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测字天师

作者:万里秋风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七百八十一章 我来送你

书名:大明测字天师 作者:万里秋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47

嘉靖十年,朝堂上再次发动大礼议。此次张璁等人全力发动进攻,而杨廷和这边则苦苦支撑。

严嵩背叛了夏言,背叛了杨廷和,坚决站在了嘉靖这一边,为嘉靖的亲爹派大大增强了力量。

而杨廷和为首的干爹派则未能继续得到张太后的支持,杨廷和三次请见张太后,都被张太后拒之门外。

这个结果杨廷和早有心理准备,自从两个国舅被下了诏狱后,他就知道张太后一定不会再出面了。

但杨廷和没有放弃,他决定带领干爹派的官员做最后的抗争,坚持战斗到最后一刻。

双方在朝廷上激烈争执,嘉靖作为满级英雄时不时亲自下场压制对手,胜利的天平终于一点点倒向了嘉靖。

然后,就在干爹派崩溃的前夕,一件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事儿发生——夏言反水了。

如果说严嵩的背叛让干爹派们咬牙切齿,那夏言的背叛则让干爹派们心灰意冷,本就败局已定,此时再无悬念。

夏言一直是杨廷和最亲密和得力的战友,连他都背叛了杨廷和,当时人们都觉得夏言太不地道了。

可如果在几十年后反过来再看,人们就会明白,这件事,一定是老谋深算的杨廷和一手策划的。

因为杨廷和知道,接下来最后的绝望一战中,自己这一派的官员即将全军覆没,张璁和严嵩会得到重用,相继登上自己的首辅之位。

这些人靠大礼议之功上位,不管当首辅本身当得好不好,是不是好官,但肯定都不会跟嘉靖作对,不会想着制约嘉靖。

要想制约嘉靖,必须在自己这一派中,留下一个最能干的人,加入到对方的阵营中,获得重用才行。

夏言就是这个计划的不二人选,他高傲坚定,心坚如铁,不管到什么时候,他都会坚持以相权制衡君权的理念。

事实证明,夏言做到了。整个大明朝三百年的江山里,像夏言那样制衡皇帝的内阁首辅,只有张居正能超越。

但夏言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从当时背负背叛杨廷和的骂名,到后面成为大明第一个被砍头的内阁首辅。

准备好了这条后路之后,杨廷和就告病辞官了。嘉靖没有挽留,直接将张璁从次辅之位提拔到首辅之位。

而阵前起义的夏言和严嵩,也都获得了重用,以告知天下:朕很大度,弃暗投明,前途无量!

杨廷和离去后,嘉靖立刻发动了最后一战:诏谕礼部,十四日为父母上册文、祭告天地、宗庙、社稷。

这就意味着,嘉靖正式决定了,不认孝宗当爹。不但如此,嘉靖还要让自己的爹进入太庙!

太庙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地方,有人进去就得有人出来!但太庙里的人都是皇帝,嘉靖的亲爹没当过皇帝啊!

已经做出退让的干爹派们彻底被激怒了。失去了杨廷和的他们,迅速选择了一个新的带头大哥——杨廷和的儿子杨慎。

按理说杨慎当时还只是翰林院修撰,官职不算高,但他爹是杨廷和,他自己是前朝状元,身份还是极高的。

杨慎召集干爹派官员,大声说道:“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

弟兄们,国家养着我们,就是为了让我们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死的,今儿个就是今儿个了!

两百多名干爹派官员,声势浩大的冲到左顺门,跪地不起,哭声震天,要求嘉靖收回圣旨。

嘉靖躲在后宫里,仍然被这些人的哭声搞得心烦意乱,连回笼觉都睡不成,接连下旨命令群臣退散。

但官员们横下一条心,豁出去了膝盖,就是不走,一直跪到午饭都吃完了,还是不走,照旧大哭。

嘉靖眼看连午觉都没法睡了,真急眼了,当即摇人儿叫来了锦衣卫,逮捕为首者八个官员,下诏狱。

其实到此时,嘉靖仍然没想真的动手,他希望能用诏狱的恶名吓跑这群书呆子,也就完了。

没想到此举反而彻底激怒了读书人。读书人聚在一起,胆量是成指数级别上升的,他们干脆不跪了。

官员们冲至左顺门前擂门大哭:“你有本事抓我们,你有本事出门啊。别躲在后宫不出声,我知道你在家!”

