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测字天师

作者:万里秋风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六百八十三章 国界之战

书名:大明测字天师 作者:万里秋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47

戚继光这两年在江南打多了倭寇,敌人也矮小,战场也狭窄,猛然回到这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感觉天地骤然宽广。

戚继光这次奉旨前来,并没有允许他带兵马,朝廷的理由是南方兵马,不适应草原战争,听起来也很合理。

因此这三万骑兵,其实都是李成梁统属的,一部分是关外女真,一部分是辽东驻军,一部分是草原骑兵。

按照萧风的吩咐,李成梁手下的军队一向都是混编的,小队长也是各族人都有,一切凭本事说话。

戚继光和李成梁两人彼此闻名已久,这次才真正见面。攀谈之下,都对彼此的治军打仗颇为佩服,彼此互相学习了不少兵法。

因此当萧风赶到驻地时,两人的关系已经处得很不错了,而且李成梁划给戚继光的一万骑兵,戚继光也已经如臂使指了。

萧风到的这天,国坊改造升级的火枪也运到了大同城内。林桐谨遵旨意,并未让萧风等人进城领枪,而是派人将枪支弹药送到了驻地。

萧风让所有骑兵领到火枪后,进行了一番演练,确保众人都会用了之后,带足城中送来的给养,大军开拔出发。

这一路上自然要先经过大明的草原,草原上的牧民们,不分民族,都沿途欢送。

在草原深处,是奇喇古特部族的草场,首领哲恒阿哈(我打赌大部分读者已经忘记这个部族和这位首领了)策马扬鞭,热情地随着部队奔跑,带着人们给部队送水送肉干儿。

萧风也忘了这位首领叫啥了,但这难不倒他,他挥着手,大声的笑着,热情无比。

“草原上的雄鹰啊,你的鲜花呢?怎么没有带着她一起来啊!”

哲恒阿哈自豪地指着身后两匹跟随奔跑的矮一点的小马,其中一匹上是一个英姿飒爽的女子,比当年在互市上胖了一些,看着也更漂亮了。

而另一匹更小一点的马上,竟然骑着一个三四岁的娃娃,两手拉着缰绳,小马虽然跑得慢一些,但是跑得很稳!

萧风大为惊叹,常听人说草原上的孩子会走路后就会骑马,一直以为是夸张,想不到还真有这样的孩子啊!

“萧天师,我的妻子带着女人们做了很多奶疙瘩给你们带着!她说如果不是大军不肯停留,还想请你吃一顿土豆炖牛肉呢!

现在整个草场上,我妻子做的最好吃,比那些关内来的汉人女子做的还好吃!

那些关内女子不服气,说土豆炖牛肉不是最好吃的,好吃不如饺子……”

萧风一边跑一边大笑:“那是你的孩子吗?好厉害啊!将来一定能帮你管理好草场!”

哲恒阿哈自豪地大笑:“是我孩子,可惜不是儿子,是个女娃子,叫也可兔。

汉人名字是学堂的汉人先生给起的,叫三娘子!现在草原上的孩子都有蒙语和汉语两个名字了!”

萧风一愣,随即恍然,眼看已经要跑出哲恒阿哈的草场了,他大声冲哲恒阿哈喊道。

“女娃子也没关系,你好好培养她,她一定会成为草原上最美丽的雄鹰!”

哲恒阿哈在自己草场的边缘停住了脚步,回头看向自己的妻女,哈哈大笑道。

“萧天师还是不懂我们草原上的习俗啊,女孩哪有比成雄鹰的呢?也可兔,你说对吧?”

也可兔在马背上坐直身子,远远的望着萧风远去的背影,用稚嫩的声音大声说道。

“先生说萧天师在大明建了女子学校,允许女子当官儿!我为什么就不能当雄鹰呢?”

众人一片大笑声中,三万骑兵荷枪实弹,一路向北,直向西伯利亚奔袭而去。

在大明草原边境,和西伯利亚接壤之地的,是刚安顿下来的土特部族。

他们分得了草场和牛羊,正在休养生息。听说大明骑兵队要去和罗刹人干架,他们纷纷表示要参与。

萧风劝住了巴特尔:“大明把你们接回来,不是为了把你们当刀枪用的!你们好好过日子,将来为大明出力的日子多着呢!”

