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测字天师

作者:万里秋风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七百三十四章 遍地缟素

书名:大明测字天师 作者:万里秋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47

大军赶路的过程中,史君山和亚历山大聊了很多攻城的计划,让亚历山大越发的器重史君山。

亚历山大本来有些疑心为何史君山身为一个农夫,会懂得这么多事儿,但当听说他和大明前首辅严嵩是亲戚,也就释然了。

并且对史君山因为何罪被扔到西伯利亚来,都觉得没啥可问的了。这还用问吗?肯定是被连累了呀!

作为萧风最具代表性的成就,搬倒严党,与严家势不两立,这是大明百姓人人皆知的事儿。

亚历山大出使大明之时就已经提前了解了这些,对于萧风把严黄人这样有能力有威胁的人治罪毫不奇怪。

说起来亚历山大觉得萧风还是有点过于善良了,如果是他,在仇家的家族中有这样的人物,肯定直接斩草除根了!

不过亚历山大把这一切都归结为上帝的保佑,既然上帝都这么明示了,他对成为西伯利亚的王也有了绝对的信心。

不过史君山好心告诫亚历山大:「将军,这些农夫中什么罪犯都有,不乏一些忠于大明之辈。

若是有人企图单独靠近你,你一定要小心仔细,万不可被人偷袭刺杀了!」

亚历山大很开心,拍了拍史君山的肩头:「放心吧,我的朋友,我的勇武在俄罗斯是数一数二的!

就连你们的大明天师萧风,在朝堂上与我决斗,也没有占到便宜!

不过我还是要感谢你的提醒!雄狮也有打盹的时候,这证明了你对我的忠诚!」

事实证明史君山的提醒相当的及时,因为在赶路到第三天晚上的时候,一个黑影就偷偷的从农夫睡觉的地方走出来,摸到了亚历山大的营帐前。

两个卫兵举枪拦住了黑影,黑影急切的表示自己有要紧消息要面见亚历山大,事关他的生死存亡!

一个卫兵举枪对准了他,另一个进营帐禀告亚历山大。亚历山大立刻警觉起来,偷偷套好锁子甲,才让卫兵把人带进来。

进来的是一个个头不高,略显猥琐的男人,身上带着两副铁链子。亚历山大现在已经明白了其中的区别。

像史君山这样挂着三副铁链子的,那是重犯中的重犯,全营地只有他一个,堪称犯王。

绝大多数重罪分子,都是挂着两副铁链子,像这位,就是一个重犯。普通罪犯,挂着一副铁链子。

还有一些轻罪犯,是不需要挂铁链的,只是象征性的在手腕上带着个铁环,看起来和开心农场的农夫没啥区别。

亚历山大盯着眼前的这个重犯:「你是什么人,来求见我是要干什么,嗯?」

来人操着一口难懂的汉话,十个字里倒是有九个亚历山大听不懂的,只能看出此人颇为急切。

亚历山大死死的盯着来人的双手:「你到底在说什么啊,你不会说官话吗?」

那人大急:「偶说理够希真宗的胡建官发!偶希桑高虎理啊,辣个男银屋希想帮理啊,他希要哈里啊!」

亚历山大不耐烦的说道:「你说的到底是什么话啊,我怎么一句都听不懂?来人,把严黄人叫来!」

那人大急,拼命往前凑,好像亚历山大听不懂他的话是因为耳朵背一样。

亚历山大瞬间警觉,他不等那人凑到跟前,一拳击出,虎虎生风。

那人本能的双手一架,反手抓住亚历山大的手腕,铁链就缠住了亚历山大的胳膊。

亚历山大再无怀疑,飞起一脚,猛踢那人的裆下。这一脚威猛之极,那人若不松手,只怕当场就要变太监了。

那人无奈之下,只得翻身向后,卫兵此时也举起了火枪,对准了那人,就等亚历山大一声令下,就会开枪。

这时史

君山急匆匆的冲进帐篷里,看了看那人,又看了看亚历山大。脸上平静如常。

亚历山大怒道:「严黄人,你提醒的果然没错!真的有人要来行刺我了!」

那人急得哇哇直叫,亚历山大越发听不明白他说的是什么了。史君山微笑道。

「他倒不是想行刺将军,是听说将军要封我当贵族,便心生不忿,也想来找将军讨官的。他是福建人,说的话你听不懂。

这小子一贯如此,打仗时贪生怕死,要好处是冲锋在前,将军不必放在心上,我会严加管束他的。」

亚历山大看了看那人,那人兀自在呜哩哇啦地叫着,就像有天大的委屈一样,但史君山瞪他一眼,他就没动静了。

亚历山大看着史君山像是拎小鸡一样地把那人拎走了,恼火地尿了个尿,翻身继续睡了。

接下来的一路上倒是颇为平静,经过几天几夜的赶路,浩浩荡荡的农夫大军,终于来到了王城的外面!

