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测字天师

作者:万里秋风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明天师

书名:大明测字天师 作者:万里秋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47

嘉靖猛然站了起来,眼睛死死的盯着陆炳,然后又缓缓坐下。

“何时得知?”

“昨夜混在戚继光军中的两个锦衣卫回来了。军中有奸细,泄露援兵行踪。萧风虽设计清除了奸细,但仍晚了一步,五千骑兵被鞑靼人包围在山上。

萧风率一百骑兵吸引敌军火力,让戚继光率队突围而出,往古北口方向去了。

他二人设法分入萧风所带的一百骑兵之内,本想趁乱带着萧风隐匿逃跑,不料山坡碎石风化,他们和萧风一起被抓住了。”

嘉靖皱皱眉头,但没打断陆炳的叙述。陆炳倒是主动停了一下,似乎是觉得此处嘉靖应该有问题要问,见嘉靖没动静,才继续。

“鞑靼人以性命威胁,让萧风下跪,萧风不肯。后来鞑靼人以两个亲兵性命为赌注,萧风下跪了。

鞑靼人不便食言,便将他二人释放。因他二人无马,一路爬山步行回京,所以昨晚才到,二人都受伤颇重。”

见陆炳不再说话,嘉靖沉吟许久,才徐徐吐了口气。

“你对严嵩在朝堂所言,有何见解?”

因为最近陆炳很忙,所以这次朝会他并没有在场,但嘉靖根本没有向他转述,因为他很清楚,以陆炳的位置和手段,朝堂中这些公开的事,对他就像现场直播。

陆炳站直身子,神色肃穆,他在嘉靖面前很久没有这么费心的组织语言了。因为他知道,这句问话,牵涉太多人的性命,甚至可能牵涉大明的国运。

“万岁,臣不信。”

“你觉得严嵩所言全无道理吗?”

“不,严相所言,从逻辑上是有可能的,而且在历史上确实也发生过。但臣不信。”

嘉靖看了陆炳一眼,这几年来,陆炳很少这么武断的否定一件事。作为间谍头目,情报工作的工作性质,让他一直谨言慎行,秉承着万事皆有可能的心态。

“何以如此肯定?”

“万岁,在臣解释之前,还有一件事要向万岁禀报,万岁听完后,可能会对萧风更加怀疑。”

“哦?什么事?”

“据那两名锦衣卫所说,俺答汗身边也有个姓萧的人,地位很高,鞑靼人都叫他萧先生。

中年人,风度极佳,具体年龄很难看出来。就是他,跟萧风打的赌,让萧风以下跪换取亲兵性命。”

嘉靖的眼睛猛然睁大了,鞑靼人中也有个姓萧的?而且这个姓萧的没有杀萧风,而是把他扣下来了。这么一来,似乎严嵩的推论,更进一步了啊!

“既然有此疑点,你为何仍坚持不信严嵩的推论呢?”

“万岁,从萧风九岁起,萧万年罢职丢官,他全家就在锦衣卫的保护之下。保护的同时,其实也就起到了监视的作用。

这八年来,萧万年也好,萧风也罢,包括那两个女子,都从未与可疑之人接触过。若是萧风成为鞑靼人内应,那必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儿,至少需要几次的秘密接触。

若是萧风真的在锦衣卫监视之下,还能成为鞑靼人的内应,那臣第一个该自刎谢罪!”

嘉靖的脸色略微缓和了一些,他缓缓点头,表示认可。

“自萧风昏死苏醒后,自言梦中遇仙,道法入神,那时起,他跟严家摩擦不断,锦衣卫对他家的护卫更加严密。

一直到这次领军出征,他身边也没断了锦衣卫。这些锦衣卫都是臣亲自调教出来的,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更换。

除非他能将身边的每一个锦衣卫都策反收买,否则他不可能暗中行事儿而不为人知。但若他真能将每一个身边的锦衣卫都策反收买,那他要谋反,也无需和鞑靼人合作了。”

最后这句话说的不但狂妄,而且极其冒险,但嘉靖反而欣赏的点点头,似乎对陆炳的狂言十分受用。

“不错,若是他有本事收买这么多锦衣卫,那你确实该自刎谢罪,朕也该退位让贤了。”

见黄锦在一旁笑而不语,嘉靖不满的看他一眼。

“这些黄伴都想不到吗?为何不提醒朕一声呢?”