巴特尔带着巡逻的骑兵们一直送到西伯利亚边境上,才停住脚步,一群蒙古汉子们齐声高含喊。

“凯旋,萧大人,凯旋啊!”

而此时的罗刹火枪骑兵大部队,也已经跨越了乌拉尔山脉,冲进了西伯利亚汗国的境内。

亚历山大都没有回莫斯科,他在路上就已经报告了沙皇,然后直接找到俄罗斯在西伯利亚地区活动的骑兵队,就地驻扎。

不要怀疑消息传递的速度,养鸽子从来不是中国人的专利,俄罗斯虽然寒冷,鸽子也还是能活的。

其实对于信鸽的开发利用,西方一点也不落后。最早在古希腊就有训练信鸽的记载,后面到古罗马时期,信鸽已经被广泛应用了。

不过是人们总觉得飞鸽传书这么高逼格的事儿,只适合发生在中国大地上,才没有违和感。

想想看,一个霁月清风青衣白袍的男子,别误会,我说的是萧风,不是江左的那位。举起鸽子,美如画吧?

一个大胡子白人,穿着中世纪风格的服装,举起一只鸽子,看起来就比较古怪,和美似乎不怎么沾边。

而当沙皇从信鸽上看到信后,立刻下令,让俄罗斯的骑兵队集结,在最短的时间内翻越乌拉尔山脉,进入西伯利亚准备迎战。

本来沙皇是不太愿意和大明进行这种大规模的决战的,因为相比欧洲那边的敌人,大明还是显得太远了些。

可大明提出的要求,在沙皇看来,简直是要刨了他的祖坟!他早已将西伯利亚地区当做自己的后花园,岂容他人染指?

何况乌拉尔山脉虽然不算高,翻过来也不算很难,但那是在无人防守的前提下。

万一大明真的占领了西伯利亚,把乌拉尔山脉当成他们的长城,在山上驻军,哪怕是在山脚下驻军,再想翻越也是难上加难了。

所以沙皇决定,先打赢,再谈判。自古以来,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谈判桌上也不可能得到!

而且沙皇写信告诉亚历山大,打赢之后,也不用提什么过分的要求,毕竟现在主要精力还是在欧洲混战中。

只要大明答应西伯利亚都归俄罗斯,再把大明现有的蒙古草原平分就行了。作为胜利者,这个要求简直是太谦虚了。

至于打败了怎么办,沙皇并没有考虑。他这次倾其所有,派出了六万火枪骑兵。

这支骑兵队是他多年心血攒下来的,本来是他准备横扫欧洲用的,现在迫不得已,只能先拿大明开刀了。

之前三次和大明作战失利,在沙皇看来各有原因,不足为凭。

第一次是远征打猎队。打猎队本身就是冲着野兽去的,最多就是抢掠一些当地土着,遇上正牌的大明骑兵,失利也很正常。

第二次是联合漠北蒙古,去收复草原,攻打宣大一线。那一次作战的主力是蒙古人,俄罗斯的火枪骑兵只有一万人。

而且虽然败退,但是一万人死伤不多,算得上是全身而退,罗南德还带回了不少财物作为出兵的军费。

第三次是土特部族叛逃引起的遭遇战。这次失利让沙皇有点难受,毕竟当时加起来也派了两万多骑兵呢,按理说是不该输的。

但皇家卫队长克罗斯将军解释说,土特部族的叛逃事发仓促,先后追击的骑兵队伍互相不统属,战术反应也慢。

而大明一定是提前就和土特部族有勾结,在半路埋伏,以逸待劳。而且大明骑兵加上土特部族骑兵,人数上远超己方。

而且对方还唱了一首不知道什么词儿的歌,好像是歌颂一只什么鸟的,乱七八糟的,导致对方士气大振。

这次就不同了,第一,据情报说大明只会派出三万人马,而我方有六万人马,远远占优!

