国,自己的一点荣辱算什么?纵是身死许国,亦无怨无悔!”

张辰心中一震,他细细品味这句话,他心中忽然有一种说不出的羞惭,这才是真正的国之栋梁,自己差得太远了。

郭逵拍拍他肩膀笑道:“今日是你的重要日子,我们不说这个。”

马车加快了速度,向金水河畔的曹府疾速驶去。

......

婚姻六礼,指的是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也就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宋人嫌六礼繁琐,便将纳采和问名合并,纳征和请期合并,变成了四礼。

今日郭逵作为媒人去曹府求婚,就是第一步纳采,事实上这也是个形式而已,曹仪和张仲方事先已经定下了婚姻。

不过就算是形式也极为重要,古人娶妻讲究明媒正娶,明媒就是指今日的登门求婚,一定是公开正式的,要让所有人都知道。

按照习俗,张辰确实没有必要一起去,万一女方不肯答应,新郎岂不是尴尬了,只是张仲方看重礼节,一定要让孙儿亲自前去以表示诚意,因为张仲方上次上门求亲时应该是把孙儿带着的,但张辰却去河北公干了,所以今天要补回上次的欠缺。

郭逵事先已经派人送了帖子,所以当他的马车在曹府门前停下时,曹仪便率家人从大门内迎了出去,今天曹仪还特地把潘家家主潘潭也请来,作为见证。

郭逵下了马车,拱手笑道:“我要恭喜岳丈喜得孙婿。”

“同喜!同喜!”

潘潭虽然眼红张辰成了曹家婿,但也十分豁达地在旁打趣道:“你们太心急了,这话等要喝喜酒时再说啊!”

三人一起大笑起来,这时,张辰连忙上前行礼:”张辰参见两位老将军!”

曹仪微笑道:“三郎你可终于回来了!”

“上次晚辈去河北公干,未能和祖父一起来给老将军请安,今天特来赔罪!”

“你去公务,又不是去打猎郊游,何罪之有?快请进府中。”

“等一等!”

郭逵叫住了张辰,笑道:“等我先走完礼仪再说!”

他从车厢里取出一只新编的篮子,打开篮盖,里面是一只用红绸系住翅膀和双脚的大雁,这是正式的纳采之礼,有多层意义,其中一个就是明嫁娶之礼、长幼有序,还有从一而终等等吉寓。

他将大雁郑重地交给曹仪,曹仪点了点头,郑重地接过了大雁,这便表示愿意接受议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792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