当这支农夫大军出现在城外时,城内和城外的反应截然不同。城外的罗刹骑兵齐声欢呼,城内守军则面如土色。

库楚姆汗也面沉似水,他就感觉这几天罗刹人的攻城有些不对劲,不紧不慢的,看着挺热闹,可双方死伤都不多。

原来亚历山大打得是这个主意!作为蒙古人的优秀后裔,库楚姆汗一眼就看出亚历山大要干什么,这也算是替祖宗还债吗?

亚历山大已经开始摆起攻城的阵型了,自然是农夫大军顶在前面,罗刹人远远的跟在后面,举起火枪戒备。

罗刹人戒备的不是城内的守军,而是身前的农夫大军。亚历山大并不是蠢人,他没有完全信任这支临时招募来的农夫大军。

本身招募就带有半强迫的性质,当然这些农夫的贪婪也是重要原因。可不管怎么说,这些农夫不会想到他们是要当炮灰的。

想着打王城、分好处是一回事儿,到了战场上真被顶在前面当炮灰那是另一回事儿,谁也不能保证这些农夫不会临阵脱逃,甚至反水!

所以罗刹的火枪骑兵都是远远的跟在后面,只要农夫们敢往回跑,他们就会开枪!

反正不管是临阵脱逃,还是临阵反水,都是死罪,开枪打就对了。

如果对方反扑得凶猛,罗刹骑兵还可以放风筝,边跑边打,绝无风险!

史君山并没有反对这个安排,他带领农夫大军在前面缓缓前行,渐渐逼近城墙,罗刹的火枪骑兵在身后跟着缓缓前进。

城内守军都犹豫了,这些农夫中,固然有罪犯,但更多的是普通农夫。他们都是从大明内地迁徙过来的。

包括罪犯在内,这些都是大明的子民,他们应该是被罗刹人抓来被迫攻城的,开枪还是不开枪呢?

兵士们都看向库楚姆汗,库楚姆汗此时才真正感到了老祖宗战术的缺德,当真是进退两难啊!

眼看着农夫大军越走越近,库楚姆汗咬咬牙,举起了手,守城士兵们也垂下头,举起了火枪和弓箭。

就在这时,史君山双手将三副铁链高高举起,运足力气大喝一声。

「库楚姆汗,你还记得我来时,萧风给你测的字吗?」

库楚姆汗一愣,脑子里像被闪电劈了一般,一下站上了城楼,死死的盯着史君山和农夫大军。

史君山被押送到西伯利亚时,萧风曾让他给库楚姆汗带了一封信,是一封关于测字的信。

库楚姆汗离京前给萧风写了两个字,让萧风帮他测测,如果萧风真把丐帮都弄到了西伯利亚,自己该怎么治理。

因为当时朝廷已经决定要解散丐帮,并将丐帮众人无论有罪与否,只要能干活的,一律移民到西伯利亚

去,库楚姆汗故有此问。

库楚姆汗写了「丐幫」两个字("丐帮"的繁体字),但萧风看了很久,告诉他这两个字眼下还测不出来。

测字因时因事,若此时测这两个字,按库楚姆汗问的问题,是假设丐帮已经必然到了西伯利亚。

可当时丐帮还在激烈反抗,丐帮是否会去西伯利亚,一切都还是未知之数。

如果萧风在此时就能测字回答库楚姆汗的问题,那就等于是在未知之事的基础上预测未知之事了。

这种卡bug的行为,天书是不允许的。天书测字,一定是要在一个确定的前提基础下,测未知之事。

比如张天赐让萧风测昨天行房几次,确定的基础是他的昨天已经过去了,就算一次房都没行,零次也是次数。

画姑娘让萧风测当天的生意如何,确定的基础是她当天晚上确实要做生意,如果她当时已经决定下午就从良不干了,那萧风就未必能测出来。

因为她下午就打算从良了,还让萧风测当天的生意如何,如果萧风能测出生意很好,那也就是侧面说明了她从良不成功。

按这卡bug的方法,甚至可以把几十个问题串成一串来测一个字,反正只要是每一个问题都是下一个问题的必要基础就行了。

例如张天赐如果想知道自己能不能活过一百岁,又想知道自己能不能有儿子,还想知道自己能不能有孙子,能不能有重孙子……

那他就可以问一个问题:我一百岁生日时,重孙子对我孝不孝顺?