第二,此次的总指挥亚历山大,是俄罗斯国内公认的文武全才,不管辩论还是决斗还是打仗,从未败过!

根据亚历山大的信上说,他先是靠辩论击败了大明满朝文武,大明贵族恼羞成怒之下向他挑战要决斗!

经过艰苦的决斗,亚历山大险胜。需要注意的是亚历山大也承认对方实力不俗,比起自己仅略逊一筹。

大明连输两阵,恼羞成怒,不讲武德,悍然宣布要出兵争夺西伯利亚,亚历山大这才被迫宣战。

所以这次由亚历山大指挥的这场战役,胜率极高,亚历山大即将完成对大明的三连胜!

亚历山大还特意在信中说明,为了挑拨自己和沙皇的关系,打击我国的气势,大明一定会散播谣言。

谣言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亚历山大辩论失败,亚历山大双腿下跪,亚历山大决斗失败等等……

第三,这次交战,离俄罗斯国境更近,以逸待劳的变成了我方。而且上次他们是来救土特部族的,占据了道德制高点!

而这次他们悍然侵犯我国领土,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变成了俄罗斯!就算他们再次唱起那首什么鸟的歌儿,士气也很难大振了!

而且我们的火枪已经完成了升级,也从装填火药变成了弹药一体化的转变,大明把这东西称为子弹,我们现在也有子弹了!

之前在火枪骑兵的对决中,大明依靠装填弹药的速度优势,占了很大的便宜,如今不可能,绝对不可能了!

综上三点所述,此次俄罗斯必胜,大明必败,沙皇十分认可这个结论。

当天晚上,沙皇在给英女王写信的时候,提到了自己即将狠狠的教训大明,并骄傲地表示,佛朗机人做不到的事儿,我们俄罗斯可以。

所以,同样作为东正教的信徒,耶稣基督的子民,我们俩完全可以联姻。如果你已经有丈夫了且不愿意离婚,请把你侄女的联系方式给我。

冷知识:俄罗斯第一位沙皇伊凡四世,确确实实向英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侄女求过婚,不过英女王说自己侄女太丑了,算了吧。

