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测字天师

作者:万里秋风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五百八十七章 嘉靖十年

书名:大明测字天师 作者:万里秋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47

这一章开始之前,先声明一下。

这是,中的事件不都是真实的,即使是真实事件,发生的时间也不都是准确的,请千万别当教科书看……

陆绎被陆炳的话吓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要知道,锦衣卫对皇帝的忠心是不容置疑的,这份忠心很多时候甚至超越了性命。

锦衣卫会面不改色地干很多坏事,只要这事儿是皇帝的命令,但锦衣卫却绝不会对皇帝不忠。

普通锦衣卫尚且如此,何况是陆炳?锦衣卫的首领,嘉靖的奶弟弟,一个随时准备为嘉靖去死的人?

现在他说,他要违抗嘉靖的命令,而且要瞒着嘉靖,继续查下去……

陆绎觉得自己的脑子有点不够用了,他呆呆地看着陆炳,半天才艰难地开口。

“父亲,你要三思啊。我们是锦衣卫,我们是忠于万岁的锦衣卫……”

“忠于万岁并不只有一种方式,我让你做的事儿,同样是忠于万岁的!”

“既然如此,父亲何不向万岁说明原因,得到万岁的允许后再行事,那样岂不更好?”

陆炳长叹一声:“你还年轻,经历的事情太少。有时候,有些事,正因为忠心,才不得不隐瞒。

孩子,我希望你最好一辈子也不要有这样的经历。”

陆绎沉默许久,忽然问道:“父亲,严世藩到底知道些什么,让你如此紧张?”

陆炳扫了他一眼:“我让你去取信,你没看吗?”

陆绎肃然道:“父亲有令,不许开启,儿子身为下属,自然不敢偷看。

老常说过父亲严令禁止别人审问柳台和谈同,他也守口如瓶,不肯向任何人透露两人的口供,所以儿子也无法从他那里得到信息。”

陆炳满意地点点头:“那封信,其实我已经提前看过了。我故意让你去取信,一是试探你,二是试探万岁。”

陆绎身子一晃,像不认识一样地看着父亲,父亲今天的每句话几乎都颠覆了他的人生观。

“父亲,这……这是何意啊?”

陆炳淡淡地说:“我需要看看,万岁是否信任你。我与万岁从小一起长大,救过万岁的命。

可这些都是我的护身符,你并没有。要长久地保住陆氏门楣,光靠我是不够的。”

陆绎觉得父亲今天忽然说起这些事来,不会是心血来潮,但他也不敢问,只是静静的听着。

“谈同手里的那封信,我现在告诉你内容,是为了让你帮我办事,心中有数。

但你对任何人都不能表露出来,就当你不知道这件事。哪怕是万岁问你,你也要说不知道!”

陆绎沉重的点点头,陆炳看着自己这个少年老成的儿子,欣慰地笑了笑,随即收敛了。

“谈兄见字如面:你见信之时,我已经毙命,念多年相交,此信着人送与你,以防万一。

若陆炳图谋害我儿严绍庭,或害谈兄之时,谈兄可仗此信内容,与陆炳谈判,陆炳必然忌惮。

但此信不可轻用,必有反噬,陆炳不会轻易放过知情之人,不到万不得已,不可用之。”

陆炳说到这里,淡淡一笑:“这是严世藩警告谈同的话,只可惜谈同虽然听进去了,却被徐璠坏了事儿。接下来才是主要内容。”

陆绎点点头,给父亲倒了杯茶,顺便看了一眼门外,确定无人在附近。

“嘉靖十年,昭圣皇太后张太后的两个弟弟,昌国公张鹤龄、建昌侯张延龄,以打猎为名,突袭梅龙镇,意有所图。

杨廷和身为内阁首辅,未请帝命,私命宣大总督调兵拦截。万岁亦密派陆炳领锦衣卫赶赴梅龙镇行事。

随后禁军赶到,梅龙镇火光冲天,死人无数。陆炳重伤而归,所带锦衣卫全军覆没。

昌国公张鹤龄、建昌侯张延龄均以藐视万岁,杀人害命的罪名下诏狱,张太后跪请万岁开恩。

万岁不肯释放二人,但也未杀二人,囚二人于诏狱之内。嘉靖二十年,张太后薨,七天后诛杀二人。

二人之罪,不在杀人害命,不在藐视万岁,其中有不可说之事。此事与后来夏言之死有关,陆炳亦深涉其中。”

陆绎早已额头满是冷汗,心中无数疑问。但陆炳说话时,他不敢插嘴。见陆炳停住了,开始喝茶,他才开口。

“父亲,就这些吗?”

