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测字天师

作者:万里秋风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七百六十五章 野夫之怒

书名:大明测字天师 作者:万里秋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47

萧风冷冷说道:“有一类读书人,心中明理,却不肯言,审时度势,装聋作哑,莫测高深,故弄玄虚。

一旦开口,皆是顺风扯旗,从不逆水行舟。深谙明哲保身之道,擅长左右逢源之术。

风狂雨骤之时,只管让他人顶风冒雨。雨过天晴之后,却急不可待的登到高处晒太阳。

民不聊生,都怪昏君奸臣误国;天下太平,万事皆是儒生功绩。

大事当前,哑口无言,鸡毛蒜皮,争鸣不已。以名压人,妄称大儒,论资排辈,为老不尊。

惊弓之鸟,隐居山林,自诩君子守时待命;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却嫌农家腊酒太浑!

这种读书人,还都不是个人所为。一群人对勾脸谱,互相吹捧,你推我挤,欺世盗名。

依我之见,还不如那种一眼就能看出黑白的贪官污吏。那些人只能为祸一时,这等人却能流毒百世!”

章台柳气得全身发抖,因为干渴而早已冒烟的嗓子里一阵发甜,心里大惊,这时候要是真吐出血来,可就丢人了!

知道的是自己咽炎犯了,不知道的还以为自己像王朗一样被萧风给骂吐血了呢,那以后还怎么见人啊?

同样如坐针毡的还有徐阶,他知道萧风主力是在骂章台柳,但那一句“深谙明哲保身之道,擅长左右逢源之术”却也绝不是随口说出来的。

可对此他却无法反驳,虽然他知道自己当时是为了保存实力,等待时机,可毕竟他当徐附议当得太出名了,人尽皆知。

本来对他附议这件事儿,整个嘉靖朝都没人有资格能骂他,因为有资格骂他的,一定是跟严党对着干的。

而与严党对着干的人都已经死了,所以有资格骂他的人都已经死了。可眼前这个指着鼻子骂他的人,就是唯一一个有资格骂他的活人。

所以徐阶虽然憋气,但也无法反驳。好在章台柳狂怒之下,仍然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顽强地把话题搬回正轨。

章台柳冒着萧风狂风暴雨般的唇枪舌剑,强行扭转话题的悲壮程度,堪比黑神话里的天命猴子冒着被射成刺猬的危险,强行殴打大老鼠一样。

“萧大人不必转移话题,读书人如何,儒家如何,天下自有公论,历史自有公论!你只要回答我!

远征日本之事,是不是群臣反对,内阁不通!万岁的圣旨都要经过内阁同意,你却要强行越过内阁行事!

你这不是一人压朝堂是什么?你这不是权臣行为是什么?你倒是说说看?”

萧风冷冷的看着章台柳:“章先生,你可有家人在吗?”

章台柳一愣,不知道萧风为何要问这个话题,他只是大儒,又不是和尚,自然是有家人的。

“父母已见背,尚有兄弟二人在世,家中老妻尚上,有一对儿女,有一个孙子,两个孙女。”

萧风心想这章大儒还挺诚实,我问了他一句,他把户口本都给我报出来了。

“章先生,若是有人今日冲入你家门,杀了你兄弟,奸杀了你的妻子女儿,把你两个孙女掳回老巢,沦为军妓,你待如何?”

章台柳大怒:“萧大人!你就算不认自己是读书人,总也还是朝廷重臣,如此怨毒地咒人家人妻女,是何道理?”

萧风淡然道:“我只是问一句,你就受不了了。可在沿海之地,倭寇横行之时,这种事天天都在发生,怎么没见你如此激动?

是不是刀没落到你的脖子上,你就可以云淡风轻?闭目不见他人之苦,甚至不许问一句,这就是你的文人风骨吗?”

章台柳想了想,觉得萧风以事实为基础,问这一句,确实也算不上诅咒,可还是顺不过这口气来。

“那我是否也可以用同样的问题来问萧大人呢?若是有人冲入你的家门,奸杀了你的妻子女儿,或掳走作为军妓,你又待如何?”

萧风淡淡的说道:“不管这人是谁,不管这人有多少兵马,多大权势,我都会提刀上门,砍了他的脑袋!章先生,你呢?”