历史上对于伊丽莎白一世的这位侄女到底长得漂亮与否没什么记录,但伊凡四世的画像长得不咋地。

而且考虑到伊凡四世比伊丽莎白一世还大三岁,当时已经五十多岁了,那他比这位侄女至少也得大二三十岁。

所以大家请记住,当女方家属告诉你姑娘长得不好,配不上你的时候,一般是委婉地在说你又老又丑。

就在沙皇给笔友写信的时候,罗刹和大明的双面大军压境,让西伯利亚汗国的库楚姆汗十分紧张。

作为黄金家族的后裔,库楚姆汗对大明原本并没有多少好感,不过相比起一直想要吞并自己的罗刹人来说,大明还凑合。

但渐渐地,自己南面原来的蒙古草原传来消息,大明治下的草原很繁荣,很安定,很幸福。

这让库楚姆汗对大明增添了不少好感。毕竟在他看来,当被统治的一方翻身做了主人,一定会对曾经欺压过他们的统治者百倍奉还。

不用翻历史书,只需要看看罗刹人的德行,就知道这是必然的。要不是欺负得太狠了,土特部族也不会冒死叛逃。

土特部族逃跑自然是路过了西伯利亚汗国的,库楚姆汗虽然不敢明面上帮忙,但私下里也帮了不少忙。

只是当罗刹大军随后追杀时,库楚姆汗也不敢出兵相救,毕竟他也知道,自己的人马太少了,根本打不过。

可大明赶来救援土特部族,再一次深深震撼了库楚姆汗,也让他更坚定地决定,如果西伯利亚汗国最终必须要投靠一方的话,那一定不会是罗刹国。

所以当李成梁追杀罗刹逃兵再次进入西伯利亚汗国时,库楚姆汗对李成梁提出了要与大明结盟的想法。

李成梁没有敢直接答应,毕竟他只是辽东总兵,这等结盟的大事儿是要由朝廷决定的。

但李成梁给库楚姆汗科普了大明联邦的概念,库楚姆汗听得津津有味,完全不像有些人一听说要科普就垂头丧气的。

这次大明和罗刹谈判破裂,要决一死战的消息,李成梁第一时间派人告诉了库楚姆汗。

库楚姆汗暗暗叫苦,两头猛兽厮杀,却是在自己家里,打翻瓶瓶罐罐是不可避免的啊,但他也没什么办法。

罗刹骑兵比大明先到西伯利亚,因为他们离得更近。他们派出使者来见库楚姆汗,希望能结盟。

“尊敬的库楚姆汗,大明发动大军,要全面吞并西伯利亚汗国。作为多年的邻居和朋友,沙皇派我们来援助你!”

库楚姆汗笑了笑:“赞美沙皇。不过西伯利亚汗国在这件事上不打算插手。就像你们和土特部族之间的矛盾一样,西伯利亚汗国只做旁观者。”

使者沉下了脸:“有句古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你们和大明离得很远,但和俄罗斯却离得很近,你要考虑清楚。”

库楚姆汗淡淡地说道:“也有句古话说,大树之下,没有茂盛的牧草;狼群周围,没有成群的牛羊。

俄罗斯太强大了,对邻居也并不算友好,我不愿意卷入这场战争,还请沙皇谅解。”

使者冷笑道:“还有句古话说,帐篷可以搬走,牛羊可以迁徙,草场却搬不走。

小草生在大树之下,就得学会不见阳光地活着;草场就在狼群周围,牛羊也只能学会奔跑躲藏!”

库楚姆汗也冷笑道:“还有句古话说,如果狼群无休止地杀戮,最终狼群就会饿死。

草场虽然不能搬走,但土特部族已经给所有部族做出了榜样。沙皇这样,最终只能把自己饿死!”

使者大怒:“还有句古话说……”

库楚姆汗挥了挥手:“自己在回去的路上说吧,我没兴趣听了!”

使者被赶走后,大臣们担心地问库楚姆汗该怎么办。库楚姆汗安慰大家。

“咱们虽然只有三十万人口,两万多的骑兵,但在这个时候,罗刹人是不会攻打我们的。

两头猛兽对峙的时候,是不会分心捕猎的。何况不管是大明还是罗刹,双方都能接受我们中立的立场。

他们虽然都希望我们能成为盟友,但如果不行,至少要保证我们不会成为对方的盟友。”

一个臣子问道:“大汗,上次你不是已经跟李将军表示希望加入大明的联邦了吗?这次我们不帮大明,大明会不会记恨我们?”

库楚姆汗长叹一声:“我就是要试探一下,既要看看大明的实力,也要看看大明的胸襟。

若是大明不用我们帮忙就能击败罗刹人,那我们加入大明联邦才有意义。否则,大明就没能力保护我们。

而若是大明因为我们选择中立就记恨我们,那我们加入大明联邦也不是明智之举,早晚会被报复的。”

臣子们沉默了,库楚姆汗苦笑道:“我知道,试探一头猛兽是很危险的,稍有不慎就会粉身碎骨。

可是为了西伯利亚汗国的子民,我不得不赌一把。我赌肯千里奔袭接应土特部族的大明,能理解我的难处。”

正如库楚姆汗所料,大明也派出了使者来找他,希望他能够出兵相助,为加入联邦表示一下决心。

库楚姆汗则表达了自己很为难,希望大明能理解,局势未明的情况下,他不能拿汗国子民的性命做赌注。

大明使者走得很干脆,既没有翻脸,也没有说什么古话,这让库楚姆汗大大地松了口气。

而大明和罗刹的两路大军,此时不约而同地沿着西伯利亚汗国的西侧,也就是靠近乌拉尔山脉的一侧行军。

三日后,双方的大军迎头相撞,掀起了大明和罗刹国之间最宏大,最惨烈的一次国界之战。

「掀起一场最宏大的他投票和催更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693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