在双方你瞅啥,瞅你咋地,你再说一遍的反复激化下,嘉靖终于失去了冷静。

他再下令将五品以下官员一百三十四人下狱拷讯,四品以上官员八十六人停职待罪。

次日嘉靖下令,四品以上官员停俸,五品以下官员当廷杖责。因廷杖而死的共十六人,屁股打飞的不计其数。

作为表现突出的带头大哥,杨慎被嘉靖重点照顾,别人打一遍,他打了两遍。

第一遍打得昏死过去,救活后在诏狱里养了十天伤,之后拖出来又打了一遍。最后带着没了肉的屁股,直接被发配到云南永昌卫充军。

大礼议终于结束了,朝堂中在表面上也只剩下了绝对服从嘉靖的臣子,老朱家子孙之间的权利更迭,就在这一片血与火之中正式完成了。

此后的日子里,张太后再也没有见过嘉靖,嘉靖也没有去请安过。

也许是张太后不想见嘉靖,也许是嘉靖不想见张太后,也许双方都不想见彼此。

七年后,章圣皇太后蒋氏经过三年的疮毒折磨,不治而崩,享年六十二岁。临死前下懿旨,说了三件事。

第一,我不入大明历代皇帝的皇陵,我要和我丈夫合葬,那才是我的家。

第二,请各位臣子尽心尽力地辅佐我儿子,我儿子是个好人,他也一定能当个好皇帝。

第三,一切丧事从简,不可铺张奢华,哭三天,带二十七天孝就行了。民间婚丧嫁娶都不要受影响。

蒋太后死后尊谥全称为“慈孝贞顺仁敬诚一安天诞圣献皇后”,从她的一生来看,这个谥号是配得上的。

她对儿子慈爱,对家族孝顺,对丈夫贞洁顺从,对天下颇有仁心。她活着的时候,嘉靖朝国运也不错。

可在阴暗的权利斗争中,在你死我活的皇权之战中,她永远都有一个抹不去的污点——张太后和梅龙镇。

萧风忽然打断了嘉靖的回忆:“师兄,我在大同城外,调查丐帮之事时,曾去过梅岭义庄。

我发现梅岭义庄的布局,是道家的一个冷门阵法——沉香劈山。

若父母冤孽过深,以此阵法,可为父母解冤化仇,免受地狱之苦。

当初我一直想不明白,为何会有这样一个阵法设在那里,想来,是师兄派人去设的吧。”

嘉靖默然点头:“是我设的。蒋太后所做的事儿,是为我做的。这份罪孽,不能算到她的身上去。”

萧风长叹一声:“那阵法的代价……劈山救亲,当知损子女之气运,非大福泽之人不可冒险用之啊。”

萧风的心里猛然一动,睁大眼睛看着嘉靖:“师兄,你……是从嘉靖十年之后,信道之心更加虔诚的吧。

我听很多人说过,在嘉靖十年之前,师兄虽然也信道,但从未缺席过上朝,对国事也比后面更关心。”

嘉靖苦笑着点头道:“师弟,梅龙镇的事儿发生之后,我的心里就像压了一块大石头,每天晚上都做噩梦。

其实我知道,蒋太后也一样。她从嘉靖十年后,身体就每况愈下。宫女说,她经常在睡梦中惊醒惨叫。

可是我问她,她又什么都不肯说。我让人设完梅岭义庄的阵法后,蒋太后就睡得好了一些,但我的噩梦却更厉害了。

从那时起,我就开始寻找道法精深之人。陶师就是那时候来的,他炼制的丹药,能让我安然入睡,不被妖梦入怀。

可我知道,这份罪孽,终究是不会消散的,不是蒋太后承受,就是我承受。所以我愈发虔诚地修仙炼道。

如果我能成仙,我就可以仙力化解这份冤孽。万一蒋太后堕入地狱受苦,我也能以仙力超拔她脱离苦海。”

萧风默然无语,谁能想到,嘉靖如此疯狂迷恋修道的背后,竟然还有这样深埋的秘密?