陆炳点点头:“谈同手里的那封信,就只有这些。别人的,就不知道了。”

“父亲,儿子有很多疑问,不知当问不当问。”

陆炳叹口气:“你我父子,你年幼时我不愿你知道太多,但事情既然出了,总得想办法解决。

你的兄弟城府不够,家中别无帮手,你有什么疑问,就问吧。”

“父亲,世人皆知梅龙镇在江南,应是松江府附近,父亲却说杨廷和无旨调兵,是给宣大总督的?两者相隔何止千里?”

陆炳叹了口气,目光深邃地看着窗外的黑夜:“其实,原来在大同府的外面,也曾有过一个梅龙镇。

一夜之间,被大火烧成了白地,之后,大明的版图中,就将这个梅龙镇抹掉了。十几年后,人们只知道江南有个梅龙镇了。”

陆绎今晚的震惊已经太多了,以至于不管陆炳说出什么事儿来,他都不觉得太震惊了。

“可徐璠在春燕楼时,冲父亲喊的那句话,是‘你忘了江南龙凤店了吗?’”

陆炳冷笑一声:“何止是他,在朝廷这几十年的刻意隐瞒和宣传下,很多正德朝的老人都以为武宗当年去的梅龙镇,就是江南的那个。

武宗确实也去过江南,谁也没跟在他身边,这种事儿也不会记在正史中,一个小地方罢了,天下重名的镇子多了!

朝廷不但有倒山之力,更有翻云覆雨的手段,想让人们记得什么,忘记什么,有十年就足够了。”

陆绎忽然道:“父亲一直没有为难徐璠,莫非也是因为这个吗?”

陆炳点点头:“他若喊出的是大同龙凤店来,就算他是徐阶的儿子,我也不会让他这么容易的离开。

他喊出这句江南龙凤店来,可见他并未看过严世藩的信,应该是柳台或谈同转述给他的,对他也有所隐瞒。

他既知之不多,我就先不急着动他。暗查此事,需要徐阶的配合,捏着他儿子的错处,对我有好处。”

陆绎提出了第三个疑问:“昭圣皇太后,就是武宗的母后,当今万岁即位后,与这位张太后,似乎关系不太好?

否则张太后的两个弟弟,何以要秘密用兵?可关系不好,张太后求情,万岁又何以对此二人囚而不杀呢?”

陆炳苦笑道:“张太后和万岁的关系,并不是一开始就不好的,这件事,说来话长啊。

人都说万岁是武宗遗诏钦定,杨廷和奉诏迎帝即位的。可当时武宗去世,张太后懿旨如同圣旨,她若不肯,万岁岂能顺利即位?

因此万岁登基,张太后功不可没,万岁也是十分承情的。可造化弄人,接下来发生的大礼议,让两人第一次产生了隔阂。

按当时朝臣的意见,万岁应该算是过继到孝宗名下的,这样与武宗就从堂兄弟变成亲兄弟,兄终弟及顺理成章。

可万岁不肯过继,这样一来,他不认孝宗为父,自然也就不认张太后为母了,张太后心中肯定不高兴。

既然不肯过继,那万岁的亲生父亲就要追封皇帝,这倒也罢了,毕竟只是个名分。可万岁的亲生母亲还在世啊!

所以万岁尊亲生母亲蒋太后为慈孝皇太后,尊张太后为昭圣皇太后。本来此事也算尘埃落定了。

可偏偏蒋太后与张太后在处理后宫之事时又生不和,这种情况下,万岁自然是偏向生母蒋太后的。

日久天长,万岁和张太后之间,也就渐渐不和了。张太后觉得万岁忘恩负义,万岁觉得张太后不知好歹。”

陆绎半天说不出话来,他知道,此事难分对错,只是想来张太后心里会觉得更加悲凉,若是自己的亲儿子不死,何至于此?

