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宋第一奸臣

作者:鮀城十二郎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七十六章 随口闲谈

书名:大宋第一奸臣 作者:鮀城十二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4

在深河乡集镇逛了一圈,张辰又很快赶到了邻近的小川乡,按着亲兵李俊事先给的地址,准备寻他汇合。

李俊的母亲李黄氏乃是这个年代极为稀缺的高龄产子,如今已经快六十岁,但身体状况依旧不差,虽然头发花白却是满脸红光,听说张辰到来,李黄氏更是亲自带着一帮亲戚赶到门口前来迎接。

而这位老妇本就不是普通农户,早年出身于落魄的官宦人家,人生经验极为丰富。她从李俊口中得知张辰今年不过十九岁,且年纪轻轻就已经做到了七品官,将来前途定然不可限量,自己的儿子还得多多倚靠这位上官提携才行。

“张官人果然生得一副好模样!却不知婚配否?”李黄氏一见到张辰便忍不住夸道。

李俊的脸顿时一红,偷偷扯着母亲的衣角,尴尬地低声道:“娘,张参军可是俺上官,怎能如此冒失......”

张辰见状连忙笑着摆手:“无妨,伯母是长辈尽管随意,只是伯母谬赞了。”

这时,旁边李俊的三叔李建赶忙打圆场笑道:“咱们怎好让官人在门口拖延?大嫂,快快请官人入宅一叙!”

众人簇拥着张辰进了大堂,李黄氏坐在主座,又坚持把身边的尊客座让给张辰,张辰推辞不掉只得坐下,而几个五六十岁的长辈反而都坐在两侧下首。

张辰瞧见满堂的老者皆眼巴巴地望着自己,只得先开口寻个话题:“今日不想却是叨扰几位长辈了!伯母,李俊这回在西夏之战中恪守其职,表现甚佳,想他今年不过十七,日后若能立下新功,必定前途无量!”

李黄氏顿时眉开眼笑道:“官人真是折煞我家阿俊了!虽说老妪如今就这么一个孩儿,却自小也没娇惯过他,既在官人麾下做事,自是该骂就骂该打便打,官人尽管管教便是!不过依着官人刚才的言语,老妪却想斗胆邀问一句,不知我家阿俊日后在军中能否挣个官做做?”

张辰心中忍不住一乐,果然是可怜天下父母心,这老妇人倒也心直口快,于是想了想说道:“做官可不容易,不过在我西军做事,只要忠君报国敢打敢拼,自然也有机会。如今李俊跟我在情报司做事,有的是立功的机会,而一旦立功,第一步便能转为从九品武官。”

旁边李建惊讶道:“哎呀呀,要知道咱们的县尊老爷也不过是从八品,今年新上任的刘县尉也只有正九品,我们阿俊居然能做从九品啊!那也差不了多少啊!”

瞧着众人纷纷惊叹,张辰差点没漏出一句“朝廷最低等秩便是从九品”之类的真话,只是赶忙咽了咽口水。

李黄氏却明白事理,她摆摆手道:“在西军立功也不容易,那都是用性命换来的,而且武官的朝廷地位也不如文官!他三叔,你怎可拿阿俊和文官老爷们比较?”

李建挠挠头,似懂非懂应道:“大嫂说的也是。”

张辰沉吟片刻又道:“现在西北战事暂时告一段落,又闻我大宋腹地时局不稳,近日乱匪四起,惹得房州人心惶惶啊!我听说锡义山乱匪前番甚至攻到了竹山县,不知这小川乡有没有受到冲击?”

几名老者对望一眼,李黄氏率先开口道:“小川乡倒是还好,只是跑商的人受到一点影响,听说他三叔家有点小损失。”

李建摇摇头说:“我家在竹山县城外开的邸店便被乱匪一把火烧掉了,白白损失了几百贯钱呐!”