黄锦赶紧弯腰谢罪:“老奴岂敢,万岁英明睿智,清明在心,何须老奴多言。此前万岁不过是关心则乱,可见万岁心中对萧公子爱深责切。”

嘉靖摇头,对这个从小玩到大的老滑头表示无可奈何。

“一个汉人,在鞑靼人中有如此高位,不知此人是何身份。蒙古人历来武力强横,但缺少智谋,若是有汉人智谋之士,为虎作伥,确实也可恨。”

陆炳敢汇报此事,自然也是做了功课的。

“万岁,臣不敢肯定,但沈炼曾说过,萧风之前给仇鸾测过字,算出鞑靼人和白莲教有勾结。

臣以此推断,此人应是白莲教中高位人物。白莲教与我大明缠斗多年,暗流涌动,锦衣卫一直也没有放松过追查。

白莲教自太祖以来,屡次打击,分崩离析,其教主早已有名无实,真正的实权掌握在所谓的圣使手中。

而白莲教的几个圣使中,实际掌权的,正是姓萧。此人已经多年没有消息,臣推断,在鞑靼兵中的那位萧先生,应该就是他!”

嘉靖点点头:“严嵩那句话说的没错,有道法的未必就是好人。但萧风身负道法,却并不滥用,而且这一年来的所作所为,京城百姓有目共睹。”

说到这里他忽然笑了,像是想起了什么好玩的事,边笑边摇了摇头。黄锦和陆炳对视一眼,不明白现在说的事儿如此沉重,嘉靖笑从何来。

“凭一件事,我就能断定萧风不是内奸。萧风对权利毫无兴趣,每次都是朕逼着他做事,而且他在男女之事上很高调。

不但自己的独特口味弄得满城皆知,还有闲心管朕的后宫之事。他若是内奸,这内奸当得未免也太高调了点。”

陆炳松了口气,他知道嘉靖虽然多疑,但同样十分自负,这番话出口,说明他是彻底相信了萧风没问题,同时也肯定了锦衣卫的忠诚和能力。

锦衣卫的忠诚比能力更重要,他们的忠诚是如流水般的银子喂出来的,是九族的身家性命做担保的,他们对皇帝的忠诚,绝非任何官员可比。

但代价就是,一但皇帝不信任他们,他们就只有死路一条,没有任何中间路线可选择,包括陆炳也是一样。

“既然他二人都在援军之中,那杀良冒功的事,他们自然也该知道真相吧。”

“是,那是鞑靼人假冒我们的骑兵做的。萧风对戚继光说过,屠杀的现场几乎没有老人,说明他们是故意放走那些老人的。”

“这是为何?”

“老人眼花耳聋,而且对外面的事儿了解比较少。那些山村交通不便,人上了年纪,就很少出山了。

年轻人会经常到密云城等地,对大明的军服和旗帜都比较熟悉,但老人就未必那么熟悉。鞑靼人仓促之间,肯定没法做到天衣无缝,年轻人或许会看出破绽的。

但老年人老眼昏花,全家又被屠杀,惊恐慌乱之下,很难注意到那些细节,只会认定是大明骑兵要杀良冒功。

此计狠毒无比,想来不是鞑靼人的心思,多半是那位圣使的手笔。若不是万岁睿智,让顺天府和大理寺暂时压下不审,只怕戚继光他们不管胜败,都得被召回来问罪。

而他们为证清白,必须赶回京城,那样一来,他们的行动路线就变得十分容易预测,被一网打尽的可能性很大。”

的确,如果有圣旨召他们回京对质,他们若不回就是抗旨,若要回来,就没法像后来那样往古北口方向攻敌不备了。

黄锦想到屠村的惨景,也不禁为之恻然,轻声道:“那些老人风烛残年,这山高路远,鞑靼人就不怕他们死在半路上,白费心思?”

陆炳苦笑道:“这一点萧风也说过,他说鞑靼人也肯定有此顾虑,因此不是每个村放一个人,而是把所有老人都放走了。

这样,即使路上死几个,总有人能赶到京城。也正是这一点,才让他们的处心积虑露出了马脚。”

黄锦恍然大悟,的确,如果要逼真一些,一个村子故意漏走一个老人会更真实,他们为了保险,放走了那么多老人,反而让萧风看出了目的。

嘉靖沉默许久,忽然问道:“既然萧风看出了这是鞑靼人釜底抽薪的毒计,他为何不赶紧回头,那时应该还来得及。

他回到京城,以他的口才,此事三言两语就说清楚了。他不在京城,难免三人成虎。这一点,他出征前还特意提醒过朕的。”

陆炳沉默片刻,心情也有些激动,嘉靖和黄锦都看着他,等着他的答案。

“万岁,萧风见了屠村惨状,当场吐血。

他对全军说,大明骑兵,当护卫大明百姓,大明真人,当护卫大明国运。各尽其责,死不旋踵。

全军激愤,愿与鞑靼人死战。不知是谁带头喊了‘大明天师’,全军齐呼,声震山谷。”

嘉靖站了起来,目光穿过西苑上空无穷无尽的黑暗,看向遥远夜空中的群星。

“大明天师,大明天师,好,好,好!”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5641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