“张太后的两个弟弟,也是那时和万岁就有了嫌隙的吗?”

陆炳这次沉默许久:“张太后的两个弟弟,说起来本身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在这件事上,万岁无错。

孝宗与张太后伉俪情深,对这两个国舅也过于放纵了。这两人在少年时入宫,就敢偷戴孝宗的冠冕。

太监何鼎制止并告发后,张太后不但不管,还斥责何鼎多事。

后来这两人再次入宫时,竟然变本加厉,奸淫了一个宫女,何鼎再次向孝宗告发。

这两个家伙反咬一口,说何鼎索贿不成,挟私报复。张太后给弟弟作证,导致孝宗杖毙了何鼎。

武宗即位后,对这两个亲舅舅,也是不加管束,导致他们两人越来越嚣张跋扈。”

陆绎苦笑摇头:“想来这两位国舅,在万岁即位后,没搞懂形势,依旧嚣张跋扈,终于自作自受了吧。”

陆炳点点头:“获罪是一方面,可不是主要原因。就说各地的王爷,在萧风出现之前,哪个不是一身罪孽,万岁管过吗?

万岁即位之初,对这两位国舅也是很尊敬的,就像他开始尊敬张太后一样。说到底,这两人和张太后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

一切的根源都在大礼议上,大礼议之时,他俩自然是在杨廷和一派的,要求万岁脱离兴王体系,这就种下了祸患。

万岁既然恨上了他们俩,要动手对付他们,找点罪行还不容易吗?他们也正是感觉到万岁要动手了,才铤而走险的。

至于万岁为何接受张太后的求情,既不杀,也不放。我猜万岁是把这二人当做人质,用来威胁张太后老实点。”

陆绎不由得睁大了眼睛:“威胁张太后?万岁已经即位十年了,张太后一个深宫妇人,有什么事需要万岁威胁的呢?”

陆炳淡淡地说:“万岁登基是由张太后同意的,大礼议之后,万岁与朝中文臣关系紧张。

若是文臣们联手张太后,以万岁不孝为名,行废立之事,虽然胜率不大,可也并非是绝无可能的!

张太后疼爱两个弟弟,这两个弟弟就关在诏狱之中。锦衣卫只忠于皇帝,张太后若敢与文臣有所接触,这两个就得先死!”

陆绎浑身一抖,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黑沉沉的皇宫方向。那座宏伟而冰冷的建筑中,到底隐藏了多少心机和血泪啊。

陆绎深吸了一口气,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父亲,那这两人在入狱之前,究竟带人到大同去干什么呢?

万岁又派你去干什么呢?你为何身受重伤,锦衣卫是怎么全军覆没的?嘉靖十年,杨廷和又为何辞官归乡呢?”

陆炳沉默许久,心绪回到了多年前的那段日子里,那时他还很年轻,是锦衣卫最年轻的三把手,意气风发。

自己伴读的世子忽然就成了皇帝,自己理所当然地成为锦衣卫,也理所当然的一路高升,前途无量。

然后忽然有一天,嘉靖把他叫去,告诉他有一件大事,让他带上最可靠的锦衣卫,立刻出发!

“那一晚,我带着和我关系最好的,也最可靠的五十个锦衣卫,直奔大同府梅龙镇。

我们和两个国舅的目的地是一样的,就是梅龙镇上的龙凤店。”

“父亲,你只带了五十个锦衣卫,那两个国舅带了多少人呢?”

“他们带了二百人,大多是他们豢养的江湖人士。但我们的目的并不一样,他们是去找人,而我们是去杀人。杀人比的是快,不是人多。”

陆绎的声音颤抖:“你们,是去杀谁?”