作为皇帝,见惯了饥荒和战乱中的死亡数字,一个梅龙镇上千条人命,实在算不了什么。

可天灾和战乱,与亲自下令屠掉一个镇,这是截然不同的,尤其其中还有自己的子侄……

嘉靖的回忆仍在继续,但也已经接近尾声了。在蒋太后驾崩后,嘉靖和张太后的关系并没有发生变化。

因为蒋太后在去世之前,再三嘱咐过嘉靖:你可以优待张太后,但你决不能把两个国舅放出诏狱。

除非张太后死了,否则她永远都是你最大的威胁。群臣看似已经俯首帖耳,但其中有很多,对你的大礼议仍是反对的,只是他们不敢说罢了。

只要张太后还活着,他们就随时可以发起攻击。虽然你已经坐稳了皇帝之位,张太后已经不能再废掉你。

但只要张太后一道懿旨,昭告天下,你对她不孝,你就会变成一个得位不正之君。

若是她的懿旨中再宣布武宗其实还有后人,那天下就会陷入动荡。

就算你有能力稳住局面,但将来你儿子即位时,也难保不出什么乱子。

蒋太后其实曾经暗示过嘉靖,张太后的年岁也很大了,如果和自己一起驾崩,也不算什么奇怪的事儿。

但嘉靖沉默许久,始终不答话,蒋太后苦笑一声:“我的儿啊,你始终还是不够狠啊。”

嘉靖轻轻地回答:“娘,不是我不够狠,是我从小到大,你都教给我为人当孝,儿臣是个孝子。”

蒋太后驾崩后,张太后的处境其实比原来好一些,但她自己很可能没有感觉。

因为她已经什么都不在乎了,如果不是怕疼,她可能会希望自己如蒋太后所愿,早点驾崩,去找自己的丈夫和亲生儿子。

在这个凉薄的人世间,她已经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了。她的父母已经去世了,唯一挂念的两个弟弟,也变成了别人威胁她的筹码。

张太后在沉默和期待中过了三年,终于在一个月明风清的夜晚,离开了人世。

弥留之际,张太后歪头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她觉得自己的白发在变黑,自己的皱纹在消失。

宫女和御医在身边渐渐变得透明,变得像透明的影子,声音也渐渐消失了。

然后她看见丈夫走了进来,一身在后宫时穿的常服,宠溺地看着她。

“小丫头啊,这早晚了,怎么还没起来呢?外面的月亮很好,我陪你去赏月好不好?”

她点点头,却觉得身子发沉,有些起不来。这时儿子蹦蹦跳跳地从外面跑进来,一点皇子的端庄样儿都没有。

“母后,刘瑾给我做了一架特别好玩的车,用脚踩着就能走。我拉着你到御花园里看月亮去!”

在儿子身后,殿门外,有个人躲躲藏藏的,漏出半边脸来,看一眼又缩了回去。

张皇后冲他招了招手,想让他也进来。她想告诉他,她要走了,她其实也很想再见他一面的。

可见了面能说什么呢?说自己已经不恨他了吗?这不可能。虽然没人告诉她,但她能猜到,自己的孙子孙女,应该已经没有了。

说他恨他吗?可这么久的时间,她一个人也已经慢慢想明白了,她明白他的苦衷了。

她是个母亲,母亲就是再生儿子的气,一旦明白儿子是有苦衷的,也很难从心里恨得起来了。

他没有进来,就藏在殿门外,偷看了一会儿就走了。自己的儿子走上前来,用手一拉。

张太后的身子忽然就变轻了,她飘然走到丈夫身边,左手挽着丈夫的胳膊,右手拉着儿子的小手。一家三口说说笑笑地离开了宫殿,走进了月光中,随风而去。

当天夜里,嘉靖已经入睡,临睡前他看了御医送来的医案,知道张太后时日无多,一直在犹豫明天要不要去请个安。

当黄锦叫醒他,告诉他张太后驾崩时,嘉靖坐起身来,竟然足足愣了一盏茶的功夫。

然后他跳下床榻,连鞋都没穿,就往外跑。蒋太后去世的时候,他是守在身边的,虽然伤心,并不惶急。

可此刻他拼命地跑,希望是传信的人说错了,希望张太后能等他一等,让他见上最后一面,说上最后一句话。

他原本以为自己已经不在乎最后和张太后的结局,但直到这一刻,他才忽然发现,自己想要跟她说说话,哪怕只有一句。

但皇宫里办事儿是极其严谨的,驾崩就是驾崩,当他赶到张太后寝宫时,御医和宫女们都已经跪在了地上。

嘉靖呆呆地站在床前,看着张太后平静安宁的脸,嘴角似乎还有一丝微笑,她临死前在想什么,有没有想过我?

嘉靖不知呆立了多久,才用谁都听不清的声音说了一句话。

“母后,我来送你了。”

次日,嘉靖旨意,诏狱中两个国舅,一个已死,不再加罪,另一人斩首。其家族人一概不再追究。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147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