章台柳本以为自己的反问,萧风要么会恼怒,要么会迟疑,不料萧风回答得斩钉截铁,毫不犹豫,压力重新回到了自己这一边。

章台柳咬咬牙:“老夫自然也是如此,虽然老夫一介书生,但还有一腔热血在。儒家又不是佛家,当然要报仇雪恨!”

萧风点点头:“你既然自称大明子民,那就是以大明为家。大民的其他子民,就是你的兄弟姐妹,妻子儿女,对不对?”

章台柳一愣,随即知道自己掉进了萧风的大坑里。可大明子民是他自己口口声声说的,总不能现在翻脸不认账吧,当下只得点点头。

“自然如此,只要是大明良善子民,都如同一家人。家国天下,血脉相连,本就该如此。”

萧风冷笑道:“既然如此,你的大明家人被倭寇烧杀屠戮,奸淫掳掠,你自己没本事上门寻仇,还要阻拦帮你去寻仇的家人吗?”

章台柳想了想,忽然道:“古语云,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范雎被魏齐陷害,伤重几死。

后来逃亡到秦国为相,励精图治,十年之后,以秦国之武力,逼迫诸国不敢收留魏齐,魏齐无奈自杀。

老夫并非反对萧大人攻打日本,只是赞同朝廷意见,不应仓促行事而已,何错之有?”

萧风淡然道:“范雎十年报仇,是无奈之举。他孤身一人,无权无兵,又岂能奈何魏国之相?

你以为他不愿意马上报仇吗?他孤身逃亡,妻子家人留于国内,遭遇可想而知。

他若有办法马上报仇,又怎会任凭家人居于敌人之国,落于敌人之手?

大明如今如十年后之秦国,兵强马壮,何用等待时机方可复仇,徒然多增变数?”

章台柳反驳道:“就算不用等十年,但等一年两年也不妨事,凡事谋定而后动,何以一定如此仓促行事,又有何必要?”

萧风笑道:“既然君子行事谋定而后动,动不动就要一年两年,孔圣人为何当了大司寇刚刚七天,就迫不及待的杀少正卯呢?”

章台柳一愣,心想少正卯的事儿不是已经过去了吗,怎么你这还带回头儿刨坟的呢?

但萧风问得合情合理,在这个节骨眼儿上还不能避而不答,章台柳只得谨慎的回答道。

“这个自然是有道理的,估计是孔圣人知道时间拖久了,少正卯就会潜逃他国……”

萧风点头道:“孔圣人深知少正卯之能,担心那样就会养虎为患,这说的通。

正因如此,我也担心拖久了,日本又会和哪一国联合起来搞事情啊!”

章台柳赶紧改口:“也许是孔圣人深知鲁国公善变,担心自己的大司寇未必能当长久,所以抓住时机除恶……”

萧风叹息道:“没错,我也有这个担心啊!如今我还能带兵出征,谁知道以后还能不能了呢?

要么你让徐首辅发个誓,假如一定要拖到一年之后,到时不用我来办这件事儿了,由他亲自请旨带兵去平日本。

到时如果万岁不允,群臣反对,徐首辅自当以命相搏,促成此事。只要徐首辅敢发这个誓言,我就敢信他。”

徐阶苦笑着摇摇头,萧风这一招是以退为进,他如何不知。

可是他真不敢发这个誓啊,除非他得了绝症,活不过一年了,那还可以考虑。

章台柳无话可说,只得重申观点:“孔圣人诛少正卯,举手之劳,萧大人攻打日本,却需劳师远征,不可同日而语。”

萧风想了想:“还是那个例子,有人冲进你家里,杀了你兄弟,奸杀了你妻子女儿,把你两个孙女……”

章台柳大怒道:“行了行了,你就说还是刚才那个例子就好了,我等都明白的,不必每次都重复细节!”

萧风笑了笑:“你自己无力复仇,自然要告上官府,官府要抓此人,并不十分为难。

但官府告诉你,最近要办喜事儿,钱也有点不凑手,你等着吧,什么时候朝廷方便了,什么时候再去抓人。

就算你年事已高,等不到那天了,等抓到那人后,也一定不忘了让人到你坟头儿烧纸告诉你。

请问章先生,你是希望有生之年看见凶徒恶有恶报呢,还是愿意等你死后别人到你坟头烧纸告诉你呢?”