如果萧风能测出来孝不孝顺,不管答案是孝还是不孝,张天赐的问题就都解决了。

因为首先他能活到一百岁,否则就谈不上重孙子是否孝顺了。其次他有重孙子就必然有孙子,有孙子就必然有儿子……

这种问法,纯粹就是拿天书当二傻子,天书也压根不会搭理,何况文字中蕴含的灵气也支撑不了这么多分支线。

所以如果张天赐问出这样的问题来,萧风基本只能对着那个字大眼瞪小眼,什么也看不出来。

所以萧风告诉库楚姆汗,这两个字暂且留下,等到自己哪天看着有感觉了,再告诉他不迟。

库楚姆汗走后,萧风隔几天就拿出来看一眼,然后发现就像看正规平台上的美剧一样,索然无味,毫无感觉。

一直等到君山之巅,擂台大战之后,史君山束手就擒,带领丐帮服从了朝廷的安排,萧风再次拿出那张纸。

然后发现那两个字就像解除了马赛克封印一样,变得原汁原味儿起来,迫不及待地对着他宽衣解带,透露秘密。

萧风测完这两个字后,写成了一封信,让史君山带给了库楚姆汗。

史君山曾问萧风:「我能看吗?」

萧风笑了笑:「我是让库楚姆汗有事儿多跟你商量,你想看,尽管看。」

史君山也笑了笑,那封信他揣在身上,直到送到库楚姆汗手里时,还是一封蜡封完好的***信。

「"丐"字,上为"正"字之形,然似"正"而非,此亦正亦邪之像也。

虽如此,其"正"为主体,可见前年大帮,虽有邪祟,根骨尚正,未可一笔抹倒。

今观丐帮名册,有罪者十之二三,无罪者十之七八,当可知此字非虚也,移民你处,利大弊小。

然"正"字之下,左虚右实,是大厦将倾,独木难支之像。

此像本可应在史君山身上,他苦心孤诣支撑丐帮,终究还是独木难支,落得个戴罪之身。

但你所问之事为:丐帮移民到你处,你将何以治理。因此这独木难支之像也可以落在你身上。

西伯利亚土地广大,远离大明城池,你以西伯利亚二十万原住民,管理丐帮百万之众,确实独木难支。

然第二个"幫"字正逢其时,丐帮移民中,当有人可以"幫"你治理,此人自非史君山莫属。

"幫"字上"封"下"帛",史君山曾为丐帮大团头,自是受"封"之人。你身为总督,也是受"封"之人。

"封"字左"圭"右"寸","圭"字似"主"非"主",因大明不许丐帮称帮主,故而史君山虽实为帮主,却只能称大团头。

"圭"者,"玉"也,"玉"同样似"主"非"主",但也似"王"非"王",你本为西伯利亚之王,归顺大明后,只能称总督,也应在此字上。

"圭"字上下皆为"土"字,你治理移民,当以土地为主,不可吝啬,在史君山的协助下,定能让移民归心。

然"封"字左"圭"右"寸",上下皆"土"则为"重土","封"地之"土""重"如九鼎,"寸""土"不可失之!

此象似有外地入侵,劫掠大明土地之事。西伯利亚紧靠罗刹,虽然罗刹上次一战已经丧胆,但也不可不加提防。

既然史君山可"帮"你治理丐帮移民,则万事可与其商量行事,天书之意如此,我个人之意也是如此。

史君山乃世之豪杰,虽不全"正",然邪不压"正",似"主"非主,却有帮主威望。

大明疆域广大,人口尚繁衍未足,四海尚未威服,用兵之处尚多。老兄扼守北境,自也艰难。

然只需勤政爱民,百姓拥戴,虽无砖石,自有干城,虽缺刀枪,自有甲兵,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接下来,纸上有好几处墨迹,似乎是萧风写了一个字,又抹掉了,又写了一个字,又抹掉了。

直到另起一行儿,萧风的字迹才再次出现,然而从笔迹中就看出了萧风的心里有波动和感慨。

「"幫"字上"封"下"帛","帛"字上"白"下"巾","帛"字本义即为白色丝绸。

而"白""巾"乃今日丧事常用之物。此字在"封"之下,其意十分凶险,万望留心在意。

重土之地,寸土不让,似主非主,似王非王,独木难支,荣辱与共,遍地缟素,邪不压正!」

库楚姆汗看完那封信后,当时就递给史君山也看了一遍。他本想给史君山去掉镣铐,但史君山拒绝了。

「人做错了事,

就该受罚。连我丐帮之中,都讲赏罚分明。这么大个西伯利亚,你不赏罚分明,这总督就没法当了。」

此时史君山提起那封信来,提起测的字来,库楚姆汗心里十分激动。他定定地看着史君山,对身边的传令兵低声吩咐道。

「城中所有骑兵上马,等城门打开,就冲出去,不惜一切代价,包抄罗刹骑兵的后路!」

免费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5668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