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测字天师

作者:万里秋风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一十一章 中伏突围

书名:大明测字天师 作者:万里秋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47

这次戚继光带的是五千骑兵,这是丁汝夔夹在严嵩的命令和嘉靖地暗示之间反复权衡后给出地价码。

按严嵩的命令,那肯定是给地兵越少越好,越老越好,最好每个人都拄着根拐棍才好。

当然,严嵩肯定不能说这是为了让萧风更容易被干掉,他也有冠冕堂皇地理由——天大地大,京城安全最大,万岁地安全第一!这一点谁也不能反驳,谁敢反驳就是意图谋反!

但嘉靖特意暗示了丁汝夔,此战意在驰援,人数可以略少,但速度一定要快。言外之意就是,去时候跑的快,万一要往回跑,肯定也是快的。

丁汝夔深刻领会了两位领导的精神,反复权衡后,给出了五千骑兵的价码,相信能让两边都满意。

在数量上,严嵩是可以满意的。从情报上看,这次鞑靼人下了血本,出动的人马至少在五万以上!

如果迎头遇上,以明朝骑兵和鞑靼人骑兵的战力对比,这五千骑兵基本是全军覆没的局面。

何况人数再少,也实在不像话了,嘉靖那边总要看得过去才行。所以严嵩默认了这个安排。

但丁汝夔在质量上做了手脚,这五千骑兵,是实打实的精锐部队,人强马壮,绝对符合嘉靖的要求。

打不过,跑也能跑得过,迎战不足,逃跑有余。只要戚继光和萧风别一个心眼的死拼,见势不妙逃命绝对没问题。

补给上也没问题,配的粮草车都是轱辘转的最快的,跟上大部队问题不大。

真打败了,肯定也没人要了。历来战争,把粮草辎重扔给敌人,让对方去抢,都是逃命的不二法门。

话虽如此,丁汝夔毕竟是兵部尚书,每一场胜仗都是他的业绩,每一场败仗都是他的污点。所以他并不是单纯的按照两位领导的思路去考虑的。

他算来算去,这支援军虽然不多,但如果戚继光指挥得当,也不是不能起到作用。至少骚扰、减缓鞑靼人的推进速度是可能的!

毕竟沿路还有其他关隘,里面都有守军,这支增援部队主要任务是机动救援,并不一定要正面对敌。

可丁汝夔千算万算,并没有算到,敌军会对这支骑兵队伍的行踪了如指掌,戚继光也同样想不到。

谁会相信自己拼命保护的人,就是在背后捅自己刀子的人呢?

所以,在进入密云境内后,戚继光就差点被鞑靼人包了饺子。一支万人骑兵队,埋伏在密云城和古北口之间的线路上,准备将这支援军一网打尽。

之所以只用了一个万人队,一方面出于俺答汗的绝对自信,认为以一万鞑靼骑兵对付五千明朝骑兵,已经是绰绰有余了。

另一方面出于经济问题。俺答汗刚刚攻破古北口,正在对周围的城镇村庄大肆抢掠。

而抢掠是需要人手的,古北口只是被攻破,并没有被彻底占领,大明守军也并没有全军覆没呢。

正是这两个因素,让这次包围行动功败垂成。极其机警的戚继光,通过山林中飞鸟的异常,精准判断出可能有埋伏,因此火速下令撤退。

如果鞑靼人有两万骑兵,他们完全可以从四面八方夹击戚继光,从而强行包围。但他们只有一万骑兵,因此只能形成一个半包围的状态追击。

戚继光临危不乱,命令两支千人队抢先占据了两边的山坡,火枪、箭矢像不要钱一样射向对手的追击箭头。

古北口到密云城之间,都是山区,不是平原,因此戚继光的战术收到了奇效。冲在最前面的三百来个鞑靼骑兵连人带马倒在地上,堵塞了本就不算宽敞的山路。

如果是在平原,那骑兵只需要一提缰绳,稍微绕一下就冲过来了,都不用喘口气的功夫。但在这山路上,路两边要么是山坡,要么是山谷。

绕山坡跑得慢,而且树木也会大大降低骑兵的速度;绕山谷倒是快,死得快。

因此当鞑靼人好不容易清理出道路后,才发现连对方的尾灯都看不见了。连那两千留在山坡上断后的骑兵,都已经跑得快没影了。

这就是丁汝夔的功劳了,这批马,跑的是真快啊!