陆炳却没有直接回答:“两个国舅当时被锦衣卫秘密调查过往的罪行,他们也有自己的眼线,收到了风声。

查的不单是他们,万岁当时决定发动第三次大礼议,在此之前,万岁要把可能反对他的人,全都压制住。”

陆绎知道,第三次大礼议,也是最后一次大礼议,这一战之后,嘉靖把老爹抬进了太庙,反对派也彻底消失了。

“所以万岁调查两个国舅的罪行,和其他文臣的罪行,是为了让他们在最后一次大礼议中失去发言的资格。”

陆炳点点头:“可两个国舅也不是草包,他们没有束手就擒,而是找到张太后商量对策。

万岁再怎么防范,也不能公然不许人家姐弟见面。按杨廷和后来所说,就是那次会面,张太后给两个弟弟看了一样东西。

两个国舅找到了杨廷和,要求杨廷和协助他们,废掉万岁,重立新君。

杨廷和大惊,斥责二人异想天开。可两人拿出了那样东西,那是一份记录,或者说,是武宗自己的一份笔记。

笔记中写的是他在大同府,梅龙镇,龙凤店,与那个叫李凤儿的女子,有过数夜缠绵。

因李凤儿不愿随他回京,他偷偷在梅龙镇留下了自己的心腹护卫,暗中照顾龙凤店的兄妹两人。

十个月后,武宗收到了护卫带来的一张纸,上面写着一男一女两个孩子的生辰八字,纸上还有两个小脚印。”

陆绎大惊,险些脱口而出,随即捂住自己的嘴,许久后才用最低的声音颤抖着说道。

“武宗……有后!还是龙凤胎!”

陆炳点点头:“若笔记中的事儿是真的,那就应该是这样的。

据说李凤儿就是龙凤胎,龙凤店正是她和双胞胎哥哥一起开的店。

也许正是因此,等她生孩子时,生龙凤胎的可能性也比一般人更大吧。”

“可……若张太后早就知道这件事儿,当初为何还要迎万岁入朝登基呢?她不是该寻访这个孩子的吗?”

陆炳冷笑道:“你把皇位国祚看成什么了?皇子出生,从万岁临幸,到嫔妃有孕,到生辰八字,每一个环节须有多少人记录确认?

别说皇子了,就是王爷的世子,身世若有一点可疑之处,都会引起腥风血雨,轩然大波!

一个出生在宫外的孩子,仅凭武宗的一份笔记,仅凭一张写着生辰八字和脚印的纸,就想确认为皇子?

当时张太后若敢有这样的心思,别说在朝的文臣们不答应,就是天下的王爷宗室也不会答应!

到时候哪个武将若生出异心,随便勾结个有野心的王爷,名正言顺的就可以起兵造反!

就连武宗即位后,宫中一切记录齐全,宁王还以武宗身世可疑为由,起兵造反。

且檄文中言之凿凿,说什么武宗非张太后所生,其母为武成卫军余郑旺之女郑金莲。

张太后当时就曾深受流言之害,痛定思痛,她岂会干这种蠢事?

这次若不是万岁逼迫太紧,两个兄弟危在旦夕,只怕她也是不会拿出这东西来的。”

陆绎恍然大悟:“两位国舅已经自知罪责难逃,所以拼死一搏,想要拉拢杨廷和共同行事。

杨廷和当时处境想来也是不佳,前两次大礼议,杨廷和都是万岁的头号对手,连儿子杨慎也被流放了。

那杨廷和又是如何回应二位王爷的呢?他后来辞官不做,可是也参与了此事?可父亲你刚才说……”

陆炳摇摇头:“杨廷和并未参与此事。他是个好人,也是个好官。他告诉二位国舅,此事不管真假,都断不可行。

哪怕这一切都是真的,但嘉靖立朝已十年了,万岁除了在父母名号上执着之外,执政方面并无过错。

宁王造反,前车未远,若行此事,大明必将天下大乱,生灵涂炭。岂可因礼仪之争,断送大明基业?”

陆绎苦笑道:“这件事对杨廷和只是礼仪之争,对两位国舅却是生死攸关,处境不同,心境自然也不同。”

陆炳点点头:“这话对,只是我相信,杨廷和就算面临生死关头,也未必会那么做。人和人,永远都是不一样的。”

父子二人沉默良久,陆绎才开口:“所以,两位国舅是去找武宗子嗣的,而父亲带着锦衣卫,却是去刺杀武宗子嗣的,对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607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