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人在大明写日记,老朱家都破防了

作者:四月除夕 | 分类:其他 | 字数:0

254.送刘伯温一套高等数学

书名:人在大明写日记,老朱家都破防了 作者:四月除夕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8:45

除了贵重的,难得一见的,有趣的,马蓁蓁的礼物里还有个特殊的东西——

一套现代的数学课本。

从初中到高中到高等数学……

这还是前几天马蓁蓁写了关于如何打王保保的战役后,三颗星有用度的奖励品。

当时看到《高等数学》这几个字,马蓁蓁就是眼前一黑。

她她她,她都没学过啊!

给她这个玩意儿干什么啊!

但很快,马蓁蓁就想到了谁最适合读这套书——刘伯温!

历史记载,刘伯温自幼博览经史及天文、历法、兵法、性理诸书,尤精象纬之学。

所谓象纬之学,就是通过观察天象和占卜,来预测人事的一套神秘的学问。

这种学问辅之于缜密的思维和明晰的判断,其预测往往也有应验的时候,这就更给这门学问披上了奇异的面纱。

但在马蓁蓁看来,这其实是因为刘伯温脑子好使,尤其对数字特别敏感,才会有这般直觉。

不知道她的感觉对不对,但她依稀记得,历史上的刘伯温据说也擅长数学。

就送给他了!

没想到,刘伯温还真挺喜欢的。

初中教材对刘伯温来说是有些简单了,但高中的他看起来便有些入神。

期间一些不懂的,他还来问马蓁蓁。

马蓁蓁:……

她尽量回忆了一些,也不确定自己解释的对不对,但眼看着刘伯温还是很满意的模样。

这一日,马蓁蓁和刘伯温相谈甚欢。

……以至于马蓁蓁回去之后,想起这句话时还觉得有些恍惚。

就她?还能和刘伯温相谈甚欢?

但真的,只能说是刘伯温向下兼容了她。

侃侃而谈时对方看她的眼神,不像是在看君主,反而更像是在包容的看着一个晚辈。

复盘了一下自己说的所有的话,马蓁蓁觉得,应该没问题。

大约是有点儿幼稚的,但没什么错误。

刘伯温还饶有兴趣的说要去现在的职业学校看一圈,马蓁蓁马上说,叶师旁边还有空闲的院子。

这个季节景色也好,院子里东西也都安排妥当了,刘伯温若愿意,可以去小住几日。

于是刘伯温还真去了!

他就像之前的马氏一般,住在职业学校附近,没事便往学校里转一圈,在图书馆停留的时间更是长。

几日之后,他开始动笔写书。

按刘伯温的说法,这些学生尚在学习的时候,都愿意将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那他白学这么多年,更应该将所思所想有所记录,不管对错,总归能给后人一个参考。

这般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再看刘伯温,竟是精气神都比之前好了许多。

他常与叶襄几人把酒言欢,落叶时便饮茶作诗,下雨了便看竹听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等学院区建成的时候,刘伯温与马蓁蓁叹道:“这才是人过的日子啊!”

“皇后娘娘能在过完这般日子之后再回去做一个皇后,也实在不易。”他叹道。

马蓁蓁也只是笑。

当然,那是后话,此时的马蓁蓁刚把刘伯温忽悠到涧溪山上住着,转头又寻上了南行的商队。

如今是有些干旱,但尚不算太过严重,朱元璋已经召集了壮劳力去打地井。

而大旱之后,往往跟着的便是大寒,马蓁蓁让他们这次出去,着意寻一些御寒之物回来。

若是能遇到别国的商队,不拘贵贱,多买些东西回来。

朝上赶走了刘伯温,似乎一时风平浪静起来,但朱元璋身为帝王,便是有老乡情意在,也必比可能看着一方坐大。

他开始寻人来与浙东集团对抗。

好巧不巧,朱元璋挑的人,也是杨宪。

得知这一消息的马蓁蓁真是无语,再次感觉到那种历史自我修正的轨迹。

罢了,罢了,就看看以后会如何吧。

马蓁蓁带着这般心态关注着,却瞧见,这次因为是皇上的授意,杨宪并不如历史上记载的那般谨小慎微韬光养晦,反而几次与李善长发生货真价实的冲突。

李善长也知道杨宪并不是因为刘伯温才与自己起冲突的,担心皇上会因此厌倦了自己,也并不敢做的太过。

至于历史上那般找代言人与杨宪对抗的事情,李善长并没有做。

毕竟你说皇上的代言人……那整个朝廷的大臣,不都是皇上的代言人?

你和谁怼,不都等于在怼皇上?

李善长心胸狭隘,但有个优点,就是够怂。

因为够怂,他在朱元璋面前一直都是一副老实样子,任劳任怨,这会儿朱元璋不满他,他自然就开始越发谨慎起来,甚至想请辞相位。

但朱元璋还没想好这个宰相之位要怎么办,若李善长辞了,谁来做这个宰相?那他不又得多发一份银子?

便只安抚了李善长几句,又转头叮嘱杨宪够了,先缓缓,别光针对李善长了。

杨宪也够聪明,转头就对上浙西集团其他人,挑三拣四时不时的都喷一遍,倒真把个小团体暂时压制住了。

马蓁蓁看着朝中一切,感觉现在的发展也不错。

而且没了刘伯温在,李善长便像是少了头号敌人,多少能安分些;

对于朱元璋来说,刘伯温这么有才的人也不算是没用了,能帮着马蓁蓁挣钱,就还是在给他老朱家干活,值!

朝中的明争暗斗从未停止,马蓁蓁只让人关注着胡惟庸,其他便不再管了。

她的政治素养自认是比不上朱元璋,她也只是个人不是神,总不能谁都去救。

只是觉得常遇春死在北伐的路上很可惜,而刘伯温这般神人一生坎坷令人唏嘘,她才出手管一管。

至于其他,尽力而为吧。

她现在有其他要忙的事情。

在马蓁蓁的提议下,以及那些外来小玩意儿的诱惑下,朱元璋答应尝试在东海建个码头。

那边离应天更近,走贸易也更方便。

而且在马蓁蓁的金钱人力加持下,第一艘福船已经造好,就等着下水尝试。

她的人又承建了码头的建造,这时,军营中传来消息——朱樉不见了。

“这混账!估计是藏在援军中,跟着去打王保保了!”朱标气的咬牙切齿,却也无可奈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6473s