章台柳愣了一会儿,胡须都捻断了好几根,咬咬牙正要开口,萧风慢悠悠的开口道。

“章先生,你既然身为读书人,要知道此时台下的读书人都听着你的话呢。君子一言九鼎,天日可鉴,你想好了再说。”

章台柳心中一震,看向萧风,萧风眯起的眼睛里,闪着让人胆寒的光芒,就像被人挡住了复仇之路的孤狼一般,随时会把拦路之人撕得粉碎。

章台柳拈着胡须的手一抖,又扯断了几根胡子,他终究是叹了口气。

“萧大人,实话实说,我当然更希望能在活着的时候,报仇雪恨。死后是否还能知道,圣人也说不清啊。”

萧风缓缓的叹了一口气,语气也变得和缓一些,既像是在对章台柳说,又像是在对台下众人说,更像是在对自己说话。

“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

刘叉的这首诗,虽然不算多出名的佳作,却说明了一个很深的道理,那就是人间最怕遗忘。

无论多大的仇恨,无论多惨痛的记忆,只要时间久了,都会渐渐被人遗忘,渐渐被人淡化。

十年不晚,那二十年晚不晚?二十年不晚,那三十年晚不晚?殊不知,十年就是一代人啊。

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人间万事,细如牛毛,哪样不要殚精竭虑,耗费心力?

到最后不平之怒,难免磨损于胸中,只剩下扶桑之日,依旧日日升起,人人习以为常。

到那时,只怕再有人提出攻打日本,反而会被人反对。莫说百年之后,就是一年之内,都会有变数。

谁知道我还能活多久,我若不在了,还有人会心心念念,非打日本不可吗?”

萧风的语气中带着一丝黯然,台下众人鸦雀无声,不知为何,心头竟然生出一种异样的恐慌来。

萧风入朝为官,不过短短数年,可大明所有人,却似已经习惯了大明有萧风一样,竟然已经很久没人想过没有萧风的大明是什么样子的。

当然也不是绝对没人想过,他每次死时,人们就会想,但他很快又活过来,人们立刻就不想了。

就连徐阶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在他的想象中,萧风就像是大明的一把刀,有敌人时自然要拿出来砍杀一番,等砍死敌人后,就必须收到刀鞘里。

他却没有认真地想过,这把刀彻底不再了,是什么样子的。毕竟萧风那么年轻啊,怎么会不在了呢?

章台柳也一时无语,但他并未彻底放弃自己的观点,唏嘘着再次开口道。

“萧大人此言,未免有些危言耸听了。萧大人青春年少,武艺高强,无病无灾,何谈身后之事?

倭寇在我大明所犯罪行,朝野皆知。何以群臣都能等,唯独萧大人就等不得呢?此事当真难明。”

萧风想了想:“因为你们只知道倭寇曾经干了什么,却不知道他们将来会干什么。

我身负道术,心有天书,也曾在仙界看过未来之事,倭寇不灭,日后终是华夏之大患。”

萧风说到这里,忽然道:“其实,内阁争的根本就不是半年还是一年,一年还是十年。

内阁只是觉得,不能我萧风说什么就是什么,这个苗头很不好,所以一定要反对,要遏制,对吗?”

章台柳没说话,而是看向徐阶,徐阶知道这话是问自己的,也只有自己才能回答。

若此时是在朝堂之上,徐阶是肯定不会正面回答这个问题的。但这是民间论道,对徐阶却是个机会。

是一个可以说出自己和嘉靖的心里话,而又不会让嘉靖为难的机会,嘉靖保证会装作没听见。

“萧大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你反观自身,就会发现,你现在简直就是个权臣的标准画像了。

你虽无官职,却有上朝议事之权;你虽无兵符,却能号令天下兵马;你虽非宗室,却与万岁称兄道弟。

萧大人啊,天下权臣之最者,不过如此啊。当此时,你仍要统率大军出征,何以避嫌?

萧大人,你不该怪内阁率领群臣遏制于你。而是该想想,你如何能让群臣放心,让万岁放心啊。

唯有如此,方能君臣相知,兄弟相和,长长久久啊!徐某此言,发自肺腑,还望三思啊!”

「唯有投票催更,方能读者作者相知,长长久久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342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