张辰又继续问道:“邸店里的伙计呢?人都安全吧?“

李建苦笑一声说:“当时几名伙计躲了起来,乱匪也没敢攻打县城,放了几把火便撤了,人自然是无虞。不过官人确实说的不错,这段时间房州皆人心惶惶,我已暂时把邸店关了,人手也都遣散了去,等局势稳定下来再重新开店。”

张辰点了点头:“我也觉得谨慎点好。”

李建叹了口气道:“乱匪四起,世道纷乱,最倒霉的就是我们这些有点家业的百姓,整天提心吊胆过日子啊!就怕哪天乱匪杀来,把我们家产抢掠一空,小命也保不住!”

大堂内顿时沉默下来,气氛变得有些凝重,这时,张辰想了想缓缓道:“在座的都是长辈,懂得比我多得多,但有一句话,我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众人异口同声道:“官人但说无妨!”

“不瞒诸位,我不日便将赶往东京城,到时候便会劝说我祖父去往南方购置田产。还有青溪村里的张氏一族,昨夜我已与族老商讨过,很快他们也会跟随我祖父在杭州一带购买土地,修建房宅,我们准备逐步向南方转移。”

李建沉默片刻道:“因为一时匪患,官人为何举族南迁,我倒有些想不明白。”

旁边的李俊忍不住道:“三叔,张参军可是官人,当然比我们有先见之明!”

李黄氏也摆了摆手道:“你们都别插嘴,还是听官人继续说下去!”

张辰淡淡笑道:“你们可能误会了,我并不是因为匪患才让家族南迁,而是想防备异族南侵!”

“异族!”大堂上一片惊呼。

张辰刚想解释,却突然发现自己言多必失,赶忙补救道:“众位也不必太过惊慌,一切只是我的推断罢了。不过有句话说得好,狡兔三窟,有备无患。既然如今北方不太平,那便不如到南方去,所谓家族,最重要的是人,而非土地或财物之类,不是么?”

李黄氏和李建脸色极为严肃,李黄氏追问道:“官人今日所言,可是听自于朝廷?”

张辰赶忙摇头道:“我说了,这是我自己的选择,与朝廷无干。我说的异族,也并非单指,西夏人、辽人,甚至那黑水白山的女真人,皆是异族,而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也唯有我们这些在边疆和异族作战的将士才清楚他们的野心。”

李建迷茫地问道:“黑水白山的女、女真人?这又是哪一族?”

当张辰不知从何解释之时,李黄氏正巧插话道:“官人的意思是让我们李家也迁去南方吗?”

张辰还是摇头笑道:“我可没有劝你们。说起来我这个推断,确实有些早了,所谓异族会大举南侵的事,或许会在四五十年后呢?到时候说不定连我都故去了,不过我却是在为张氏一族的子孙后代考虑。”

李建看了一眼李黄氏:“阿姊,你说呢?”

李黄氏沉思良久缓缓道:“李家几房加起来拢共二百余人,若是大举南迁可不是一件小事,不过老妪却赞同官人的选择,其实不管以后异族是否会南侵,只看现在匪患严重,世道不宁,我们确实应该狡兔三窟,有备无患。”

李建点点头:“说得对,尤其是我这做生意的,更应该给自己、给子孙后代留条后路,这件事我觉得应该听官人的建议。”

李黄氏又问张辰道:“官人觉得我们应该去往何处?”

张辰微微一笑:“南方土地可多的是,长江以南譬如两浙、两川皆是好地方。不过你们如果想借机狠狠赚一大笔钱的话,我劝你们去杭州钱塘县城那边买地,现在那边土地房宅极为便宜,日后我准备带着族人大量买进,你们若有兴趣也可以试一试。”

李建想了想道:“去杭州买地需要再考虑考虑,不过我决定听官人的劝告,过年后先去杭州买一家铺子看看情况,也好为将来是否南迁做个参考。”

张辰见众人似乎都没有去杭州买地的打算,便不再多劝,今日开启这个话题本来就是随口闲谈,毕竟动辄让一个北方家族抛弃故土迁往遥远的南方,需要的不仅仅是财力,更需要勇气。只可惜张辰又不能在世人面前吐露真言,那杭州将来便是南宋的都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350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