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测字天师

作者:万里秋风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八百零六章 转世之僧

书名:大明测字天师 作者:万里秋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47

所有人都愣住了,半天才反应过来,却又都觉得难以置信,一起看向萧风。

萧风淡然道:“不错,就是朱允炆。若说还债,朱允炆的债权可比宁王的优先级高多了。

到今天为止,大明史书上记载的,仍然是成祖靖难之后,发现建文帝被奸人放火烧死了。

国不可一日无君,百官再三劝进,成祖多次推脱之后,被百官强行拥上龙辇,登基为帝。

可今日在场的都是师兄的家人,大家自然知道,当日并未找到建文帝的尸骨,还在宫中发现了通往外面的密道。”

嘉靖默默点头,这个事儿,其实外面的人知道的也不少,只是没人敢说出来罢了。

不管当年的靖难之役实际上是怎么回事儿,但在官方说法上,确实是正正经经的杀奸臣,清君侧。

只是清君侧之后发现砸老鼠碰破了大鸡蛋,皇帝死了,朱棣才不得不百般推辞之后登基**的。

而引发靖难之役的削藩行动,也不能作为朱允炆的罪状。因为朱棣登基后削藩削得更狠,他就不能说朱允炆削藩是错误的。

所以在官方礼法上,建文帝并不是被讨伐的无道昏君,他作为朱元璋亲自选择的皇帝依旧具有优先合法性,朱棣也必须承认这一点。

武宗若真的知道了朱允炆后代的下落,把朱允炆的后代作为后手,替祖宗还债,确实比把皇位还给宁王后人更合理。

只是这个推测里有个最大的问题,武宗究竟是从什么地方找到的朱允炆的后人,又是如何确认的呢?

要知道,当初朱棣为了大侄子的不辞而别,都成了心病了,一夜一夜地睡不好觉,总担心他哪天会跑回来,告诉自己五个工作日已到,你可以走了。

为了找到大侄子,朱棣明察暗访,又是派人登山,又是派船队出海,真说得上是上穷碧落下黄泉。

只可惜依旧杳无音信。武宗又没有什么dNA技术,时过境迁这么多年,还能找到并确认朱允炆的后人身份?

所以,嘉靖对这个推论保持合理怀疑:“师弟,你说的倒是有些道理。

只是就算有人找到武宗,自称是朱允炆的后人,武宗又如何肯信呢?

想来那人或许还能拿出一两件当年宫中的宝贝作为信物,可这也不能证明什么。

当年靖难宫中逃出去的人也不少啊!就像你说的一样,脚印纸也好,印章也罢,都是死物而已。

人要先信,这些证物才有用。人若压根儿就不信,这些信物又能有何用处呢?”

萧风点点头:“靖难之役过去这么久了,已经六七代人了,想要验证一个人是不是朱允炆的子孙,确实太难了。

不过,如果来找武宗的人,并不是朱允炆的子孙,而是朱允炆本人呢?是不是更好验证一些?”

问号,所有人脑袋的上方都闪着问号,像见鬼了一样的看着萧风,只有嘉靖在懵逼之后,瞬间狂喜!

“师弟!你是说,朱允炆还活在世上?从靖难到如今已经一百五十多年了啊,这,这怎么可能呢?

朱允炆如果活着,得一百六七十岁了!师弟,你是说,朱允炆长生不老了吗?天啊,他是怎么做到的?”

嘉靖修道一是为了飞升,如果暂时飞升不了,能先长生不老也是很好的。所以一听真有人长生不老了,自然瞬间狂喜。

至于朱允炆如果真的活到了现在,会不会回来要求自己归还皇位……开什么玩笑,你谁呀?妖言惑众,该杀!

萧风摇摇头:“朱允炆并没有能长生不老,世上或许有长生不老之人,但肯定不会让人知道的。”

嘉靖一愣:“那你又说武宗可能见到了朱允炆本人?难道他见到的是尸体?也像老道一样肉身成圣了?”