但即使如此,戚继光还是被狠狠咬了一口,后队变前队也是需要时间的,被对方射杀的骑兵也有三百来人。

这一战,双方谁也没占到便宜,但以人数比例来说,戚继光显然是对赌不起的。

因此,退到密云城前方不远处,戚继光下令扎营修整。这个距离是很有讲究的。

万一敌军追来,自己可以将其引到城下,配合城防的弓箭和大炮做辅助。至于为何不直接退进密云城去,却是戚继光的带兵心得。

骑兵打的是野战,要有一腔血勇,一但入城,人马都容易泄了这股劲。尤其刚打的这一仗,时间不长,远没到人困马乏的程度。

但戚继光下令将大部分粮草送入密云城,同时也要求萧风跟随粮草入城。

萧风斜眼看着他:“怎么着,戚将军,嫌我累赘了?”

戚继光连连摆手:“没有的事,只是临敌对阵,非你所长,你的长处在于战略,而不是战术。你在密云城里,能静下心来思考,也能协助守城。”

萧风微笑看着他,也不说话,一直看到戚继光有些招架不住了。

“好了好了,我跟你说吧,去兵部领兵符时,丁大人告诉我,万岁密旨,让我无论如何保你平安回来。

我的好大哥,你就让我省点心,进城吧。让张无心跟着你去。对了,张无心呢?刚才突围成功后就没看见他,他不会是跑散了吧?”

萧风甩开扇子,这动作他现在越来越熟练了,每次都能看的张云清满眼的小星星。

“我有事让他去办了,你不用管了,反正他是赔我来的,不是你的在编军士,也算不上违规。

我问你,你不觉得这次被埋伏十分古怪吗?”

戚继光的脸色变得沉重了,他早就想到了,只是不想跟萧风说。这也是他坚持让萧风进密云城的原因。

这五千人马虽然是丁汝夔选的,但毕竟是成建制的编队,其中要想混入严党的人太容易了。

而密云城则不然,守将林桐是行伍出身,本已当到总兵,因为得罪了严党,才被派到密云来。

密云这地方离京城不远不近,说是天子脚下,却是山高林密,人烟稀少。说是天高皇帝远,却又旦夕可至,时刻被盯着。

前面有古北口,算不上前线;后面有昌平和通县,算不上近郊;当真是即吃不到京城饭,也发不了战争财,干得好没人知道,干不好谁都知道的地方。

所以在密云城,林桐肯定不是严党的人,不会害萧风。就算有严党的人混入,也只能靠暗杀,比在行伍里安全的多。

萧风自己的功夫已经很不错了,加上张无心跟着,谁能暗杀的了?

至于不想让跟萧风说这些,一是怕萧风内疚,毕竟严党都是他惹的,现在严党不惜出卖大明的军队也要杀死萧风,侧面看也是被萧风逼的。戚继光如果和军队一起战死,也算死在萧风手上。

二是怕萧风上来脾气,死活不肯进城。戚继光太清楚了,萧风外柔内刚,看着总是笑眯眯的,其实骨头比谁都硬。

至少戚继光自认自己肯定不敢像这样往死里得罪严党。朋友圈里恐怕只有沈炼有这个潜质,剩下如胡宗宪、俞大猷、展宇之类的,估计都跟自己差不多,属于画圈诅咒的选手。

此时见萧风挑破,戚继光也就不瞒着了,爽快的说出自己的推测。

“用兵设伏,料敌之先,当然是能做到的,但今天这场埋伏,未免太巧妙了。

我估计敌方即知道我军的行动路线,又知道我军的具体人数,甚至连我军的行动时间都一清二楚。

那些伏兵,身上都没有露水,说明他们是掐着时间赶到,掐着时间设伏的!

这就不是用兵的问题了,肯定是我军内部有奸细。而我想来想去,能干出这种出卖军队的事,目的只能是因为你。

所以你还是进密云城吧,没准你一进城,奸细就失去出卖我们的动力了呢。”

最后一句当然是玩笑话,但萧风却没有笑,而是摇着扇子,看着外面的军营。

“不能让他们失去动力,否则你还怎么抓到这些奸细呢?”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024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