萧风淡然道:“武宗崇信佛教,尤其是藏区佛教。在他被江彬以极乐丹控制之时,曾有藏区喇嘛为他治过病。

于是我请措钦活佛帮我寻找武宗的医案,并从中得知武宗不育,这一点刚才我已经说过了。

但还有一件事,给武宗治病的那个喇嘛,也就是后来在京城被人暗杀的那个喇嘛,身份并不一般。

他在藏区,也是个颇有名气的喇嘛,只是常年云游在外,并不在地方宫殿中享受供养,没有封为活佛。

措钦活佛说,布达拉宫中对这位喇嘛的记载,与其他活佛规格相同,但内容却格外不同。

他出生于牧民家庭,三岁之前口不能言,三岁之时忽然开口,自称是转世灵童。

父母不敢怠慢,赶紧报告到当地活佛处。活佛领着弟子亲来问询,问他是哪位活佛转世。

他却说自己并非藏地活佛,而是中土高僧转世到此。活佛心有疑虑,因为从未听说有中土高僧转世到藏区的。

于是他询问这灵童前世的来历,灵童却不肯说,只是给他做了一首诗,是使用汉字写的。

活佛见藏区的三岁孩童,能写汉字,还能作诗,这才信服,将其带回寺庙供养。

那首诗,一直放在布达拉宫中,我也正是看完这首诗后,才怀疑这个喇嘛,很可能会对武宗说,他就是朱允炆转世。

而凤姐儿收养的两个孩子,很可能就是这位自称中土高僧转世的喇嘛,在大明所生的后人。

也许他早就与武宗有过协议,想将自己的孩子暗中送给武宗,让其以武宗儿子的身份登基继位。

武宗当时很可能也同意了,还派了老拐前去护卫这两个孩子。只是不知为何,在喇嘛死后,武宗反悔了。

武宗想来想去,还是选择了自己的堂弟来继位,而只是把那喇嘛的孩子作为最后的秘密手段。

我想武宗可能是心存疑虑,就想把一切交给上天来做主。师兄若干的好,一切都好。

师兄若是无道昏君,就是天意要将皇位归还给朱允炆那一支,那人也就该是真的,他也认了。”

萧风所说之事,平平淡淡,看似寻常,可所有人都知道,此事细思极恐,惊心动魄。

他若是想水,单是这个从头到尾都没名字的喇嘛的一生之事,都能单开一本书了。

一个落跑的皇帝,出家当了和尚,修成高僧,然后转世到了藏区,成了喇嘛。

又以喇嘛的身份跑回来,找到现在的皇帝,告诉他,我是你曾曾曾曾曾叔叔,你的曾曾曾曾曾爷爷欠我的债,你应该还给我的后人。

这是多么坚韧不拔的精神啊,如果天底下讨债的人都有这份精神,世界上还能有老赖生存的空间吗?

但嘉靖此时的关注点不在这里。朱允炆出家为僧,他倒是并不怀疑,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最好的隐姓埋名的办法,就是出家。

当然朱棣也并不是想不到这一点,他在位的时候抓过很多和尚,一一甄别,就怕有漏网之鱼。

甚至为了防止朱允炆男扮女装,还搂草打兔子地抓了不少尼姑。由此可见,朱允炆长得应该比较秀气。

虽然朱棣最后也没能从和尚堆里找到朱允炆,但仍然有很多人相信,朱允炆一定是当了和尚的。

这好像是一个心理定式:只要是皇帝莫名其妙地不见了,或是官方说是死了,但吃瓜群众们不信,就一律认为是去当了和尚。

例如顺治,史书上明明白白地写是病死了,但老百姓一致摇头:我们不信,他就是去当了和尚!

例如李自成,史书上也记载其在战场上被地方武装杀害,但老百姓一致摇头:我们不信,他就是去当了和尚,还是个花和尚,据说跟陈圆圆有一腿!

当然了,除了这种心理定式之外,还有个很重要的传闻,也为朱允炆当了和尚一事增添了不少可信度。

这个传闻就是,朱棣杀入宫中,灭了火,发现朱允炆不见了。但是地上却有朱允炆的龙袍,还有一大堆头发……

龙袍可以理解,朱允炆要逃跑总要换身便服,要是穿着龙袍逃跑,连三环都出不去就得被抓住。

但头发何解呢?总不会是朱允炆担心宫外的托尼老师手艺不行,所以临跑之前先做个发型吧!

据说朱棣之所以认定朱允炆逃跑后会当和尚,也就是因为这一大堆头发,这个传闻有鼻子有眼的!

而且官方并没有出面辟谣,这也让此传闻愈发显得掌握了事实真相,成为千百年来的主流传闻!

但却从没有人追问一下:朱允炆放火烧皇宫,就算真的没把自己烧死,至少也是为了掩盖自己的行踪吧。

一场为了让自己装死掩盖行踪的大火,不但没把龙袍点着,就连沾火就着的一大堆头发都没点着……

不管怎么说吧,嘉靖是相信朱允炆当了和尚的,但他怀疑的是,朱允炆为啥会转世到藏区去。

“师弟,那首诗是怎么写的,何以让你怀疑此人会自认是建文帝转世呢?”

萧风像哆啦A梦一样,又从怀里掏出一张泛黄的纸来,显然是从某个册子上撕下来的,还带着锯齿,上面写着一首八句汉字诗。

“西来雪山千层迥,东望天门万里遥。

安步久忘飞凤辇,袈裟新换衮龙袍。

德深不饮孟婆酒,道高能过奈何桥。

百官已登永乐殿,群鸟仍上建文朝。”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投票催更啊,等啥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5414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